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龐統不死,劉備會不會統一中原?

創造者放映


結合《三國演義》回答這個問題。

即使龐統不死劉備也很難統一中國。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看龐統的作用。龐統的能力素質是比諸葛亮差一些的。所以即使龐統不死,在今後的征戰中,龐統的作用也比較有限。原因是蜀國的國力有限。如果龐統不死,他很可能被派去鎮守荊州,輔佐關羽。這兩個人的個性都很強,能不能在一起共事都很難說,關羽是個目空四海的人,在生活中欺強扶弱,對待強者是從來不會表現出畏懼和屈服,始終保持著不可戰勝的決心和勇氣,但是對於弱者即使是落魄的弱者也是報以憐憫的。不會趕盡殺絕。在華容道放曹操就是個證明。龐統也是心高氣傲,不願意伏低做小,當初諸葛亮給了他一封薦書,他都沒有出示給劉備,而是上演了一處耒陽縣理事的活劇征服了張飛。所以這兩個人在一起很難有共同語言,弄不好會成為別人進攻荊州的一個突破口,利用他倆的性格弱點,進行離間,很可能造成他倆的分裂。如果讓龐統守西川,諸葛亮守荊州,龐統肯定要和諸葛亮爭功,蜀漢的政治必然陷於動盪,統一全國也成泡影。

二,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不允許劉備恢復漢室。劉備出身草野,但是他很能用人,所以開創了蜀漢政權這個基業,集合了一群和他志向相同的人,這些人都是想恢復漢室進而恢復自己昔日的榮光。曹操和孫權就沒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代表了社會的主流思想,這是劉漢王朝滅亡的社會基礎,東漢末年的漢朝統治者已經失德敗行到了極點,政治腐敗,重用太監,殺害忠良,任人唯親,賄賂公行,社會動盪加上各種天災,老百姓從心眼裡已經開始對漢王朝不抱希望了。於是乎黃巾起義才能迅速掀起歷史的狂飆,把劉漢王朝幾乎摧垮。天下分崩離析,已經沒有人希望回到過去了,只希望建立一個新的政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鼎足而立的三個割據政權,其中兩個是企圖推翻劉漢王朝自立的。所以劉備興復漢室的願望是不被絕大多數人接受的。

三,從諸葛亮北伐的情況看,面對曹魏政權和孫吳政權,諸葛亮的北伐是不會成功的。司馬懿對付諸葛亮是不成問題的,即使加上龐統,北伐肯定要兵分兩路了,兵力必然增加一倍,少了不頂用。這對於蜀漢政權來說未必能承受得了,很可能因為用兵過於頻繁而導致國家加速衰落。如果諸葛亮在前方打仗龐統在後方搞建設,等於蜀漢政權沒有發揮龐統的軍事指揮才能。再說諸葛亮在前方打仗後方建設基本上沒有出現什麼重大問題。

一個人的生死對短時間的局部的戰略態勢有影響,但是改變不了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從孫吳政權看就是這樣,周瑜死了有魯肅,魯肅死了有呂蒙,有陸遜。龐統如果不死,曹魏和孫吳都會產生對付他的人,劉備的理想還是無法統一中原。


江南不缺水


不要搶,我來說說,如果龐統不死,劉備會統一中原。

我這樣說,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徐庶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龐統號“鳳雛”,天下知名,和“臥龍”諸葛亮齊名。這裡有個誤區,可能大家會認為“臥龍鳳雛”,龐統的能力就應該在諸葛亮之後。

他的才能其實比“臥龍”諸葛亮高,這可以從他巧設連環計,用火攻破曹軍,令周瑜和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勝出。自此才有了名傳天下的赤壁之戰。這裡的諸葛亮,只是知道可以利用天氣原因進行火攻,但能讓曹操中連環計,全天下除了龐統絕無其他人。

其實,知道這個事情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給劉備引薦他們的徐庶,事實證明,最厲害的是他,可惜劉備沒有能力留住他。



