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何后人对李清照的《渔家傲》评价极高?称其胆气之豪,境界之高,为宋词中罕见?

江湖夜雨92


这首《渔家傲》是李清照仅存的一首豪放词,也是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梁启超就曾经评价道:“此绝似苏辛派,不似《漱玉词》中语。”能够与苏轼、辛弃疾这样的豪放派大宗相提并论,足见此词的优秀。

这首词笔法浪漫,充满着对光明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对困难的乐观,本身就是佳作。再加上这首豪气千云的词竟然是一个女流所作 更为人称道,所以才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创作背景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创作风格的分水岭就是在靖康之难发生后,与赵明诚南渡避难。尤其是在赵明诚死后,李清照的词较以往多了份忧愁伤感。而这首《渔家傲》虽也为南渡之后所作,但风格迥异。当时的李清照经历了太多的颠沛流离,尝遍了酸甜苦辣。她不愿待在这样一个黑暗的世界中,梦境中的那个世界就是她的精神寄托。《渔家傲》就算这样诞生的。

简要评析

这首词是对于作者梦境的一个记录。那么作者在梦境中都看到了什么呢?

天空中连接着一片像波浪一样翻滚的晨雾,银河波涛汹涌,像要翻转过来一样。银河中帆船在翻滚,船帆就像在跳舞一样。这样的仙境,让人陶醉。渐渐的,她的梦魂回到了天帝居住的宫殿。(“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古人常常设想自己是从天阙而来,“帝所”就是他们美好的向往。如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就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也体现了李清照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天帝殷勤的问她要回到哪里去。天帝对作者的殷勤与作者再南渡以后所经历的折磨和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衬托出了人间的黑暗。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自己走的路很远,到了黄昏还是没有到达。即使能够写出令人惊艳的诗句又有什么用?一个“嗟”字,将她的茫然无措写的淋漓尽致,一个“谩有”,既表达了她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的无奈,又体现了当时社会动乱,文章无用的悲哀。

她究竟想到哪里去呢?她想要像大鹏一样乘风九万里,飞向远方。风不要停,把她的小舟吹到三山之上。

对于仙境描写的意义

就像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仙境的描写一样,李清照也通过刻画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没有仇恨,只有光明和自由的仙境,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比。这是她对现实不满的体现。梦中的仙境就是她的理想国,在那里可以实现自由和对梦想的追求。

李清照通过描写梦境中的景象,与天帝的对话,来感叹自己空有才华而无用的无奈,表达了自己心情的苦闷和对自由的渴望、光明的向往。全词笔调浪漫,气势辉宏,是词中佳作。


潮打的空城


李清照,一直被誉为婉约派词人的著名代表之一,她“凄凄惨惨戚戚”的幽怨凄恻的词风已经广为人知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清照写诗豪放,写词委婉,是故意为之,从这首《渔家傲》我们就能知道真相。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的诗词,不仅是自身诗词造诣的体现,也与她动荡的身世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息息相关。我们先来聊聊李清照的身世与社会关系。

1、李清照动荡的身世与复杂的社会关系

李清照的社会关系网非常复杂。

首先,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又和丈夫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交好,于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也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妻,十分恩爱。

但两位父亲的官路也大不相同,李格非作为苏轼的门生,直接被打上了“元佑党人”的标签,仕途自然黯淡无光,反观赵挺之却一路扶摇直上。

在夹缝中生存的李清照,还曾经给她的公公赵挺之写信求助,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的父亲李格非,“何况人间父子情”就由此而来。

后来,赵挺之和蔡京又陷入相互争权的反复斗争中,大受打击的赵挺之甚至直接被罢官了,随后不久就去世了。

这些发生在父辈身上的官场风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生活,使得赵明诚开始了动荡的仕途生涯。

其次,李清照的母亲是宰相王珪的女儿,而这位宰相则直接推动了打压苏轼的乌台诗案。

与此同时,王珪交的朋友也大有玄机。

王珪和王安石关系很好,而王安石是苏轼的死对头。

王珪的一个孙女嫁给了蔡京,蔡京也是苏轼的死对头。

以王珪这个家族为中心,直接将李清照与赵明诚两大家族的关系串联起来。这也就使得王珪与苏轼门生李格非,直接站在了对立面。

因此,李清照和赵明诚虽然两厢情悦,非常恩爱,但在生活上确实格外动荡和复杂,在仕途上也不免有些糟心。在了解这些背景之后,我们会对《渔家傲》有更深的理解。

2、《渔家傲》诗词解读

从全词来看,似乎一直在写梦境,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首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云、雾相连,星河盘旋,成千上万的帆船仿佛正在跳舞。

