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关于百战百胜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家喻户晓的4个原因

01

公元529年,北魏洛阳城中有这样的童谣广为流传: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关于百战百胜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家喻户晓的4个原因

洛阳城


其中的白袍将军就是梁朝将领陈庆之,他带领的7000人的白袍军,带着北魏宗室元颢在这一年进入洛阳,他们共同完成了不可想象的成就,收复了西晋故都洛阳。

后世很多人崇拜、称赞陈庆之,就连毛主席读到陈庆之的传记后都说:“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关于百战百胜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家喻户晓的4个原因

白袍将军陈庆之


陈庆之是何许人?

他其实是《琅琊榜》中梅长苏的原型,是南朝庶族,身体文弱,不像个勇猛的将军。《梁书》中对他的记载:“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就是说,他射箭的时候连小木片都射不穿,骑马也不擅长。

他怎么当上将领的呢?

靠的是下棋,他有个棋友,特别喜欢下棋,有时深更半夜也要下,陈庆之每叫必到,深得此人信任,此人是皇帝萧衍,陈庆之的耐心获得了回报,他开始领兵执行任务时,已经41岁,他完全准备好了,也可以说他为这一天准备了几十年。

公元525年,陈庆之北上徐州执行任务,以2000人打败北魏20000人的军队,一战成名。

公元526年,与北魏军作战再次获得胜利,他被赐爵关内侯。

公元527年,涡阳之战,打得魏军震恐。

公元529年,陈庆之领命送元颢北返,自己带兵7千人,先打败丘大千7万人,再打败元晖业2万人,生擒元晖业。同年,7千白袍军所到,魏军望风而降,一路势如破竹,杀进洛阳。这一年,取得巨大的成就,此次到洛阳,形成3千里,47战,没有败绩,陈庆之堪称“神将”。

关于百战百胜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家喻户晓的4个原因

529年陈庆之白袍军北伐

为什么他能取得这样的伟大成就?

我们一般说陈庆之的个人本领强悍,占领洛阳后,梁武帝萧衍显得异常平静,只是一纸文书表彰陈庆之,并没有乘胜追击,派兵增援,最终白袍军以全军覆没,陈庆之仅以身免,回到梁朝。

02

事实真相绝不是那么简单,到底真相如何?陈庆之北伐的战果被严重扩大了。我们来探究原因。

原因一:陈庆之北伐时,北魏早就失去当年的强悍战力。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民族加速汉化,失去勇武朴质,民族交融逐渐深化,不仅仅长相上与汉族无差异,语言上也都说汉语,服饰上开始穿着宽袍大袖的汉式服装,文化上俨然变成礼仪之邦。

关于百战百胜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家喻户晓的4个原因

534年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

除此之外,那一时期北魏开始陷入分裂,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次年正月结束。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际,两派势力间相互争夺的发动战争。永熙三年(534年),高欢在洛阳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改年号天平。次年正月,宇文泰等拥立元宝炬为帝,是为文帝。改年号大统,史称西魏。这样的北魏是无法对抗外敌的。

公元525年,北魏发生了六镇之乱,昔日的爪牙变成了叛徒,严重打击了北魏的实力,后来北魏借助北方柔然兵力才勉强平定叛乱。

公元528年,尔朱荣杀入洛阳把朝廷所有大臣杀于黄河边,这次事变使朝廷更加虚弱,陈庆之此后不久北伐,时机很好。

原因二,史书中夸大了陈庆之的功绩,尤其是《梁书》,这种夸大使我们看不清楚真相。


关于百战百胜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家喻户晓的4个原因


两本史书记载的内容都不靠谱,但《梁书》夸大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事关自己国家的对外战争,好不容易有了一场胜利,必须要抓住机会大书特书一次,加之中国古代史书创作者们对数字都不敏感,很容易夸大事实,动不动就有“出兵百万”、“带甲十万”等夸大数字。

关于百战百胜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家喻户晓的4个原因

《魏书》的名声也不好,被很多人称“秽史”,但这主要是因为:修书时,很多东、西魏的王公大臣都要求作者美化自己的祖先,对于陈庆之而言记载更为可信,一个是因为毕竟战事主要发生在北魏境内,对事实情况到底如何会更加了解,第二,陈庆之是南朝人,作者没必要美化他,当然也有贬低陈庆之的可能,但还是相对可信的。

与《梁书》记载不同,《魏书》中陈庆之并非百战百胜。

荣与颢相持于河上,颢令都督安丰王延明缘河据守。荣既未有舟船,不得即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黄门郎杨侃、高道穆等并谓大军若还,失天下之望,固执以为不可。语在侃等传。属马渚诸杨云有小船数艘,求为乡导,荣乃令都督尔朱兆等率精骑夜济,登岸奋击。颢子领军将军冠受率马步五千拒战,兆大破之,临陈擒冠受。延明闻冠受见擒,遂自逃散,颢便率麾下南奔。

尔朱荣与元颢的军队在黄河附近大战,元颢大败逃跑,这是梁与北魏的关键之战,重要人物应重点记录,但我们未看到陈庆之的名字,再看到他名字时,已是兵败。

《魏书.萧衍传》中记载:

永安二年夏,遂入洛阳,车驾还讨,破走之,唯庆之一身走免,自余部众皆见俘执

这是对陈庆之为数不多的记载,可见重要性不强。

原因三:北魏轻敌,陈庆之只有7千白袍军,很难引起北魏军队的重视。

原因四:萧衍并不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有个外号叫“菩萨皇帝”,这样的皇帝不可能去支持北伐。

萧衍在位时间47年,崇信佛教,出现“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局面,这还不过瘾,他曾出家3次,都被大臣重金赎回,可见此人的荒唐,打仗只能依靠像陈庆之这样的亲信,也没有精力全力支持将领们,但国家是需要英雄的,陈庆之应运而生,把他树立成百战百胜的白袍将军、一代战神是合情合理的。

萧衍对陈庆之大加赞扬:

萧衍:"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03 总结

英雄是塑造出来的,能不能青史留名能力不是最重要的,选择是最重要的,陈庆之很好的把握了自己出兵的时机,而且为此准备了23年,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

无论怎样,只要青史留名,就说明了他的某些品质或能力是值得被记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