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的動力到底是什麼?

用戶5818144565


在歷史上的三國時期,蜀國軍師諸葛亮不僅精通五行八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是當時著名的發明家。例如,他所發明的諸葛連弩,一次可連發十支箭,可有效打擊敵軍,而且大型諸葛連弩對於防守城池和營塞,大有裨益。除此之外,諸葛亮在北伐曹魏時發明的木牛流馬同樣是他的成名佳作,他憑此解決了蜀中長途跋涉,道路崎嶇,運糧困難的問題,畢竟“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對於軍隊長久外出作戰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

《三國志.後主傳》曾對此有這樣的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兵,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在《三國演義》裡面針對這種工具,描述的更加神乎其神,書中言稱木牛流馬無需喝水、無需吃草,更不需要人工餵養,因為木牛流馬之內藏有機關,只要輕輕撥動機關,它就能自己行走,憑藉這種工具可運糧八石,每次只需一人控制,每日便能走數十里。

那麼,這個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神奇的東西,真的有傳說的這麼神乎嗎?它的主要動力又是什麼呢?畢竟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能量不能憑空產生,木牛流馬這種類似於永動機的存在是不可能實現的。

據記載,諸葛亮所研製的木牛流馬,將輪腿的神妙配合,利用到極致,運糧士兵只需輕輕一推,木牛輪子中間轉動,加之上方糧板重壓,牽連四腿上下運動不停,而後士兵反覆一抬一壓,木牛流馬四腿可垂直伸縮上下運動配合山道坡度而行,聽起來非常神奇。

那麼,木牛流馬為什麼又要設計成“牛”“馬”這樣特殊的形象呢?其中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運糧工具以牛或馬造型出現,平日裡便於隱藏山林間,不利被敵軍發現,另一方面“牛”“馬”可起到對敵軍裝神弄鬼的迷惑作用,讓敵軍認為蜀軍竟可操控木牛流馬,如有神助,心生忌憚。

但是到如今社會,隨著道路修的越來越寬,越來越平,人們發現圓的車輪更加實用,例如早前農村普遍使用的獨輪車和兩輪板車就是對木牛流馬的創新改進。畢竟木牛流馬雖然好用,但是製造過程極其精細,加之本體重量極其“笨重”,難以大量推廣,後來便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並未流傳下來,事到如今,即便是高級木匠也難以研製出真正的木牛流馬。


娜娜聊古今


諸葛亮所造木牛流馬究竟為何物?從側面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吧。

我們都知道能量是守恆的,世界上不存在永動機。但是據史籍記載,在1700多年前,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了類似於永動機的木牛流馬,木牛流馬真的存在嗎?假若存在,木牛流馬是怎樣的呢?
據記載明確指出,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亮的發明,而且木牛流馬分別是兩種不同的運輸工具,從木牛流馬使用的時間順序來看,先有木牛,後有流馬,流馬是木牛的改進版。給《三國志》作注的南北朝時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現在已經失傳的《諸葛亮集》中有關木牛流馬的一段記載,對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繪,對流馬的部分尺寸作了記載,儘管對木牛形象作了描繪,並且下文還對流馬的部分尺寸作了記載,但是因為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後世,使得後人對木牛流馬的認識始終是毛麟角、雲山霧。

諸葛亮造出木牛流馬200年後,據說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天才祖沖之造出了木牛流馬。《南齊書·祖沖之傳》說:“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他同樣也沒有留下任何詳細的資料。作為正史的《三國志》和《南齊書》都記載存在木牛流馬,我們不禁想問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樣的機械?

有人認為木牛、流馬都是經諸葛亮改進的獨輪車。

《宋史》和明代王圻所著的《稗史類編》等史籍,認為木製獨輪小車在漢代稱為鹿車,諸葛亮加以改進後稱為“木牛流馬”,北宋才出現獨輪車的稱呼。北宋前期官修“四大書”之一的《太平御覽》卷七七五所引的東漢學者應劭的《風俗通》,是最早記載“鹿車”的典籍。其曰:“鹿車,窄小載容一鹿也。”陸游的詩《送子坦赴鹽官縣市徵》中也提到了“鹿車”:“遊山尚有平生意,試為閒尋一鹿車。”這種說法認為,諸葛亮的“木牛流馬”是在鹿車的基礎上改進的,和後來的獨輪車沒有太大的差別。