这里是以一个俯视的角度去看,“仿佛梦魂归帝所”,仿佛回到了天帝的住处。

然后天帝就开始和“我”对话,还殷勤地问“我”:要去往何处?这里的“归何处”,其实为下文深深地埋下了伏笔。

于是,“我”回答天帝:路很长,现在已经是日暮时分了,虽然学诗的时候有很多惊人之句,却没有什么用。

而此时,正值“九万里风鹏正举”,“我”接着感慨地说,“风啊,不要停,把我这一艘小小的蓬舟,吹到海外三座仙山之处吧!”

这里的日暮,其实是在形容的人生的日暮,诗人在感慨人生之路的艰难与漫长,感慨命运的动荡与迷惘。这里应该描述的是,她和赵明诚在中年颠沛流离之时惘然的心绪。

整首词构建了极大的框架,最后两句“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就被称之为气势磅礴之作。

整体来看,这首词也确实写得豪迈,与她的其它词作有很大不同。这与李清照所践行的关于词创作的理念有关。

李清照曾在《词论》中明确提出:与诗相比,词“别是一家”,并且极大地肯定了音律的重要性。

李清照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词创作体系,所以在写诗时和写词时是完全不一样的。她写诗豪放,写词委婉,非常注重乐律,这也是《渔家傲》的罕见所在。


冬月的书影小屋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的这首豪放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全诗如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开遍就是一幅宏大的场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景。

诗中“路长嗟日暮"和“九万里风鹏正举”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及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

所以,这么一首气势磅礴,有着豪迈之气贯穿全词出自一位婉约派女作家之手,有这样子的评价也是一点也不为过。


东边吹来的海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朗朗清辉照古今。李清照的《渔家傲》评价极高,其胆气之豪,境界之高,为宋词中罕见,这是毋庸置疑的。

01 了解词人了解词,李清照其人

李清照的眼界、胆识,少年时便显露。李清照是女中豪杰,虽温婉柔美,却不让须眉。爱饮酒,擅赌,豪情中带着刚正,坚毅。

年少时《忆王孙》、《如梦令》一出,惊艳了汴京。《尧山堂外纪》曾写“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我们看到一个山东女孩子的不受束缚,清澈通透,热情柔美,非常茁壮。苏门四学士之一擅词的晁补之也惊叹她的才学文采,两人还成为忘年交。

而《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展现了少女时李清照就有独到的政治见解。中兴颂碑,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元结撰《大唐中兴颂》,刻于浯溪(湖南祁阳县)石崖上,时人谓之摩崖碑。碑文记述了安禄山作乱,肃宗平乱,大唐得以中兴的史实。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作诗《读中兴颂碑》。

李清照读了张耒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写出了对大唐兴衰更深刻的认知,分析了安史之乱的根源。“何为出战动辄披靡,传至荔枝多马死。”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汘青今具在。”字字句句令人钦佩,当时李清照涉世未深,但是可以看出对于历史了解得很深入,知识量很大,没有日积月累,思考和关注,又怎么能写出这么直击真相,视角独特的诗。有史实,有分析,有讽刺,有告诫。这是上天赐予的灵气、才华,还是家庭的耳濡目染,父亲在朝为官,对于朝堂之事或许总有些牵挂。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李清照婚后因为党政之争不止一次离开汴京,最稳定、最诗意田园的就是在青州的十年了,诗词茶酒,和赵明诚一起研究金石字画,帮助丈夫作《金石录》。而靖康之变把她的一生生生劈成了两半。在那样的乱世战火中,皇帝南逃,各地遭金人烧杀抢掠,自己的丈夫也弃城而逃。李清照却一直辗转,不乏大智大勇,不忘初心。《续资治通鉴》卷一〇一: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1129年,却是其夫赵明诚去逝的一年。赵明诚身死后,李易安以生命守护这些文物,并在颠沛流离中完成《金石录》。呈递朝廷。此间词作不断,晚年的词风有凄苦悲凉,也有大气豪迈,不屑苟安,心系天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为后期词作。

我们不能因为她写过 凄凄惨惨戚戚,写过 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写过 花自飘零水自流 等,就觉得她是个多情愁苦、随波逐流之人,有人曾说李易安具有丈夫气,是闺阁中的苏轼,而非柳永类。而确实李清照的胸襟胆气,见识和坚持,太多男子不及。