第二個原因,龐統的治理政事能力超強,當初諸葛亮寫舉薦信讓他直接找劉備,打算委以重任。

但劉備以貌取人,基於還是諸葛亮介紹的,就只讓他做了耒陽縣令。

開始龐統天天出去溜達,回家吃飯喝酒睡覺,對縣衙的事情一概不理。

張飛下來巡查,龐統當著張飛的面把積聚起來兩個月的政事兩個時辰就處理好了。



等諸葛亮回來告訴劉備,劉備才知道埋沒人才。這裡可以看出劉備沒有曹操的心胸開闊,沒有曹操的容人之量。如果是曹操,就不會以貌取人,而是以能力強弱來下定論。

龐統處理事情,比起諸葛亮的事必躬親是不是要輕鬆很多?所以龐統不死,就沒有諸葛亮的累死於五丈原。

第三個原因,龐統的內政處置能力更厲害,戰略性部署比諸葛亮更長遠和成熟。如果龐統還在,雖然他是從襄陽出來的,但領軍人物已經是諸葛亮了,他就不會屬於任何一個集團,也不會偏向於任何一個貴族勢力,他只會一心一意的幫劉備取得天下。那他就能分化蜀國的涼州集團和荊州集團的力量,才能更加利於團結起來征戰四方。



還有,如果劉備要取得天下,那麼還要龐統和諸葛亮要團結,一致對外,方能得到天下。那麼徐庶的預言就能成功,“臥龍鳳雛”當真就名垂千古了,可惜啊!

“鳳雛”龐統終隕落於“落鳳坡”,只留下了“臥龍”諸葛亮孤身一人,窮畢生之力,終鬥不過曹魏。


白雲山水居


龐統不死能不能幫劉備一統不好說,他的死卻實給蜀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龐統如果不死,諸葛亮也不用急著入蜀,有諸葛亮在,關羽至少不會死,可能就沒有了讓蜀國大傷元氣的夷陵之戰,劉備也不會落得白帝託孤。

蜀國又怎麼會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如果關羽不死,荊州不丟,諸葛亮何必辛辛苦苦的六出祁山,他在隆中定下的可是荊州和蜀中夾攻魏國的局面就可以實行了。到那個時候天下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所以龐統的死導致諸葛亮的入川,其實就是為關羽荊州敗亡乃至蜀國後邊一系列事情埋下的隱患和導火索




呼市小宇


假設龐統不死——劉備能夠更快平定益州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指出“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但是到了北伐前夕的“出師表”中,卻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同樣是益州,怎麼在劉璋手上又是沃野千里又是民殷國富的,到了劉備手上,卻疲憊不堪、危急存亡了呢?

那是因為戰爭對人力物力的破壞是巨大的,東漢桓帝時期人口有5000萬,可是西晉統一之時,人口只有1600萬,可見,經過東漢末年到三國的混戰,中國人口銳減到原來的1/3,在龐統的謀劃下,“所過輒克”,一直打到雒縣,龐統身死以後,劉備命令諸葛亮等人入川,經過巴郡、雒城等戰役,最終包圍成都。就拿張飛打敗巴郡太守嚴顏這一戰來說,表面上是以張飛的勝利結束,實際上長遠來看對劉備集團是重大損失。

張飛和嚴顏的戰爭,同時消耗了荊州和益州的兵力,實際上劉備原本是打算跳過巴郡,直取成都的,等奪取了成都,巴郡自然可以兵不血刃傳檄而定,可惜龐統身死,打亂了劉備的戰略部署,不得不調集諸葛亮來支援他。可是荊州與雒城距離千里之遙,劉備當時已經是孤軍深入,如果諸葛亮要率兵支援劉備,必須自江陵西向武力奪取周圍郡縣,以武力奪取益州東部郡縣,無論是劉備集團失敗還是劉備集團勝利,對於益州來說都是屬於內耗狀態。

