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從師長到財主,馮德麟是自甘墮落嗎?張作霖:江湖是人情世故

說起張作霖,人人都知道他是“東北王”——一個從綠林響馬華麗轉身為影響時代的大人物,可事實上,在當時的遼西“匪圈”,以張作霖的勢力與地位,僅能勉強擠進“四霸天”之列(北霸天),要與馮德麟比起來,可是差得遠呢。然而,在二人相繼投官之後,仕途之路卻呈現出了天壤之別,那麼,相對於張作霖的步步登高,馮德麟為何會提前“退休”了呢?

從師長到財主,馮德麟是自甘墮落嗎?張作霖:江湖是人情世故

簡單的說,張作霖的發跡與馮德麟實無多大關係,而馮德麟的結局則是拜張作霖所賜。

張作霖與馮德麟原本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辛亥革命開始前,張任第27師師長,駐軍省城,馮是第28師師長,駐軍北鎮,是真正的平起平坐。可是這樣祥和的時間並不長,隨後,革命大潮的衝擊使得清政府朝不保夕,危難之際,幼帝溥儀將目光投向了滿清的“龍興之地”,破格提升時任洮南鎮守使的張作霖為關外練兵大臣,盼望著以高官厚祿相誘得其支援。

然而官是封了,卻沒了下音,事實上張作霖卻直到最後也未發一兵一卒前往,儘管期間他曾信誓旦旦的攜馮德麟、吳俊升等一眾武將聯名致電袁世凱表示願意勤王護駕,但也僅僅是為了得到袁世凱的信任,重在吆喝,至於朝廷和皇帝,則似乎完全與他無關。

從師長到財主,馮德麟是自甘墮落嗎?張作霖:江湖是人情世故

如果說之前張、馮兄弟還能相互合作的話,那麼從溥儀退位、袁氏稱帝失敗開始,兄弟二人的關係則徹底換了方向。1916年,焦頭爛額的袁世凱已經無力控制東北,這無疑讓張作霖和馮德麟覓得了一個絕佳的攬權機會。於是,在如何趕走奉天巡按使段芝貴一事上,兩個聰明人再次選擇了合作,只是這樣一件原本該是雙贏的事上,卻最終成了二人命運的分水嶺。

馮德麟雖然是個文化人,卻生性耿直,腦袋裡根本沒有張作霖的那些彎彎繞,以至於他竟輕信了張作霖的話,充當黑臉繳了張作霖送給段芝貴的鉅額“盤纏”,讓段芝貴狼狽不堪。之後的事情便順理成章,段芝貴回京後沒少在袁世凱耳邊說馮德麟的不是,而對於張作霖,當然是滿嘴的肯定。

從師長到財主,馮德麟是自甘墮落嗎?張作霖:江湖是人情世故

袁世凱

俗話說“打狗看主人”,更何況是在“主人”走背字的時候,於是這件事被袁世凱記住了,隨後不久,他決定不再坐山觀虎鬥,一紙委任狀便將張作霖扶上了奉天督軍的寶座,而馮德麟只得了個沒有實權的軍務幫辦。

雖然成功擠掉了馮德麟,但此時仍不是值得張作霖偷著樂的時候,畢竟馮德麟還手握著一師的兵馬,那可隨時都是翻身的本錢,所以張作霖還是放不下心。

就在張作霖絞盡腦計找尋機會打擊馮德麟的時候,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貴人出現了,這個人就是張勳。1917年6月,“深蒙皇恩”的張勳率領著辮子兵們開進了紫禁城,並積極聯絡遺老遺少們計劃起復闢滿清的事來,而手握重兵的張作霖則首當其衝,成了他們最想爭取的力量。

從師長到財主,馮德麟是自甘墮落嗎?張作霖:江湖是人情世故

面對張勳的千呼萬喚,張作霖再次展示出了過人的心機,他十分清楚,復辟清帝國絕不是張勳、康有為等人想的那麼簡單,且不說人心向背,僅在實力上也看不出太大把握,於是張作霖把這個“功德無量”的機會送給了馮德麟,勸其帶領部分人馬開赴京城與張勳交差。不得不說,張作霖此事辦的很絕,復辟成了,他是首功一件,一旦事敗,罪責和惡名便全落在了馮德麟的身上。

事情的發展沒有出乎張作霖的預料,復辟醜事最終演變成了一地雞毛,就在馮德麟望眼欲穿的盼著東北來人相救之際,北洋政府卻提前行動了,不但撤掉其所有職務,還把他扣在了天津。雖然不久後他確實被張作霖搭救,但在此期間,張作霖早已對28師完成“收編”,將軍權牢牢的攥在了自己掌中。

從此之後,馮德麟已經不再“清白”之身,更沒有資格再掌兵權,而張作霖,雖然所有事情都是他的手筆,可對馮德麟仍舊是萬分尊敬,還特地安排了一個“三陵承辦副都統”的肥差供他撈錢,以這樣的方式保全了他的顏面和榮華富貴,所以馮德麟雖知道自己著了道,卻也實在沒什麼好說。

從師長到財主,馮德麟是自甘墮落嗎?張作霖:江湖是人情世故

在電視劇《少帥》中,張作霖說過這樣一句話“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雖然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真正出自張作霖的口,但是在與馮德麟的明爭暗鬥中,張作霖應該是沒有動過殺心的,所以輸在頭腦的馮德麟也該是心服口服的吧,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如果換了另外一個對手,他還會是這樣的結局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