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封面圖

文|財經櫃

2018年我們大家都有一種“挺難”的感覺,市場上也頻頻出現類似資本寒冬、經濟疲軟這樣的消極性詞語。

以致後來,在2019年,為了刺激經濟,國家在宏觀調控相對更積極了積極,市場又開始高呼“2019年會是經濟週期的拐點”!但是,到現在看來,說2019年是經濟週期的拐點,顯然是不夠充分的。

那麼,

2020年會是中國經濟週期的拐點嗎?

中國經濟基本面會變好嗎?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對身邊的宏觀大勢進行判斷,才能給自己的資產配置、財富管理提供一點決策信息呢?

這些問題都特別地具體,而且比較戳心。

所以,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就要求你必須對2020年作出一個方向性的判斷。

那麼,這個方向怎麼判斷呢?

這就是這篇文章的主題,作為我們普通人如何對經濟週期進行預判和分析。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經濟週期與信貸週期(宏觀政策)動態交互

每個國家,在每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是有很大差異的,就好比一個人生長髮育一樣。但是,

資本或者說資金主導經濟發展的資本主義時代裡邊,經濟週期和資金的借貸週期(平時我們也叫信貸週期)中,存在著一個很強的內生關係。也就是說,信貸金融週期會決定經濟週期。所以,想要搞清楚經濟週期,我們就可以從信貸週期入手。

那信貸週期要怎麼看呢?

工業社會是依靠規模化生產來降低成本、提高產量的。而規模化生產,就必然要求大規模資金的投入。這種情況下,光依靠個體的自有資金,原始積累就不夠。所以,必須依靠大規模的資金借貸市場。換句話說,信貸的規模會決定社會生產的規模。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那信貸規模又是怎麼確定呢?

在一個理想的狀態下,靠“預期”。如果工廠企業覺得現在經濟狀態比較好,多生產能賺更多的錢,那企業就一定想去借錢,擴大再生產。而銀行同時也會願意貸款給企業,因為覺得既安全回報率又高。

這樣,企業想借,銀行想貸,兩家就自然形成了信貸契約。信貸的規模就會擴大,生產力也加快,然後消費也跟著加快起來,整個社會就進入了經濟繁榮的階段。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經濟處於繁榮階段,“預期”就變得越來越樂觀,就會有更多企業或者個人樂意加槓桿,希望能夠利用槓桿將經濟繁榮期間加倍賺取利潤。而槓桿率的升高就意味著風險在加大。隨著風險加大,這個時候,社會的預期又會逐漸發生改變,開始從樂觀轉向悲觀。

按照這個演變過程,由樂觀預期所支撐的高槓杆,就頂不住了,銀行開始急著抽貸(將資金回籠保證資金安全),企業會忙著收縮生產,整個經濟就轉入蕭條,甚至衰退。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到這裡這個邏輯你應該已經明白了,信貸金融週期和經濟週期兩者是動態交互的。

這裡面還有個十分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政府調控。經濟蕭條,很容易產生失業等問題;經濟過熱,會帶動資產價格飆升,又會很容易將貧富差距拉大。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過度的波動,現代的國家和政府會進行一些“逆週期”的調節。

比如說現在經濟太熱了,咱們就壓一壓,怎麼壓呢?主要是兩條途徑。

一個是提高資金價格,也就是提高利率水平,讓大家借貸的熱情降下去。另外一個,就是減少一點資金的數量,去控一控水。

反過來,如果現在覺得經濟太冷了,咱們就反向操作,降低資金價格,提高大家借貸的熱情,同時,放點水,加大資金投放的數量。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每個國家雖然在具體的舉措上有很多不同,但是,思路和方式都是大同小異的,都是通過貨幣和財政的政策進行“逆週期調節”,保證一個經濟體以更穩定和健康的步子向前邁進。調節得好,就叫做成功的宏觀調控。那反之,也可能造成經濟的更大波動。

所以,從這裡,其實你會發現現代信貸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和很多人認知中,政府和市場的割裂狀態不同,實際的經濟運行中,政府是市場的一個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所以說,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的信貸規模應該是我們觀察和判斷經濟週期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2019年GDP增速創了1991年來新低

2018年以來,國家的整個固定投資完成額是一路下滑,幾乎觸達了1999年以來的最低點,全社會的信貸規模也是持續下滑,到達了谷底。

這時候已經開始在“逆週期”調解。如果你有所瞭解的話,應該知道2018年12月以來政府出臺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在一個半月不到的時間裡,大概有將近20項比較大的政策出臺,都指向更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

所以,這時候很多人開始預判或者說高喊2019年會成為中國經濟週期的拐點。

可結果看,並不是非常樂觀,雖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但對經濟的刺激作用還不夠明顯。特別是2019年GDP增速創了1991年來新低。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當然,這裡面不能說貨幣和財政政策“失靈了”,其中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一方面是外部衝擊和貿易摩擦,另一方面也是內部性、結構性、體制性原因導致。如果前期我們沒有采取措施,可能情況會比現在更糟。

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從2020年的情況來看,中國面臨著經濟總量增長上的一個“硬約束”,那就是“到2020年年底,中國經濟要翻番”的目標。

去年GDP增速不樂觀,而今年又是實現經濟翻番目標的最後一年。在時間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年初又遭遇了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對一季度的經濟造成了不小衝擊。

根據估算,今年要實現翻番目標,GDP增速就需要在5.6、5.7左右,而彌補疫情對一季度經濟造成的影響,那麼後三個季度增速估計需要達到7以上才能實現。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現在在“逆週期調控”上會更加積極。

這裡可能大家已經注意到了,春節後,政府調控動作是比較頻繁的,比如降息、開展逆回購、中期便利借貸等等,都是為市場注水的措施。不僅如此,在24日國新辦一個發佈會上,央行、財政部、發改委還紛紛積極表態。

央行:“近期還要動態調整定向降準的政策”;

財政部:“財政部門將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發改委:“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可以實現”

……

這告訴我們什麼呢?說明央行“水龍頭”還未關閉,未來貨幣寬鬆還有空間,財政政策也會更加積極。總的說來就是還有一定的預期空間。所以,2020年大概率會呈現出一個宏觀上比較寬鬆的局面。

好,現在按照之前講的邏輯進行一個推演,我們現在應該腦子裡會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框架。

在2019年政策轉向、2020年政策加碼的背景,也就是說信貸週期拐點的已經非常明顯,市場上的水分會更加充足。那麼,按照週期運行的原則,接下來的中國經濟週期出現拐點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了。


去年GDP增速創1991年來新低,而2020年這“硬約束”會使GDP翻番?


對於2020年的整體經濟形勢,我們可以用你比較熟悉的話表達,那就是: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最後可能還有人會有疑問,這和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嗎?

答案是當前有關係,理解了總體基調,才能增強我們對今年全年的投資、消費指向性、預期性,才能緊跟趨勢,實現財富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