0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经典之所在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梁启超说过,李清照的《渔家傲》“绝似苏、辛派”(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

词学家龙榆生也有类似评价“气象潇洒,尤近苏、辛一派.”(《叙论》)

  • 浪漫绮丽,恢弘脱俗。

大雾弥漫,云涛滚滚,水天相接,星河欲转,海浪滔天,千帆竞渡飘舞。如梦如幻,飘渺壮丽,如临帝所。叹路长日暮,空有才华,谩有惊人词句。多想像大鹏冲天高飞九万里。风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篷舟,寻得仙山而去,再不入世海颠簸。或许只有天帝能懂诗人,殷勤探问,知道自己的志向和苦楚。诗人上下求索,砥砺前行,不被现实羁绊,像屈子一样浪漫豪放。

徐培均先生在《李清照集笺注》中认为这首词系于1130年春天。离赵明诚离世不到一年。此时的诗人已经经历太多风浪,国破家亡物散,兵荒马乱,躲藏逃亡,历尽荣辱。“三山”是诗人的理想归处,但是诗人有心中的志向没有实现,太多的事没有完成,丈夫的嘱托时刻在心头。

  • 典引频频,意境缥缈而浑厚。

帝所:《史记·扁鹊传》:“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

惊人句:化用杜甫诗《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庄子《逍遥游》中有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易安一介女子,有此壮烈豪迈之气,令人敬畏。

路长日暮。屈原《离骚》中有句: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亦希望日长不暮,亦不屈不挠、上下求索。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 03 李清照的豪迈之作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丸兰


问题:为何后人对李清照《渔家傲》评价极高?称其胆气之豪,境界之高,为宋词中罕见?

前言

在宋代词坛上,李清照可谓独树一帜,其作品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被奉为“婉约词宗”,“词坛皇后”,她自度出的“易安体”,崇尚“词别是一家”。

“易安体”艺术特色

  • 李清照的诗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纤巧,虽写闺情词,却有大丈夫气概。如果把李清照诗与词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其诗其词在艺术风格上有同有异,其诗颇具男子的“阳刚”,其词则较多地集中体现了女性的柔性之美。
  • “易安体”词作善用“白描”手法,语言凝炼通俗,多倾诉真情实感。前期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与丈夫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以南渡为节点,作品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伤时念旧,思乡悼亡,孤独生活中的浓重衰愁。

回答问题

题主所言李清照的《渔家傲》,在我看来极不严谨。究其原因,不知其可。易安居士的词作中以此词牌填写的词作众多,不知题主指的哪一首?所以所提问题值得商榷!

最为著名,且值得回味的【渔家傲】有以下两首

  • 其一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其二: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其一)赏析

据史料记载,这阙《渔家傲》选自《花庵词选》,题作“记梦”,它是李清照为数不多的一首豪放词,它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南渡以后的作品。

一般来说,“易安南渡”以后写的词大多都是消沉愁苦,悲愤忧郁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一扫悲切之情,大有慷慨激昂之气。

众所周知,李清照自南渡之后,时隔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故。国破家亡,丈夫离世,使她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

正如词中所言“路长嗟日暮”,然而李清照骨子里是一个性格爽直,性情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在生活的重负下,她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茫茫迷途,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乎她幻想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长风奔去仙都。

试想,如此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浪漫主义”情调,豪放的风格表露无遗。

如是说

这首词着实令后人匪夷所思!婉约派的一代大家,能填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词作,标新立异,不同凡响,和她南渡后的其它词风迥然不同。其胆气豪迈,境界高远,堪称“易安词”之上乘之作。我想这便是让后人感叹的主要原因吧!

