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2020年的新冠肺炎給中國式旅遊帶來哪些良性思考?

YJM雪中情


我知道網上很多人倡導恢復“五一長假”,我是不贊成的,甚至我覺得十一都沒必要放長假,而那些所謂的小長假也沒啥必要。

對於熱門景區來說,這種長假是很恐怖的,對於景區工作人員來說如此,對於遊客來說也更是如此。把放假時間都集中在一個檔期呢,這本來就不科學,更何況我們是中國,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尤其是在國家富裕、老百姓有條件出來旅行以後,這種情況就越來越可怕。

所以我們每次長假都會看到很多令人驚心的照片,長城被堵得寸步難行,張掖丹霞棧道艱難行進,青海茶卡鹽湖擠得排隊拍照等等。這些都給人的和生命安全增加了危險係數。另外,黃金週時期,旅遊價格飛漲,什麼價格都漲,遊客出去不僅是體驗不好,更是各種“破費”。

所以,要落實的是帶薪休假,而不是強制的節假日。尤其是小長假東拼西湊,有時候要連著上8天班,太不科學了。

可能有人會說,老闆不給放假你怎麼辦?我們國家是有法律保護帶薪休假的,我曾經一年裡沒請假,到了年底被強制多休息幾天,就是因為我的假期沒用。如果規範化、合理化保護員工,我覺得帶薪休假不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在公司裡,請假可以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與老闆溝通,如果公司忙得如火如荼,你偏趕這個時候請假,就有點不像話了。另外,如果公司不忙,你去請假上司又不給,我覺得這就是公司的問題,也有崗位之間協調的問題,但不屬於宏觀問題。很多人拿微觀的事兒去證明宏觀,那是幼稚。

帶薪休假有幾點好處:

1. 可以避開出現黃金週人擠人那種情況。當然有一些景區,比如婺源,到了油菜花季節就是人滿為患,這個沒辦法,誰讓我們中國人多有錢呢,這不是放假制度的問題;

2. 員工可以更加合理利用時間去旅行,花費也不一定那麼多。通常十一黃金週以後的半個月裡,價格都會減半;

3. 對於景區來說,他們最頭疼的就是平時沒客人,然後忽然來了一大堆。接待能力不夠還被遊客罵,有的掙不了多少錢還被罵太黑了,所以滿肚子委屈。

對中國旅遊的思考:

1. 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中國旅遊從傳統的走馬觀花方式在往深度度假旅遊方式轉型,所以才會有全域旅遊的概念呼之欲出,以及打造中國特色小鎮的概念。但對於景區來說,主要的盈利模式還是門票,這種門票經濟,會拖累轉型;此外,還有很多地方的轉型主要就是模仿別人,比如全國古鎮千篇一律,賣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同質化太強了,嚴重的影響了旅遊體驗;

2. 加強地方管理:就像雪鄉宰客事件,全國有多少個這樣的地方,還有打遊客的地方,低價團到處都是,市場亂象何時休;

3. 加強科技進步:我一直感覺有很多地方在宣傳上特別的笨,以為拍兩個宣傳片就把自己宣傳出去了,哪有那麼簡單,思維意識上一定要跟上新媒體時代;同時,對於一些受季節性影響較強的景區來說,應該在網上科學地公佈旺季時期遊客數量和分佈——景區或者熱門旅遊目的地應該起到引導遊客旅行。當然,前提是休假制度的落戶。

疫情對中國旅遊的好處

我覺得疫情當然是影響了旅遊經濟,別說中國,泰國都損失慘重。但換個角度來看,通過這個時期,也應該成為地方自身管理升級、產品更新換代,做好轉型工作的時期。對於一些比較保守的思路,需要有學習新東西的時間,當然不學習那就是自身的原因了。

中國的門票價格一直是被網友詬病的,所以國家限定了門票價格。但很多景區把景區大門往外擺的更遠了,這樣就可以乘坐擺渡車進景區,花的錢一樣多甚至更多——這對於大多數景區來說(不具備獨一無二資源的景區),不是良性的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