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练习书法却找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应该怎么做?


书法练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中国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首先得准备好书法工具(包括:笔、墨、纸、砚、字帖等);其次,就是练习的方法问题。1.选帖(碑帖的选择是练好书法的关键,我们尽量要选择古人经典的碑帖因为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呼中得其下。我们只有以古人为师,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才可能逐步练好书法)2.临、摹结合(所谓摹,就是用透明的纸覆在字帖上写;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旁边照着写。)当然,在临摹的过程中还得不断的读帖,只有仔细的读帖,不断琢磨找出规律,这样才能写得好,写得像。3.博采众家(在选择一个古代书法家的字帖临摹一段时间后,也就是能够写出作品了,再换其他字帖来临。只有通过博采众家,最后才能开拓视野,写出风格。)



菻偉滒


如果从实践看找问题主要是临摹好创作,最容易想找问题而找不到问题。我们就从临摹和创作两个方面来谈谈。

首先,临摹书法的时候,就要有学习书法的针对性。

我们学习书法,尽管目前的方法很多,各有各的道理,但是,缺乏一个有效的验证方法。

就是,我临摹的字帖,怎么证明与字帖的笔法结构差距在什么地方?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一直没有完整的最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启功先生发明了一个方法:为了检验临摹字帖到底哪里有问题?启功是这样做的:他把临摹的字,写在一个透明的胶片纸上,然后,在重叠在字帖上看,到底笔法结构哪里有不合适的地方。


启功这个办法对不对?千里马认为也是一个笔法,但是,不能认为这就是检验学习书法的办法。

千里马提出一个“四法三笔”的方法,完全可以准确检验临摹字帖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怎么检验?首先检验“你是怎么写出来的”,字帖是“怎么写出来的”然后对比一下。

我们用“起笔、行笔、收笔”检验笔画对不对,这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

因为看起来这是最简单的,但是,书法的起步就卡在这一步上了。

如果我们认真对应字帖的笔画是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的,那么,一定会找到问题的。


我们看这个隶书临摹,这是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吴熙载临摹的《乙瑛碑》。

我们看“子”这个字,字帖第一笔横画是一个水平走势,但是,临摹是一个弧度,当然临摹不对。

然后是折笔,字帖上与横画的衔接非常有节奏,因为横画的收笔,笔画细了,所以,折画的起笔就重了一点,但是,临摹全部错误。

再看竖勾这个笔画:起笔有一个小弯头,然后略有向左的斜势,写到下方收笔,收笔比较长,是左向的横势写出,而且是露锋,但是,临摹不但笔势没有力量,而且收笔是藏锋了,严重有临摹字帖的问题。

如果你想检验临摹字帖的问题,就要这样分析,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都对不对。

我们再看“为”字最长的一笔“撇画”。这一笔,起笔就不是很好,行笔比字帖粗了,特别是收笔部位,字帖是一个方笔出锋收笔,临摹有写成藏锋收笔了,完全没有字帖的味道了。

为你最后看“庙”字,第一笔点的笔法临摹就是一个错误。字帖是隶书笔意,临摹居然是行书的点画笔意。

然后第二笔横,字帖是蚕头燕尾笔意,临摹没有写出。

第三笔竖撇,字帖是露锋起笔,略带草书笔意,而且比例不对,所以,临摹比字帖的竖撇长了。这个字的问题很多,就不一说了,例如“月”的第一笔收笔,字帖是顿笔露锋收笔,临摹没有了这一笔。


我们再看一看董其昌临摹的杨凝式《神仙起居帖》中的字。图片右是杨凝式的字帖。例如这个“两”字,杨凝式的,字帖横画长,然后,比较垂直行笔下来。而董其昌,不但横画短,而且,也不是垂直写下来的,起笔-行笔、收笔都不对。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之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是因为我们是用笔画结构“起笔、行笔、收笔”来分析的。

