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城市中消失的散裝油,農村人卻依然愛吃,為啥專家說“不可以”?

用戶67236050


每年霜降前後我們都會上山上採摘山茶籽,今年霜降是10月24日,每年的霜降日期都會不一樣的,不過我記得大概都是在十月份期間裡,而且十月國慶節有七天的長假,很多在外工作的年輕人都會回來家裡幫忙採摘茶籽的。選擇霜降前後採摘也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時剛好是山茶籽的成熟期。



我家裡每年都榨二十幾斤茶籽油左右,偶爾拿來炒菜吃,還有在春節的時候用一部分茶籽油來炸油角。不過炸過油角的茶籽油油品比較差。

農民都喜歡吃自家榨的散裝油,這些植物油有營養,容易讓人體吸收,而且我們自己摘的茶籽所榨出來的茶油,清楚茶油來源,所以吃起來很放心。


說起農村人愛吃散裝油,農民都是很自豪的說,自己家裡榨的油都是很有營養很健康的,而且農民覺得自家山裡頭種了有茶籽,沒有理由不去開採它,農民是最節儉的了,不可能讓茶籽爛在山裡頭。

專家之所以說不建議農民吃散裝油,是因為散裝油在製作過程中不衛生,而且農民很勤奮的把去採摘茶籽,我家裡榨十幾二十斤茶油可以說是全村最少的,其它農民採摘的茶籽都可以榨一百幾十斤油出來,這些油至少可以吃一年了。



農民自榨散裝油都是用瓶瓶罐罐給裝起來,沒有防腐劑,用多少就裝多少出來。經常打開瓶子會有一些粉塵細菌跑進去,會汙染這些油。所以,我們最好散裝油分開裝,不要全部儲存在一個大瓶子裡,因為油是消耗品,是每天都要用到的。


現在榨油坊並不像以前那樣不衛生,記得以前榨油是用人工腳踩的,這樣做確實有點不衛生。不過現在農村榨油機器都比較先進了,都改變了過去的那種榨法,所以現在榨油過程還是很乾淨的,然後在儲存散裝油的時候注意分瓶儲存就好。你喜歡吃農村榨的散裝油嗎?


三農天地


今年過年回到農村,家裡的老父親給拿回來10斤農村笨榨豆油,吃起來香氣十足,遠遠超過現在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成品油。聽老父親說這種笨榨豆油是自己家的黃豆拿去油坊榨的油,出油率比較低,最後一算賬,每斤豆油成本差不多合上10元一斤了。

以前在農村經常吃散裝豆油,感覺不出來豆油的香氣,進入城市的這幾年吃慣了超市裡的品牌油,偶爾吃一次農家自榨的散裝油,那叫一個香,這種感覺不對比是比較不出來的。現在我們當地大部分農村人還有自己榨油吃的習慣,並且自己榨的油吃起來也放心,常常成為贈送親朋好友的禮品。至於“專家”所說的農村自榨散裝豆油不能吃應該是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說農村的油坊相比較沒有專門的油廠那麼幹淨衛生,所以生產出來的豆油怕衛生質量不過關,而相對比來說專門油廠雜質檢測提純過濾手段比較多。再有就是農民自己榨的散裝豆油一次加工的數量較多,儲存時間過長容易發生變質,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豆油發生腐敗,產生“哈喇味”的時候,就不應該再食用了。

其實農村散裝油和市面上銷售的成桶油各有自己的優缺點,雖然成桶包裝的豆油贏在生產環境上,但是農村自己壓榨的豆油都是自家種植出來的當年新鮮黃豆,從原料的質量上就超過成桶包裝的豆油,並且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沒有任何添加,所以吃起來更加放心,笨榨豆油的口感也更容易吸引人們食用。

眾所周知我國進口的主要農產品就是大豆,並且大部分的大豆的最主要消耗途徑就是用來榨油,現在市面上很多豆油廠家從成本的角度出發,都喜歡採用美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因為進口大豆比東北地區自產的大豆價格更低,出油率更高。

