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農村老人去世有什麼樣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嗎?

新大風歌


農村喪葬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在我的家鄉是這樣過的。


一:三七、五七、一百天。

“三七、五七”在農村喪葬習俗中,是“排七”的兩個“七”的日子,“三七”是指逝者去世的第二十一天,“五七”是指逝者去世的第三十五天”,人去世後是要“排七”的,即七天為一“七”,這就是題主所問的“三七”、“五七”的說法。

一百天。即掃逝者去世後一百天,也是三個月另十天。

二:怎麼過“三七、五七、一百天”。

在農村喪葬習俗過“七”也是非常隆重的,但不是每一“七”都隆重,只是選擇在“三七、五七”其中的一“七”過的非常隆重,這也是有餘地的,比如說,當時由於農事繁忙和其它事有衝突,可以在這兩“七”之間去選擇。

“三七”或者“五七”其中的一“七”,在我們這裡叫“齊客”,這一天要宴請所有的親朋好友,“齊客”中最重要的客人是逝者的女兒,這一天她要帶上一套全“供”,其中要有一隻活雞,把女兒的放置在案臺上,點上燒紙錢,女兒要親自拉上這隻活雞,繞墓冢倒正轉上三圈,祭祀後和所有的賓客共同進餐。

“一百天”也叫過“百天”,也是祭祀先人的一個環節,但是過“一百天”沒有那麼隆重,參加人員只有女兒和其他穿孝衣的姪女和外甥女們參加。


XGC上善若水


我來說說關中渭北一帶

七七數數與百日如何過

家鄉老人去世後,一般家庭都在家裡停喪四五天,過去困難年代停喪三天,那是因為吃糧緊張原因。現在還有極少數家庭停喪三天和一個禮拜。這些時間多少都有特殊原因。


人們通常說的“七”,是從逝者“嚥氣”那天算起,每七天算一七,十四天二七……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七七也叫“盡七”,就是說七個七過完了。從逝者“嚥氣”算到一百天,人們叫”百日”。百日過後就一直到一週年了。



一般過“七”的時候,各地風俗都大同小異,家鄉人過七七數數時是這樣的,凡是死者的親生兒女,在每個七的前一天下午(第六天),天黑前必須要來到逝者停喪設靈堂的家裡,晚上在靈堂前要燒紙祭奠。第二天上午12點必須到達逝者的墳前燒紙祭奠,並奉獻做好的菜、飯。出嫁的女兒每個七都得來,都是同樣程序。其他七大姑八大姨一類的各種親戚,前面六個七就馬虎隨便了,但“盡七”這一天必須來。到了一百天俗稱“百日”這天,所有親戚都得來,前一天晚上在靈堂前燒紙祭奠,第二天(百日)上午去墳地獻飯、菜、水果。

“百日”過後,一直就等到過一週年了。


過去人們對這些七七數數很講究,現在由於人都忙事情多,把七七數甚至百日,都隨便了,諸多親戚都不來了,唯獨親生女兒們儘量都要來。


風雨人生3293


提問想知道這方面的民間習俗,我談的觀肯定與眾不同,也許教我的老師有特殊的理論,老人去世後說到七,不是每個老人去世後都要做什麼三七,五七,七七之事,要做什麼七這是有規的,要老人去世日逢七才做七,說到做七是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如有老人去世稱逢頭七,要超度亡靈四十九天,七月初七為正七如有老人這天去死要超度亡靈四十九天,還有二月初七,十七,二十七等要遇見七在超度,不是隻要老人去世後就要超度七,遇七是去世當日起數每七天算,做帖燒袱包,每晚上燈,敬香化錢,根據七規做,如遇三七就要上燈,敬香化錢二十一天,做三次帖燒三次袱包。還有談到七天有的稱回殃,有的稱回剎,不是每個人去世後都是七天後陰魂回家,而是根據人去世的當日庚甲來算多少天陰魂回家,根據去世的時辰來定回到家中什麼地方,什麼時辰回來,如丙子日人去世計算陰魂回家,丙字為七天,子字為九天,七加九等於十六天,從去世當時算起第十六才有陰魂回家,如辰時去世,陰魂回到家生前常住的房間,要逢衝即來,還要知來的時候是高矮,按老祖師說要牽街後的弟子才能知道這些內容,因為我看了很多朋友的文章後,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雨過天晴10474