但是,除了用“起笔、行笔、收笔”,我们还要注意“接笔”。我们把“起笔、行笔、收笔、接笔”合起来就叫“四法”。

其中“起笔、行笔、收笔”主管笔画一个单位。无论点横竖撇捺,我们都要用“起笔、行笔、收笔”来分析 。

例如我们前面分析对照的临摹,笔画对不对都是按照起笔、行笔、收笔分析的。

这是因为一个笔画的重点,都在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环节上。

起笔管一个笔画的开始,行笔管一个笔画的过渡,收笔管笔画的完成后下一笔的交代。

我们把写一个字“下一笔”的起笔,就叫接笔。这个动作非常重要,关系一个字的结构。


例如,我们举例的《乙瑛碑》临摹的“庙”字,点、横、竖撇“下一笔”的起笔都不对。还有“子”字的横折与竖勾的“接笔”即起笔也是不对的。

我们就是用“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这“四法”基本上把问题就找出来了。

如果还找不出来,那么,我们就启动“三笔”来检验临摹。

什么“三笔”?这就是笔法、笔意、笔势。

我们把“笔法、笔意、笔势”叫做“三笔”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意义厉害。笔法就是“起笔、行笔、收笔、接笔”,笔意就是例如:蚕头燕尾啊,藏锋、露锋、行书笔意,篆书笔意,楷书笔意,垂露、悬针啊,这些笔法的特点。上面我们已经做了这样的分析了。


最后笔势。我们简单说,笔势就是水平,垂直度等等。

我们写字,不可能都是水平垂直的笔画,但是,水平垂直是我们分析笔势都主要参考。

笔势就是笔画的空间感。这是临摹字帖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所以,如果我们有“四法”,又有“三笔”,临摹找不出问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千里马,就是通过“四法三笔”训练了一双,一眼就看出来的本领。

我们学习书法,应该用“四法三笔”去临摹字帖,应该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进步很快。


我在头条上也是多次的在说这个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学习书法的快乐。

最后我们简单提一下创作书法作品,如何给自己找问题。

创作书法作品是在有较好临摹基础上的书法学习,也是对自己书法学习的全民检验和考试。


所以,大家学习一段时间的临摹字帖以后,就要对自己“考试”一下,以检验学习成绩。

开始就按照自己学习的字帖,写一首短诗。例如写个20个字的五言绝句就可以了。

尽量安排整齐,不要勉强花里胡哨的乱写。如果能够写的工工整整,端端正正,就算没毛病。

当然,这时候写的字肯定问题很多,那么,我们还是用“四法三笔”来检查笔画和结构对不对。发现问题,就想办法纠正。纠正不过来,拿出字帖来,对比字帖是怎么写的。方法仍然是用“四法三笔”。

以上方法仅仅给大家提供一点建议和参考,不知是不是适合大家都学习方法。谢谢大家的阅读,欢迎批评指正。


千千千里马


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单个途径可以尝试一下

一,找一个水平更高的老师给你把问题指点出来

二,去读读书法理论方面的书,包括书法技法理论及书法审美理论,这两方面的书都是读,读过之后眼界自然会有提高,就能看出以前的问题了。在这里推荐两个人的书,一是邱振中先生,他的《中国书法147个练习》、《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书法》,这三本是写的蛮用功的,另外一位是熊秉明先生,他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写的尤为经典,可以说是关于书法审美读物的不二之选。

三,拿自己练习的字不断地与字帖比对,看看自己的字与字帖的字差别在哪些,然后去揣摩字帖,看看作者原来书写是是怎样的一种用笔状态。然后调整自己的用笔状态,不断靠近古人。


纵横书法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很多人练习书法都找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我想有一句古诗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古诗完全可以解释练习书法的时候,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在那里。我们在练习书法的时候,总是说要脱离自己原有的笔法,完全按照字帖的内容临摹。可是要做到这些又谈何容易,多年以来形成的书写习惯对于初学书法者来说,差不多已经是根深蒂固,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随着书法练习的持续,我们会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水平好像越来越差,可又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这让我们初学书法者困惑不解,这时候我们需要请教专业老师来指导一下,经过指点我们就很快的发现自己的毛病在哪里。可是像我们这样的书法初学者,没有老师指点又怎么办呢!那就只好靠自己了,根据个人练习写字的经验,总结出一些不算是经验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不可能所有的字都有毛病,那么就不必单字排查了,写一篇范文以后,仔细观察自己的字,认真对照字帖上的字和自己写的有什么差异,这种办法虽然比较笨,可是最实用的方法。可以时时的对照自己的缺点,发现并且改正。有时候即使这样对比,也是不容易发现自己的毛病所在,只要多临帖多练习,多对照多改正。就可以慢慢的发现自己的毛病并且及时改正错误了。

在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精心钻研认真临帖,就没有发现不了的缺点,没有改正不掉的错误。


雨夜构想


书法练习是修身养性的苦差事,想有所成就本就不易,若想成为书法大家,既要功力深厚,更要机缘!

