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山西洞洪大槐樹移民是怎麼回事?

手機用戶59239030639


現在,每當我們到山西去旅遊,見到那顆紅紅的大槐的時候,都會不由得想起來自己的祖先,他們曾經或許就住在那裡。


說起這件事情,那還是在元代末年的時候,那時候的中國是由蒙古人在統治,這個種族的人群就是貪財好色的,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增加了老百姓們的賦稅,導致戰亂不斷。

之所以會戰亂不斷,就是因為那些被剝削的老百姓們實在是交不起這些沉重的賦稅,所以他們才會選擇去造反。但是造反根本就沒有用,因為憑几個飯都吃不飽的老百姓又怎麼能打得過國家的軍隊呢,所以他們也是死的死傷的傷,該交的賦稅還是得交。

再加上當時各個地區,都發生過旱災雨災還有瘟疫等大型災難,災難過後又有蝗蟲橫行,所以老百姓們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最後還直接導致了黃河下游的決堤,老百姓的人口也因此而大大的銳減。

不過,這些災害苦的只有漢朝的老百姓,那些蒙古族的貴族們,一個個都在富麗堂皇的府邸裡面喝酒吃肉泡美人。只有那些孤苦無依的老百姓們,在默默承受著這世道全部的磨難。

可造反又沒有用,他們沒有絲毫辦法,就只能一邊感嘆世道的不公一邊捱餓等死。這一幕可以說是民不聊生,老百姓們完全就處於一種水深火熱當中。直到有一天,朱元璋突然帶領著各地的農民開始了起義,最後朱元璋成功打敗了所有的敵人,推翻了蒙古人元朝,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大明王朝。

可就在大明王朝建立起來了之後,朱元璋卻發現了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山東還有河南河北等地區,幾乎是廖無人煙。這樣下去可不行,放著這麼大一個地盤沒人住,那不是浪費了麼?

於是,朱元璋便想到了一個人口大遷移的辦法,那就是把人口眾多的山西老百姓,都轉移到這些無人地區裡面,這樣所有土地的人數就均衡了下來。可是這個辦法雖好,執行起來卻很難,因為在當時,只有山西省才是戰亂的世外桃源,其它地區都是要麼打戰要麼發生災難的,根本沒有人原因遷移到那裡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於是又想到了這麼一個辦法,那就是先在山西的洪桐縣貼下一個告示,裡面的內容就是願意遷移的人在家裡等著,不願意遷移的人在大槐樹下集合。這樣一來,那麼那些不願意遷移的人肯定就會來到目的地集合,到時候再派士兵把他們抓走就行了。

就這樣,一批又一批的不願意遷移的老百姓們,就都來到了山西的洪桐槐樹下。他們一來到這裡,就會被明軍們立馬抓走,被迫的遷移到那些他們根本不想待的地方。就這樣,前前後後被騙的老百姓們一共達到了一百萬人,當他們知道自己被騙時,都已經來不及了。或許在這些人裡,就有我們的祖先在其中,在這顆山西洪桐槐樹下被遷移到了河南等地區。

後來,還有文人專門為這件事寫下了一句詩,“問我始祖何處來,山西洞洪大槐樹”。意思就是大部分人的始祖都是曾經在大槐樹待過的人。那麼,你想知道,現在究竟哪些地方大槐樹的後人最多呢?其實遷到大槐樹下的人,主要就是中原地區和山東還有陝西這一帶的人。

他們因為戰亂的緣故,都紛紛被遷移到了山西這塊世外桃源來保證安全,可是到了後來,大明王朝被建立。朱元璋考慮到山西資源有限,其它地區又了無人煙,所以才將他們又遷移了回去。這些人被遷移的地方並不是他們曾經待過的地方,而是去往了雲南、貴州、新疆、四川、陝西還有河南等地方。


貓眼觀史


你的問題問的很好:”山西洞洪大槐樹移民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你可能問的是”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是怎麼回事?“


喏,很簡單的信息傳播,就出現偏差了。




根據學術界的觀點:

1.明初山西大量往外移民是事實


2.並沒有證據山西人移民都是從洪洞縣大槐樹出去的。


3,洪洞大槐樹移民問題以民國初年洪洞士紳景大啟、劉子林等創修遺址和編撰志書為發端。但這個歷史事件”不見諸史, 惟詳於譜牒“,特別是新修族譜,並且是在不斷擴大的,一些族譜開始並不是說自己來自大槐樹,後來也改成了這個,很可惜,這些說法幾乎全部不可考,也就是說說法大都很模糊,沒有可以考據的證據。而離移民時間很近的時間點上,並沒有發現大槐樹傳說的蹤跡


4.人的記憶本來就是不穩定的。集體記憶更是如此。古代資訊不便,普通大眾受教育水平也不高。一來二去歷史記憶發生變化也並不稀奇。


5,在很多問題上,學術界其實早就討論過不少了。他們瞭解的文獻和解釋的思路上,不是外面的業餘人士可以比的,外界對實際情況缺乏瞭解。


戰時燈火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事件,是發生在明朝初年,從洪洞縣向全國各地進行的大移民。

這次大移民是官方組織的,而移民的政策極其的苛刻,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有向外移民的人。

移民的策略具體是這樣實施的,三口之家留其一,六口之家留其二,依次類推。

古代的時候,每一戶人家都有很多孩子,所以說洪洞縣的大部分人,每家每戶都有向外移民。

那麼明朝初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官方會組織這樣的移民呢?

原來在元末明初的時候,國家尤其是中原一帶,發生了自然災害,緊接著就是一場瘟疫,讓大量的人,在這場瘟疫之中,失去了生命。

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四省尤其嚴重,昔日最繁華的這一地區,幾乎成了無人區,出現了十室九空的場面。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走到這裡考察。當看到這種衰敗的跡象的時候,他就有了要向這些地區移民的心思。

畢竟這裡有良田,有農舍不能繼續荒蕪下去呀。

經過長久的考察,朱元璋發現山西的洪洞縣人口最為稠密,所以,他就選在了從這裡向外遷人口。

那麼外遷人口又和大槐樹有什麼關係呢?

當時從洪洞縣外遷的人員,有一個必經之地,這個必經之地的路旁,就長著一棵大槐樹,據說這顆大槐樹是漢朝的時候種植的。

到明朝的時候也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因為這顆大槐樹長的很粗,要七個人才能手拉手的把它給合抱起來。是真真正正的當地的地標性建築,所以,為了方便外遷的人能夠更好的,回到老家探親,所以,就統一記住了這顆大槐樹。

也就是說只要他們回家的時候,見到了這顆大槐樹,就說明已經就要到家了。

後來經過專家推測,當年從大槐樹外遷的人口中,涉及到的姓氏多達八百多個,遍佈中國的全國各地,當然了中原地區的河北,河南,山東和安徽的移民是最多的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經常會聽到老人給我們講,其實我們是來自山西大槐樹的原因。

最後,那棵上千年的大槐樹,現在還有嗎?

很遺憾,那棵大槐樹在清朝順治年間的一次大水中,被沖走了。如今的洪洞縣的大槐樹,是用鋼鐵水泥修成的觀賞性的景觀。

所以,它已經不存在了。


漢史趣聞


“若問家鄉在哪裡,山西洪洞大槐樹。”我們是洪洞縣人,小時候,就聽父輩們這樣說。

我們這一帶,把上廁所叫作解手。“解手”就與山西大移民有關。為了防止逃走,這些移民都被反綁著雙手,由一群官兵押送著。在押送的路上,當有人想上廁所時,便說:“官爺,解手。”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就是現在,這一帶人,仍把上廁所叫作“解手”。

民間傳說與文獻記載是吻合的,明朝大移民從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共十八次。分佈於十八個省,五百個縣,共八百八十一姓。光河南就有一百零六縣。


