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于凤至,初见心不在焉的张学良便春心萌动,这已注定:她的命运,一生会被辜负。

虽说她饱读诗书,大度优雅,善于持家,对上有敬、对下有慈,还是富商之女,但这并不能为她的婚姻增加丝毫筹码。

因为她爱的张学良生性风流,并不喜欢太过矜持的女人。

但造化弄人,命运生生把他俩捆在了一起。

01

咸丰年间,于家承蒙皇恩,从原籍山东前往辽东负责农业开发事宜。

从此,于家一脉离开故土,在陌生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于凤至家族兴旺,她父亲于文斗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商人。

于文斗深谙世道险恶,唯有广交朋友,才能保一家平安。

自然达官草寇,书生浪客,行商侠士,都是他的朋友圈。

当然朋友也分三六九等,朋友中和他最投缘的是张作霖,他可是只潜力股,他俩因为一段过命的交情而成为拜把子兄弟。

1908年,张作霖奉命到郑家屯剿匪,郑家屯是于家的商圈,两人相识相知。

张作霖赶走土匪却落入陷阱,险些丧命。

于文斗恳请朋友吴俊升出兵相救,张作霖捡回一命。

从此,三人义结金兰。

不曾想上一辈的交情竟然延伸出一段姻缘。

于文斗有一掌上明珠,名于凤至。生于1897年,于文斗特别宠爱女儿于凤至诞生。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他手把手悉心调教,让年芳11岁的于凤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古董翡翠真伪明鉴,知书达理、精通庶务,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与心智,像个小大人一样待人接物,不失礼数。

于文斗按世俗的观念把于凤至调教成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大家闺秀。

这让第一次见到于凤至的张作霖惊讶不已,他心中顿时想起了自己的小六子张学良。

张学良当时不过八九岁,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小玩童。

但于凤至的清秀、纯粹、娇艳、柔和,张作霖一看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他要这个女子做自己小六子的媳妇。

于是他向于文斗表明心思,两人一拍即合。

于文斗向张作霖提出让女儿见见张学良,张作霖满口答应。

不久,张作霖安排张学良来郑家屯相亲。

张学良向往民主与自由,他对父亲包办的婚姻不屑一顾。

张作霖便给他讲明了利弊,而且允诺:“不喜欢,可以在外面养喜欢的。”

张学良知道绕不过父亲,但有父亲的承诺在先,便应了这门婚事。

然而,于凤至与张学良态度截然相反,她一见到张学良就“认定终身”。

婚姻就像一场博弈,第一个回合胜负已成定局。

这门娃娃亲就算订下了。

张作霖乐不可支,因为算命先生对他说:凤命吉祥,主贵,有帮夫运。

于文斗对这门亲事也十分看好,只是商场上所向披靡的他,在女儿的终身大事上失算了。

他亲手将心爱的女儿推向了“孤独的深渊”。

02

父女俩满心欢喜地做着美梦,却不知张作霖别有用心。

在张作霜眼里,女人就是玩物,多者不拒,但娶妻当娶贤,所以,他为儿子把关选贤妻。

不喜欢也没什么,大可以养喜欢的在外头,张作霖自己就娶有六房太太还有数不清的情人。

在奉天富丽堂皇的大帅府每天红旗飘飘,外面彩旗不倒。

当时多数男人的婚姻观都是如此,这是时代的悲哀,女人的悲剧。

于凤至用一生成全了“女人的悲剧”。

定亲两年后张学良离开病重的母亲赵春桂独自到奉天随父生活。

那时,张学良母亲和张作霖不睦,住在新民一幢桂花飘香的小院。

这期间有6年张家没有提及婚事,伴随着张作霖的飞黄腾达,于家度日如年。

于家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迎来了张家派人前来提亲。

此时,于凤至已从奉天女子师范学堂毕业,回家帮父亲处理日常账目,跟母亲学习料理家事。

一九一六年七月初十是个好日子。

张作霖应了于凤至母亲的要求,让婚礼在郑家屯举办。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那年,张学良十五岁。

十五岁的他,说是大人,其实还有孩子气,说是孩子,张学良却已经是情场老手。

张学良自从接受父亲包办的婚婚并允许他在外面胡来后,他就整天扎在女人堆里纸醉金迷、花天酒地。

结婚那天,他头戴学生帽,一套白色的西装显得十分英俊潇洒。

于家亲朋好友满口称赞,于凤至戏谑:“谁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会不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呢。”

