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有人说张爱玲的一生,暴露了男女关系的真相?

诗歌爱好者


张爱玲爱上汉奸胡兰成,本身就说明张爱玲的价值取向和胡兰成一样……可悲的是胡兰成带着张爱玲倾家荡产救赎他的钱和小三一起跑路了。张爱玲并不懂得爱人的前提是自爱;明知道胡兰成已经另有所爱,还执迷不悟。她深陷于一种自怨自艾的失恋中,或许这是她真正迷恋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她才能燃起写作激情;所以她的作品大都比较压抑,并不适合年轻人阅读……


wenyingniao


这问题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是男女关系的真相?

男女关系用一个词说:痴男怨女。男人如果爱一个人,最后就变成了痴,傻了的意思。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最后必成为怨女。

张爱玲遇上胡兰成这样的渣男,又说明男女关系的真相之一,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所以女人成怨女的主要根源在此。

男妇关系还有一个真相,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再美好的爱情也挡不住日常琐碎和时光的侵蚀,激情总是短暂,平凡与苟且的生活才是本来面目。

胡兰成根本不喜欢张爱玲,他是只又骗钱,又骗色罢了。张爱玲高冷傲气,又心机敏锐,她怎么看出来胡的用心?其实她也明白,自己这样独立的女人,无非是要一些不同的刺激罢了。她何尝不是玩玩胡兰成,老胡也是满有情趣,也会讨女人欢心,花点钱算什么,张爱玲又不是过不下去了。反而是胡兰成一直日子过得艰难。

所以,张爱玲我认为是活的洒脱的人,当然在那个时代,有点另类不群。当然也是这样的人才成写出那样的小说。

男女那点真相,不用看张爱玲的一生,大家也能明白。但很多时候男男女乐此不彼罢了


大和尚演果


可以去试着了解张爱玲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关于了解张爱玲,我是不建议去从市面上有关张的传记去了解的,因为强烈的文艺气息,实在有点让人承受不了。同样,我也不太建议通过张爱玲的小说去了解张,因为小说创作归根究底只是创作,和作者的人生还是不一样的。再有,张迷的评论也只能给大家一个偏向性的、片面的张爱玲形象,这一点上,我也持看看即可的态度。

了解张爱玲,我认为最好的几个方式是:她的散文,现今比较全的就是散文集《流言》。还有,是她的自传小说,《小团圆》、《雷峰塔》、《易经》。其次,如今能看到的,是张爱玲晚年两位访问过她的人写下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水晶的《蝉—夜访张爱玲》,一篇是殷允芃的《访张爱玲女士》。对于她生活的朋友圈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看看她的通信集,还有《对照记》。

但是鉴于答主想了解的只是张的为人,我觉得前三方面是比较可取的。

张的散文中,有一些,是可以看到张爱玲为人的。

比如,在《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写道:

我喜欢素朴,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出人生的素朴的底子。因此我的文章容易被人看做过于华靡。

...........

我认为唯美派的缺点不在于它的美,而在于它的美没有底子。

.........

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但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只是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

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

张爱玲人生的种种选择,其实和她内心认同自己是一个作家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同样的人还有鲁迅、萧红。他们三人,在人生中做出了很多普通人不能理解的选择,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作为个人,是向他们作为作家服务的。这一点上,和很多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是用自己的职业供养自己的人生的,他们三个,是用自己的人生供养自己的作家生涯的。

这一点上,去年上映的电影《黄金时代》就是不太好的例子。影片并不是不客观,也不是不新颖,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过于展现作为普通人的萧红。而萧红这个人,她在自我人生的追逐中,是先把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看得更为重要一点的,作为普通人的萧红,是斩断了很多普通人的烦恼情丝来延续自己的作家生涯的。所以观众看这部电影的反应也在意料之中,因为萧红对于作为普通人是不感兴趣的,这一点上,就明显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志,最后萧红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皆因萧红普通人的身份,极其不成功。而张爱玲也是具有这样特性的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张爱玲,是不愿意在自己普通人的人生中获得些许名声点缀的,她把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我给了作为作家的张爱玲,普通人身份的失败,也是必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批判张爱玲,和批判萧红的评论,其实本质上,都是殊途同归。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理解了这一点,我想理解张爱玲这个人是不太困难的。