明朝大移民,官府由於怕同姓同村人在一起聚眾鬧事,有一個規則,就是同姓不能遷移到一個地方。這些被遷移的移民,都是一些,既無權也無錢,既無關係也無勢力的底層貧民。

現在農村,有許多農民在續家譜,但是,一般的通例,上限只止於山西洪洞大槐樹之移民,再往上就不得而知了,故有五百年前是一家之說。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現在的一些人雖有家譜,也不是當時所立,而是好幾代後才立的,比如我的徐姓,也是到六世祖時才立的家譜。這還是比較好的,有的甚至連家譜也沒有,只知道聽父輩說是山西洪洞大槐樹的人。這也說明,這些移民都是社會底層的窮苦農民。他們既無顯赫的家世和高貴的門第值得炫耀,又無文字記載故鄉家世的能力,老來常常思念故鄉,常對子孫們說,“咱是洪洞縣人”,希望後世不忘自己的根。

山西洞洪大槐樹移民的目的,絕不是為了農民,而是為了明王朝自身的利益。

由於連年戰亂,內地千里無人煙,土地荒蕪。而山西基本上沒有受到戰亂的影響,富庶而人口眾多。明王朝之所以大規模地移民,就是為了開發內地,為明王朝創造更多的財富。


天使之翼22143


“問我始祖何處來,山西洞洪大槐樹”。

現在我們也經常聽到一些老人說起過去的事時,總會說自己是“山西大槐樹”下來的。那麼這“山西洞洪大槐樹”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還要從公元1373年說起,從那時起,到後來大槐樹總共發生過10多次大規模移民。大槐樹的移民分佈在我國陝西、河南、河北等地。


為什麼發生大槐樹移民?

元朝末年河南、河北中原之地,以及山東等地,自然災害嚴重。

據《元史》記載,單是元朝末年,大規模旱澇災害,山東19次、河北15次、河南17次,此外江淮地區,也是連年災害。

就在這些地方鬧災時,山西卻是一派祥和之景,山西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再者,元朝末年又是一場天下大亂,每逢戰爭,中原地區必是戰火連天,民不聊生。很多百姓也是為了躲避戰火開始遷移。


後來到了明朝,為了能儘快恢復生產力,官府組織專門負責移民的人,還在山西大槐樹下設了專門的移民負責點。

在中原地區太平以後,很多大槐樹下的移民。又開始陸陸續續回到原來的地區,或者去了別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歷史上從朱元璋那裡開始,到後來,山西大槐樹這種斷斷續續、來來回回的移民曾發生過10多次。

現在哪些地方的大槐樹後人最多?

遷到大槐樹下的人,主要是中原地區和山東、陝西這一帶的人。後來在天下太平之後, 在官府的幫助下,他們又開始遷走,畢竟山西資源有限,不可能讓他們全部留下。

大槐樹下的人經過多次遷移,遷出山西,去往雲南、貴州、新疆、四川、陝西的居多。當然還有很多人跟著解放前的“下南洋”,到海外經商去了。今天他們大槐樹後人的足跡,已經遍佈大江南北。

其實今天大槐樹後人最多的省份,應該是陝西省,陝西與山西相鄰,很多人後來就直接去了陝西。比如陝西北部靖邊縣的樊氏、陝北米脂縣的楊家、陝西武功縣的戴家、陝北米脂縣的並家,這些人都是曾經從大槐樹下遷移去的。

大槐樹下的後人,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棵移民神樹。


斯幽說歷史


在山西省晉南地區洪洞縣城北二華里靠近賈村有個大槐樹處。大槐樹本來不是地名,但現在已被叫成地名了。大槐樹處挺有名,這是山西移民的遺址地。


中國歷史上的大規模移民曾存在自然移民和官制移民兩種形式。自然移民多因天災兵患所造成,是屬逃亡性的大遷徙。官制移民是官方有目的有準備的強制性遷民行為,是為調節軍事政治或經濟諸方面的失衡所需要。大槐樹處遺蹟就是這種官制移民的物證。