現在市場上銷售著各式各樣的品牌油,有著各種各樣噱頭的宣傳,還有的廠家明明用的轉基因原料卻依舊標註非轉基因產品,所以人們在選購豆油的時候也不能只聽“專家”的建議,如果真是自己放心種植出來的新鮮農產品榨出的油,品質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大家喜歡購買農村的笨榨散裝豆油還是超市裡的品牌油,散裝豆油為啥專家說“不可以”?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食用油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們每天在做飯時,都會用到食用油。為什麼城市裡散裝的食用油已經逐漸的消失,而農村人卻依然非常喜歡,為啥專家說不可以?難道只是因為價格便宜?梅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


農村人到城裡親戚家串門,往往都會帶一些土產品,大多是自己家裡生產的,在城裡是買不到的,大家都覺得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因此作為花生油,大家都覺得是比較珍貴的,也是比較實用的,而且可以存放的時間比較長,因此人們都會帶一些自己家裡收穫的花生,到油房加工出來的花生油,作為禮物送給親戚和朋友。作為農村人,多少代人都是食用的自己家生產的花生,再經過土法壓榨製出來的花生油,而且農村人吃的這種花生油,香味濃郁,食用也很安全,沒有任何的添加劑和其他的雜物,人們食用這種油,農村人也許有很多長壽的人,並不是像有些專家所說的,這種散裝油,自制的花生油不可以使用。這種花生油,原料純,是沒有一點兒添加劑的純花生油。人們吃這種花生油,所做的各種食品、菜品,味道香色澤好。是人們都經歷了多少代人的檢驗,驗證了這種散裝油的可實用性。當然這些散裝油,必須是自己家裡原花生,到固定的油房加工出來的,不能到一些小的門市購買所謂的純花生油,那些油是沒有質量保證的,人們不知道它到底裡面還有多少花生油的成分。農村自己家生產的,自己親眼看著製成的花生油,是絕對可以放心使用的。


應該承認,絕大多數的桶裝油,經過了深加工,對油品中的一些雜質,能處理的相對乾淨徹底。但是,人們吃慣了自家制作的花生油,對於桶裝油還不夠習慣,而且也有的桶裝油,也出現了假冒偽劣產品,也存在著質量的不過關不合格,而且也有新聞報道了,有個別企業所生產的桶裝油不達標。


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不能單純的從農村自己家壓榨了散裝花生油,它的提純程度低,而直接斷定不可以食用,專家的說法,只是從單純的理論角度,片面的強調了散裝花生油中的雜質,誇大了了花生中極少數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因此,農村中自家壓榨的花生散裝油,是完全可以食用的。


山村梅花


這事應該是這麼理解,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農村人吃的散裝油確實存在安全風險,但是從經濟生活角度來考慮,散裝豆油的成本確實比超市買的瓶裝豆油要實惠的多。農民生活要精打細算,作為專家要給人們好的建議,所以咱們不能一概而論的去指責誰。

專家為什麼說散裝油不好?

散裝油在我們這也叫”毛油“,就是沒有經過深加工處理的自榨油,這種油確實是相比超市中的桶裝油要香,其主要原因是,超市中的桶裝油是經過脫色脫臭的精加工,這個過程最大的不好就是會把油的香味給消除很多,但這安全啊,這也是每個桶裝油出廠必備的一項工序,目的就是去除不好的雜質,保證質量,但同時也是會讓很多人認為超市的桶裝油不香是因為不純所導致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說法。

散裝油中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物質叫黃麴黴素,這種東西對人身體只有傷害沒有益處,而它就是因為散裝油長時間存放所產生的,花生本身就是一年生植物,但很多家庭在存放散裝油的時限很多都超過一年,在農村存放過程中難免會滋生細菌,並且返潮發黴的情況發生,最終導致的就是”純天然“的散裝油變成了損害身體的源頭。

怎麼才能榨出好的散裝油?