因此我们看看作为作家的张爱玲是如何评点自己的文章的吧。

没读过张爱玲或是张爱玲读得不彻底的读者,多多少少容易被市面上的评论喧嚣带着走。误认为张爱玲是一个写作小资、文艺、男女情爱方面华丽丽的作家。实际上,名言警句、男女情爱、突破伦理、辞藻华靡不过是一个噱头,有些读者就是喜好看这些的,有些读者也只能被这些吸引,有些读者是看到这些的时候虽然不知所云但还是觉得别有深意的。其实这也就够了,对于当时的张爱玲来说。

但是张爱玲的写作,却不是这样的,她是表面轻浮、内心严肃。就像她这个人,她的喜好,喜欢穿奇装异服,喜欢吃冰激凌,喜欢听市声一样,不去细看的人总认为这样的做派十足的张扬,可是撇下这表面看,就会发现张爱玲其实,十分的老实本分。

这段话就是这样,她内心喜欢的东西简单,可是现代社会就是纷繁复杂,所以要是想表达出这种本质上的简单来,就必须得先把复杂梳理清楚。

其次,在《忆胡适之》一文中,张爱玲写道:

像一切潮流一样,我永远是在外面的

这一点,是可以解释张爱玲的与众不同的。作为一个作家的张爱玲之所以成功,与这种与众不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的前半生,是中国最为动荡的时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可是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没有提及过这段历史。她是清醒的,也是睿智的,因为一切潮流都会退去,在潮流的席卷下,人是很容易面目全非的。

而张爱玲还说过,我觉得,我是一座孤岛。

独具我见,不与众嚣。这话用在张爱玲身上,是十分合适的。

很多读过张爱玲小说的人说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不健康,人性十分丑陋。

张爱玲在《殷宝滟送花楼会》后面的尾声中说道:

我总觉得写小说的人太是个绅士淑女,不会好的

这可以说明,张爱玲写小说的时候,并没有给自己太多的束缚。自然认为是如何的,那便如何去写。

张爱玲在写作方面,自由、清醒、老实。

她的个人生活,也是如此。

在《小团圆》之中,便可以窥探张爱玲的生活一二。

这里面,大部分人要看的,无非就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感情纠葛。


樊樊樊掌柜


张爱玲让我们男人找到了通往女人心与灵魂深处的路


似水流年156620207


说张爱玲的一生,暴露了男女关系的真相,这是一个“片面而深刻"的问题。

男女关系的真相,见仁见智,难以穷尽真相。

首先,我们不妨先在源头上“上穷”一下。

史前是“母系社会",女人生育有功,女人为大。史后迄新中国之前,是"父系社会"“男权社会"一一男人孔武有力,男人是“田地里的壮劳动力",话语权当然大。

鲁迅在《狂人日记》《灯下漫笔》中揭示,旧中国是“吃人"的社会一一自己被别人吃,自己又可以吃别人!老中国是等级社会:“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

新中国,倡导男女平等,但父系社会、男权社会的遗存、余威犹有,所以还要“反封建"。

第二,结合张爱玲的生平和作品,确实可以看到男女关系真相某些基础特征的案例。

1.女人在男权社会里,要真正独立、真正男女平等,必须要有经济基础,要有独立的经济权!

张爱玲的童年、青年前期,是一个“白富美"。她出身于名门、官宦之家一一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父亲是纨绔子弟。母亲和姑母曾赴欧洲游学。母亲回国后敢于与丈夫离婚。张爱玲入读的是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有白俄罗斯教练教习钢琴。后以远东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伦敦大学,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入读香港大学,肄业。1942年香港沦陷日军前,张爱玲回沪。张家已败,她寄居姑母家。后爱上不该爱的胡兰成,胡移情别恋,张炒掉胡。

昔日养尊处优的白富美,今天岂甘寄人篱下?!