漢中之戰,雖然劉備在正面戰場打敗曹操,奪取漢中,但是實際上曹操已經提前遷移了漢中人口,劉備是“得地失人”,而且漢中之戰劉備集團其實打得非常艱難,甚至前期的作戰是非常不順利的,直到法正獻策、黃忠陣斬夏侯淵,才反敗為勝。漢中之戰,是劉備集團“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結果,實際上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再加上夷陵之戰,數萬益州精銳全軍覆沒,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之前說益州民殷國富,北伐之時卻已經是益州疲敝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龐統的意外身死。

假設龐統不死,不需要調遣諸葛亮入川,益州荊州的實力也不會損耗那麼大,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還是比不上龐統的,如果龐統不死,劉備集團能夠更快的平定益州,平定益州以後就有時間趕在曹操之前進攻張魯,憑藉張魯的能力,肯定敵不過有龐統、法正兩大頂級謀士。這樣一來,無需與曹操進行“漢中之戰”,就能夠奪取漢中之地了。

假設龐統不死——諸葛亮能夠繼續留守荊州

因為龐統的身死,劉備不得不命令諸葛亮、趙雲、張飛前來支援,這樣一來,整個荊州只剩下關羽一個人留守,而高傲的關羽根本看不起江東孫氏,為今後孫權集團襲取荊州埋下伏筆。實際上呂蒙的白衣渡江之策並不算多高明,諸葛亮如果留守,是可以識破呂蒙的計策的,而且諸葛亮性格極其謹慎,一定會把荊州防線佈置的固若金湯,呂蒙敢不敢偷襲都是問題。江陵城易守難攻,如果南郡太守糜芳不投降,實際上是可以堅持到關羽回援的。可是糜芳因為和關羽有矛盾,居然直接投降了呂蒙,如果諸葛亮在,糜芳是斷然不敢投降的。假設龐統不死,諸葛亮能夠繼續留守荊州,荊州也不至於失守了,這樣一來,隆中對從荊、州益州二路分兵的計劃可以實施,蜀漢很有可能真的北伐成功的。

綜述,假如龐統不死,蜀漢是可以一統天下的。





朝聞夕記


不會,歷史是公平的絕不會因為一個人,而停止歷史的腳步,歷史是有人民群眾決定的。

龐統久負盛名,與臥龍諸葛齊名,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所以大家可能覺得龐統的作用比較大,當然歷史講的也都是英雄史,沒有英雄的歷史,歷史就顯得枯燥乏味。但是英雄在整體的歷史長河中,也會顯得微不足道。

第一,龐統在整個三國中最大的貢獻對於劉備來說,是幫劉備拿下了西川,讓劉備從此不再漂泊,有了安身立命的場所。使得劉備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這也是龐統用了畢生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一個人真有本事統一天下,那麼我覺得他也不會死的那麼快了。

第二,劉備於曹操相比更是微不足道,曹操的名氣手腕,要遠遠超過劉備,準確來說更加具有帝王氣息,擁有帝王的霸氣,而反觀劉備,似乎只能用人,而不具有什麼帝王之氣,準確來說,主子無能,累死三軍也無用!

第三,要說不死,龐統不死,那麼郭嘉也不死,赤壁戰爭,曹操不敗,那麼,劉備照樣也不能統一中原!所以不允許假設。


陋室空堂


就算龐統活著,劉備依然很難統一中原。從始至終蜀漢一直是三國最弱的勢力,哪怕劉備巔峰時刻拿下漢中進位漢中王依然很弱,否則孫權不會也不敢偷襲劉備拿下荊州。

後來劉備發動奪回荊州的大戰,最終以失敗告終。接下來我們說下龐統在蜀漢陣營的地位,僅以謀士的角度來考慮給劉備帶來好處的主要有三個,分別是諸葛亮、龐統以及法正。諸葛亮制定了隆中對戰略,龐統是劉備奪取西川前夕的重要謀士,後來劉備拿下西川,諸葛亮、法正才是重要謀士,後來奪取漢中出力最多的也是法正。

縱觀劉備的發家史,龐統發光發熱的機會並不多,或許他真的有本事,可很早就死了,不是《三國演義》死於落鳳坡,而是在攻打雒縣因為離得太近死於流矢。因為龐統在蜀漢的時間真的太短,某種程度上活著與否對蜀漢影響都不算大!






