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拐點和特效藥仍未出現?政協委員講堂首場訪談節目尋“藥方”

新冠肺炎病毒持續兩個月以來,全民防控、疫情拐點和“特效藥”研製始終備受關注。從1月11日新冠肺炎病毒的基因序列首次公佈,到今日已有48天,不少網友提出疑問,為何新冠肺炎疫情拐點和“特效藥”仍未出現?

2月28日,全國政協“委員講堂”推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節目,對這些問題做出分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孫承業認為,拐點要期盼,但不是最關鍵。而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興看來,無症狀病毒感染者為疫情帶來全新挑戰,不可掉以輕心。

疫情拐点和特效药仍未出现?政协委员讲堂首场访谈节目寻“药方”

察時局瞭解到,這期節目系全國政協“委員講堂”建立以來首次訪談形式錄製,從2月18日到28日,創下“委員講堂”節目從錄製到播出最短時間的記錄。

從疫情爆發以來,疫情拐點一詞頻頻出現,如“我們期盼的疫情拐點將要出現”、“一個月內疫情拐點或將到來”等。

對於疫情拐點,孫承業有不同的理解。他指出,“拐點我們要期盼,但不是最關鍵。在研究的時候,要研究拐點的影響因素是哪些,基於這些因素來控制,讓拐點出現或者早出現不更好嗎?”

據孫承業介紹,此次病毒的“狡猾”在於它的特徵和過去不同。不單是病人會傳染,輕症病人也會傳染,更嚴重的是無症狀帶病毒的也可能傳染,而且比例比想象中的高。因此今年戰役難打的原因之一,是很難確定“對手”在哪裡。

面對這樣強勁的“對手”,公眾對“超級傳播者”是否存在一直有著巨大擔憂。近日韓國出現“超級傳播者”的熱搜再次引發公眾討論。

作為北京抗擊“非典”疫情的全程參與者,全國政協委員、原北京市衛計委黨委書記、原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黨委書記方來英指出,到目前為止,國內一線還未發現超級傳播者,這與早期反應和控制措施是有關係的。“因為超級傳播者出現是需要條件的,不僅是病毒本身,還需要自然環境。如果沒有強勁的控制措施,這些超級傳播者可能會出現。”

梳理公開報道發現,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並未發現“超級傳播者”,而日本、韓國等國家出現確診人數激增,出現管控困難等局面。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2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零增長並不等於零風險,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有很大不確定性,依然面臨反彈的巨大壓力,不能盲目樂觀。

孫承業強調,“今天的策略是基於這個病來制定的,這一盤棋一定不能亂,如果說我們要再出一個武漢,不可設想,所以一定要堅持。”

近日,無症狀病毒感染者頻上熱搜,我國遼寧、浙江、山東等多個省份均發現了無症狀感染者。根據之前數據統計,在鑽石公主號的樣本數量中,測出陽性而沒有症狀的人數佔41.6%。

察時局注意到,南京市第二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等團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並且病毒傳染期最長可達29天。

“委員講堂”上,方來英也指出無症狀患者帶來的防控難題。“因為該病毒大量的病人是輕症。雖然從患者疾病危害講,輕症是好事情。但從防控角度,輕症容易被人忽視,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

同時,他還強調,“雖然此次病毒比SARS致死率低,但是傳染性更強。針對這樣的低致死率,做一場全民防疫戰爭,並不是簡單的醫療,防疫考慮的是傳染病不能爆發。再輕的一個傳染病規模爆發,對社會運行都是挑戰,包括衛生系統也承受不了。”

此外,張德興指出,即使這次疫情過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因為有些人沒有症狀但是攜帶病毒,那麼就為下一個季度再重新發生帶來危險。所以會是一個全新挑戰。儘管國家應對措施很強,也不容掉以輕心,潛在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27日,鍾南山就新冠肺炎治療熱點問題回應,要在十幾天到二十幾天,甚至一個月內,能夠研發出一個新藥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一次對這個新發的病,我感覺在治療上有點束手無策,只能根據它的原理用現有的藥物治療。”

據瞭解,1月11號復旦大學張永振教授的團隊發佈首個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到目前已近50天,然而有效藥物還未出現。

張德興指出,把基因序列檢測出來是非常重要的,病發原因、進行治療、尋找疫苗都跟基因序列是相關的,但是流行病學的特徵是沒辦法通過基因得到的。孫承業對此進一步解釋,“看到基因序列,就像我們看到人的全基因以後不知道人是什麼樣一樣,看到病毒的全序列同樣不知道病毒什麼樣,毒性多強,作用於哪個器官。只看到一系列數字,這裡邊有太多環節,這只是一個起步。”

儘管如此,公眾在期待“特效藥”的同時,也不斷提出對藥物可靠性和真正有效性藥物為何還沒出現的質疑。

察時局注意到,在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的各套版本中,推出了各種有效抑制病毒的藥,包含了抗瘧疾的藥,抗埃博拉病毒的藥,抗艾滋病毒的藥,還有傳統中醫的雙黃連等。

對於以上藥物有效性如何定義?孫承業認為,從12月份開始出現病例到現在2月份,已經淘汰一批藥物,有些藥提出來,這需要過程和嘗試,但是不應該抱太大的期望,一下子找到特效藥。對病毒來說,不要寄希望用一個藥把它防住。

方來英提到,“實際上我們現在也沒有哪個病毒是靠藥能防得住的。傳染源頭、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方面,個人把這樣幾件事情做好,感染率可大幅降低。”

此外,方來英也指出,這次疫情防控物資準備存在問題,今後要有生產能力的儲備。他舉例,口罩涉及到一個產業鏈,而不是一個企業能解決的問題,因此一定要建立起這種儲備物資的生產能力和配套預案條件。

實習生王佳欣 南都記者潘珊菊 發自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