女人独立自主的基础,无疑是经济基础、独立的经济权。张爱玲懂的!她1940年就参加征文,以《我的天才梦》获奖,并得2块大洋奖金。原来,写作可以名利双收!1941-1945年,他一连投稿出版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第二炉香》《金锁记》《传奇》《倾城之恋》《流言》等,一下子出名,一下子成了富姐。养活自己绰绰有余,胡花心,炒鱿鱼他一一张的绝交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的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后来与美国剧作家赖雅结婚,赖是一个穷作家,又早逝。张爱玲人生独立,就是自己养活自己!

女人要有经济基础,要有独立的经济权,这太重要了。“权",秤砣也。秤,衡也。女人没有秤砣,哪来男女平等/平衡。

鲁迅最深刻认识这一点。《伤逝》中,涓生以为他在养活子君,脾气变得越来越差。涓生失业,经济无着,子君变换首饰,勉强度日,甚至吃掉宠物鸡,宠物狗“阿随"不敢杀,只好放生。最后,子君悄悄地离去,回到娘家,在别人的冷眼下不到一年就忧郁而死。当年,在五四浪潮中,一对追求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爱情至上的青年,其最“至上”的,被最“至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击败了。

鲁迅似乎意犹未尽,在写完《伤逝》之后,在北京女子师大作《娜拉走后又怎样》的演讲。鲁迅说:娜拉走后又怎样?实在只有两条路一一要么堕落,要么回来。

张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死死地抓钱,甚至于变态地控制这钱一一权一一秤砣。最典型的是《金锁记》的主人公一一七巧。“金锁",本来是小孩佩带的吉祥物,《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就戴有一把金锁。但张爱玲用的是反讽!七巧,因父兄被金钱锁住了良心,被嫁给有残疾的富家子弟。丈夫早死后,她曾去勾引小叔子。小叔子由无意转有意,七巧又警觉他是不是要来占家产,旋即回避他。后来,对自己的儿子儿媳,用金钱来死死地控制他们,甚至窥探他们的房事。一一七巧,先是金钱的祭品,最后自己又成了一把锁人的难以打开的封建专制的“金锁”。

2.男女爱情婚姻,离不开生理基础。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第一眼,找对象一一长得不错。第二三眼,才是其他的。爱情婚姻,是性爱+情爱,据说有70%的离婚原因,都是因不“性福"而终结而重组的。

《金锁记》中的七巧,就是不性福而变态的。她自己不性福,也要让她的儿媳妇不性福。于是,老让儿子陪她打牌,不让小夫妻快活。更可怜的是要通过偷窥、刺探小夫妻的房事来意淫自己。

张爱玲最绝的是,在她笔下,男人都是性无能者,以此,讽刺她心目中的男权社会一一以性视角一一入骨入髓一一反封建。

3.男女正常的相处,男女一对一的爱情婚姻,应以情为主导,以德为本,以法为规,以家为窝。

这点,地球人都知道,留给读者讨论、补充。





罗俊华副教授


从张爱玲的自传中,可以了解到她是对爱情是一个义无反顾的人,经历了三段爱情,都是很投入地去爱对方,即使最后的结局那么地不尽人意,但她也没有说伤春悲秋地对待自己的生活,而是从自己的感情经历中,领悟了一些道理,从而从中看破了爱情这回事?


维珀工作室


张爱玲才情出众,善于写男女情爱,她自己的感情上迷糊着,一生经历了三段感情,令人心痛,但她能把别人的感情看得透透的。


龙民水清


张爱玲一生基本上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谷雨子素


因为她活得太真实了


袁应柏


因为她道破通往女人内心最快的捷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