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紙上談兵?兵敗長平都是錯在趙括?其實他被人誤解了2000年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王齕率軍伐韓,拔野王城,上黨郡與韓國失去聯繫。郡守馮亭不願聽從韓王將上黨郡拱手獻給秦國的命令。他派遣使者去往趙國,表明意願將上黨郡的城池獻給趙國。趙王認為這是大利,便欣然同意。

上黨守臣馮亭與其吏民議曰:“秦據野王,則上黨非韓有矣。與其降秦,不如降趙。秦怒趙得地,必移兵於趙,趙受兵,必親韓,韓、趙同患,可以御秦。乃遣使持書並上黨地圖,獻於趙孝成王。

趙王與平原君趙勝商量

勝曰,發百萬之眾而攻人國,逾年曆歲,未得一城。今不費寸兵鬥糧,得十七城,此莫大之利,不可失也。

趙王遂派平原君前往受地,仍命馮亭拒守。

趙國此舉引起了秦國的不滿,公元前260年,秦軍派王齕攻取上黨,繼而去攻打趙國的長平關,趙王令大將廉頗迎戰。之後發生的幾次對戰中,趙軍均失利,兩個重要據點被秦軍佔領,還不斷有尉官被俘虜。趙王由此對廉頗心生不滿。

  此後,廉頗依託有利地形,固守不出。其實,這看來是一種消極的對抗方式,但這位老將的心中自有他的一番打算。秦軍遠征而來,只有急擊速戰,成功的可能性才大。而一旦拖的時間越久,往往就會導致士氣低下、攻勢受挫,這會大大地有利於趙軍。除此之外,秦軍還要面臨不利的地理位置、氣候、糧草、士兵傷痛等問題。為了儘快地取得勝利,秦國派人進入趙國施行反間計,致使趙王撤換廉頗,換上趙括為趙軍主將。趙括上任後,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主動向秦軍發起進攻。

最終,趙括帶領的趙軍敗給了秦國主將白起。這場戰爭中,趙國士兵損失約40餘萬人,秦軍也傷亡大半。這就是“長平之戰”的典故。

紙上談兵?兵敗長平都是錯在趙括?其實他被人誤解了2000年

長平之戰地圖分析


長平之戰失敗不能只歸咎於趙括,筆者認為還有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從決策者來看,趙秦雙方還是有區別的,按現代話來說就是領導重視程度不同。

首先來看趙孝成王沒把長平之戰的戰略意義重視起來,在戰略決策上採取了臨陣換將的做法,聽信秦國佈散的反間留言,派趙括去換回廉頗,而不是去支援。再看看秦昭襄王的做法,秦王與範睢計議曰:“非武安君不能了此事也!”乃更遣白起為上將,王齕副之,傳令軍中秘密其事:“有人洩漏武安君為將者斬!”。

後來趙括輕進被白起包圍四十多天,派人向趙王求援,趙孝成王這邊沒了音信;而秦昭襄王這邊,再說秦王得武安君(白起)捷報,知趙括兵困長平,親命駕來至河內,盡發民家壯丁,凡年十五以上,皆令從軍,分路掠取趙人糧草,遏絕救兵。一個是求援沒下文,一個是聽說後不請自到,親臨前線助威,鼓舞士氣,這領導重視程度大家一看就會明瞭,勝負立判。


紙上談兵?兵敗長平都是錯在趙括?其實他被人誤解了2000年

長平之戰繪圖

第二,雙方參戰將領配置不對稱。

秦國一方帶隊的是大名鼎鼎的百勝將軍武安君白起,副將也都是能爭慣戰的知名大將,像王齕、蒙驁、王翦、王賁、王陵、司馬錯、司馬梗、胡傷等,秦國可以說把能派的都派上了精兵良將,把鋼用在了刀刃上。再看看趙國一方,帶隊的趙括年輕無名,跟隨其父趙奢打過幾次仗,也僅僅是跟隨,並未擔任過主帥,其馬服君的爵位也是從父親趙奢繼承而來。跟隨他的幾員副將馮亭是原來韓國的上黨郡守,剛剛迫於秦國進攻而投誠過來的,沒聽說過有過多大戰功。再有傅豹、蘇射、王容等也都是些無名小將,趙孝成王並沒有像秦王那樣把精兵強將都派來一線作戰,像廉頗,李牧,平原君趙勝等等都沒參戰,雙方作戰將領配置不對稱。