至于上述其二首《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也是难得的佳作,但较之其一,无论从风格还是意境,以及与读者的共鸣却有一定差距,依据题主要求,其二就不做任何赏析。


兵法天下


李清照(1084一1157?)号易安居士,著名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大学生赵明诚,夫妇二人志同道合,从事古物碑铭的收集研究,曾为夫妇二人收集的《石金录》作序,有《漱玉词》成绩斐然,

靖康之乱夫妇避地江南。建炎三年(1129),明诚病卒。李清照孤身飘泊于江浙等地,备尝乱离之苦。她的词,南渡前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笔调清新明丽:南渡后则多于身世凄凉的感慨中寄寓亡国之恸,风格也变得低沉凄切。在语言艺术上,她能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语言优美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其创造力使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惊叹:"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无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了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早晨薄雾笼罩着海涛,一望无际,海天相接,银河欲转,海上千帆飞舞。在梦中我来到了天帝所居之处,天帝殷勤地问我欲归何处。

我回答道,现在已是日暮,我在学诗的路上还没有写出多少惊人之句。大鹏飞到九万里高空,风不要停下,将我这小船吹到蓬来上。

此词丶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李清照南下时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写梦境,但也与其海上经历有关。李清照擅写婉约词,但此词境界壮阔,意境阔大,尤近苏辛一派。

李清照词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她善于用朴素清新的语言表现她对周国事物的感触和刻画比较细腻的心理。她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而且有时还采用口语入词,故常常写得形象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具有清新流利、明净自然的风格。词著《濑玉集》(后人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陈年往事1222


因为这首《渔家傲》是唯一。

古人创作词,对皇帝、苍天还有些是尊重或讳忌的,在古诗词中,你可以“斩楼兰”,可以“杀呼延”,可以“诛云师”。哪怕是再低一个等级,可以笑傲权贵,可以邈视王侯,但从来没有听说过谁要杀死皇帝,俯视天公的。黄巢再牛,也只是说“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李清照做到了!

之前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无耻地复制粘贴一下。

《渔家傲》虽然从艺术高度上逊于《声声慢》,但在气势和胸襟上却可以摆到两宋词第一,甚至是千古第一,至少在小可眼里论豪放词,没有哪一首可以与之比肩。

东坡词之豪放更倾于性格洒脱,为人豁达,更有一种生活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感悟,说是豪放,实际上不论是《念奴娇》还是《水调歌头》都有一种消极和避世洒在在字里行间,东坡的豪放还是人间的豪放。

稼轩之豪放更侧重于壮志未酬的悲壮,面对国破山河在的悲伤,以及恨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慨。他的豪放词大抵上都是“悲歌未彻”、“壮怀激烈”,杀气冲霄,所以他的豪放是世事的豪放。

东坡之豪,在于旷达,

稼轩之豪,在于悲歌。

唯独李易安这一首《渔家傲》完全超出了人间和世事的范畴,根本没有原因,没有结果,没有具体的人和物,只有这一番苍茫天地与云海。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接”字传承于杜甫的沉郁,“塞上风云接地阴”、“万里风烟接素秋”、“云气接昆仑”,“云涛”二字更是在乐感上显得雄浑而开阔,而“雾”字双下得嘎然而止,顿挫分明,而且还带有一丝空旷和迷离之感。

星河,黎明未至,是以星河犹在。而一个“转”字明明是大船在开锚掉头,可是在仰看天空的李清照眼里,却是星河在翻转,带动着船儿也四处摆动,把船上长帆也荡得猎猎作响。

十四个字,上面是天空和星河,中间是晓雾和千帆,海天茫茫,星河翻转,自己孤独而倔强地站在船上。不用身临其境,单单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就已经要乘风而去了。

描写风景的豪放诗词全算上,能和这首并肩的不足十句!

仿佛梦魂归帝所

面对这番终极的壮阔,李易安思情迸发,感觉自己要融化到这天地之中,灵魂离体而行,扶遥直上,直面天帝。古人魂梦幽思,或蝶,或鱼,或鸟,甚至小到襄王伊人,何曾气势冲霄到直面天帝?而且还用了一个“归”字,归,无论是归还是归去,帝所都是自己的故乡。李易安当时的豪情可见一斑,而自诩为天帝,千古以来,唯易安一人而已。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殷勤”二字,便把自己的位置排在天帝之上,若无过人的自信气度,岂可能让天帝殷勤而问,仿佛天帝只是借住在李易安的居所,或者是倾慕,或者是钦佩,

“尊敬的易安先生,请问您要去哪里?”这是天帝之问,是人间之问,更是上苍之问。

其它豪放词句相比此句而言,都显得那么卑微而渺小,要么是“高处不胜寒”,要么是“萧萧西风冷”,何曾有过这种藐视万物的胸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典故出自《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更有行路难之意,而“嗟”的惆怅从《诗经》里就开始了,日暮更是铺满在魏晋的诗赋之中。路却没走完,天色却晚,其中的遗憾和不平咫尺可闻。

