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一個月來,在湖北武漢,在戰疫一線,日夜奮戰在病魔面前的是一群80、90後的青年勇士。歷史為證,一百年來,中華大地經歷水災、火災、地震、病疫,還有革命戰爭、紅軍長征,新中國建設,熱血青年是每一次民族危難和關鍵之時奮進的先鋒。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80年之後,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產生了一個特有的名詞叫獨生子女,和改革開放一起長大的新生代,揹負著兩代親人的呵護和期望,衣食無憂卻壓力倍增。一時間獨生子女偏見頗多,無端被扣上自私、自我、軟弱和不思進取的各種帽子,甚至有人還擔憂我們的精神傳承,擔心事業的成敗和祖國的未來。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獨生子女是不是祖國最不放心的一代,是不是難負國之重任的一代?

2003年非典爆發,同樣是無數的白衣衛士衝上戰場,感受了全體戰友和民眾的心手相牽和眾志成城,感受了和前輩師傅,和犧牲的烈士並肩作戰,拚命爭鬥的慘烈悲壯,抗擊非典勝利之時,摘下帽子,我們看到了第一代獨生的孩子美麗的堅強。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2008年汶川地震,在廢墟中摸爬滾打的子弟兵戰士,在堰塞湖壩上日夜掙扎的工程師傅,在醫院裡搶救生命的白衣衛士,從陰雨的雲端飛身一跳的空降兵,還有來自全國各地運送物資的司機大哥,自帶乾糧來災區默默幹活的自願者,大多數還是80後這些所謂擔心被寵壞了的獨生的好孩子!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之後,我們的祖國舉辦奧運會,我們的神七飛天,我們的嫦娥奔月,我們兩次建國大檢閱,我們的全力奔小康,全面促脫貧,整個神州大地成了80、90後的主場,獨生代的青春在祖國每一塊土地海疆飛揚。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祖國母親剛剛度過70歲生日,新冠疫情突然來襲,各行各業的年輕人以一腔青春熱血,書寫著可歌可泣的故事。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90後護士為了方便穿防護服,剪掉齊腰長髮剃成了光頭;不少年輕醫生穿上了紙尿褲,把時間節省出來留給搶救患者;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蝕,傷痕累累的雙手讓人心疼……“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急診室裡、ICU病房、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長途運輸的供給線上、社區管理的工作者中、籌措物資的志願者裡,處處都能看到80、90後青年的身影,還有“雲監工”“飯圈女孩”“二次元”漫畫、UP主視頻等,都是這些孩子們在跳躍的激情,鼓舞著大國民心。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疫情防控最前線,一聲聲“我報名,我參加”不絕於耳,一支支青年突擊隊火速成立,一封封請戰書按滿手印,一撥撥捐贈愛心如潮,越來越多的獨生代加入疫情防控,用青春熱血守護腳下的這片土地。

 “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這個95後女孩的誓言讓人淚目。

 “頭髮沒了可以再長,要節省時間去救更多人。”90後女護士單霞乾脆給自己剃了個光頭。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我必須到一線去,我有特殊的理由!”24歲的護士佘沙,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倖存的她見證了全國各地對災區人民無私的援助。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生在中國是件幸運的事情,危險的時候肯定不能退縮。”95後男護士許漢兵堅持不懈奮戰抗疫一線,他在防護服上鄭重地寫下“精忠報國”。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28歲男護士王濤,工作後脫下防護服,雙手浸泡得面目全非;危重症醫學科25歲醫生章聰的手長滿了裂口,是這樣的手十幾天堅持和死神搶奪生命。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通紅的臉龐、護目鏡下的汗水、迷濛的雙眼、N95口罩下深深的壓痕、乾裂的嘴唇、緊緊的擁抱……

穿上防護服,他們是與病魔抗爭的白衣天使;脫下防護服,他們其實也是一群剛剛長大的孩子。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是的,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哪有什麼火線英雄,不過是一群共和國的孩子們,換了一身衣服行裝,學著前輩的樣子,衝鋒陷陣,和死神搶人罷了。”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我們很難獲知他們的名字,但是從他們身上卻找到一個共同的標籤——“80、90後”。這一代獨生的孩子,在相對優越的環境中長大,而當人民需要之時,他們紛紛“出列”,置生死於度外,與平靜的生活告別,義無反顧挺起脊樑。

戰疫英雄,原來是獨生代的這一群孩子


在不少人眼裡,他們似乎和“非主流”、“不吃苦”等聯繫在一起,但在這裡,他們“戰”在疫情防控的一線,展現出勇敢、堅強的英雄形象。

——這次戰疫勝利後,也許讓全國人民最欣慰的,是見證了這一代獨生的孩子們最可貴最神聖的責任與擔當,感受到新一代青年英雄的力量,看到了革命後代的強大和祖國新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