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老照片:清朝末年東北社會風貌,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地


山海關風光,這裡就是關內外的分界線。1909年6月,美國東方考察團從北京乘坐火車,經山海關進入東北,而後在瀋陽停留數日。在此期間,考察團成員托馬斯·張伯林及其兒子羅林拍攝了這裡的照片,記錄了清朝末年愛新覺羅家族祖地的社會面貌。

瀋陽城外的平原。托馬斯和羅林對遼寧的印象還不錯,他們發現到處是廣闊的大平原,長滿豐茂的青草,空氣也很好。羅林說:“空氣清新得甚至可以看清灰塵,除了東邊、東南和東北邊的一些丘陵,就是一個大平原、遼河沖刷沉積而成的大三角洲和附近的小河。”

日本人建立的日俄戰爭紀念碑。張伯林父子參觀了日俄戰爭的戰場遺蹟,其時這場戰爭已經過去了4年。羅林說:“出了奉天城向西南出發,看到了日俄戰爭奉天大會戰的奉天戰場。日本人在此建造了一個形狀像小銃彈的忠魂碑,以紀念在日俄戰爭奉天大會戰中戰死的日本軍人。”在原來的戰場位置,羅林還找到了子彈頭。


瀋陽城牆外的居民區。城牆外的地段,在當時算郊區了,從照片上看去依然房屋密集,聚集著大量人口。

清北陵一景。清北陵位於瀋陽北部,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的陵墓。皇太極在位17年,1643年9月清軍入關前夕猝死,而後葬入北陵。此處是清初關外較為典型的一座帝王陵寢,用羅林的話說,“整個皇陵給人一種雄偉壯麗的感覺”。

正在吃午飯的人力車伕。羅林發現,與關內男人相比,瀋陽街頭的男人普遍更加高大強壯,顯示出敢於擁抱冬天的魄力。他們走在路上很遵守秩序,聽從警察的指揮在街道左側通行。

瀋陽東門外的文廟。早在1629年,皇太極就下令在瀋陽建立文廟,派遣大學士范文程致祭。瀋陽文廟的建立,開創了東北地區孔廟建設的先河。清廷入關之後,瀋陽文廟不僅沒有荒廢,反而不斷擴建,規模越來越大,祭祀從未間斷。

瀋陽街頭的店鋪。這些店鋪均有精緻的門面,擺上了龍、鳳凰等木刻設計,爭奇鬥豔,很有特色,堪稱藝術品。

瀋陽郊外的一座磚窯。你能認出這是在哪裡嗎?現在已經了無蹤跡了吧?

停在南滿鐵路上的火車。南滿鐵路是俄國人建的中東鐵路的支線,由長春經瀋陽至大連。日俄戰爭之後,俄國將其經營權轉讓給日本。通過這張照片,我們也認識一下100多年前的火車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