谩有,空有。惊人句,典出自杜公“语不惊人死不休”,李清照在诗词方面的造诣横压今古,可惜世人皆如燕雀不知鸿鹄之高。想想也是,一帮子无知文人将李易安归于婉约宗主,便可知其见识浮浅,不值一提。

这一句虽然有些消极,但却毫无颓废消沉之意,反而衬托出一种不在乎,不理会,不介意,不屑一顾的雄主之姿。

九万里风鹏正举。

“九万里风鹏”典出自《庄子•逍遥游》“(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再看诗词中其它的“九万里”都是在说别人,说事,却没有一个是说在自己,唯独李易安索性取了出来,给自己安上大鹏之翅。

那个“举”字更是押得出神入化,毫无斧斤之痕。未必是“举长矢而射天狼”,但可以是“举斗柄以为麾”,更可以是“凤愈飘翔而高举”,《古诗十九首》里不也有一句“高举振六翮”么,而且这个举字音律锵然,声振屋宇。非凡夫俗子能用得!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此“风”是照应上一句“九万里”也是典于《逍遥游》“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东坡只是“我欲乘风归去”,稼轩只是“看取垂天云翼,九万里天在下”,从刘克庄、陈亮到元好问,都是看,都是想,却不如李易安直接命令“风休住”,让船儿顺着长风直奔海外三山而去。

小可曾经说过,诗仙是李白,那么词仙可以是东坡,但从这首词看来,词仙恐怕非李易安莫属。

小可说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非仙人不能做出,但这一首《渔家傲》凡人绝计做不出!


亦有所思


我们分析下全词,就能得出开题之结论。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一词,大约完成于公元1132年,是她南渡之后的作品。

当时距离丈夫赵明诚离世已有两年时间,李清照已有50岁。国破家亡丈夫死,使李清照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

此后,李清照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的度过了她那艰苦的晚年岁月。

《渔家傲》这首诗词正是在这样背景下所写,完全是李清照个人的内心写照。

词的前半段,她迎风而立,任凭海风吹走满怀的悲痛。抬望眼,只见天空,如波浪般的云涛及早晨的青雾,连成了一片,融为了一体,有一种“海天一色”之感。天空残留的几颗星星依然在眨着眼睛,此起彼伏的波涛撞击着船只,此刻,好像星星在跳舞,帆船也在跳舞。

面对此景此情,李清照大笔一挥,写下了豪气壮阔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千古佳句。迷蒙的海上景色,让李清照内心的苦痛稍稍转移了些。

接着描写的是李清照的梦中景象,极富虚幻和浪漫主义色彩。透过迷蒙的海雾,望着汹涌的波涛,天边耀眼的繁星,想想自己的归路,李清照迷惘了,产生了幻觉。“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李清照仿佛梦见自己到了天帝居住的天庭,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让遭受流离之苦,寂寞之痛的李清照,内心多了几分温暖。面对天帝,李清照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可以诉说衷肠的人儿。这份温暖和关怀,自从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再也没有过了。所以,内心的压抑,苦痛喷薄而出:“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李清照哭了,两行清泪滑落衣襟,化作了片片飞花。

曾几何时,李清照是一个敢说敢做,有想法,不落俗套的女子。可如今,世事沧桑,美人迟暮,徒有一腔热血,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能赏,无有光明的出路。李清照似乎对现实失望了…

一个有志之士将自己的理想和心绪只能寄予梦境,化作诗篇的时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悲哀,是社会和时代的极大悲哀。

李清照是痛苦的,失望的,可她又是积极的,乐观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个外表柔弱的小女子,胆气冲天,豪迈坚毅。

生活的磨难,国家的衰亡没有摧毁她那颗勇敢追求的心,真不愧是文学大家李格非的女儿。她要乘风高举,像振翅九天的大鹏鸟,勇往直前,去追求美好,自由,光明的生活,那才是自己梦中的桃花源。

综观全词,由悲而壮,最后落笔升华。所以说该词胆气之豪,境界之高,为宋词之罕见。


老武小侃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李清照虽然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诗人,但这首《渔家傲》却是风格独特,是一首豪放的词。那么,为什么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却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并且就是在北宋词中也很少见呢?寒柏陇卧子试着谈一谈自己对李清照和这首词的理解:


作者生逝年代(公元1084年—1151年?),[注:去世具体年代还未确定,为了尽量避免错误,寒柏陇卧子打上问号,敬请大家理解。]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夫赵明诚是一位金石学家,历任莱、淄等州太守,生活较为优闲。