一句戏言,锁定她的一生。

不过,她心里美极了:“从今以后,我就要为他束起发髻,洗手羹汤,生儿育女,相伴到老。”

初嫁的姑娘,心里总是充满着美好,要是那个塞满她心房的人能和她想的一样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她有个幸福的蜜月,张学良给了于凤至一颗枣。

只是,核太硬,她嚼了一辈子也未能融化成滋润她心田的那滴甘露。

03

那年中秋,于凤至如愿住进大帅府,正式拜见自己的公爹——张作霖,也迎来了张家为她准备的排场十足的第二次婚礼。

于凤至处事不惊、落落大方的待客之道,口碑极好。

一个不足20岁的女子、刚进张家门,就这样坐稳了张家少奶奶的位置。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不过,她的光和热也只极限于这方寸之间,帅府大门外的世界,对于于凤至来说就是“灯下黑”。

次年秋天,她诞下女儿,取名张闾瑛。

可她辛苦怀娃,拼命生娃的这段时间,她心心念念的爱人又在做什么呢?

他正和他的部下里的一位姓齐的将军(连襟),忙着参加种种聚会。

一次宴会上,张学良认识了他的妻妹,谷家最小的女儿,谷瑞玉。

18岁,豆蔻年华,娇艳妩媚,让张学良神魂颠倒,这份艳丽与于凤至的端庄相比,别有洞天。

张学良像酒鬼看见了二十年的女儿红,而谷瑞玉巧遇翩翩少年,怦然心动,两人一面之缘互种情火。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作为统帅镇守山海关。就在这时,谷瑞玉把自己当成礼物,穿过炮火硝烟,送给了张学良。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当即,张学良就跟奉军将领们宣布,这是他的随军夫人,在战势吃紧的情况下他仍不忘给他的心肝宝贝举行了欢迎仪式。

10月,两人于天津补办婚礼。

张学良和谷瑞玉的风流韵事很快传到了帅府内宅于凤至耳中。对谷瑞玉,张作霖也是默认了。

于凤至欲哭无泪,只能把那份伤感埋在心底。

庭院深深,高墙四合,哪容得一个柔弱女子吐露心迹。

她选择了忍,不然又能怎么样呢?

不久,张学良堂而皇之地把谷瑞玉带回奉天,在奉天买下一座小洋楼,金屋藏娇。

张学良自以为是地认为,他这样做对得起于、谷二人,不曾想既伤了于凤至的心,又寒了谷瑞玉的意。

心地善良的于凤至就这样迁就了丈夫的妄为。

两年后,张学良升任第三方面军团总司令,驻守在保定。谷瑞玉因心生芥蒂,没有随行,而是独居天津。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被送回帅府已经只剩最后一口气,不治身亡。

由于时局动荡,张作霖虽死却密不发丧,为了大局,悲伤不已的张家上下都强装笑颜。

但谷瑞玉不顾旁人劝阻,执意回到奉天。

她的举动不仅惊动了日本人,还让局势失控,张学良秘密赶回奉天,局势得以控制。

其间,张学良差点遭人暗算,幸亏被于凤至识破阴谋,救了张学良一命。

谷瑞玉和张学良的“露水”姻缘也走到了尽头。

于凤至长吁了一口气。

接下来张学良会心生感激,与于凤至修百年之好吗?

于凤至不敢奢望,张学良也没有这份情怀。

04

在张作霖未死之前,张学良就在天津蔡公馆舞会上,与16岁的赵一荻邂逅,赵一荻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人们称她“赵四小姐”。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一曲舞将两人的心紧紧拴在一起。

舞会之后,他们便常常相约去香山饭店的高尔夫球场打球,感情迅速升温。

学会隐忍的于凤至以为,这个赵四小姐,也只不过是张学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新鲜感一过就各奔东西了。

可这次于凤至想错了,她遇到了终身劲敌。

张作霖去世不久,张学良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寂寞,给天津的赵一荻打电话,请她来奉天游玩。

