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之下:許多行業因停工焦慮,養老行業則經歷了另一種煎熬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席捲全國

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很大影響

而對養老行業的影響則是獨特的


一方面

疫情期間大部分養老機構

採取了全封閉管理

老人們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另一方面

親人無法探視、服務人員短缺……

給養老機構也帶來了巨大挑戰


今天,為大家分享

來自上海交大行業研究院的

行業分析報告

深入瞭解新冠病毒肺炎

對養老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養老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而這個行業中的多個環節是全年無休的剛性需求,即使春節長假期間,如養老機構中的無家可歸老人、因各種原因子女無法接回去的老人等等。


而由於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原因,絕大多數老人都被隔離在養老院中。


疫情之下:許多行業因停工焦慮,養老行業則經歷了另一種煎熬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因此,在這個超長春節假期,許多行業因停工焦慮的時候,養老行業則經歷了另一種煎熬。


-1-

疫情之下,養老行業的真實境遇


養老服務專業人員嚴重短缺


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多數來自農村或外地,而由於疫情的演化,聯防聯控,封村封道,很多人員春節回家不能如期返程,而且返回後還要被隔離一段時間。


由於多數一線護理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被阻隔在外地,不能按時到崗,加上防控疫情阻擊戰更加嚴峻,整個假期這些養老機構的

核心管理層全部進入一線處理各種事務,通常每天只能休息三到四個小時,處於高負荷工作狀態,目前仍在苦苦支撐。


無探視導致老人心理極度脆弱


以往適逢春節,許多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會被接回家過年,即使不回家的老人,起碼會有家人來探視。


而今年封院後,老人見不到家人,家人見不了老人,鬧情緒或心理不適者大大增加


處理不當,容易引起情緒恐慌和失控,導致食慾不振和通宵失眠,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更容易影響慢性病和傳染病高發


有些家屬對封院措施也不太配合,所有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工作強度。


更嚴格的防控措施導致成本暴增


本次疫情發生後,各養老機構高度重視,高價採購口罩、消毒劑、手套等,並加大公共衛生清潔的力度。


部分機構反映,其日常醫用消耗品的支出是以往的接近十倍,日常餐飲成本也增加較多,這些都大大增加了運營成本。


即便如此,由於非常時期防疫用品緊缺,到處求購亦難解決,相關人員身心俱疲。


疫情防控養老行業凸顯絕對優勢


由於老年人群體免疫力低下,對抗病毒抵抗力明顯較弱,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等傳染病對老年人有更大的傷害,一旦遇到疫情,就會對居家養老產生強烈衝擊。


相比之下,疫情期間大部分養老機構採取了全封閉管理,不與外界接觸,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日常消殺和風險防控都比較充分,相比居家養老的老人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這次疫情也顯示出機構養老的優勢,並凸顯養老行業發展的巨大空間。


疫情之下:許多行業因停工焦慮,養老行業則經歷了另一種煎熬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空間巨大


我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到2025年將接近3億老人。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養老服務業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幾大支柱產業之一。


養老產業是為生命長期健康、幸福實現的各種產業和研究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養老地產、養老服務、養老金融保險、養老日用品、養老娛樂以及養老教育六大領域。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更使養老產業受益,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


-2-

疫情之後,養老行業該做什麼


對養老行業員工進行心理干預


疫情期間超負荷工作多日的養老服務人員基本上處於應激狀態,疫情期間及過後,心理問題可能隨時爆發,不僅對個人和家庭,也會對整個養老行業帶來難以預期的後果。


建議醫療衛生部門、志願者及時介入養老機構的心理干預。目前部分心理干預已經介入疫期的醫療衛生人員,但尚未見到對養老機構的介入,需要引起重視。


加強對養老行業健康管理服務


健康養老機構對醫療的需求外,平時對健康管理服務的需求更為重要。


在這次疫情期間,當遇到謠言滿天飛,導致老人恐慌和不安,養老機構健康管理師,第一時間澄清謠傳謬誤、普及防疫知識、進行心理安撫和疏導。


在養老機構日常管理中,科學用藥指導、膳食營養、健身運動等健康管理專業知識方面充分發揮了積極作用。


疫情之下:許多行業因停工焦慮,養老行業則經歷了另一種煎熬

圖源:封面新聞


制定養老行業專門扶持措施


針對受疫情衝擊的影響程度,對養老行業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除了國家和各地近期出臺的稅收減免、租金減免等措施外,對養老機構要額外增加非常時期的財政補貼,確保養老機構不因疫情衝擊而倒閉


養老機構倒閉後老人的安置將非常困難,對涉及到的家庭都將產生較大影響,勢必會進一步影響全社會。


確保養老機構對醫療資源的需求


養老機構對於醫療資源的需求,僅次於醫院之後排在第二位,這一點往往被很多人忽視。


疫情期間,民政部門可根據日常入住老人數量的分析充分掌握各機構物資需求,同時要求每家養老機構統計物資情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資源調配予以支持,而不是讓各個機構到市場上去搶購。


疫情之下:許多行業因停工焦慮,養老行業則經歷了另一種煎熬

圖源:桂林晚報


加強對養老行業實行風險預案機制


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應針對養老機構制定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如傳染病)的專門預案,在測、報、防、抗、救、援六個環節有系統的應對方案


而每一家養老機構都應當建立或完善應急小組制度,設立相應的負責人分別負責員工安置與防疫、緊急上報、物資分配、資金調度等。


另外,還要不定期組織養老機構針對應急預案的演習、培訓,加強風險防控意識,且高效傳導到企業末端的每一名員工。


積極對接互聯網醫療平臺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聯網+醫療”的優勢作用,大力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特別是對發熱患者的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


國家衛健委自2月6日、7日連續發文,要求加強疫情防控中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工作。養老機構積極對接互聯網醫療平臺,開展線上健康宣教、健康指導、初篩分診、居家醫學觀察指導、慢病複診、心理疏導等。以求有效緩解醫院救治壓力,減少人員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疫情之下:許多行業因停工焦慮,養老行業則經歷了另一種煎熬


智慧養老信息技術運用成為趨勢


智慧養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區及養老機構提供的傳感網系統與信息平臺,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


比如,離床、定位、摔倒、呼叫等,做到實時監控,隨時救助。按照當地實際情況及老人的具體要求制定出符合當地需求的解決方案。


同時,藉助強大的技術支持和細緻入微的服務,運用其“室內定位系統”(室內位置信息系統、簡稱IPS)技術,通過傳感器測定老年人在家中的位置,詳細掌握其活動情況,並可以將該信息與異地生活的親屬、養老服務中心等相關各方共享。


智慧養老最大優點就是最大程度的解決空巢老人寂寞的問題,提高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中國養老諮詢

本文主體內容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新冠肺炎疫情對若干行業的影響分析》

作者:羅守貴(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