后金人攻陷汴京,宋室南渡之际,李清照仓惶南逃,流落江南。动乱中丈夫赵明诚病逝,其境遇十分孤苦,饱经颠沛流离的生活。其所作词,前期闲适,后期感伤,个人觉得与其自身境遇的变化有所关系。亦工诗,格调豪迈,现编辑有《李清照集》。


其人简析

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词人,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风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这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

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在北宋词中也很少见。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能写出如此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大家注意和重视。

李清照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女诗人,有真挚丰富的生活感情,又有她独特的见解,确实当得起婉约词派杰出作家的称号。


《渔家傲》简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开头两句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之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天接云涛”两句,用了“接”、“转”、“舞”三个动词,来描写海天动宕的境界;“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己近拂晓;“千帆舞”写大风,这就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是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

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义相同;“归何处”这句,用“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开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

后面的几句是说,看那大鹏己高翔于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停的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莱三岛去吧!

注:“路长日暮”出自屈原《离骚》中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于《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为风名,九是虚数。

结语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何以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来呢?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便是李清照这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曾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了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深几许”来作为一开始的词句,这很可能是借它表达自己烦闷的心情。

李清照非常希望解脱,想要有广阔的精神境界。《渔家傲》这首词就充分表示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宏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而且出自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是突出了。其之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来自于作者李清照的实际生活经历和她那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中,这样的作品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得写出来的。




注: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请关注@寒柏陇卧子 ,获取其他精彩内容。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知识及文史知识等方面。

寒柏陇卧子


性本温婉偶显豪情,身处离乱却盼“仙境”

我想,这首词之所以备受推崇,除了词作本身的水准极高之外,更令人感动的也许是作者虽善婉约却赋豪迈的突破以及虽生活凄苦却仍对心存对美好的世界的期望吧!

李清照词风的前后有别

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的“婉约派词宗”,其早期作品向以清丽、秀丽、婉转闻名,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作像《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点绛唇·蹴罢秋千》“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多描写的是闲适之情,少女怀春,山水美景以及思念夫君的离愁别绪,其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点闲愁点缀,极富生活情趣。

词人晚年遭逢国家衰亡,至亲离世,生活颠沛,愁绪缭绕之下词作风格大变,大多反映了离乱生活的痛苦以及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处处笼罩着无法言传的哀痛,可谓沉哀入骨,有泪彻泉。比如《添字采桑子》“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霖,点滴霖霖,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永遇乐·落日熔金》“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真真是愁浓似海,苍凉悲楚。

李清照在《渔家傲》的风格大变

这首《渔家傲》却既没有小儿女的娇憨萌态,也将愁苦哀痛清扫一空,气势恢宏,格调雄奇,充分展现了词人豪迈开朗的一面,令人为之一振。

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景象其实是李清照记梦而得,但梦境也恰恰是现实在词人脑中的映射。词人在颠沛流离,孤苦无依的凄凉境况之下,梦中景象确是那般的雄阔壮丽:天空连接着像波涛一样翻滚的云霞,云霞又连接着被雾气笼罩的曙光,透过这层层雾气望出去,只见银河巨浪翻腾仿佛要倒过来一样,银河上千帆竞渡,风波之中起起伏伏仿佛在跳舞一般。词人望着这壮观的天景魂飞万里,好像飞到了天帝的宫阙中,而慈祥的天帝也殷勤体贴地问她要去哪里可有归宿之地。词的上半阙作者潜意识里将天上人间做了对比:现实中宋高宗畏强敌如虎,置万民于水火,只顾自己逃命以致作者自己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尝尽了人世间的白眼;而天上则不同,那里不仅天光雄阔,百舸争流,一片激扬盛景,天帝也是仁慈暖心,倍加呵护。

词的下半阙词人借典抒怀,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上下求索却遭逢乱世欲诉无门的不幸,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词人自己的美好理想,渴望能够去到那仙境一般的没有战乱,没有杀戮,没有悲伤,没有孤苦的世界去,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渔家傲》词的难能可贵

这首词,思路开阔,想象丰富,意境辽阔,气势磅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明显的豪放派词作风格。梁启超先生曾评价这首词“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而黄苏在《蓼园词选》中也曾评价次词“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而这样的豪迈恢宏之作,却出自一位身逢乱世,凄苦无依的“婉约派”词人之手,就更增加了这首词的难能可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