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朋友發的的朋友圈你經常點贊,他們從來不給你點贊,是什麼心態?

距離760


其實朋友不點贊也有很多原因,可能是朋友關注點不在這方面,習慣閱讀之後就結束了。

多理解,其實有時候自己的生活習慣,未必朋友和自己想通,多用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就比如有人喝酒是喜歡,有人喝酒是應酬,同一個酒,但喝酒的人未必是想通的情況啊。


十字路口的地圖


我也遇到過,有這樣的人,平時一起跑步,幾乎每天碰到,可跑步的步數和朋友圈,卻從來不給對方點贊,後來熱情了幾次,感覺是熱臉碰了人家冷板凳似的,對方沒什麼回應,即使你主動給他點贊,對方也不回贊。為這我甚至還刪除過對方一次。可這人又電話打來說是習慣這樣,即使網上不怎麼聯繫還依然是朋友。雖然對於這樣的做法我不很理解,還是+回對方,可自己也沒有了隨時為這樣的人點讚的熱情了,以至於每天跑步都不想和這樣的人一起了,可能是我小氣吧,但心裡還是覺得這樣的人比較冷漠,不適合深交。


於誰同軒


這個分很多種情況的,而且也要看個人性格!

其實我本身就是一個例子,每次發朋友圈,我的一位朋友都會給我點贊,而我呢,基本上不點贊!因為

第一,朋友圈裡基本上都是賣廣告,轉發各種雞湯,有些是在曬娃等等

第二,不點贊並不代表我不關心他們,點了贊也不代表我在乎他們,我點贊是因為他們發的朋友圈與我有共鳴,感覺就是在說自己,有種感同身受得感覺,而且朋友之間的關係也不是用點贊來維持的。

第三,朋友們發佈得朋友圈,又不是為了讓你點贊來得到滿足感,大部分人發佈朋友圈都是為了記錄自己生活,發佈自己的見解,老了可以看著圖片慢慢回憶。

所以,其實沒必要去猜他人是什麼心態,做好自己就好啦!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表達情感的方式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小透明大世界


嗨!我是小蘑菇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現在21世紀微信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和付款的工具之一。當然發朋友圈也成了我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啦!例如:記錄一下我們今天的生活或走過的足跡啦!不知道你們在什麼情況下發朋友圈哈。本人呢是在高興的時候或者遇到不可理喻的事情或者工作需要的通知下發一發朋友圈。當然就對朋友圈點贊來說我個人喜歡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別人發的我感興趣的我就會動動手指點贊一下,我點贊是為了我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能關注我不,所以對於我來說他們給不給我回贊,或者不給我點讚我從來就不放於心上。當然了給我點讚的我是必須回覆別人。第一,那樣尊重別人。第二,能讓別人感覺到我很關注他那樣他就很快樂。就像提問的這位朋友。好啦廢話不多說把剩下的位置留給其他的寶寶吧。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不喜勿噴!謝謝!

美好的一天又開始啦·····

無論做什麼,請記住都是為你自己而做,不是為別人而做,這樣就毫無怨言!

人生再多的幸運、再多的不幸,都是過去的,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森林裡得小蘑菇


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因為曾經給我帶來過困擾,還問過最好的朋友,現在已經改變看法,但還是會失落的。

之前我發現一種現象,自己發朋友圈,不太熟的人點贊多,而真正的朋友點贊太少。我就開始糾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是不是不聯繫大家都不關心我在乎我嗎?是不是我發的內容不好?我就那麼不招人喜歡嗎……心裡琢磨出一大堆東西,最後結果就是認為自己太矯情,刪了朋友圈!

這些問題出現,是因為我平時真的會認真看朋友圈,朋友發的不管是雞毛蒜皮小事還是有意義的活動,只要碰到,毫無吝嗇送出去小心心❤。特別是自己喜歡的朋友,不論發什麼只要第一時間看到,一定會點贊,甚至熱情評論!自我感覺是對別人的認可,可以帶給人快樂。就是這句話讓我朋友發現破綻!

朋友說:“你的自我感覺出了問題,這種東西是不值得對等的,別人髮圈只是樂趣,不需要認可。而你打圈有期待,期待別人認可你,給你帶來快樂,兩者本質就不一樣。你,就是缺乏自我認同感,不能很好去接納自己。”

是的,這幾句話一下子打到心裡深處。是啊,我總是把自己的快樂寄託在別人身上,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反而忽視了自己!

所以從這以後,自己就開始慢慢增強自我認同感,不讓別人來牽扯自己的快樂。只是這個過程不短,因為畢竟如果自己在意的人沒給自己在乎的感覺,總歸還是會失落的。

願看到這回答也認同這回答的朋友能開心快樂[心]



柚子味兒有點甜


和你關係很好的人卻從不給你的朋友圈點贊,是什麼心態?回答!

  自己發了朋友圈,和自己關係不錯的朋友,卻從不給自己發的朋友圈點贊,他們是什麼心態?實話告訴你,他們心態很正常,是你的心態出了問題!