赵一荻经父母同意之后,由两个长兄送至火车站,赵一荻一到奉天,张学良就把她安置在北陵别墅。

张学良这次金屋藏娇,或许正如于凤至想的那样,他也只想玩玩。

但,这次张学良失算了。

赵一荻前脚刚走,其父赵庆平便登报声明:女儿擅自私奔,有违家法,将其逐出家门。

声明发出之后,他就挂冠辞职,归隐田园,以免官场倾轧,连累女儿。

父爱如山。又一个疼爱女儿的父亲,恰是当年于凤至父亲的翻版。

他们把赌注都押在了同一个男人身上。

张学良已无退路,或许心里真心有爱,他将赵一荻带回帅府。

这一举动触碰了于凤至的底线,为了捍卫自己最后一点尊严,她在张学良面前第一次发火,一辈子也就这难得的一次。

若于凤至一开始就能够用尊严捍卫自己的婚姻,她的人生何许能够改写,但人生没有“如果”。

她斩钉截铁地说:“坚决不同意,除非我俩离婚。”

话刚出口,张学良的枪口已经对准了她的胸堂。

此时的于凤至不知哪来的勇气,怒吼道:“我为你生儿育女,为你操劳家务,你若有本事,你就打死我。”

关键时刻,气定神闲,不乱方寸,于凤至在张家的地位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张作霖死后秘不发丧,能稳定大局,靠的就是于凤至掌控全局。

这份底气是于凤至的一种修为,也是张学良最佩服她的地方,只是在张学良面前,她不过是“虚张声势”,她并不想离婚。

张学良被一向在自己面前示弱的于凤至给怔住了,骑虎难下之际,冰清玉洁的赵一荻缓缓给于凤至跪下:“大姐,请你收留我,我不要名分。”

于凤至心生怜悯,都是女人何苦为难?

或许是她想到了张学良曾经的好。

曾经,于凤至大病不起,有人给张学良出主意,让他娶于凤至娘家侄女冲喜,老帅也认可了。

但张学良执意不肯:“她病成这样,让我结婚,你们让她怎么想,我不会做这种事。”

于凤至为此感动,她奇迹般活过来。

这事让她记了一辈子,在生命的尽头,她就是带着这份美好,安祥地离去。

这也是张学良为于凤至心甘情愿做的第一件事。

于凤至接纳赵一荻提出三个条件:一是赵一荻永远不能以“夫人”相称;二是对外赵一荻只能说是张学良的秘书;三是在府内只能被称为赵四小姐。

三个条件、张学良和赵一荻满口答应。

其实,做“秘书”是张学良和赵一荻早就商量好了的,至于其他两个要求,只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毕竟世事无常。

05

赵一荻刚住进帅府不久,张家运势陡转直下。

“九·一八”事件后,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

虽说当初“东北易帜”平定后,两人互换名帖,结为兄弟。于凤至和宋美龄也情同姐妹。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但同为政客,一旦两个人的立场相左,必定会站到对立面,甚至互相残杀。

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再也不能容忍张学良,将其软禁。

起初,于凤至还寄希望于老交情,老人脉,她四处游说,但树倒猢狲散;她求蒋介石、宋美龄网开一面,也碰了一鼻子灰,张学良最终身陷囹圄。

于凤至深感人情凉薄,最后提出一个请求:陪伴丈夫,照顾他生活起居。

宋美龄和蒋介石看在昔日的老交情上,倒是答应了。

于凤至终于可以和她爱得刻骨铭心的人长厢厮守,只是这份厮守,太过苦涩,但于凤至已经心满意足。

这就是她的命,她爱的人需要她的时候,她会乖乖留下,不需要她的时候,她会留下祝福默默地离开。

于凤至放弃陪女儿在欧洲的行程,第一时间赶到张学良身边。

张学良被软禁的第一站是萍乡,这里偏僻,条件艰苦,生活朝不保夕,更别谈营养了。

很快,他们的身体每况愈下,张学良因缺乏维生素,于凤至给他按摩时一按一个坑。

于凤至四处求人高价购买维生素,增强张学良的体质,而从不关心自己的身体。

接二连三地转移软禁地点,于凤至再也撑不住了。

三年后,张学良被关在贵阳修文县龙岗山的阳明洞附近。

这时,于凤至患上乳癌,左乳生了三个肿瘤,疼得无法入睡,危在旦夕。

张学良打电话给宋美龄,希望他们送妻子到美国治病。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于凤至不得不走,在她心里,她想好好的活着,才有机会陪自己所爱的人“浪迹天涯”。