石說大史話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無論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三人都有稱霸天下的野心。漢朝實施的是分封制,這種分封制從周朝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到了漢朝時期仍然實施分封制,不過這樣的制度有一種弊端,也是造成東漢末年亂世的一個原因。

分封制就是說由皇帝封諸侯,每一個諸侯都有屬於自己的地盤。在自己的地盤中,諸侯有完整的行政體系以及軍隊,這樣的情況下假如皇帝不能夠壓制諸侯,就會造成諸侯起義,春秋戰國時期就屬於這樣的情況。

蜀漢的劉備是三人中最後一個建立諸侯國的。與曹操和孫權相比,劉備建立蜀漢的難度是最大的。劉備完全屬於白手起家的典範,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能夠建立蜀漢絕非易事,相比於曹操和孫權來說,劉備有蜀漢的功績,已經是很厲害了。

蜀漢建立時,劉備手中就已經擁有了很多人才。諸葛亮恐怕是劉備手下最為人熟悉的謀士,其次關羽和張飛都是劉備的武將,這樣的劉備才能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建立蜀漢。現如今看來,劉備確有過人之處。

龐統是劉備帳下的重要謀士,龐統的重要性不亞於諸葛亮。在三國時期,龐統的地位與諸葛亮相媲美。歷史上的龐統與諸葛亮是搭檔,三國時期盛傳,諸葛亮或者龐統,得一人可以得天下,幸運的是劉備都得到了。

那麼劉備有機會一統天下嗎?龐統在36歲的時候就戰死沙場了,這樣一來讓劉備非常傷心,可以說劉備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謀士。那麼假如龐統不死,劉備能夠一統天下嗎?仍然不能,蜀漢的實力不允許,一人對蜀漢的影響有限。

《三國志》記載,龐統在西川之戰中期戰死,這時候的劉備將諸葛亮、趙雲、張飛召集過來分兵攻擊益州的郡縣。這時候的龐統追隨劉備向雒城進攻,結果在進攻的過程中,龐統戰死。即使是在龐統戰死之後,雒城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才攻下。

無論怎樣佈局,劉備都是將關羽一人防守荊州,這樣一來荊州肯定是失守的。假如龐統沒有戰死,雒城拿下的時間會更快,但是這對大局的影響幾乎是沒有的。荊州才是重中之重,這對蜀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龐統活著會有一個好處,就是劉備在進攻其它城池的時候,會更快。諸葛亮、趙雲和張飛等人將益州攻下,可是益州對於劉備來說,用處是有限的。在益州想要進攻任何一個城池,都幾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曹操佔領了漢中之後,劉備才開始絕對進攻漢中。在這之後,漢中之戰爆發,此時龐統假如還在的話,劉備奪取漢中會輕鬆一些,同時曹操付出的代價會更多。不過龐統這時候已經不在了。無論怎麼看,龐統在與不在,只是奪取漢中快慢的問題。

這樣看來與三國的局勢無關。漢中之戰後,三國的局面已經形成,這時候無論是誰想要一統天下,都是非常難得了。三國的局面不是龐統一個人就可以扭轉的。劉備直到去世的時候,手中的人才仍然有很多,比如說法正、諸葛亮、劉巴等人都不次於龐統。因此龐統一人的死對劉備影響有限。