  點贊就是點贊,朋友就是朋友,為什麼一定要把朋友和點贊扯在一起呢?你可能沒有理解什麼是朋友。朋友,不是你喜歡什麼,別人就一定也得喜歡什麼。當然,有志趣相投的朋友,但那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朋友都有各自的興趣愛好。比如,你喜歡發朋友圈,不代表別人也喜歡。如果你非要以是否點贊為依據來判定朋友,那還叫朋友嗎,那叫強加於人,叫拉郎配!如果那麼做的話,最終朋友都會離你而去。我們交朋友,首先要尊重別人,而且要尊重並接受別人的“不喜歡”,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圈剛出現的時候,大家都比較新鮮,所以樂此不疲地不停髮圈。可是,慢慢大家都失去了興趣,為什麼呢?因為朋友圈好像已經變了味,不知何時起,就變成了是非圈、功利圈、自嗨圈、微商圈和無病呻吟圈。所以很多人都不再發朋友圈,甚至不再關注朋友圈,更有人把朋友圈設置成只能看三天的內容。自己不發,當然也懶得給別人點贊。你在那裡自嗨,可能別人會覺得很無趣。比如,有些人打個吊針也發到朋友圈,你讓別人是點贊還是不點贊呢?如果點贊,難道是恭喜你輸液嗎?


  朋友圈既然是自嗨,沒必要把自己整得跟明星似的。心態要放平和點,不要總是在意別人是不是關注自己,是不是給自己點贊。咱們都是普通人,沒有明星那麼大的影響力和關注度。發不髮圈,是你的興趣,點不點贊,是別人的自由。這跟交情遠近無關。


壹葉知秋vlog


1.給誰都不點讚的。現在的朋友圈裡,大多是朋友、同學、同事、家人,這些人又有互相認識的人,所以說朋友圈裡有著龐大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網,雖然說同學都在一個圈裡,但有的同學之間平時關係就很親密,有的雖然出於種種原因加了圈,但由於之前關係也並不怎樣,現在也幾乎從不交流,同事也一樣,有能玩到一起的,有三觀不合的,只不過工作需要加了圈。這樣一來就熱鬧了,點贊相互的朋友都能看到,你給誰點又給誰不點,為了不引起誤會,索性給誰都不點讚了。2.真心看不上你的圈。朋友圈裡發的都是啥?來看看,有的人發一天的吃喝拉撒,“孩子哭了半夜,老母親我一宿沒閤眼,困……”“第三次成功的把鑰匙鎖家裡了”“牙疼,求安慰”“假期這麼長,居然沒長肉”“無聊中……”,這樣的看的多了,誰還有興趣,誰還給你贊,恨不得屏了你。有的人一天十幾條圈:“出門”“已在路上”“車站到了,準備上車”“上車了,火車開動”“再見,到了再見”,如此,誰有時間看你直播,還要義務給你點贊?頻繁的霸屏,只能有一個結果,讓人煩。

3.真心看上你的圈。你的圈簡直就是一個學院,內容專業,持續定期的提供,還保持了一種個人風格,每天看你的圈讓人漲知識,受益很深。於是感興趣的人就在默默圍觀,雖然沒有點贊,私下已經領教學習了。

圈裡人多了,各種心態都有。

你朋友發的的朋友圈你經常點贊,他們從來不給你點贊,其實何必那麼在意點贊呢?髮圈是生活的分享,想發就發,不想發就不發,愛看就看,不愛看就少看,想點就點,不想點就不點,贊多贊少無所謂,保持好自己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蔚蔚的小雅


首先我覺得發朋友圈朋友不點讚的話,說明不了什麼。每個的性格,做事習慣不一樣。

1.經常給朋友點讚的心理,說明想引起朋友的關注,證明一下我看了你發佈的朋友圈。這種人也是比較重感情的。

2.看見了但不點贊,這種人的性格應該是比較保守的,不想引起別人的關注,覺得自己看了就行了,沒必要刻意去點贊,但這種人往往很直白,不會來事。

朋友圈本來也就是訴說小生活的,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既然已經發布了,就不用糾結點不點讚的問題了。




佳人生活記


1、常見模式

“這條信息、圖片不錯,感謝分享,又懶得回覆或者想不到回覆什麼,點個贊。”這是點贊最重要的原因。點贊是一種參與過程,表示認同點贊對象,也認同此社交平臺;

2、互動模式

彼此非常熟悉,為了維護這種關係,才會出現互動式點贊行為。內容無所謂,關係很重要;

3、利益模式

投票、廣告、朋友圈出現公共賬號推出優惠活動、朋友發佈一定數量的讚的要求,等等,有一種“被點贊”的感覺;

4、存在感模式

5、偶像模式

你是我的男/女神,所以點個贊表示關注;

6、瘋狂模式

不管信息是好是壞,見到信息發佈後,總是習慣性地去點贊,“點贊族”便是如此;

點贊,網絡用語,表示“贊同”、“喜愛”。該網絡語來源於網絡社區的“贊”功能。送出和收穫的讚的多少、讚的給予偏好等,在某種程度能反映出你是怎樣的人以及處於何種狀態。點讚的背後,反映出你自己


開心是祖宗


別糾結了,像我的話不算很多但朋友圈也三千多人,魚龍混雜加上微商刷屏曬娃廣告的,如果看一遍可能幾個小時時間就沒了,其實沒啥要緊事,所以我不看朋友圈,不看不看看不過來只好不看。有特別關注的人如果有時間會把他搜出來看看他的動態。但是實話說真正牛叉的一些重量級人物吧基本不發朋友圈,每天碎碎叨叨刷屏的不是微商就是寶媽再是一些閒的蛋疼的人,他們也真啥事。所以說自從不看朋友圈神清氣爽舒服多了,也沒誤掉什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