元朝末年,兵戈四起。朝野攻伐、拔地屠城,兵患持續十六年。除兵患以外,水旱災害以及蝗災和瘟疫亦經年不斷。天災加人禍,致使中原地區 “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河南、河北、山東、江蘇等地到處 “人力不至,久致荒蕪”,“積骸成丘,居民鮮少”。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各地方政府官吏紛紛向中央政策奏報當地破敗景況。勞力不足,大片土地荒蕪,財政無以支持,直接危及了明王朝的統治。明政府遂採納了戶部等部門和官僚的建議,做出了移民屯田的長遠決策。於是從洪武三年便開始了一場時跨半個世紀的大規模的官制移民。

當初,中原各省天無寧日地無寧日,而山西卻很少遭受兵患和天災波及,境內大部分地方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尤其是晉南平原上,居民叢雜,仰事俯育,一片和平富庶景象。這樣,山西便成了向外省輸送移民的供給地。山西移民雖不是專遷洪洞人,但洪洞地處交通要道,在晉南又居人口稠密縣,便使洪洞在那次大移民中的地位醒目起來。明初時候,洪洞城北有個寺院叫廣濟寺。寺內設有驛站,並設有常駐驛吏,接洽全國往來公差。大槐樹就在寺旁。這棵漢植古槐,樹身數圍,蔭匝數畝之闊。古驛道就從樹下通過。汾河灘上的野禽老鸛經年構巢於樹冠之上,到了秋冬葉落之際,老鸛窩掛滿樹間枝椏,星羅棋佈,景觀甚為別緻。明初大遷民的年代裡,官府又在大槐樹處設置機構,派駐役員管理移民事務,編排隊伍,發放 “憑照川資”,即通行或用於說明身份的證件和路用銀兩。山西當地居民、世世代代守家在地,不願往別處遷徙。這就更加促進了這種官制移民的強制性。政府更多地採用了招誘和徵派方式。傳說政府曾廣貼告示,說不願移民者需到洪洞大槐樹下集合,並規定集合時限,願移民者可在家中等候。於是人們紛紛趕到大槐樹下。有一回,晉北晉南晉東南三日之內在大槐樹周圍集中了十幾萬人。這十幾萬人突然被武裝軍隊管制起來,被告知大明皇帝有令,凡到大槐樹下集中者一律遷走。之後強行被登記,強行發給憑照,踏上不知何時能返的移民之路。

據《明實錄》記載,移民活動多在晚秋時節進行。此時百草凋蔽,大槐樹也葉落幾盡,唯餘滿眼的老鸛窩 。大槐樹下,每當官差下令啟程,這些祖先移民們無不淚橫滿面、緩

緩而行。三步一駐足,五步一回首地尋望家鄉故里,越走越遠,越走越難再見家鄉景象,最後只能看到大槐樹上的老鸛窩,留在身中的也是棲息在樹間的老鸛在深秋時節無奈的悲鳴。於是,大槐樹上的老鸛窩就成了最後記憶在移民祖先們腦中唯一的家鄉標誌。“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在後來的幾百年中,這幾句民謠就在從大槐樹那裡出發移居到全國各地的山西居民的後裔中產生和續代相傳。如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這些地方,這幾句民謠仍舊生機勃勃。


一卷青史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山西洪洞大槐樹,或許從老一輩那裡聽說,自己的祖先正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移過來的。


洪洞大槐樹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城北不遠,根據各種史料來看,確實都存在著明代初年從山西洪洞縣向外移民的記載。中國北方很多的族譜,墓碑,祠堂碑文等等也可以證實明代初年山西移民的歷史。

明朝初年的洪武,永樂年間官方組織的移民活動確實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時間持續最長的移民活動。


之所以移民,主要是因為這裡人多,而其他地方人少。

元朝末年,由於連年的戰爭,山東,河南,河北,陝西,安徽一帶,人口銳減,但是稍微在西邊的山西卻沒有受到什麼影響。有統計顯示,在明代洪武初年,山西人口接近400萬。


今天山西臨汾一帶是當時整個山西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而洪洞縣又是臨汾地區,人口最多的縣。


