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凌云:基础设施“硬”起来 脱贫志气“扬”起来

凌云:基础设施“硬”起来 脱贫志气“扬”起来

走进凌云县泗城镇后龙村,一个个水柜星罗棋布,一条条水泥路宽敞平坦,一排排路灯整齐划一,一道道靓丽的新农村景观徐徐铺开。

“这样的场景放到三年前,想都不敢想。我们村通过几年的发展,路好了,水通了,大伙脱贫干劲足。”提起村里的变化,该村脱贫户罗启芳感慨万千。

后龙之变,是凌云县补齐发展短板的一个样本。

凌云:基础设施“硬”起来 脱贫志气“扬”起来

近年来,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凌云县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坚持把补齐发展短板作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基础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现在到林地务工,骑个摩托车眨眼功夫就到了。”说起村里开通的生产路,玉洪瑶族乡岩佃村脱贫户罗金艮满脸喜悦,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他更有信心把马蜂养殖业做强做大。

凌云:基础设施“硬”起来 脱贫志气“扬”起来

岩佃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村民在山上种植大量的农作物和经济林,但地势陡峭,山地分散,导致村民从事劳作生产极其不便。“两年来,我们村建成7条产业路,村民农事生产的积极性很高,脱贫底气更足。”该村第一书记姚懿娴透露。

作为农村经济的“生命线”,交通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保障。立足于此,凌云县着眼长远,聚焦薄弱环节,集中开展建制村道路硬化、屯级路硬化、产业路建设等工作,有效解决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后顾之忧,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097.65公里,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1140个20户以上自然屯均通达硬化路。

凌云:基础设施“硬”起来 脱贫志气“扬”起来

对于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那仰村邓光金一家来说,最大的“获得感”就是家里通自来水了。“原来望天吃水,一到旱季,就闹水荒,现在水管连到家里,自来水甘甜又干净,真好。”邓光金一脸满足地说。

凌云:基础设施“硬”起来 脱贫志气“扬”起来

近年来,凌云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硬性指标,以项目整合资金,将帮扶力量向特困片区倾斜,扎实开展整村整乡整片区推进,集中开展有安全饮水、有安全住房、通动力电、通宽带网络等工作,近两年来,凌云县在贫困村投资4.4亿元用于实施帮扶项目。特困片区合力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凌云:基础设施“硬”起来 脱贫志气“扬”起来

孩儿在嬉戏、大人在健身;山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年前,每当夜幕降临时,位于玉洪瑶族乡伟达村公共服务中心异常热闹。“自从去年建成村部后,我们村人气很旺,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交流,邻里邻居更团结了。”该村支书班利行介绍。

近来来,凌云着力实施扮靓村级“客厅”工程,全部建成(修缮)全县110个行政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并配齐文体设施。同时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八个一”宣传活动,不断激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如今,一股昂扬的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在茶乡大地蔚然成风。

凌云:基础设施“硬”起来 脱贫志气“扬”起来

“上学不愁了”“看病不难了”“出行方便了”……群众口中一句句简单的话语,成为凌云县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的最好诠释。

凌云:基础设施“硬”起来 脱贫志气“扬”起来

文字丨牙宏威 图片丨县委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