農村老人去世有什麼風俗,當地都有當地風俗各村有各村的風俗習慣,風俗習慣都不一樣,我們這裡的風俗是,男人6天為一期,30天為五期,60天為拾期,百天有死者去世那天起,到百天為指是祭奠日,週年也是從死者去世那天起到第二年去世的那天為週年祭奠日連燒紙三年就結束祭奠日。

在過去誰家老人去世,辦喪世的時候要看死者有幾個兒子,死者三個兒子三期就不能辦喪事,一般都提前辦喪事,比如說死者是男的6天為一期,6天后就可以辦喪事,二期的頭一天辦喪事,要是兩個兒子就到一期的第五天六天都可以,辦完喪事後就議論燒期紙,三,四期都不燒,燒五期,拾期,百天和週年祭奠日,週年連燒三年,三年內燒節紙是新墳紙,清明節農曆的拾月初一,要在節期頭一天燒,過三年後灰復正常節期的那一天燒。。

婦女死了是7天為一期,在封年時代女人都是小腳走起路比較慢,沒男爺們走的快,所以比男的多一天,婦女死了就是7天為一期也是從去世的那天起算時間,按農曆月份算還有大小襟按實天數計算,比如說婦女死的那天是當月的初三,到當月初九為一期,當月十六為二期,以次類推35天是五期70天為拾期以直到百天祭奠日,也連續燒三年都是提前一天祭奠燒紙,提前一天的意事是怕去世的人缺錢花,所以就提前一天給死者送紙錢,還有婦女去世辦完喪事的第二天一早去老孃家(就是外婆家)有舅爺擇帽子,擇的帽子是發喪帶的孝服,如果舅舅去世啦,有大表哥代替舅舅擇帽子。現在隨著行勢的發展也在改盡不管男女去世後三天辦完喪事,喪事過去第二天過五期,十期百天週年祭奠日還是按原歸定時間做沒有更改。


以起來


在我們上海郊區,這是過去的老習慣.以前家裡老人死了,擱三朝請人做道場請親戚,鄰居吃素飯然後火化回到家裡搭個靈臺,再燒七個七,六十日,百日,還有清明,冬至,正月半,八月半,除夕夜都要祭祀燒紙錢,其中五七還要穿鞋子女穿白轉孫輩,姪外甥一輩穿蘭鞋子,過年親戚上門拜年,一直到一週年靈臺拿掉請鄰居親戚吃一頓算完事,以後每年這天農曆都要紀念,稱做燒 更飯。這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現在沒有這種做法二天火化就安葬親戚鄰居也吃二天,但是吃的都挺好的也只是在正月半清明冬至除夕上墳祭拜。一週年吋也燒總檯更飯,請親戚朋友吃一頓就好了,以後每年忌日都/要燒更飯,請不請人自己定


糖糖的奶奶6


我們這農村老人去世後,沒有“三七”這一說法,倒有“燒頭七”、“燒五七”“燒百天”、“燒週年”的說法,意思是:從老人去世這天算起,第7天、第35天、第100天、一週年都要去給老人上墳燒紙。之後每年老人去世的日子(祭日)也都要去上墳“燒紙”。除了這些習俗,當老人去世後,還有以下習俗。

準備棺材。之後會給老人準備一口棺材,我們這城為“成斂”,棺材就是死者的“房子”,會把老人的骨灰盒、生前衣物放在裡面。棺材從裡到外都要刷漆,(以紅色為主)棺材的前面還要雕或貼一個“夀”字。

成斂。把老人成斂到棺材時,子女和一眾親人在一旁候著,在所有親人的哭聲中,進行釘棺。

成殮後。棺材前掛幕幔,幕布前擺放祭桌,祭桌上擺祭品,桌兩邊擺燭臺,中間還要放香爐。祭桌上還要擺放遺像。棺材兩邊大都要鋪一些麥秸稈或是地毯。老人的兒子、兒媳、女兒要日夜守候在棺材兩側,直到出殯那一天。(作為死者兒子的兒子,在這期間是不能坐凳子的,對死者不好。)

披麻戴孝。老人去世後,所有親人按照與死者的遠近“關係”要穿孝衣、戴孝帽,就是“喪服”。在我們這,只要不出“五服”的近門,都要穿孝衣,表示對死者的尊重。(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拄哀杖。死者的兒子、兒媳、女兒手裡都要拿著哀杖,大都數是楊、柳木的。在砍哀杖時,不管死者有多少兒子、兒媳、女兒,所需要的哀杖都要從一個樹枝上砍下來,表示近門近支,意思就是“一支子”人家。另外,死者大兒子的哀杖是最粗的,都不可以比他的粗,其餘的,按年齡逐漸變細。