首先選材很重要,比如花生油,一定要選擇當年的花生,千萬別選一些發黴的陳年花生,這樣炸出來的油不用放都自導黃麴黴菌,對身體傷害很大。

其次就是榨油要榨的徹底,很多榨油坊為了偷工減料獲取利益,你們自帶材料去很多都是榨一些,暗中在留一些,這樣的話會使油中含有很多殘渣,時間長必定會產生髮黴的情況出現,所以一定要榨乾。

最後就是選擇一些設備較好的榨油房,一些比較陳舊的機器裡面參雜的雜質太多,很容易產生一些有害身體的物質,所以不要追求香味而忘記安全。

以上就是小農人根據一些個人經驗總結出的關於農村散裝油的一些見解,在農村禁止散裝油有些不太現實,但我們農村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油的質量,吃進嘴裡的東西,不能馬虎大意,要不日積月累必定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布衣小農人


在一些城市的角落以及鄉村中,可以看到榨油的土作坊。這些作坊里加工出的花生油聞起來要比超市裡的桶裝花生油香。

這種作坊裡產的花生油幾乎毫無疑問地是三無產品,可其仍然有非常大的市場。鄉村裡家家戶戶幾乎都在食用土作坊里加工出的食用油,城市裡的很多中老年朋友也比較鍾愛這種油。你若是告訴他們這種花生油的質量得不到保障,他們會給出幾種聽起來比較有力的理由反駁。

土榨花生油最大的危害是一類致癌物黃麴黴毒素超標,黃麴黴毒素是由黃麴黴、寄生麴黴等產生的毒素,花生、玉米、大豆等較容易感染這種毒素。有人認為拿著自己精挑細選出花生去榨油就不會有問題,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黃麴黴毒素存在於花生中,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手工挑選花生根本無法保障黃麴黴毒素達標,一粒壞的花生就有可能導致榨出的油所含的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而且,土作坊裡的衛生狀況往往比較差,榨油設備很可能就被超標的黃麴黴毒素汙染了。

工業化生產花生油的時候會有專門的程序祛除油中的黃麴黴毒素,比較成熟的工藝能夠做到讓油的黃麴黴毒素減少到測不出來。

有人樂意購買土作坊裡的花生油是因為土作坊裡榨出的花生油比較香,明顯比超市裡的桶裝花生油香。這裡要明白,“香”並不意味著油好。土作坊裡的花生油聞起來香,是因為它的工藝被簡化了,沒有進行脫色、脫臭、脫酸等處理。這樣的油,凝固點較高,容易凝結成固體,同時煙點低,炒菜時容易產生油煙。純天然的味道、純手工的工藝並非就是好的東西。


刁博


很多年以前,沒有機器壓榨食用油,也沒有什麼包裝商品油,油是哪裡來的?都是作坊裡用一根大木頭做成壓榨工具壓榨出來的植物油。雖然現在全部換成了機械,用電或者用柴油帶動機器運轉,榨油非常快。但農民吃得油還是那種自己到機器上去通過一系列處理後壓榨出來的散裝油。

我自己也是吃著這種散裝油。


我們一年四季以菜籽油為主,因為我們村一家人可以產到上千斤菜籽,即使現在地轉租出去了,每年還是儘量找這些地方種一些菜籽,保證吃油。雖然當地菜油賣10元一斤,但農民靠買著吃,一是不習慣;二是錢也緊自己能產的就不去買;三是現在農家種得越來越少,想買點農家自己的菜油很難買到,而農民卻非常喜歡那種自己去油榨上榨出來的那種味道,你讓他吃超市那種桶裝油,他還不放心,害怕不安全。