從考古發現來看,在四川的渠縣出土有蒲家灣東漢無名闕背面的獨輪小車浮雕,還有燕家村東漢沈府君闕背面的獨輪小車,大致再現了“木牛流馬”的模樣。這兩種獨輪車都很獨特,其車形似牛似馬,具有獨特的運輸功能。木牛有前轅,行進時人或畜在前面拉,人在後面推。而流馬沒有前轅,行進時不用拉,僅靠人推。三國時蜀漢偏處西南一隅,馬匹有限並且多被用於騎兵作戰。運糧運草主要靠人力,這樣,木牛流馬便應運而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宋代典籍《事物紀原》卷八也認為:“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而民間謂之江州車子。”《事物紀原》是宋代高承編撰的一部書,專記事物原始之屬。凡10卷,共記1765事此書“自博弈嬉戲之微,魚蟲飛走之類,無不考其所自來”,作者的考證功夫很深,所持之說有極大的參考價值。但是,也有人認為獨輪車的機械原理十分簡單,無須大書特書,諸葛亮的本領也不至於如此平庸。

還有人認為,木牛、流馬是新款的自動機械。

《南齊書》、《太平御覽》,還有現在的《辭源》認為,三國之時,運用齒輪原理製作機械,已屢見不鮮,包括東漢畢嵐所做的翻車,三國韓暨所做的水排,魏國馬鈞所做的指南車。《南史》說:祖沖之“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意思指祖沖之在木牛流馬的基礎上,造出更勝一籌的自動機械。以此推論,三國時期利用齒輪製作機械已屬常見後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馬,很有可能是令祖沖之感興趣的、運用齒輪原理製作的自動機械,否則祖沖之不會有興趣拿它來作參考和對比。

從科學角度來看,“木牛流馬”如果真的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可以不吃不喝還能走,這顯然是不符合現代科學上的能量守恆定律的。因為如果“木牛流馬”,要行走,必定會消耗能量,當時並沒什麼石油、天然氣之類的能源物質,它又不吃不喝,它從哪裡得到能量?這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如果要造出像小說裡描述的那種木牛流馬來,就必須拋棄現代的“能量守恆”定律。同樣,要造出“木牛流馬”也必定會打破影響我們數代的“能量守恆”定律,必定是一個令世界矚目的事蹟。歷史上有無數個謎團需要我們去解決,這可能只是一個虛構的物品,但是在謎團未揭開之前,誰也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天天開心歷史


木牛流馬是個啥,好多人都已經爭論了上千年了,也沒個定論,這裡為大家提供兩種可信度較高的觀點吧:

第一種觀點認為木牛流馬是一種木質的獨輪車,

高承在《事物紀原》提到“蜀相諸葛亮北伐,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銅,蓋巴蜀道阻,便於登險故耳。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而民間謂之江州車子。”

大概意思即諸葛亮在北伐戰爭期間,因為巴山蜀道艱難險阻,困難重重,於是便設計了木牛流馬運輸工具來負責運銅。

木牛,就是有前輪的小車;流馬,即現在獨輪手推車,在民間稱之為江州小車。

高承這個觀點相對可靠,也是目前被廣泛接受的一個觀點。

“木牛流馬即木製獨輪車”,甚至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先生也給予了肯定。


還有一種觀點是認為木牛是一種獨輪車,而流馬則是四輪車。

(萌系木牛流馬)


這個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范文瀾。他在《中國通史簡編》中提到:

“木牛有一腳四足,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人力獨輪車,一腳指的是一個輪,四足,即固定在車旁的四根木柱,這樣可以保證行車的穩定性。”

流馬則是木牛的後期改良版,總共有四個車輪,前後各倆。

(者要放三國算機械化部隊了吧……)


在當時,車基本都是兩輪車,諸葛亮將其改為獨輪和四輪,確實是一種創新之舉。


一盤拉條子


首先,木牛和流馬是兩種不同的運輸工具。因外形設計參考了牛和馬的造型,所以稱作為木牛和流馬,其內部構造運用了一定的機械原理,使人在操作中更加輕便,省力。

其實,在古代,我國有許多能工巧匠,比如戰國時代的公輸般,也就是後世木匠建築師的祖師爺魯班。那個時候已經可以用木頭做出可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掉不下來的飛鵲,設計的鎖沒有鑰匙誰都打不開。

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精擅機關術的奇女子,對丈夫的事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雖然演義中沒有多少筆墨,諸葛亮能夠封神,黃月英也功不可沒。


白亦詩部落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北伐期間,由於遠離西川,北伐大軍不能及時得到糧草供應,在持久戰上很是吃虧。於是諸葛亮就派人制造了“木牛流馬”。

正史中記載,“木牛”與“流馬”是兩種不同的工具,從時間順序來看,是先有木牛,後有流馬。而正史僅有木牛大小、外觀的記載,至於其如何製作,則不見於史冊。


木牛流馬的原理是利用物體的重心擺動與齒輪原理來實現木車的移動,主體還是需要人力的推動。


智帝輝煌


獨輪推車沒練過幾天的是一推就倒的,且可在車前幫拉車的。

四川山路獨輪車未必通用,棧道上可用獨輪車,翻山道獨輪車未必用得上。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山道艱難的敘述。