舞動的心動


在三國之中,“臥龍鳳雛,的一人便可安天下”。臥龍說諸葛亮,鳳雛說龐統。他們兩個都是世上少有的人才,但是人們對龐統的死感到非常遺憾。龐統的死是不可接受的,因為他是神人,但他是在指揮進攻成都的戰鬥中被射死的。雖然諸葛亮很有權勢,但畢竟他也會生老病死。所以很多人認為,如果龐統不死,他可以與諸葛亮聯手便能統一天下。如果按三國演義的設定,龐統不死那就真的大結局了。龐統這個人,謀略不輸諸葛亮。張飛去看他的時候,半天處理完幾個月的事務,說明在處理其他事務上的能力也非常強,我們姑且可以認為他治理內政也沒問題。但事實上,即使龐統還活著,劉備也幾乎沒能統一全國。地盤,經濟,人口等方面的指標都在魏、蜀、吳三國之末。他只能團結吳國,抵抗曹操,佔領漢中,然後模仿劉邦的統一道路,但太難了。此外,而且天時地利人和也沒有優勢。僅僅依靠頂級謀士,仍然難以改變天命。首先,劉備北伐的時機很少。赤壁戰役後,北伐曹操可能是唯一的機會。劉備越晚,就越被動。因為曹操的地盤比較大,經濟比較強,蜀漢根本耗不起。所以不管是天時地利人和,蜀國都沒有太大的優勢。即使鳳雛沒死,劉備也不一定能打敗曹操孫權一統三國!




小熊讀歷史


假如龐統能夠活下來,那麼歷史也許會不同。

首先,龐統的才能和諸葛亮不分上下,龐統原來擔任的是東吳的功曹,相當於軍中參謀。其膽識和謀略在其短暫的出場中便足以窺見。赤壁之戰中獻連環鎖船使得曹操大敗;出上中下計策助劉備謀西川。

其次,如果龐統仍在,劉備採用隆中對制定的據荊益,結東吳,圖中原的戰略的話。此時荊州守軍便有軍師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三大虎將。諸葛亮的治理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從其前期赤壁之戰中的出謀劃策、後期白帝託孤後的團結蜀國內部的各種舉措便可見一斑。

而劉備等佔據益州後,便又能廣招益州人才。 此時益州有軍師龐統,武將也將不止於黃忠、魏延等人。

讓我們繼續假設,若荊州有諸葛亮和關張趙等人坐鎮,諸葛亮能以其外交之才結交東吳,以內政之才治理荊州,關張趙靜能守城,動可伐地。無荊州之失,劉備圖謀中原能兵分兩路,同時若與東吳共謀魏國,魏國將面臨三線作戰。

但歷史的長河奔流,理想和現實還是存在著差距。假如龐統不落,荊州可保,無伐吳之消耗,韜光養晦,起荊益之兵,天下之主為知也。     


塗鴉小精靈


劉備永遠統一不了中原,因為他打著漢室宗親的旗號,但是漢室國運自盡,這不是迷信的說法,因為這就是氣數,要是真想統一早統一了,直接華容道吧曹操殺了完事,雖然解釋是曹操未合身亡,但是這理由太牽強了,用曹操來牽制孫權跟其他諸侯,諸葛亮是沙雕啊?曹操死則主動權在劉備手裡,曹操不死主動權永遠也輪不到劉備!假設關羽殺了曹操,不但荊州一舉奪回,連中原也奪回來了,其他地方還愁拿不回麼。要知道關雲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如果跟殺了曹操想比。而且大部分曹操那些有實力的都跟著去赤壁去,留守許都自己沒有實力為曹操報仇,這時候劉備可是一乎百應,還奪什麼四川,親自鎮守荊州,龐統自然來投,而且曹操死了,可守家,諸葛亮親自出馬,拜關羽為上將軍,張飛左將軍,劉備又右將軍,打他直接統一中原了!順手守的降將跟士兵去打那都夠用,十年之內可統一所有地盤複姓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