我國其它地方花生產量大,花生油佔據著很大的市場,不過我看到廣東人很多也自己榨取花生油,也是那種不經過處理,不經過包裝直接榨下來就吃的植物油!而湖南、江西某些地方吃的是茶油,這種油是山茶樹的果籽榨出的油,它的營養非常豐富,價格也非常貴,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從農家買的都是十幾元錢一斤。山茶樹的花雪白,非常好看,而山茶樹的果籽採摘後就會開花,據說從開花到果籽成熟再到開花,從不間斷。


無論菜籽油、花生油還是茶樹油,甚至還有北方的大豆油,農家人自己種了榨出來肯定要供應自己吃,一個是傳承多年的習慣,二是口味感很好,三是自己種得自己吃,哪裡會賣了再去找人買的道理?所以這麼多年農民或者農民的一部分親戚吃“散裝油”天經地義。

可是有專家說“不可以”是怎麼回事?

專家說“不可以”,主要是現在散裝油都是在農民收割油料種籽後一次性榨油,數量非常大,一時不可能吃完,有的甚至吃兩年之久。那麼這期間就存在油品保存問題了。


眾所周知,農民家沒有什麼灌裝設施,多是用缸、壺等器皿自然盛裝,然後蓋起來擱置,密封不嚴。而食用油要長期擱置最好要密封,一是避免油物被氧化、酸敗,二是避免雜質進入。既沒能密封,也就不能有效阻止油物的被氧化和進入雜物。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一是少榨點,在短時間內儘快吃完,使保存期縮短;二是如果確實榨得多,想辦法增加一些灌裝設備,清洗、消毒、密封,可以保存更長時間。這樣,既可以吃到自家產的散裝油,又可以吃得放心安全。


土哥在鄉村


說到農村賣的散裝油,鄉居小菜在農村生活,也不時的買來吃,說真的確實是比在超市買的那種瓶裝油香;像我們村下,隔段時間就有個叔叔開著三輪車挨家挨戶的問要不要買散裝花生油,他賣的花生油據他說是自家榨的,裝到白色的塑料壺裡,一壺有10斤,一壺100塊錢這樣賣,有人家裡沒多少食用油吃的,也會買上一壺,畢竟還是蠻便宜的。

那為什麼城市中消失的散裝油,農村人卻依然愛吃,為啥專家說“不可以”?是因為便宜沒好貨嗎?鄉居小菜家也自己拿花生去榨油來吃過,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在農村,一般每個鄉/鎮都會有個榨油的地方的,每到收花生、菜籽的季節,人家都會把自家曬乾的花生/菜籽拿去榨油,按每斤花生/菜籽給一定的加工費就可以了,榨出來的油是自己的,而油餅可以拿回家或者是賣給榨油的人。

因為是榨油給自家吃的,所以人們拿去榨油的花生/菜籽都是經過挑選的,不夠飽滿、爛的不混著拿去榨油,所以這樣榨出來的油是特別好的,而這樣的油人們一般不會賣掉,而是留著自己吃。

還有種情況就是,因為榨油的人太多了,是要排隊的,比較耗時間,有些人就不想等,而是拿花生直接換榨油坊已經榨好的油,這些油,你是看不到他們是拿哪些花生榨出來的油的,那些花生曬得夠不夠幹,有沒有發黴、壞的,你也不知道;而這樣換油,一般是三斤曬乾的花生換一斤花生油,因為自己等著拿自家花生榨油的話,榨出的油換算下來也大概是三斤花生出一斤油,所以很多人都喜歡這樣換油。

不過我媽媽比較細心,發現那樣換油不太好,雖然斤數沒多大差別,但是質量上差別還是蠻大的,因為有時候要榨的花生太多了,人家收回去的花生裡面有些是壞的或者是曬得不夠幹水分稍多些,他們也沒有挑出來,而是混著一起脫殼然後壓榨花生油,而含有壞的花生一起榨出來的油是不太好的,曬不夠乾的花生,榨出來的油純度也不夠高。