她亲自至电远在美国陪幼子张闾琳的赵一荻。

赵一荻接到电话,忙将儿子托付给美国的朋友,回国照料张学良。

于凤至做好交接,才放心离开。

可她何曾想过,这一去,就是山高水阔,乃是诀别。

赵一荻扎扎实实地从于凤至手里接过爱情的接力棒,开始了她和张学良的“二人世界”。

虽说清苦,但两个人的心是紧紧贴在一起的,他们一起散步、一起种菜养花、一起喂鸡养鸭,田园生活,恬静、安逸、自在、从容。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这年是1940年,于凤至只身赴美治疗。

张学良辗转联系到了在美国的故友尼尔·盖特。

尼尔·盖特是张作霖在世时,修建东三省铁路时请来的美国专家。

铁路竣工,尼尔·盖特回国时,张作霖赠送给他一大笔钱,让他经商投资。

当初张作霖为张家铺好的后路,这时正好排上用场。

这是张学良这一生为于凤至做的第二件事。

于凤至将这份爱深深埋在心底,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只是她爱的太辛苦,太孤寂。

起初,她的肿瘤是良性的,为了保持身材,医生给她保守治疗。

可三年后,癌细胞转移,医生不得不切除他的乳房,保住了于凤至的性命。

她化疗掉光头发,人消瘦得不足四十五公斤,但她独自咬紧牙关硬是挺过来了。

虽然已经成家的女儿张闾瑛已在美国定居,但独立惯了的她也不愿意过多地打扰他们的生活。

痊愈出院后的于凤至心里只有一个心愿,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营救张学良。

营救谈何容易?

她为了更好地实施自己的计划,她首先加入了美国籍,这样才有机会帮张学良申请到绿卡,争取自由。

要想计划顺利实施,于凤至一要解决资金难题,二要避开蒋介石的眼线。

一个女子,为了自己认定的爱情,真是够拼了。

于凤至在旧金山、洛杉矶这两个城市寻找商机,先是做股票,10年成为百万富翁。

股市低迷的时候,她又转做房地产,她又狠赚一把。

她一边做投资一边积极为张学良申请绿卡四处奔波。

很快惊动了蒋介石,这使得张学良的处境变得很是危险,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选择与于凤至解除关系。

因张学良信佛,所以宋美龄给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接受洗礼的基督教徒必须一夫一妻。

于凤至承全了张学良,女儿从张学良那带回一封信,她淡然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一段名成实亡的婚姻透过一纸休书坠落尘埃。

她始终在为他好,她一辈子都在为他活。

离婚后的于凤至从未放弃过营救张学良,直到80多岁,她在比佛利山顶,买了两座别墅,一座自己养老、一座留给张学良。

终究,她没有等到她想等的那个人。

不知为什么,于凤至非要在美国等张学良?

当年,宋子文、张乐怡夫妇前去拜访她,问她是否考虑回台湾?

她回答得很干脆:“只要汉卿一日没有获得自由,我就不会踏入那里。”

难道她已经厌倦了婚姻中的不自由?

或许她自己都不知道答案,她只知道无条件地接受、无条件地爱,无止境地等候。

她心中有着无法褪色的陈旧观念:“生是张家的人,死是张家的鬼”。这,束缚了她的婚姻,或许她一辈子都没察觉到。

直至她离开人世时,也不忘让女儿在自己墓碑上刻下:张学良先生之发妻于凤至女士之墓。

她甚至幻想着:“我的墓穴在左,将来右侧可以再造一座空穴,那样两座墓就可以彼此相望了。”

不过,这只是她的一厢情愿罢了。

活了93岁高龄的于凤至,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翻云覆雨,有人说她活成了女王,可悲的是,她始终没有弄明白:爱情,是一曲双人舞,可以不要观众,缠绵在一起就好。

赵一荻是个懂爱情的人,她宁愿她的汉卿(张学良)被困在台湾,只要两人白头到老就好。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赵一荻当年以退为进的爱情攻略,最终将爱情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夫人”的位置她也坐得堂堂正正。

而于凤至永远只能伴随着墓碑上那15个冰冷的字长眠于洛杉矶玫瑰园公墓里。

于凤至穷其一生的爱终究还是被辜负了,辜负她的不仅仅是张学良,还有她自己,不过她无愧于心。

她说:她的汉卿说过,做人应该要无愧于心。

她做成了楷模,而她的汉卿呢……守着他心爱的赵四离去之后,才长眠于大地,似乎也“无愧于心”了。

张学良一辈子只为于凤至做过两件事,为何于凤至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爱情没有标准答案,但相爱的人必须有男女主角,这,亘古至今没有悬念。

作者:慵懒范儿,一位热爱文字,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的小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