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真正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誰的軍事才能最厲害?

寶哥說歷史


相信喜歡三國的朋友都曾有過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將各方勢力中的文臣、武將搬來進行對比,這便有了“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樣的武將排名。而在這眾多的對比中,周瑜與諸葛亮這對兒相愛相殺的“老冤家”一定是個熱門。

那在真正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到底孰高孰低呢?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而筆者的觀點是若論綜合實力的話可能諸葛丞相更高一些,但如題主所問的軍事才能的話,大都督絕對力壓孔明一籌。為什麼筆者會有這樣的結論呢?

因為,在《三國志》這部史書中,主要記載了周瑜在戰略戰術、統兵打仗方面的事蹟,以及他知人識人、精通音律方面的能力。而關於諸葛亮的記載則十分豐富了,包括統籌時局、治國安邦、內政外交、整頓軍備、領兵打仗、教育皇子(後主)、識人任人等等。所以僅從這些史書中記載的豐富性上來看,孔明綜合實力略勝一籌大家應該不會有異議。

但細讀二人在指揮作戰方面的記載後,會發現周瑜要把諸葛亮落下一大截了(注意“指揮”二字,均為他二人親自掛帥指揮的戰鬥才被列出,其餘由他人掛帥他們參戰的不統計在內):

一、關於周瑜指揮作戰的記載

1、建安十一年,周瑜率領孫瑜等人討伐麻、保二屯,不僅斬殺了敵方的首領,還俘虜萬餘人,取得了大勝;【勝】

2、建安十一年,周瑜統兵征討前來襲擊柴桑的鄧龍(江夏太守黃祖的部將),取得勝利並生擒鄧龍。【勝】

3、建安十三年,周瑜統領東吳主力聯合劉備,共同擊退曹魏大軍,也就是眾所周知的赤壁大戰、火燒連營,這戰果筆者不說各位也應該很清楚了。【勝】

4、赤壁戰後,周瑜與程普進擊南郡,在與曹仁隔江對峙之時接到甘寧被圍的告急,周瑜留淩統駐守,自己與呂蒙前往營救,成功解圍。【勝】

5、解甘寧之圍後,周瑜渡江與曹仁戰於北岸。因大都督親自跨馬掠陣,不幸被亂箭射中右胸、傷勢嚴重,不得不退。但在曹仁反攻過來時,周瑜仍強撐病軀巡察軍營、鼓舞士氣,迫使曹仁退兵。【平】

6、建安十五年,周瑜統兵西征巴蜀,但行至巴丘病發離世。(這裡並非小說中所說由諸葛亮三氣而亡,實為此前重傷落下的病根)【無果】

二、關於諸葛亮指揮作戰的記載

1、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方叛亂。【勝】

2、建興六年,諸葛亮一次北伐,因錯用馬謖致使街亭失手,蜀軍敗回。【敗】

3、建興三年冬,諸葛亮二次北伐,兵出散關與曹真所率魏軍相持日久,糧盡而回。【敗】

4、建興七年,諸葛亮三次北伐,雖擊潰郭淮所率魏軍,奪下武都、陰平二郡,但再難以進擊一步,最終撤回漢中。【平】

5、建興九年,諸葛亮四次北伐,仍然是與魏軍相持日久,糧盡而退。【敗】

6、建興十二年,諸葛亮五次北伐,病故於五丈原。【無果】

各位可以對比看一下,二人指揮的戰鬥均為六次,除去各自最後病故的一戰。剩下的五次周瑜四勝一平,而孔明卻是一勝一平三負,足以看出二人差距所在。也許說到這裡,還會有朋友提出畢竟周瑜碰到的大多是庸才,而諸葛亮遇到的是勁敵,所以這對比不太客觀。那咱們不如再看看《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便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擅長整軍治軍和治理百姓,但是在奇謀制敵、為將謀略方面能力不足。他的治國理政才能堪比管仲、蕭何,卻未能像管、蕭二人那樣幸運地有王子成父、韓信來補足軍事方面的欠缺。再加上蜀國本就處於劣勢,本應堅持防禦,他卻執意強行連續出征,才有此結果。陳壽最後甚至只能感嘆這是天命,不是諸葛亮憑智慧就能挽回的。

這下大家應該能明白一些了吧?諸葛丞相確實才華出眾,綜合實力較強,但軍事指揮這方面不是光靠穩紮穩打就能取得戰果的。還是得像周瑜一般隨機應變、進退有度才能一擊破敵,從而不會導致遷延日久、糧盡而回的敗局。

最後的最後,筆者還想再說一點,那就是二人在武力方面也是有差別的,這應該也是軍事能力上的一種體現。大家可以回看上文筆者列出的戰鬥對比,曾提到周瑜是可以跨馬掠陣的,也就是說公瑾不僅是運籌帷幄的帥,還是可以陣前破敵的武將。反觀諸葛亮真的只是個文官而已,沒有上陣拼殺的能力,所以也能說明孔明在軍事才能方面不如大都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