此外,農村的榨油坊一般是私人小店面的,物理壓榨法榨出來的油是沒有經過祛異味添加劑等處理的,水分也稍高些沒有再次提煉,加上可能榨油設備衛生等方面不夠好,榨出來的油從外觀看著是好,但從保質期、衛生安全方面是不夠品牌食用油好,這可能也就是專家說不要吃這種散裝油的原因。

其實,人們在農村生活那麼久,也是知道當地榨油坊榨出來的油是不夠街上買的品牌密封瓶裝食用油的衛生、有限定的保質期,但人們自有一套做法,讓散裝油保存得久些,吃得也放心,怎麼做呢?那就是把從榨油坊榨/換回來的散裝油熬一遍再存放。

做法是:把大鐵鍋洗刷乾淨徹底烘乾,然後倒花生油/菜籽油進去小火慢慢熬;剛開始鍋裡有蠻多的氣泡冒出來,之後那些氣泡慢慢變少、消失,等到完全沒有氣泡就可以了,放涼裝到乾淨乾燥的油壺裡蓋好,平時用就倒一些出來,用不完的不要倒回去。

所以說,城市中消失的散裝油,農村人卻依然愛吃,還是有理由的;同樣是看不到榨油過程的散裝油、品牌密封瓶裝食用油,人們更傾向散裝油,或許就是因為散裝油添加、提煉等再次處理少,比較天然吧。


鄉居小菜


在農村很多農民還是喜歡食用豬肉的,不過隨著現在老人高血壓以及各種老人病,很多農民為了身體健康也不再食用動物油了。都會跑去集市購買一些人自己榨的散裝油,而這些多數都是花生油為主。

城市中消失的散裝油,農村人卻依然愛吃,為啥專家說“不可以”?

這類散裝油農民非常喜歡買,不僅覺得品質更好,價格也是相對會便宜一些的。不過就有專家表示不可以吃,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主要還是從衛生安全的角度來考慮的,現在的市場上賣的散裝油,你是不知道到底怎麼生產出來的,有時候衛生條件是非常差的,這就是一個安全隱患了。

而且你還不知道這些人賣的散裝油到底都是用什麼榨出來的,雖然說是花生油,但是很有可能都是摻了其它的油類的,讓你的防不勝防。

老農其實是不喜歡買市場上賣的散裝油的,因為質量沒有保證。因為老農家裡種了花生也是喜歡拿去榨油的,本來覺得直接拿花生去榨油,肯定沒有摻假的可能性的,但是沒想到還是被不良商家給騙了。

後面發現這些花生油被摻了豬油,到了冬天的時候直接就是結膏了,這就跟豬油冬天結晶是一樣的。那個時候才發生被人摻假了,也是非常氣憤。就這樣眼看著都會被別人摻假,老農覺得市場上賣的散裝花生油摻假的可能性更加大的,都不願意買的。

所以這裡老農是挺覺得專家說的對的,散裝的花生油雖然便宜一些,但還是不要買,質量參差不齊的,很難保證質量的,可能花買花生油的價格,買到的卻是調和油,那更是不划算的。

老農建議還是買超市賣的品牌花生油,價格高一些但是品質還是有所保證的。不知道大家還在買散裝油嗎,都說說吧。


老王談養牛


作為已經出生在農村,至今常年定居在城市的三農糧油媒體從業者,對此問題可謂是深有感觸。其實早些年城市裡還比較常見的散裝食用油和農村地區的散裝油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前者大多都以地溝油為代表,品質差而且非常不健康甚至致癌,被專家建議不能夠食用也很正常。

而農村地區的散裝油則是自家壓榨,在品質方面有很大保證,如果沒有黃麴黴素汙染或者超標風險的話,沒有任何問題,適合長期食用。



以目前我國的油脂消費以及壓榨情況來看,農村地區的散裝油也就是俗稱的土法油或者自榨油,在生產成本方面要比很多超市中所售賣的小包裝食用油要高出很多,用料和壓榨方式上也有非常大的差距,整體來說,前者更受到國人的喜愛和歡迎,而且特別符合農村地區消費者的口味。所以,這一類油脂至今在我國農村地區還有非常大的市場和消費人群。

