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么看待首尔飞南京一航班发现3名发烧旅客,并且没有全部隔离,只隔离前后三排旅客?

李进


环球时报新闻:25日乘坐韩亚航空OZ349航班从仁川机场出发抵达南京机场的旅客中,因为3名中国籍乘旅客发热,最终经过航空公司的协商,决定隔离发热患者前后三排的人员(约70人),机上其他100多人可以回家。

只隔离发热人员前后三排的人员(约70人),机上其他100多人回家,合规吗?

具体到飞机,相关指南密切接触判定方法如下:

1.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舱内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员作为密切接触者。其他同民航乘客作为一般接触者。

2.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舱内所有人员。

3.其他已知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而航空公司的做法,就是只隔离发热患者前后三排的人员(约70人),是合规的。但是他们是否同时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员作为密切接触者而进行隔离?有没有同时隔离其他已知与发热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这就不得而知了。

疫情期间,我们能不出门就不出门,需要选择交通工具出行的时候,也要做好科学的防护。在路途中,即使旅途漫长,尽量避免与陌生人聊天,您可以选择自己带一本书打发时间。需要对话时也要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战疫必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配合!

一键关注“付虹医生”,您身边的医生朋友!


付虹医生


大家好,我是一名疾病防控人员,给大家聊一聊我的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我先列出本文精华。


内容概要

看似”大胆“的操作源于科学认知,隔离发热旅客前后三排有其科学指导,体现科学防控。

  • 隔离是控制传染病发展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但隔离不是盲目隔离,需明确对象。

  • 目前处在新冠肺炎流行期,其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和飞沫传播,以发热临床表现。

  • 在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中,会定义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处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出现发热旅客应高度警惕,考虑疑似病例。考虑到民航飞机通风系统主要使空气上下流动,故把密切接触者定义为发热旅客前后三排人员。

  • 密切接触者应集中隔离,其他旅客作为一般接触者重点观察,不用全部隔离。


新冠肺炎疫情当下,“隔离”一词频繁见诸媒体报端。的确,隔离措施是目前控制传染病疫情发展的最简单最经济的有效措施。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当飞机、航班、发热旅客这些关键词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多半是机上所有人员都需要全部隔离起来,以至于看到”只隔离前后三排旅客“充满疑惑。看似”大胆“的做法,其实是源于足够的科学认识,更是科学防控的体现。其中道理,让我们先从当下大背景和科学防控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谈起。



首尔意味着什么?

截止到2月27日24点,韩国累计确诊病例2022例,已经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发地区。首尔可能对我们来说就意味着高风险。在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前提下,我们在严防疫情内扩散的同时,也理应警惕外部输入。

基本概念

无论对于何种传染病,要对其进行科学防控,首先就要对传染病病原有着充分的认识。就目前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说,自爆发以来已经持续一月有余,我们在与疾病不断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更新认识。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认识逐步加深。

传染病流行三要素有什么特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不断更新,是国内专家组最新认识的集中体现,目前已经更新到了第五版。在防控方案中, 明确了其传播途径为:

  • 经呼吸道和飞沫传播

  •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 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同时人群普遍易感

何为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

疑似病例是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中重要概念,帮助我们发现病人,并追溯可能被感染者。简单理解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是潜在传染源,需要治疗。密切接触者是潜在被感染高风险人群,感染后可能成为传染源,需高度关注。根据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空方案(第五版)》,可了解其中相关定义。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 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2 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密切接触者

防控方案中同时指出: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1 米内)的人员,在民用航空飞行器上,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为一般接触者。2月24日晚上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时,考察组中方组长梁万年表示大约1%到5%的密切接触者会被实验室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



看完上面的背景,了解了基本概念,我们就可以理解集中隔离前后三排的乘客了其实是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虽然我们防控方案中的各种病例定义主要针对国内,其实还是有其通用性。韩国是疫情高发地区,此时航班上出现发热病人,那么病人就满足了流行病学史中的一条和临床变现中的一条,虽然不完全满足国内疑似病例的判断标准,但也可以高度怀疑是疑似病例。同时取其前后三排的旅客进行集中观察,可归于是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当然,飞机上的其他乘客虽然不用集中隔离,但也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呼吸道症状及时就医。