除此之外,在死者剛去世不久,村裡的親朋好友會到死者家裡“哭”和適當的撫慰:(帶著哭腔)怎麼這麼突然啊,俺✘✘多好的一個人,你說說怎麼說“走”就“走”了呢,你們也別太難過,哎……。俗稱“哭喪”。


魯南小邵


照古代的喪俗,靈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據說是希望死者還能復生。三天還不能復活,希望就徹底破滅了。實際上停柩的時間長,是由於當時喪禮繁縟複雜,尤其是天子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隨葬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近代以後,靈柩一般都在“終七”以後入葬。按傳統的說法,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事實上這主要也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先來說說我們湖南這邊的習俗吧

我們這邊也是七個七,至於二七三七這些一般是不怎麼注重的,就是後人去死者生前所住的地方,供個飯燒個香,最主要的就是頭七、倒七(七七四十九天)和週年祭日。

頭七

老人常說的“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也有人認為死者會在“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這個很重要。

倒七

倒七就是七七四十九的的日子,這一天一些近親家屬全都會過來紀念一下。我們這邊的習俗會在這一天給死者燒生前的衣服,讓死者在下面的時候不至於沒衣服穿,更重要的是會在這一天給死者燒一座紙做的房子,讓死者在下面安家。這些都是老傳統,但是現在這些都有點變了味了,會有人給死者燒手機,燒電視,居然還會燒手機充電器,感覺有點胡鬧。

週年

這一天當然是死者去世一年的時間了,以後每年的這一天後人都會選擇去祭拜,不單單是週年,每年都會如此。如果每天的這一天後人不去祭拜的話,會被村裡的人認為是不孝子,也會替死者感到悲哀,前三年尤為重要!

不知道你們哪裡的習俗跟我們是不是一樣的呢,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陽陽的農村事


關於農村老人去世的風俗,農村各地也因地而異。

我們這裡的風俗是,如果老人去世,要在長子家停屍三天(死亡當天就算一天),第三天的大清早就可以出殯了。沒有兒子的另當別論了。出完殯,親朋散去。接下來的連續三天晚上兒孫要在老人停棺地方睡覺,稱為“暖地”。到了出殯後的第七天,也就是“頭七”,家人要去墳地燒紙上墳,因為民間傳說死者在頭七天之內還是不願上黃泉路的,對親人的不捨,使‘他’的亡魂遲遲不願歸去。所以家人在頭七時要去給‘他’燒些紙錢,給‘他’備足盤纏,‘他’才肯離去。

過了頭七,有的地方風俗還要過二七,三七,四七,五七。我們這裡二三四七是不需要去祭奠的,只是五七的時候要大辦一下,死者的至親屬和有血緣關係的親戚都會再次來聚集祭奠一次。過了五七,基本上就沒有特別需要祭奠的日子了,直至第二年的清明節以及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民間所稱的“鬼節”,再行祭奠大禮。一年以後,只需清明、和春節各上墳祭奠一次就行了。

民間祭奠是家人行孝的一種方式,雖有點表面化,但這也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風俗。中國人最講究孝道,上行下效,對下一輩還是有教育意義的。

但是我認為,盡孝需及早,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種遺憾。


文一多


說道習俗 “十里不同分,百里不同俗”我國各地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哪怕是在喪葬這方面也是這樣,(其實很多喪葬習俗嚴格來說是一種陋習,但是我們也要尊重各個地區的文化和習慣)


燒七

“燒七”是比較重要的一件事,從逝者離世的當天開始算起,每隔七天為“一七”作為一個祭日,要做到七七四十九天,分別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其中“頭七”、“三七”、“五七”、“末七”四個祭日是比較重要的。

週年

除了“燒七”之外,還有周年,我們這邊講究“頭年”、“三年”和“十年”,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三年”,“十年”的目的大多是為了緬懷一些逝者,表達一下子孫孝意。之所以“燒七”和“三週年”在喪葬文化中比較重要,是老輩人認為人有三魂七魄,雖說人死如燈滅,但魂魄依然存在,需要時間才能慢慢消散。其中七魄每隔七天去一魄,“七期”過完則魄盡,而三魂則需要每隔一年才能消散一個,所以三週年的時候則魂盡。


