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長見識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書商蓄意修改過的


長見識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書商蓄意修改過的

彭敏在微博上發了個小視頻,講到李白的《靜夜思》的不同版本

他指出,在流傳過程中,由於訛傳和蓄意修改,《靜夜思》至少出現過八種版本

李白的“原版”是這樣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而現在最通行的版本是這樣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而這個流傳到現在的版本就是被明代的書商蓄意修改過的。

比較一下,有兩處不同:一是“明月光”原為“看月光”,一是“望明月”原為“望山月”。

不過,這樣一改,詩顯得更漂亮了,彭敏認為,“望山月”改成“望明月”,就使詩歌的表達更有普遍性。

在評論區,這屆詩詞大會亞軍韓亞軒也補充說,崔顥《黃鶴樓》中的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原為“昔人已乘白雲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長見識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書商蓄意修改過的

為什麼詩歌在流傳過程中會出現那麼多不同版本呢?

正如彭敏解釋的那樣,有無意的訛傳、刊誤,也有有意的篡改。不過除了這種客觀的情況之外,還有詩人自己修改詩作的情況存在。

下面先說說在流傳過程中因客觀情況而造成的版本流變

  • 第一點,在傳抄過程中,抄錯或認錯了字,或者讀錯或聽錯了音,這是不同版本形成的主因。

比方,王之渙的《涼州詞》也有個版本。

最出名的是: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但還有個不出名的,頭一句是“黃沙遠上白雲間”。

後世為兩個版本也沒少爭論。

長見識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書商蓄意修改過的

有人說“黃沙”更符合實際,玉門關和黃河相差千里,在玉門關根本看不到黃河。

有人說不能忽視詩人的想像力,黃河在詩中更符合其雄渾的境界。

還有人說“黃沙”系“黃河”的傳抄之誤——在草書中“沙”與“河”幾乎一樣。

但是錯“沙”為“河”,還是誤“河”為“沙”也不能證明啊!

聊備形誤一說。

還有聲誤

高中課本中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人教版中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在蘇教版中“檣櫓”變為“強虜”。顯然兩個出版社採用了兩個不同的版本。

一者是船,一者是強敵,意義差別太大了,但兩個詞的讀音是一模一樣的。這裡面肯定有一個是口口相傳產生的錯誤。

長見識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書商蓄意修改過的

  • 第二點,就是彭敏所說的,古人有意的改動,這也是一個原因——當然有的是為了利益,比如開頭說的明代的書商;可也有的是因為“藝術”。

僅舉後者例。

《木蘭辭》也有不同版本。

木蘭在戰爭結束後向皇帝請求回鄉,其中一句是:“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這是我們課本里的句子。但另一版本則是:“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悅華沒有仔細考證,原以為後者晚出,因為加上“明駝”顯得華美,但少了質樸。——古代文人就喜歡做這種畫蛇添足式的修改。

可還有材料說“願馳千里足”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入選中學課本時修改的,一時又讓悅華拿捏不準了。

這個暫時存疑,但兩個版本確實都存在,而且無論哪個版本在先,有意改動是確定無疑的。

除去別人有意無意的修改外,詩人也對自己的詩不厭其煩地修改。

長見識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書商蓄意修改過的

  • 有種情況是煉字

洪邁在《容齋續筆》中記載:

黃魯直詩:“歸燕略無三月事,高蟬正用一枝鳴。”用字初曰抱,又改曰佔、曰在、曰帶、曰要,至用字始定……今豫章所刻本,乃作“殘蟬猶佔一枝鳴”。

黃魯直即黃庭堅,詩叫《登南禪寺懷裴仲謀》。可能是讀到詩作的人也對哪一個字好難以取捨,所以在後世流傳的版本中,“高蟬正用一枝鳴”和“高蟬猶佔一枝鳴”乾脆都留了下來。現在在網上搜,兩個版本也是一搜一大把。

  • 還有種情況,因為詩人生活的境況變了,所以將詩句也做了改動

近現代詞人夏承燾先生《浪淘沙·過七里瀧》的早期版本為:

萬象掛空明,短篷搖夢過江城。可惜層樓無鐵笛,負我詩成。 杯酒勸長庚,高詠誰聽?當頭河漢任縱橫。一雁不飛鍾未動,只有灘聲。

但子曰秋野在《經典詠流傳》中所唱的版本(題目改為《過七里灘》)卻有不同——在“高詠誰聽”後是“此間無地著浮名“,而非“當頭河漢任縱橫”。

據子曰秋野言,夏先生晚年對此詞做了修改,即換了其中的一句。

——是的,這樣一改,就沒了年輕時的“壯懷”,而增加了中年後的“逸氣”。

以上兩種情況在魯迅詩、主席詩中也時有體現。

近現代人尚且如此,古人想必也會如此。只是因年代久遠,有很多我們已無法判定是詩人自己改動,還是後人改動的了。

長見識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書商蓄意修改過的

悅華時常見網友問:某首詩“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種鑽研精神的確可嘉,可是事實上,對很多詩,我們無法為它打上“唯一合法性”的標識。所以,不妨讓它們各自相安,我們就喜歡喜歡的那一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