由於其他地方人太少了,所以為了加快其他地方的發展,新建的大明王朝選擇了從山西洪洞一帶向外移民。

有數據顯示,從明代朱元璋登上帝位的洪武元年開始,一直到永樂十五年,不到50年的時間裡,官方就曾經組織過18次大規模的移民,而移民所到之處包括了大半個中國,其中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都是接收移民的主要省份,這並不是全部,在陝西,甘肅,寧夏,雲南,四川,貴州,新疆甚至東北三省都有山西移民的身影。


一盤拉條子


在明朝初年,大槐樹這一次大移民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晉永嘉南渡、安史之亂後唐民南奔和南宋百姓南遷後第四次大移民,這是一場在中國史甚至人類史都是空前絕後、絕無僅有的大移民。在河南、山東、北京、河北、江蘇、安徽等地的大部分地區,幾百年來一直流傳著大槐樹的幾句民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元朝末年,頻繁的戰爭導致中原地區百姓死傷無數,華北平原的人口十亡七八,一些城池也都人煙稀少,就連揚州城都是“城中居民僅餘十八家”。“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說的就是這樣的景象。山東、河北等地多數都是無人之地。

基於這樣的情況,新興的大明王朝迫切想要開墾荒地,鞏固統治。於是朱元璋先後採納鄭州知府蘇琦等人的建議,實行“移民墾荒”的政策,將無田的百姓遷往人煙稀少的地方開墾。

由於山西受戰事影響較小,人口數量多。特別是其他地方由於戰亂,很多人都湧入山西。所以山西也成為明初移民的主要遷出地,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從山西大規模的移民就有14次之多。


其中洪洞縣大槐樹下就是山西移民的集中地。所以說大槐樹移民並不是單指洪洞縣人,而是將山西移民的人全都集中在大槐樹下,再遷往各地。由於洪洞縣交通便利,位置適中,再加上這個地方的土地肥沃,容易給養移民。所以就將移民局設置在了洪洞縣城北賈村驛旁的廣濟寺。而大槐樹就在廣濟寺的大門前,集中來的移民都要在這等待遷出,所以,大槐樹就成了這次移民的象徵。

中國人從來都講究安土重遷,除了實在活不下去,不然沒人會願意遷移。所以朱元璋動用了非常多的手段,如民間傳說為了防止移民逃跑,就在人的小腳趾上劃一道小口子,所以山西移民都是小腳趾重甲。路上還要捆上繩索,如果要小解還要請示,所以華北各地都把上廁所叫解手。《滑氏溯源》裡面記有一則傳言,當時人們聽說山西移民,唯獨不遷洪洞,所以百姓都紛紛逃到洪洞。結果,都不用朝廷聚集了。



這一次大移民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恢復發展的移民,但是對於百姓而言,則是一部拋家別離的血淚史。走在前途未卜的道路上,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血淚和飽受苦難的屍體。歷史不僅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還是勝利者可以隨意塗鴉的畫紙,百姓的血淚永遠也只能勉強瞥見一角。


邯鄲醉


我們看到的山西紅紅的大槐樹,不由得想起來自己的祖先,或許就在那裡。



元代末年蒙古統治者增加人們的賦稅。而且戰亂不斷,再加上旱災雨災瘟疫蟲災。黃河下游決堤,百姓人口銳減。民不聊生,各地農民紛紛起義,最後朱元璋建起了大明王朝然而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幾乎了無人煙,但是山西向戰亂的世外桃源,人口眾多統治者想到了一個辦法是人口大遷移。統治者在山西洪桐縣貼了一個告示。

願意遷移的人在家裡等著不願意遷移的人在大槐樹下集合。必須三天內到達目的地。很多人來到大槐樹下,結果被明軍綁走,當他們知道自己受騙時,已經晚了這一次遷移共打十幾萬人。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長達50年的時間,共計百萬人人們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問我的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桐槐樹下。


