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抗疫房」,只可能在北上廣深杭

文丨葉建英


別想回老家置業,別想去買遠遠的「抗疫房」。

除了還有胡柚、茶葉抗新冠病毒這樣的零星段子,江浙滬的整體表現仍舊是可圈可點。如果說有遺憾,那就是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速度還是太慢了。高速公路上,雖然省界收費站剛剛在年前被拆除,新的柵欄卻又重新豎了起來。


朋友圈上,有人說武漢疫情會讓中國逆大城市化,甚至是壓壞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有人說,要回老家置業,要買度假的別墅房。

我們認為,那都不對,都要警惕。


疫情之後,大城市和城市群面臨更大機遇,你應該加快來到杭州、來到「北上廣深杭」的步伐。


就像我們在今年的新春致詞中說的 ,加快奔向2000萬人口的杭州(點擊參閱)。


1

要不要建大城市、超大城市?

疫情當下,爭議再起。有人說,經過此次疫情之後,我國的城市應該從大規模的集中走向適度分散,大城市還是要控制,以避免病毒的快速蔓延。

深圳大學張宇星等專家也已經在進行反駁。

為什麼疫情不能阻擋大城市化之路?我總結一下,主要是兩個支撐性觀點。


一是,此次疫情傳播的真正問題,並不在於密度問題以及集中、分散問題,而是有沒有瞞報的問題,和爆發以後城市快速應對能力的問題。中國的城市只有繼續做大,升維,才能適應下一次危機。

二是,快速應對需要協同大量的資源。在城市外面,需要進一步加大城市之間的連接效率和連接密度。在城市裡面,需要增加城市公共空間的彈性,把比如機場、體育館、圖書館、音樂廳、街道、公園、學校、政府機關大樓等,建成通用基礎設施,使其成為城市應急系統的一部分。這也要求,建設更大的城市,更緊密的城市群。

插一句,雖然發生了疫情,我們仍然不能否認武漢這幾年在發展大城市和集聚人口方面的努力。

那些以為回到鄉土社會,才能抗得住疫情的觀點,其實是忘記了歷史。回憶歷史上的大瘟疫,那時候人口沒有今天密集,城市沒有今天大,但瘟疫的「超級傳播者」照樣在城市鄉村四處流竄。

而所謂城市裡的人群容易加速傳播,就像香港SARS時期的淘大花園,和這次NCP疫情的青衣康美樓的鄰里傳播,原因正是因為建築設計上的缺陷。只有升維,彌補缺陷,才能隔絕傳播。


「抗疫房」,只可能在北上廣深杭 | 葉建英


2


抵抗通脹買房產?

在大城市化剛剛起來的中國,要應對貨幣貶值,房地產是少有的能保值增值的工具,但是,也只有人口流入型的大城市的房地產才可以

為什麼湖南衡陽、河南駐馬店要救市,而且衡陽在疫情前就已經執行救市政策(點擊參閱)?


因為他們不是人口流入型的大城市。雖然這兩個城市說起來常住人口都達到了七八百萬,但是這些人口大量分散在下面的縣,市區的人口規模並不大。而且隨著高校擴招和中國經濟從製造業為主轉向以服務業為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流向東部沿海城市。


衡陽和駐馬店這些城市的市區,雖然也在吸引縣裡的人口,但蓋房的速度遠遠快於人口流入的速度,高庫存就形成了。

為什麼中小城市容易形成高庫存?


原因很簡單。假設一座中小城市的建成區是半徑為5公里的一個圓,如果這個城市的半徑向四周拓展5公里,那麼,它的建成區面積不是多了1倍,而是從78.5平方公里增加到314平方公里,多了3倍。這還沒有考慮到市中心新建的高樓。容積率的提高,更是大大增加了城市的承載量。


「抗疫房」,只可能在北上廣深杭 | 葉建英


3


買哪裡的大城市?北上廣深杭。

是的,除了首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都是東南沿海城市,如果在這個名單上繼續添加,也是成都、南京、蘇州、寧波、廈門、福州、長沙等主要分佈在東部和南部的城市。

為什麼?

在疫情中,我們可以看到,復工最積極的是浙江、廣東、江蘇和福建等省,都位於東部和南部。他們派出大巴、包下高鐵、包下專機,去人口流出地區免費接員工回城(點擊參閱)。既解決了復工難題,又最大限度避免旅途中可能發生的交叉感染。

這些地方的復工最積極,是因為,這裡的企業多,而且這裡的企業多是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企業一日不復工,企業和老闆當然要多虧一天,員工也要面臨失業的可能。

網上有一份自1976年到2018年全國各省市GDP排名的變化圖,可以清晰地看到經濟總量不斷地向東部、向南部傾斜,最近幾年更是加劇向南部傾斜。


只要買在北上廣深杭,你買的就是「抗疫房」。

「抗疫房」,只可能在北上廣深杭 | 葉建英

1976-2018各省GDP排名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