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中,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主演的韓國影片《寄生蟲》,一舉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四個重磅獎項,不僅實現了亞洲電影在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上零的突破,還創造了一部影片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和最佳影片的世界電影歷史。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雖然在此之前,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曾經無限接近這個成就,但這次亞洲電影之光卻是韓國人奉俊昊。雖然很多影迷在兩週前頒獎結果出來的一剎那,尤其是最佳影片這個最終大獎上,各位都在為自己心目中的奧斯卡最佳叫屈,覺得《寄生蟲》的最終獲獎是奧斯卡爆冷,但冷靜了兩週,我又分析了一下,最終還是認為《寄生蟲》在本屆奧斯卡現象級的表現是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的。因為他在三個方面做得非常好。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第一、影片題材正好

《寄生蟲》的故事一點都不簡單,甚至有些俄羅斯套娃,前半部分講述在如今失業率居高不下的韓國,一個全家沒有固定收入,住在地下室的貧困底層家庭,以大兒子被介紹當家教的方式,建立起了與上層富人接觸的橋樑,通過一系列坑蒙拐騙的手段,排除異己,進而實現了一家人寄生在富人家庭的目的。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後半部分情勢急轉直下,主角一家人在富人家地下室發現了一個更加離奇,更加底層的寄生關係,於是衝突徹底爆發。富人對窮人的輕視,窮人對富人的敵視,底層與底層之間的互相傷害輪番上演,最終主角家人沒能實現全家奔小康的階級躍遷目標,反而落得一個只能藏在地下室繼續生活的悲慘下場。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從故事梗概就能看出這妥妥講的是階級對立,貧富差距的社會現實主義題材。在這一點上,同樣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打著漫改旗號的《小丑》,實則反映底層人群的悲慘經歷,與寄生蟲在本質上講的是一個事。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共提名九部,其中兩部都是類似題材(《寄生蟲》與《小丑》),可以判斷今年的奧斯卡評委們對現實主義題材有所偏愛。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第二、角度選擇正好

《寄生蟲》打動奧斯卡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對於美國本土的評委來講,他的切入角度選的比較新鮮。在好萊塢這種類似於現實主義,以描述各個階層老百姓生活為題材的影片其實並不少,但他們的切入角度往往都比較單一,有像《當幸福來敲門》這種講小人物逆襲的故事,有像《老無所依》那種講底層個體互相廝殺的故事,也要像《居家男人》那種講中產人士中年危機的故事,也有像《華爾街之狼》這種講上層社會紙醉金迷的故事。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但很少有像《寄生蟲》這種把社會的各個階層放到一起做矛盾集中化的放大處理,赤裸裸地講述社會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的影片。所以這個在亞洲影迷看來非常普遍的切入視角,在大洋彼岸宣揚精緻利己主義美國夢的好萊塢其實並不多見。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另外《寄生蟲》本身的敘事角度也非常的正好。這一點上題材內核類似,但是全篇以主角亞瑟視角敘事的《小丑》,顯然並不不客觀,這就導致了他的煽動性大於思想性,就單從社會影響這一方面奧斯卡也不會給他最佳影片。而奉俊昊的《寄生蟲》在敘事角度上非常的中立,社會階層的善與惡,聰明愚蠢,甚至社會階層地位本身都是相對的,很藝術很ok。

第三、風格深度正好

在我們的認知中,常規意義上的現實主義題材,往往都是最普通的劇情片。以亞洲電影為例,比如中國導演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活著》,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小偷家族》,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等等,這些影片最多在劇情片的基礎上,融進類似於喜劇或者懸疑等某一類型片的元素。而導演本身想表達的精神,往往也都融進了影片的日常細節和無聲的鏡頭裡。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這也是為什麼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往往具有非常好的嚴肅性和真實性,但故事本身有可能非常的無聊,甚至因為文化差異,不同國家的觀眾可能根本看不出影片的細節,想要表達的精神也根本無法產生共鳴。

奉俊昊的《寄生蟲》雖然是現實主義題材,但敘事風格卻深諳好萊塢類型片的套路,前半部分基於到富人家庭的故事是喜劇犯罪片,後半部分隨著劇情發展,又變成了懸疑恐怖片,臨近結尾,隨著大雨中主角一路向下回到貧民窟的鏡頭,影片再次迴歸嚴肅的現實主義。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同時,奉俊昊也把自己想要表達的精神,通過攝影構圖和高度提煉的符號道具,角色臺詞,比如氣味,石頭,地下室等等,進行了非常淺顯又非常密集的隱喻和暗示,這也顛覆了我們一貫的常識,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怎麼可能會這麼好懂,又這麼好看。

《寄生蟲》為何能勝《小丑》等8部影片,三個“正好”告訴你答案

所以在奧斯卡這種國際級別的電影獎項中,《寄生蟲》這種高度國際化欲說還休,又淺顯易懂的敘述風格,也正好調和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和固有審美。這樣一看《寄生蟲》在本屆奧斯卡的大獲全勝,也確實是有據可循的好了。另外,將嚴肅的現實主義題材與其他類型片結合起來的技巧。我國的新銳導演忻鈺坤做的也同樣非常出色,由宋洋姜武主演的《暴裂無聲》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