02.26 老革命:鬼子几次扫荡后肯定他叛变,可此人竟屡建战功

有时候看人走眼,真的很正常。看一位老革命的抗战日记,提到冀中的一位风云人物,叫缑海楼。这个“缑”字,估计河南人认识的不少(俺们河南有无数的古地名),特别是洛阳偃师人估计都认识,因为偃师有个缑氏镇,玄奘大师的老家,念个“苟”,本意是刀剑等柄上所缠的绳。


老革命:鬼子几次扫荡后肯定他叛变,可此人竟屡建战功

这位缑海楼不是河南人,而是河北廊坊永清人,当时在冀中是相当传奇的人物。我们这位老革命,当年看他,一方面称赞“相当漂亮的一个人”,估计搁现在就是个相当帅气的英俊中年男(时年39岁),眉宇硬朗,冷落分明,一身腱子肉,却“还相当文质彬彬”;另一方面又说人家“三角眼相当吓人,土匪底子的表情”,有流氓习气,谈话夸大,看女同志都是斜眼,“彷佛过去在戏台底下吊膀子飞眼似的”。读到这里,我觉得这位缑海楼肯定会在几次日伪军的大扫荡,或者国民党回来后叛变,可一查史料吓一跳,他竟然是位烈士,而且是位人格相当高尚,有坚定信念和坚守的烈士!


老革命:鬼子几次扫荡后肯定他叛变,可此人竟屡建战功

最初他跟同乡王禄祥在老家生活不下去,到天津砸洋行,说白了就是土匪,被官府缉拿,逃到关外,参加“红胡子军”,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事变之后,东北风起云涌的抗日势力迭起,缑、王二人也不甘人后。卢沟桥事变后,两人回到冀中,宣传抗日,组建抗日武装,报号相当拉风,叫:“天下抗日第一团”!这支民军先被国民党收编,接着投奔八路,逐步改编为“冀中五分区第三大队”,战斗作风相当过硬,屡建战功,缑海楼1938年入党,任大队长。次年8月,王禄祥叛变投敌,当了日伪的永清县警备大队长,前者与之割袍断义,多次拒绝日伪高官厚禄诱惑,哪怕是“五一大扫荡”,鬼子最疯狂的时候,我们地方干部牺牲了三分之一,冀中所有的村子都被日伪搞了维持会,八路军被挤压到步枪子弹都能打穿的游击区,缑海楼也没有动摇叛变。


老革命:鬼子几次扫荡后肯定他叛变,可此人竟屡建战功

当然他的三大队也不是没有问题,简单说就是还有匪气,有扰民情况,这也就是我们那位老革命看他不顺眼的原因,所谓“布(尔什维克)气够不够”。抗战胜利后,缑海楼被派到任丘鄚州(今雄安代管),从事地下工作,被捕后英勇不屈,壮烈牺牲,时年42岁。缑海楼的弟弟缑长江,当时也在我军,坚持在冀中,不知道如今是否看到了解放。这是看走眼的“坏人”,还有个看走眼的“好人”,叫孙柱天,也是永清县地方武装的干部,北上支队二大队的大队长,知识分子出身,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国民党溃败后,他毁家纾难,组织抗日武装,然后跟着我们干,还入了党,坚持过了抗战,也是毫不动摇的硬汉子。但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一回来,孙柱天就投降了国民党,杀光了队伍里的政治干部,坚决与我党为敌,直到1947年被我军击毙。


老革命:鬼子几次扫荡后肯定他叛变,可此人竟屡建战功

今天看冀中的史料,提到缑海楼,于是禁不住好奇,这样的人物,看来要叛变?结果没有,反而是坚决跟党走。至于孙柱天,我只能说是抗战期间,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在华北地区真正抗日的,显然不是国民党,而是我党,张荫梧、朱怀冰那种货色,实在货比货得扔,所以此人坚定跟我党走,“五一大扫荡”那样艰苦局面下也没有叛变。但是国民党回来了,这是他核心的价值和利益取向,自然有取舍。人这辈子,路长着呢,能坚持下来,真的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