百天

至於“百天”在我們這邊更多指的是孩子新生的一種風俗,指孩子出生一百天之後,主家會請親朋好友來吃飯,給孩子祝福,希望新生孩子能平平安安。


除了上述職位,我再給大家說一說喪葬的流程習俗


在老人將過世的時候。兒女親人能回來的都會趕回來見最後一面。當確定老人去世以後,會由兒子在家門跪著前點一把火。算是祭告上天,老人已經離世,也是在為去世老人靈魂驅路。然後會有媳婦,女兒幾個婦女,幫老人換上壽衣。讓老人死後,可以體面上路。壽衣一般黑色,新的,薄綢布。


下來,就會請來冰棺,架設靈堂。架設靈堂都是用紙紮的花圈之類架設上,堂前會擺放列祖照片,家譜。會在中間擺放死者照片,照片下首放上香爐。在這時候,家裡會請來主事人,主事人會安排孝子去各個本家跪請本家的過世叔伯的照片。請來以後,會放在死者照片兩側。

然後會請人,選好適合下葬的日期,分派人去通知親屬朋友。

在家裡面設靈堂的時候,會請人在墓地或者自己家地頭起墓。以前農村都是村人幫忙挖,現在都有挖掘機。挖掘機負責挖出三米的深坑,然後有幫忙的村人和泥水匠修好墓穴通道,做好墓室。


在農民,一般是大兒子頂盆。如果沒有兒子,有可能是本家侄子,或者女婿。但如果不是上門女婿的話,得和人家商量好,不然容易有矛盾。頂盆的是主孝子,不光負責老人的入土事宜,還會負責老人遺產的處理。如果老去的老人是女的,那麼孃舅是最重要的親戚。孃舅家來人的時候是要跪迎,要請孃舅祭奠老人,以及列祖的。在下葬前一天,親戚朋友會陸續來弔喪。一般小輩不論親疏,都會在死者靈前跪拜。主家會有女人孩子,跪坐在靈前回禮。每個親戚會根據自己親屬關係,輩分等選擇所帶的禮品。除了花圈,還會有乾果,鮮果,豬頭肉等。也會有紙衣紙馬等。不同的親戚所帶都有講究。


男孝子們,首先會迎親。每次來親戚,會有樂隊帶著去迎接。碰見孃舅,過世老人女婿等重要親戚。會迎接到獻臺前,以前撒酒跪拜天地等。到傍晚,孝子們會在樂隊帶領下。去各個本家過世叔伯輩墓前請靈,就是去了祭奠下。下葬前一天晚上,一般會請樂隊,歌舞團表演。有些有錢的,或者事過的大的,會放煙火等。一般這個是女兒掏錢請的,當天夜裡,女兒還會守靈。

到第二天,早晨,男孝子們就開始辭靈,又是各家叔伯墓地再祭拜一次。而女兒們和重要親屬,會辭殯。首先,圍繞棺材轉一圈,都看一眼死者。大家都看完以後,女人們會圍上去哭,然後會把銅錢,麻布,紙衣等放進棺材。還會塞很多衛生紙在老人身體周圍。等這些結束,就會蓋棺。


在出殯前,男女都會在抬棺轎子前面跪下。有主持演講,然後,歌舞團會有個唱點煽動情緒的歌曲,或者哭喪。渲染哀痛情緒,大家都會跟著一起哭拜。這些結束以後,轎子左邊一條十幾米長的白布,男孝子排隊拉著。右邊一條,女孝子們拉著。這就起轎子出殯了。


到了墓地,眾人會抬棺下墓地。會由頂盆的孝子,祭拜天地,祭拜亡靈,撒酒以後。放起鞭炮,燒掉所帶的花圈,紙衣紙錢等。眾人跪拜哭泣。會有同村人不用叫,只要見到出殯,都會自帶鐵鍁過來幫忙填土掩埋。等到墳起,眾人哭停。會在墳頭立墓碑或者紙馬,紙鹿等。設上香爐,焚香三柱,禮成。


(其實很多喪葬習俗嚴格來說是一種“)




閏成居士


我們老農村老人去世,我們運城的風速是?一七、三七、五七、是大七數,兒女們都要身穿孝衣到墳上燒紙錢,哭墳。二七、四七、六七是小七數,兒孫們去墳上燒燒紙就可以了。七期是四十九天,因為第二天就是五十天,七期不用過,要過五十天,而且要大過,兒女們都得到。而且在大七的時候,女兒們都要頭一天晚上哭著回來,還要燒夜紙,第二天才上墳。五天天過完以後,還有頭週年,也要稍微大過一下,除此就是三週年,親戚朋友都要到,像過一次大事一樣,還要好好的熱鬧一番。老人去世後三年。這些大事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每年的上墳節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