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跡,父母別盲目追求起跑線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跡,父母別盲目追求起跑線

當代的父母越來越重視教育,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教、輔導班、補習班、興趣班,接踵而至,讓孩子讀那麼多的書,就是贏在起跑線上?

甚至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還並未達到上幼兒園的年紀時,把孩子直接送到幼兒園接受知識,這樣做對孩子真的好嗎?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跡,父母別盲目追求起跑線

霍思燕這個明星幾乎年輕一代的人都有所瞭解。霍思燕結婚之後基本影視作品就比較少了,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了家庭。

霍思燕曾經參加過一些綜藝節目。其中霍思燕的育兒方式成為了網友們關注的重點。有吐槽的,也有誇讚高情商的。其中霍思燕讓嗯哼晚上一年幼兒園引起了網友的爭議。

網友一:霍思燕對嗯哼太溺愛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不上幼兒園,這不是害了孩子嗎?

網友二:明星有錢,根本就不在乎孩子上不上幼兒園,以後子承母業就好了。

網友三:霍思燕在家中也會教嗯哼知識的,人家只是不希望孩子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去上幼兒園,也是對兒子的一種保護。

那麼幼兒早上一年幼兒園,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現在的家長忙於工作,或是過於注重孩子的起跑線,有的在孩子並未滿3歲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中,一般這樣的孩子也只是去小託班待著。

即便是這樣,父母也願意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覺得送到幼兒園孩子就能夠學習到知識。殊不知提早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卻有很多的壞處。

被批評逐步變得自卑

年齡小的孩子可能連自己吃飯都不會,上廁所的時候也不知道舉手報告老師。幼兒園的老師每天需要管理的學生有很多,遇到這樣的學生是非常頭疼的。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跡,父母別盲目追求起跑線

出於各方面原因教師一般不會打孩子,但是語言暴力就不一定了。畢竟人在情緒出現情緒時,很可能會產生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幼年兒童在學校中經常被老師這樣批評,語言暴力,就會給內心埋下自卑的種子,即使到成年都揮散不去。

被欺負

年齡小的孩子各方面的認知都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在學校中被老師責罵,被同學嫌棄可能就是一種必然情況。

相信很多成年人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恃強凌弱的案例不在少數,經常在學校被他人欺負,孩子的內心就可能會留下陰影。

安全感缺乏

孩子的內心並沒有決定好離開父母去上幼兒園,父母的一意孤行容易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還有可能在學校中出現攻擊性的行為。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跡,父母別盲目追求起跑線

瑪利婭·蒙臺梭利這樣說到:兒童發展的時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時期。道德的營養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對人的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不良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樣。所以兒童教育是人類發展重要的一個問題。 

厭學

超齡學習的兒童,已經出現的很多案例,有的到了二三年的時候就開始厭學,有的長大之後除了學習其他都是弱項。

如果想讓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需要提前做好以下準備

讓孩子學會自主吃飯

像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爺爺奶奶帶的,爺爺奶奶很疼愛自己的孫子孫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已經是孩子的常態。

可是到了幼兒園中學生這麼多,老師不可能給每一個孩子餵飯,孩子必須學會自主吃飯。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跡,父母別盲目追求起跑線

無論是“少爺命”還是“公主病”,到了幼兒園一律不可能再有。

所以想讓孩子上幼兒園,先讓孩子學會自主吃飯。

不阻止孩子摸索的過程

沒有哪個人生下來就會吃飯,總是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夠掌握竅門。於孩子而言也是如此,剛開始探索的時候,滿桌子、地上都是米粒,到處髒兮兮。

這些都是正常的,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太麻煩或者其他原因,阻止孩子自我學習,這樣必然會導致後期的飯來張口。

飯前不要給孩子吃零食

父母總說:“我不喂孩子,孩子就不吃,總不能讓孩子餓肚子吧,這只是一種藉口。孩子不吃飯怎麼會不餓呢?

父母應該想一想,不餓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孩子在飯前吃了很多的零食?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跡,父母別盲目追求起跑線

如果孩子肚子餓的癟癟的,即使父母不要求孩子上桌吃飯,孩子也會急匆匆地跑到桌子邊,跟父母一同進餐。

養成自己吃飯的好習慣

好習慣是從小培養的,父母想讓孩子自己動手,就不要因為麻煩阻止孩子的嘗試。這和生活中一些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像。

小時候

“孩子:媽媽,我來幫你炒菜吧。”

“媽媽:不用,你不會,還容易把身上弄髒了”

長大

“媽媽:一點眼力勁都沒有,不知道幫我炒個菜嗎?這邊都忙不開了。”

“孩子:不行,我不會,還容易把身上弄髒了。”

這個畫面是不是非常的熟悉,正如古羅馬時期思想家奧古斯丁所說,習慣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會變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孩子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正是媽媽所造成的嗎?

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提高表達能力,是為了幫助孩子在幼兒園更好的和老師、小朋友表達自己的想法。教會孩子說簡單的用語。

比如:“老師,我想上廁所。”

老師是最煩孩子尿褲子或者拉褲子的,畢竟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到了這個年齡還出現這樣的事情,內心都很煩躁,更別提別人家的孩子了。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跡,父母別盲目追求起跑線

教會孩子舉手表達自己的想法,也避免了很多的問題。

教會孩子和他人相處的技巧

幼兒園中小朋友眾多,如果孩子被孤立,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提前教會孩子和他人相處的技巧很重要。

一、主動溝通

只要自己相信自己,他人就會相信你—辛達·威廉姆斯。

性格較為內向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模樣就是沉默。在幼兒園中大多數孩子都很活潑,如果小朋友主動和孩子溝通,孩子置之不理,那麼就拒絕了一段可能的友誼,逐步會被孤立。

主動溝通,則能夠讓孩子在幼兒園的人際中佔據地位,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學會分享

小朋友之間可以產生聯繫就是玩具、動畫片等,教會小朋友學會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分享動畫片情節,分享自己最愛的玩具。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跡,父母別盲目追求起跑線

三、實戰

在上幼兒園之前,一定不能天天讓孩子呆在家裡,必須帶孩子出去交際,接觸更多的小朋友,通過一次次的實戰提高孩子和他人之間的相處能力。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家長也不要忽略對孩子的關心

上了幼兒園之後,並不代表家長就不需要對孩子負責任了,孩子的一切重心都交由老師了。恰恰相反,家長要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切。關心孩子的身體以及心理的成長。

1)和孩子聊天

孩子放學之後,家長要多和孩子聊天,問問孩子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老師講了什麼,聽孩子講故事。

從孩子講故事中,來感受幼兒園的老師的品行孩子和小朋友相處的情況。

2)觀察孩子的表現

孩子去幼兒園第一個星期,肯定是各種的不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慢慢習慣,如果孩子一直不能夠接受,家長就要試著為孩子做心理疏導。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跡,父母別盲目追求起跑線

亦或是有些孩子上學上了幾個月,突然說不想上了,家長不要忙著責怪孩子,先了解孩子發生了什麼。

如果孩子的性格轉變較大,父母也要注意,及時的瞭解,或者諮詢幼兒園老師。

3)鼓勵孩子

比如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學習到了一些新技能,家長要對孩子提出表揚。

例如:“寶寶,好厲害啊,上了幼兒園竟然學會了折飛機。”正面表揚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自信。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如果做好心理準備,一切準備都已經完成。

每個孩子的身心、認知各方面的發展,都是有自我規律的,過早上幼兒園,孩子什麼都不會,無疑是拔苗助長,還容易造成孩子的各種心理問題。

赫赫媽媽育兒日記:歡迎大家一起在屏幕下方提出問題,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科學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