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多年以後,符合這兩點的人,最後都變成了“孔乙己”


多年以後,符合這兩點的人,最後都變成了“孔乙己”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孔乙己》的主角,而且據說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一篇,沒有之一。初看可笑,細思極恐。魯迅先生作為反帝反封建的鬥士,其實他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是有深意的。

孔乙己穿著破爛的長衫,臉上帶著菜色,在魯鎮的咸亨酒店裡,像個失魂落魄、倒黴透頂的小丑惹人發笑,這位高大身材的讀書人,硬生生被如山的世俗、似海的偏見擠垮了。

他的命還不夠慘嗎?營養不良,沒有朋友,在笑聲中出現,又在笑聲中消失,他的生命竟然變成了無意義的消耗,徒增笑料罷了,嗚呼,可悲可嘆哉!

可能,魯迅先生的深意就藏在這裡。

‖因為懶惰而被邊緣化

所謂“相由心生”,看孔乙己的穿著打扮,特別是那件“又髒又破的長衫”,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還叫長衫嗎?都說“人配衣裳馬配鞍”,由衣觀人,話說孔乙己的精神能好到哪去!人人避之不及,誰願意去搭理這樣的邋里邋遢的閒人呢?

那麼,魯迅先生為什麼這樣寫呢?在他睿智的巨筆下,封建社會讀書人的懶惰一展無遺,信奉那啥“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而且這還有一個讀書人專用雅稱——叫做“清高”。


多年以後,符合這兩點的人,最後都變成了“孔乙己”

由此可見,懶惰是存在於大部分封建社會讀書人骨子裡的本性,他們鄙視體力勞動,以“清高”為榮。在孔乙己這個落魄的讀書人身上,這個特徵更加明顯,因為他死也放不下所謂的“面子”,非要穿著象徵自己身份的那件世上唯一的長衫。

擁有著高大身材的孔乙己,雖然說完全鄙視體力勞動,但作為讀書人,他可是也有一項生存技能:替人抄書,因為他字寫得好。不過,玩失蹤就不對了,連著幾回,這條路也斷了。

“面子”問題害人不淺哪!而所謂面子都是別人給的,孔乙己認不清形勢,始終活在虛擬的個人世界,他讀書人的情操堅守就成了笑話,典型的“德不配位”,況且還沒有“位”。

我看過一些東北二人轉,說實話,演員們的衣裳破破爛爛的,但是卻很“神氣”,惹人發笑,俗話說就是“蔫壞蔫壞的”,這角色要是孔乙己去出演,估計都不用化妝,本色出演就行了。


多年以後,符合這兩點的人,最後都變成了“孔乙己”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封建社會讀書人多了去了,如“丁舉人”之流,其所作之事人神共憤,殘暴冷血令人髮指,眾人皆知“他家的東西偷不得”,孔乙己就算是考中秀才,又有什麼用呢?不過又是一個所謂的“丁舉人”罷了。

現在社會上,孔乙己這樣的人也不少,但是社會制度好,所以他們可以安心躺在“低保”上睡大覺,最讓人感到可笑的,是有一個工作人員下鄉調查,問家裡還缺什麼,“缺什麼,缺婆娘(老婆)唄”,回答得聲音洪亮,理直氣壯,面不改色心不跳,讓人唏噓不已。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大好時光不能任性揮霍,不能懶到骨子裡,發黴長毛,不能成為孔乙己式的可有可無的邊緣人。

‖因為性格而被邊緣化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孔乙己的穿著打扮連乞丐都不如,最起碼乞丐之悽苦還令人同情,到了孔乙己這兒,就只有剩下無情的笑聲,挖苦譏諷了。

孔乙己的處事的態度是耐人尋味的,他面對別人的諷刺挖苦,痛揭傷疤,居然謙恭馴良,逆來順受,即使是爭辯,也只是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從沒有動手打人的意思!換作旁人,誰還敢當面說他是小偷,估計立馬翻臉,打得你爹都不認識你。

孔乙己心腸不壞,但就是太忠厚老實了,比如給孩子分吃茴香豆,教小夥計識字等等,而且他還講誠實守信,從不賒欠,十足的濫好人一個,還是好到沒朋友的那種。


多年以後,符合這兩點的人,最後都變成了“孔乙己”

孔乙己有這樣的性格,被邊緣化是必然的事。

現在,“老實”被賦予了另一個內涵:“無能”,因為無論什麼時候,大魚吃小魚的社會格局是不會變的。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在一個單位裡,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的老黃牛,可能沒有話語權,他們的性格是多麼的相似,對此魯迅先生有一句話說的好:……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

世上的事真是奇怪,像前一段時間網上轟轟烈烈的“西安奔馳女”事件,彬彬有禮,按程序反映問題,可是沒用,逼的她坐上引擎蓋,“潑婦罵街”式大吵大鬧,問題竟然順利解決,說明了什麼?

孔乙己就是太缺乏抗爭精神了!

‖魯迅先生藏起來的深意

孔乙己的命運為什麼這麼慘?其實,就是這兩點,一是懶惰一是老實。魯迅先生作為偉大的文學家,早在很多年前就看清了真相,所以他才呼喚改革,呼喚鬥爭,併為之寫出了很多深沉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作品,如《吶喊》、《彷徨》等等。

孔乙己這個人物是最能激發人的抗爭精神的,是不是?

以上純屬個人理解,歡迎大家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