歷史別墅


“問我祖先何處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上老鴰窩”。這是一首從明初開始在我國的河北、河南、江蘇、安徽、福建甚至臺灣地區廣為流傳的民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民謠呢?原來從朱元璋即位不久到他兒子朱棣在位期間的50年時間裡,明政府在山西進行了一場規模宏大、時間最長、範圍最長、意義深遠的移民事件。由於當時政府把移民都集中在洪洞大槐樹下,進行登記後強行帶走,所以移民的後裔把最輩們最後的出發地洪洞做為外遷之前的祖籍,大槐樹就是標誌。因此,人們把這次遷徙俗稱為“山西大槐樹移民”。



那麼這次移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先講一個故事!

相傳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過程中,猛將胡大海出生入死,戰功卓著。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胡大海一不要官,二不要財,只求朱元璋允許他報仇。原來胡大海起義前,由於一時的落魄,在中原一帶討飯,但當地的百姓發現胡大海長的太醜陋,且凶神惡煞一般。儘管胡大海每到一家都唱我很醜,但我很溫柔的小曲兒,但是老百姓把門都咣噹一聲都關上了,一碗水都不給他喝。當時胡大海差點被餓死,於是暗下決心,將來發達了一定回來報復。

如今胡大海發達了,覺得正是好機會,於是只求朱元璋滿足他這個心願,其餘別無所求。朱元璋覺得牽涉的面積太大,更不能濫殺無辜,但又考慮到他的戰功,於是就答應胡大海在某地界射一箭,他可以殺一箭之地內的人。沒想到胡大海一箭射在了大雁的尾巴上,於是驚魂未定的大雁一路逛飛,一直從河南飛過了山東。君無戲言,因此胡大海追著大雁一直從河南禍害到山東,猶如蝗蟲過境寸草不留。既然當地沒人了,朱元璋只好從人口稠的山西往河南、山東等地遷徙人口。


當然,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可信度不高,近似於荒誕不經,但是因戰亂導致的人口銳解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所以這次移民是明初的一項重大國策,而且帶有強制性。當時政府也不顧及百姓的想法:“願意移民的在家裡等,不願意移民的人,三天之後到大槐樹下集合。”於是三天後有十萬多不願意背井離鄉的百姓聚集於大槐樹之下,正當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亂成一片的時候,忽然大批官兵蜂湧而出,直接把老百姓捆綁起來,在一片叫罵哭喊聲中完成登記造冊。

移民們臨行之時,悲傷地看著故鄉,聽著棲息在樹杈之間的老鴰發出的一聲聲哀嗚,潸然淚下,頻頻回首。為此,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了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也因此流下了那四句民謠。據說當時官兵怕有人逃跑,就在移民的小腳趾上砍了一刀來識別身份,因此移民後裔的小腳趾都是復形的,即小腳趾上有一大一小兩個指甲蓋兒。因此也留下了“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足趾驗甲形”的話來。還有在遷徙過程中,移民都是被反綁著雙手走路的,因此移民的後裔也喜歡揹著手走路。

據記載,從朱元璋的洪武三年(1370年)到朱棣的永樂十五年(1417年),前後將近半個世紀。山西兩府五十一縣的百姓分別被送至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等地,範圍之廣基本涵蓋了大部分的國土,而且他們的後輩也有遷徙到國外的。為了不忘故土,許多移民後襲都紛紛登祖譜,將遷徙的事情記錄下來,也成了這次遷徙的佐證。



總之,由於元末明初連年戰亂加上黃河不斷的泛濫,致使河北、山東、河南、安徽等中原地區人口銳解,土地荒蕪。而山西由於太行山的天然屏障阻隔,沒有遭受點火的摧殘,風調雨順、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加上附近的難民也大量的湧入山西,所以山西西南部的人口更加稠密。因此,明朝初建,為了均衡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才會大規模的進行人口的遷徙。

滄海桑田,歷史變遷,如今已經過去600多年,當初的大槐樹早已不復存在,但是槐鄉的後裔卻遍佈全國各地,有得還遠在東南亞各國定居。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