回望历史,诸多大家莫不如此!

但普通爱好者,自然要求就不同了。但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在书法习作上有所建树,可谓是正常的追求和积极的态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这只分享几条干货:

一、临摹苦练。所谓实践出真知。大量的临帖,反复比较,自我提升!

二、加强学习。任何一门技艺,都有传承,书法更是如此。现如今,网络发达,只要你细心、耐心,能搜来各位名家的帖子,更有很多高手在网上分享精湛技法的心得,多看多学习,差距和不足不难找出。

三、高人指点。这点可遇而不可求,但若遇到,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子!

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祝你和各位书法爱好者早日得偿所愿!



新建好


你能观察出下面两字的不同,就能发现你说的问题。

如果发现不了。那么就是读帖读完后,写时只跟印象写,自我感觉还可以。

少了一步回头去跟原帖对比观察,可能出现

1,入笔出露锋问题,

2,笔画粗细沒变化,

3,轻重提按不明显,

4,空间分布不准确,部首各部远近不正常,

5,出笔方向,收笔草率不受控。

6,结体笔顺未读出,书写不顺畅

7,握笔姿势不好,中锋侧锋转换不利或用错

临帖尽可能保持原贴味道,才能体会人家的变化和心理。



凌峯山颠


写一手好字,是人生幸事,练字要做好一下几点:

先学楷书。

只要选好字帖,每天坚持写两页,持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至于练写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后临摹,然后对照找差距。对难写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当练有成效的时候,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越看越高兴!这就是成功的开始。

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2.练习基本笔画

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3.持之以恒

坚持三天后,每天练两页,到了第四天,心就有点痒了,想想还是算了吧,反正一下子字也不会写好的,但另一个声音又在耳边想起,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呀。最后经过矛盾的争扎,一定要坚持了下来。尤其是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拿出纸和笔,安静的练起字来,结果什么烦心事都没了。练字成生活的一种习惯,如里哪天不练倒觉得好像还有一件事情没完成。经过自己的努力,字有了一定的进步,继续坚持下去。




张贻柱书法艺术


练习书法首先要有自己的审美,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没法练书法。

书法练习过程中,思想永远是高于实践的。像这个问题中的情况,说明手上的感觉已经达到了眼、脑的高度,眼、脑无法再去支配手去做相应的动作,也就到了一个练字的瓶颈期,这时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

第一,向老师请教,让老师给指出方向。

第二,看书。通过阅读跟书法有关的,有权威、高质量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审美境界,很快就会有了新的方向。




尚意墨客


真正的問題是自己會不會讀帖。而不是你臨的像不像。在領悟和理解字的結構后,再去體會揣摩寫字的人當時的環境、心境,你會逐漸發現自己的變化。



阿特小勃


练习书法却找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相信是所有学习书法的朋友都关心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担心。为什么?如果知道改正的方法,自己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而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自然也不会知道纠正错误的方法。

很多专家会给出各种各样的修改建议。我不能说他们的建议不对或是不好。书法每一个运笔的动作,不论你的功底有多深,要改变自己的用笔习惯去写新的用笔方法,却需要一个适应期,由生疏到熟练。功夫深的人适应期短一点。时间用的长短而已。不可能别人给出来的建议,立马见效。而正是因为不能立马见到成效,大部分人都不能坚持吸收他人的建议,在尝试了一下之后,又回到老路上去。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很难更改。

书法需要自悟。你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当面对批评意见时,没必要全部虚心接受。先确立自己的审美标准,按自己的标准去修正自己的目标。我觉得,这就可以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b12fa3d0345409788577975e6abc5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