紙上談兵?兵敗長平都是錯在趙括?其實他被人誤解了2000年

長平之戰繪圖

趙國先有廉頗率領的軍隊二十萬,後加上趙括帶來的二十萬,總共有四十萬左右。而秦國投入的兵力表述不詳,從白起殺降卒上看:

‘’趙卒先後降者,總合來將近四十萬之眾,倘一旦有變,何以防之?”乃將降卒分為十營,使十將以統之,配以秦軍二十萬‘’

再加上秦王后來支援長平之戰徵調的新軍,保守估計也應不少於趙軍,趙軍從兵力數量方面也沒佔優勢。

紙上談兵?兵敗長平都是錯在趙括?其實他被人誤解了2000年

長平之戰繪圖

基於以上三點客觀不利因素,再加上趙括主觀上驕傲自滿,冒功輕進,不聽從別人的意見(馮亭三次進諫:第一次趙括將廉頗約束盡行更改,軍壘合併成大營。時馮亭在軍中,固諫不聽。第二次秦兵派三千人誘戰,趙括派一萬人大勝,趙括高興的手舞足蹈,命令出營追擊。馮亭又諫曰:“秦人多詐,其敗不可信也。元帥勿追!”趙括不聽。第三次,趙括攻打秦軍大營不勝,退回在趙營和秦營之間扎壘自保,馮亭勸其回大營準備再戰不聽)趙括被秦軍圍困,凡四十六日,軍中無糧,士卒自相殺食,趙括不能禁止。又過一月,趙括不勝其憤,精選上等銳卒五千人,俱穿重鎧,乘坐駿馬,趙括握戟當先,傅豹、王容緊幫在後,冒圍突出。王翦、蒙驁二將齊上,趙括大戰數合,不能透圍,復身欲歸長壘,馬蹶墜地,中箭而亡。趙軍大亂,傅豹、王容俱死。後趙國軍隊因為無帥投降秦軍。

紙上談兵?兵敗長平都是錯在趙括?其實他被人誤解了2000年

趙括沒有因為對手是令人畏懼的白起而生降意,在堅守盡三月,援軍無望的情況下做最後一搏,並沒親帥兵突圍未成功,最後中箭而亡也不失為一元上將。當然歷史上大多以成敗論英雄,按勝者為王敗者寇的理論,趙括也沒太多可取之處,但就此下結論趙括紙上談兵,沒經過實戰也不正確。

對此,我做以下三點論述:


首先從廉頗對待趙括的態度上看,廉頗還是比較認可他的,在長平前線交接時,什麼話也沒說,把軍籍交割清楚帶領100多親兵回邯鄲了。而在後來趙王派樂乘帶廉頗為將時,確得到了廉頗帶兵攻打樂乘(名將樂毅的弟弟)的事情,可見在廉頗心中還是認可趙括,並不認為他是華而不實的空理論家。

在再一點趙王派趙括代替廉頗去保衛長平,趙國滿朝文武沒有一個站出來反對說趙括沒實戰經驗。

第三點長平之戰趙國的確是敗了,但秦國也不是兵不血刃就得到了勝利果實,相反秦國軍隊也是損失過半。

紙上談兵?兵敗長平都是錯在趙括?其實他被人誤解了2000年

長平之戰屍骨坑

為將者應當深思熟慮,運籌帷幄,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本文只是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長平之戰的諸多因素,權當各位看官飯後餘資,不妥之處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