拓展延伸

当然,或许有些朋友会进一步刨根问底,探究为把密切接触者定为发热病人的前后三排而不是四排、五排。而且在密闭的飞机上,不正好是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良好环境,那就要从飞机的空调系统说一说。

飞机空调系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在设计时考虑了运行过程中的通风要求,客舱空气每2到3分钟置换一次,每小时置换20到30次。飞机通风系统主要使空气上下流动,而非前后流动,这种循环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飞机上扩散蔓延的可能。

总结

隔离发热旅客的前后三排乘客是基于充分的疾病认识和飞机设计而考虑的,是稳妥的做法。保护了易感人群同时也避免了给更多的人带来恐慌。密切接触者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同样一般接触者也要做好自我监测,如果出现症状,都应该出现症状主动隔离就医,这场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战斗,不容许我们掉以轻心。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世界加油!



高山话健康


只隔离前后三排旅客,这个做法合理合规!

新闻出处

据央视新闻报道:2月25日下午13时46分,由韩国首尔起飞的OZ349航班飞抵南京,降落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经驻场的南京市防疫工作组检查发现,有3名中国籍旅客有发热症状,但均无武汉接触史。工作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3名旅客用救护车送至医院做隔离观察,将发热旅客前三排后三排的乘客及相关空乘进行隔离,其余旅客按照海关检疫核查结果,分批下机待检。

为什么没有全员隔离?

新闻一出,网友们的反应就是竟然没有全员隔离?!根据机场防控规定,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隔离。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对这一定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具体到本次事件里面,《管理方案》规定,民航飞机舱内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而其他同航班乘客仅作为一般接触者。所以,南京市防疫工作组的处理是合理合规的。


防止外国疫情向国内反流

新冠肺炎防控情况已经呈现出“国内稳定,国外闹心”的态势。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2月27日0-24时,北京、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兵团)新增确诊病例为0。27日8时-28日8时,陕西新增确诊病例为0;26日20时-27日20时,甘肃新增确诊病例为0;27日7时-28日7时,内蒙古新增确诊病例为0。再来看看国际形势,数据截止2月27日,其中,较为严重的是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和新加坡。

韩国累计确诊病例达2337例,当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571例,再次刷新韩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大值。日本新增14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933例,死亡病例10例。其中,日本北海道新增确诊病例12例,包括一名不满10岁的男孩。伊朗新增143例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388例,73例康复,34例死亡。此外,尼日利亚、白俄罗斯、新西兰、巴西、立陶宛等多国出现首例确诊病例。我们的反应也非常迅速。北京、海南、山东烟台、山东青岛、山东威海、吉林延吉、辽宁大连等地相继出台了针对性措施,防止疫情反流。


新冠肺炎期间外出乘坐公共交通怎么办?

李医生告诉您,能不外出就不外出,一定要外出,千万注意个人防护!


厦大中医李大胖


截至韩国当地时间27日下午4时,韩国较当天上午9时新增17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达1766例。与前一天下午4时相比,一天内增加病例505例。而韩国人口只有5164万,感染率高达34.2人/10万人口。这充分说明韩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容乐观。

2月25日下午13时46分,由韩国首尔起飞的OZ349航班飞抵南京,降落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机上共载有166名旅客,根据机场防控规定,发热旅客前三排后三排的乘客需要接受隔离,该航班共有94名旅客需要接受隔离。17时33分,这批乘客不分国籍全部由专用大巴车拉到指点酒店开始医学隔离观察,其他人员得以回家。

在回答上面这个问题前,我们来先了解一个概念: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是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为采取有效防护与其近距离接触(1米内)的人员。

为什么没有全部隔离,而是只隔离前后三排旅客?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交通工具密切接触者判定指引”规定:

一、飞机

1. 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舱内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 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 员作为密切接触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为一般接触者。

2.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舱内所有 人员。

3.其他已知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二、铁路旅客列车

1.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 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

2.乘坐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例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 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及前后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 服务的乘务人员。

3.其他已知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三、汽车

1.乘坐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 28 员。

2.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时,与病例同车前后3 排座位的乘 客和驾乘人员。

3.其他已知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四、轮船

与病例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 人员。 如与病例接触期间,病人有高热、打喷嚏、干咳、呕吐等 剧烈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作为密切接触者。

从上可知,只隔离前后三排旅客是符合密切接触者管理规定的,有科学依据的,大家不必过度恐慌。

#战疫必胜##青云计划#


传染病疫苗科崔医生


首选我们需要明确题主提问的首尔飞南京航班是哪一天?

真的像您说的仅仅隔离了前后三排旅客?

真的没有全部隔离?

这里面有误解,这里面有依据!

首尔飞南京航班

随便以首尔飞南京的关键词在服务器上搜索我们就可以明确您所指的航班到底是哪一航班。

2020年2月25号由韩国飞首尔的OZ349航班于北京时间13:46抵达,而且我们在头条环球网搜索到的和其平台搜索到的对比发现并不是仅仅只有前后三排需要接受隔离观察,而是整整94名旅客。

不清楚您的前后三排旅客的消息从何而来,虽不是事实,但里面却另有依据。

(央视新闻报道的现场照片)

隔离前后三排旅客的依据在哪里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

附件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明确规定,为防止肺炎疫情的蔓延与传播需要做好肺炎患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调查、排查工作。

1、密切接触者判定的依据是什么?

而从OZ349航班中仅仅发现了发烧患者的疑似患者,将疑似病例隔离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将其他人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判定原则明确规定:不仅仅包括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的接触者也需要纳入密切接触者管理范畴。除了共同居住、学习、生活、工作、诊疗护理等过程的密切接触,乘坐交通工具的其他旅客也需要纳入密切接触范畴。

2、将96名乘客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依据又在哪里?

根据方案中交通工具密切接触者判定,乘坐含有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舱原则上是将疑似症状患者的座位同排和前后各三排以及范围内的乘务人员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其他乘客判定为一般接触者,而OC349航班也配备高效微粒滤过装置。

很显然根据结果而言,并非仅仅隔离了前后三排人员,96名的乘客隔离是根据交通工具判定条件1与3以及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4(现场调查人员评估后认为符合密切接触者要求的人员),最终确定将他们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接触传播;

存在封闭环境下长时间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收到发烧消息后,相信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者第一时间就会到达现场对现场的工作进行评估。

1、疑似患者除发热外是否有其他症状;

2、患者在飞机飞行期间是否有干咳、喷嚏、咳嗽的其他症状;

3、患者在飞行期间活动区域范围包括哪些,是否去过卫生间,接触过的门把手、触碰过的冲厕按钮?

这些都需要我们现场调查,现场核实。

2020年2月3日广州市疾控中心就在患者家中的门把手上次采集到了显示核酸阳性的样本。

在密闭环境下的民航舱中,3名可疑患者的不明确性很可能就将病毒以接触和呼吸的方式进行传播。因此必须严格防范,否者必然酿成大祸。

小结

根据传染源防治的3个基本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对OZ349出现发烧的可疑患者和密切接触的患者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就是很好的做到了传染源的控制与易感人群的保护。

我们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势头逼入绝境的全体工作人员点赞!正是因有了他们的迅速反应,我们的疫情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这里向他们以及参与疫情的自己致敬!(嘿嘿有点厚脸皮)

写在后面

科普有理有据,用数据说话,用依据说话,希望面对新闻事件的发生,我们能够刨根问底,打破砂锅全力追溯事实的源头,切莫跟风吼!希望回答能够解除您的疑问!!!若有帮助记得点赞支持呦。



何苦为难自己呢?平常老百姓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