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散 文)戰“疫”必勝,武漢 加 油

歷史的過往,與現實的行進有著許多巧妙的契合。
在疫情當前,全民防控的今天,從城市到鄉村,從大街小巷到互聯網絡,到處迴盪著激動人心的吶喊 —— “戰疫必勝、武漢加油”。


透過激情豪邁的呼嘯,穿越歷史的煙塵,我想起了“武漢加油”這句豪言的鼻祖;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深處,去探尋“加油”一詞的原始出處。


(散 文)戰“疫”必勝,武漢 加 油



傳說清朝道光年間,晚清名臣“武漢城市之父”張之洞的父親張瑛,在貴州做知府時 —— 經常自掏疫必勝“武漢加油”腰包,從自己的俸祿中擠出一些銀兩,用以支持和鼓勵年輕人讀書。
每到午夜交更時分,知府大人張瑛,都會派出兩個差役帶著油桶沿街四處巡查,如發現有讀書人挑燈夜讀,就會給讀書人的油燈裡添一勺燈油,以示鼓勵。並伴以“知府大人,給相公加油!”的聲聲長喚。這便是“加油”一詞的由來。
湖廣總督張之洞上任之後,子襲父業。張之洞在湖北大辦新式實業、開辦師範和國民教育;興建兵器工廠,修築鐵路、大辦洋務運務;構建了武漢近、現代工業和城市的基礎。被譽為近代歷史上的“武漢城市之父”。



筆者知道武漢,源於一張面值2角的人民幣。在層次分明的人民幣上:一道如長虹臥波、飛架南北的長江大橋,在武漢寬闊的江面巍然屹立。它不止一次的給了我許多美的嚮往和難以言狀的情愫。


記憶中的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級城市,是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的都市區域。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生息。城市北郊的盤龍城遺址系武漢建城的開端,距今有3500年曆史。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城區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

當我真正走進武漢,用肌膚親吻這座美麗城市,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1999年。
那時候,36歲的我帶著對毛澤東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美麗憧憬,與縣城一位樂於助人的攝影大師,取道武漢直奔浙江杭州,參加中國國際攝影博覽會。

在武漢,我們不僅觀賞了柔順粉紅的櫻花,登越了新建在長江大橋邊的黃鶴樓,參觀了集遊覽、觀賞、文化、娛樂、飲食、遊藝等多項功能於一身的武漢市中山公園。並在武漢攝影市場購置了一臺松下M3500型攝錄一體機。


在購置松下攝錄機的過程中,武漢人的真誠、直爽給了我深刻的印象。記得銷售攝像機的商家曾經問我,買攝錄機是用於商業攝像還是搞噠好玩。他說,如果是商業攝像,建議我買另一款價格相對便宜、而且成像質量更好一些的索尼牌攝錄一體機。

看著貨架上兩款不同的器型,受一定程度虛榮心的驅使,通過比較,我沒有接受商家的建議,買下了從外觀上比索尼機更專業、更大氣的松下M3500。
如今,先後擁有三個肩扛式攝錄機的我,每當想起這些,我為當時商家的人品,為自己沒能聽取商家建議的那種後悔心情,直到今天有增無減。



2020年鼠年春節,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讓武漢這個千萬人口的城市為“外防擴散、內防蔓延”,不得不採取“封城隔離”。
在極短的時間裡,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人民解放軍抽調大批精兵強將,直奔武漢及湖北範圍多個區縣。
八十高齡的鐘南山,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醫務人員,他們頭戴兩層口罩、腳套兩層鞋套,手戴五層手套,義無反顧地衝鋒在前,用血肉之軀、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


一位在武漢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向康復者鞠躬的照片流傳網絡,給人啟迪。一位參加抗疫的醫生,寫給全國人民的信,更是讓無數人熱淚奔湧,為之動容。

拔地而起的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在短短十天勝利建成,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五零後、 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抗疫不分年齡。在抗疫一線,疫情就是命令,抗疫不分出生先後。
這場由新冠肺炎引發的感染疫情,雖然來勢兇猛,但是,目前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武漢,這座歷經滄桑的英雄城市,有全國人民超乎尋常的地支持、有中華民族優秀兒女萬眾一心地奉獻,有武漢人民自身不怕艱難地戰疫氣魄,我們定將戰勝酷寒的冬季,徹底、乾淨地消滅由新冠肺炎引發的這場瘟疫。
前進吧,武漢必勝;戰鬥吧,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