就我個人而言,也是這類油脂的消費者之一,每年趁著節假日返家探親之後返程之際,父母都會為我準備一瓶用自家原料精挑細選後採用傳統做法壓榨而來的的芝麻油或者是花生油

如果可以在保證品質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對農村的散裝油或者是自榨油產生懷疑,相較於超市或者糧油店裡所售賣的小包裝品牌食用油而言,這些來自於鄉村,或者是民間製造的傳統油脂在品質和口感上有非常大的優勢和自身特點,而且至今還受到很多消費者和國人的喜愛與歡迎。

畢竟在過去的幾千年時間裡,我國大多數國人都是靠它們來作為日常油脂來源,所以至今很多農村老人或者是其他消費者,還比較青睞於來自於農村地區的土法壓榨的這類油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農村地區在選擇贈送禮品或者是土特產的時候,都可以看到當地的特色油脂的身影出現,比如說在我國,很多南方地區,山茶油或者是核桃油這種特色油脂成為了贈送親友最佳選擇。在我的家鄉河南省東南某縣,由於當地盛產白芝麻,所以我們當地在為親朋好友或者是外地的朋友贈送禮品的時候,首選的伴手禮就是土法壓榨的白芝麻有也叫做小磨香油,說到這裡,估計很多朋友都應該感受到小墨香油的特點和芬芳,也應該知道我的老家到底是哪一個縣了吧。

城市裡的散裝油大多是以劣質地溝油為主,和農村地區的傳統物理壓榨而來的優質自榨油不能類比,差距甚大。前者被禁很正常,後者則應該也必須繼續存在。


糧油市場報


現在在城市的超市購買的食用油,雖然說包裝精良,但是你卻無法保證,這種食用油是否健康衛生,因為之前報道說,很多地方賣的食用油都是有地溝油提煉而成。而城市裡面消失的散裝油其實就是我們農村自家壓榨的植物油,現在在很多農村地區依然沿用古老的方式壓榨植物油,而且儲存的方式都是比較古老的,不過現在這些植物有除了農村人可以吃到意外,城市的人想吃都不一定吃得到。

以前我們農村地區,每年都會壓榨很多的植物油,其中包括菜籽油,花生油和茶籽油,這三種植物油是我們吃的最多的。而且農民自己壓榨的植物油完全都是純天然無汙染,沒有勾兌任何的東西,而且經過精心的挑選,所以壓榨出來的植物油往往是非常高品質的。由於農民自己壓榨的植物油,比如菜籽和花生以及茶籽,一般都會在水分蒸發的基本上差不多的時候才會拿去壓榨。水分含量越低,那麼植物油保存的期限就會越長。

其實在農村地區以前農民除了吃豬油以外,基本上都是吃我們農村自己壓榨的植物油。現在很多以前從農村出去的人越來越懷念農村自己壓榨的植物油,因為他們在外面根本就買不到農村純天然的植物油。如果真正在農村生活過的人相信都知道農民自己壓榨的植物油是非常好吃的,而且炒出來的菜都是特別的香。最主要是因為自己壓榨的植物油,肯定會非常的乾淨和安全,而現在在城市裡面購買的桶裝植物油,其實很多都是勾兌的,並沒有達到100%的純植物油,所以真正吃過植物油的人一下子就能分辨出它們的區別。


所以說專家說證明自己壓榨的植物油不健康,這種觀點完全就是扯犢子,這些所謂的專家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他們可能從來都沒有吃過真正的農村自己壓榨的植物油,所以才會這麼說。現在有多少人都跑到農村去花高價錢購買農民自己壓榨的植物油,但是有錢有時候也不一定買得到。畢竟現在在農村人們壓榨的植物油基本上都會留著自己吃,而且大家也不缺這點錢。所以普通人想要購買到純正的植物油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不知道你們那邊現在還能不能買到純正的植物油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