木牛流馬具體呈啥樣,應由湘西貴州廣西一帶的趕屍人方法上,找答案。

古人用方法有效且簡單,磨玉及拋光用的是一種草,磨鋒利鑽石用於修瓷碗的金剛石,是用棉線磨的。

考古中出土過石頭捲開未斷的塊石,其狀態如刨木頭的刨花式樣。而孔鑽現在已考古證實了。

趕屍由倆三人進行多屍體運輸方式,只不過方法佚失不知咋弄的了。

猜想,如擺動左側使右側可被拉動向前邁動支桿,再向右擺動使左側支架可向前邁動,從而達行走狀態。

從而木牛流馬也應由左右擺及拉左右側支桿向前移動的。從而可設銷子與牛舌馬口裡,扭功關住支架,扭開則支架可活動了。

關踺不是走平地上,平地用有輪的車,翻山下嶺應用木牛流馬。

古時運輸軍糧及草料,達駐軍處有一半就不錯了,運輸人及畜也來回路途上要吃用的,因此用木牛流馬車船就運量大,留給駐軍的就多點。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木牛流馬”我們現代人都沒有見過。只是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得知,”木牛流馬”是諾葛亮發明創造的,用於作戰行軍中,運輸物質的一種工具,雖然說”木牛流馬”已經失傳,但我國勞動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也是不容小覷的。隨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發展的進步,科技創造,創新,繼往開來,傳承發展,從未中斷,這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縱觀青史,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發展進步。諸葛亮的發明”木牛流馬”雖己失傳,但社會一直在進步。可不可以這樣說:”木牛流馬”——獨輪車——馬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這就是”木牛流馬”的傳承與發展,也許有人認為不妥,但社會發展的現實,又不能不相信,這就是事實。”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催舊人”,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一家之言,難免偏面,望大家批評指正,在傳承中發展,才是最好的思路)[求真原創首發2019/12/22/於北京











手機用戶lisiyao求真


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是喜歡發明木頭人的。黃月英的後廚,都是木頭人在流水化作業做飯,諸葛亮和他的幾個朋友是歎服的!所以,諸葛亮很可能跟著黃月英學會了木頭人的製作原理。後來,諸葛亮根據運糧需要,造出來木頭牛馬也是可能的。畢竟諸葛亮聰明愛鑽研,舉一反三設計個木牛流馬情理之中的事。

至於是不是永動機,無從考證,只能靠近代物理學原理否定。有人說可能是獨輪車,我也不是太贊同。演義裡面記載魏軍俘獲木牛流馬之後是不會仿製,不會驅動的。如果僅僅是個獨輪車,魏軍不至於如此蠢笨!我覺得,應該是一種凸輪機構,內帶類似離合器裝置,驅動著牛馬的四肢關節運動,靠的是槓桿原理來省力。


魯F飛8


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個出色的發明家。他在戎馬生涯中發明過孔明燈,饅頭,連弩。其中他發明的木牛流馬是最有神秘色採的。木牛流馬是史書中記載的諸葛亮在北伐時發明的一種運輸糧食的工具,有木牛和流馬兩種。如今這種技藝已經失傳沒有留下具樣的樣貌和形制,歷代能工巧匠都想方設法復元木牛流馬的原貌。當代一些能工巧匠仿製的更多,大部分都華而不實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實際上,沒有那麼複雜,在一千八九百年前科技沒有那麼發達,各個方面非常落後,尤其是蜀國地區山路驅驅,車馬走起來非常困難,並駕行使更是不可能。諸葛亮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發明了木牛流馬。史書上說木牛流馬載重“一歲糧",相當於四百斤糧食,剛好夠一個土兵一年的口糧。當然這種木牛流馬靠人力驅使,既靠人力推。古書上說"群徵三十里",在奇驅的山路上一個人推著四百多斤的木牛流馬,一天也就走個三十里上下,這個合乎一個士卒一天的承受能力。從這些留下來的隻言片語中,我們很清楚知道,諸葛亮發明的是現代還在用的獨輪首推車。這種首推車非常適合在狹窄奇驅的山路棧道上行使保證數萬大軍的軍糧供應。其實一千年前的宋人就已經知道了木牛流馬是什麼樣的一種運輸工具。《事物起源》載:"木牛即今小東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








關東俠客


所謂木牛流馬只不過是一種藝術性誇張而已。真正對蜀道的地質地貌有所瞭解的人就會知道一切真象。廣元三國古戰場,蜀之門戶,軍事要塞。當年木牛流馬一定會留下蛛絲馬跡,而流下來的也唯獨輪車了,能在崎嶇的重山俊嶺如行動自如,運送重達四五百斤物質沒有任何械可能完成,唯有使用至七八十年代在四川的獨輪車(雞公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