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文 | 穎丫


在小說《傲慢與偏見》中,它的開頭是這樣的:班那德太太整天發愁的就是如何順順利利地將五個女兒嫁出去。而這本小說的作者簡·奧斯汀卻終生未嫁,說遺憾是遺憾,可她也是幸福的。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主要講述的是作家簡·奧斯汀在年輕時候的經歷,在文藝復興之後的那個年代,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嫁一個有錢的人家,或者娶一名家世不錯的女子,可好巧不巧的是,家世沒落的簡·奧斯汀愛上了不富裕的勒弗羅伊。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情竇初開的她對這個聰明狡黠的愛爾蘭年輕律師一見鍾情,可是奧斯汀的牧師家庭希望未來女婿擁有經濟實力,而偏偏那時的勒弗羅伊還是個窮小子,而擁有6個孩子的勒弗羅伊家也執意與富貴之家聯姻,因此要求勒弗羅伊返回愛爾蘭。

後來,勒弗羅伊如家人所願地娶了個大家閨秀,而簡·奧斯汀因為和初戀被迫分手,終生未嫁。

今天,就來好好說說簡·奧斯汀一生中的遺憾,用她的故事說明“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以這樣的道理去鼓舞人們在今天更應該豁達和樂觀。

01

簡和勒弗羅伊之間的遺憾成就了簡幸福的人生

在影片中,最開始簡和勒弗羅伊是冤家,隨著情節的發展,簡發現勒弗羅伊的魅力,簡在藏書閣偶遇到正在看書的勒弗羅伊,勒佛羅伊向簡提出了對於寫作的看法和建議,他們時常一起交流寫作的技巧和內涵,而勒佛羅伊也越發的欣賞這個有天分的女子,他鼓勵她,支持她,並且陪她一起去拜訪作家。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後來在簡面臨著自己的情感問題的時候,她勇於表達自己對勒弗羅伊的愛慕,他們在舞會上深情地望向對方,即使雙方都是隔壁人的舞伴。

因為簡的牧師家庭已經沒落了,而剛好一名有錢的男子衛里斯向簡求婚,可是簡併不愛他,但是如果嫁了過去她的家庭可能就不要過著勞苦的生活了,於是在解決家庭困難和是否遵從自己內心的兩難選擇中,她毅然選擇了遵從自己的內心。

於是在舞會結束的時候,她與勒佛羅伊相遇在花叢中,並主動的親吻了勒弗羅伊,值得開心的是,勒弗羅伊也喜歡著簡,於是勒弗羅伊和簡就去了勒弗羅伊家,試圖向勒弗羅伊的舅舅介紹簡。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可是好巧不巧,勒弗羅伊的舅舅不接受簡,而勒弗羅伊也因為舅舅的態度決定放開簡,於是兩人就分開了。

後來簡與勒佛羅伊相遇在樹林中,經過一番折騰,簡還是心軟了,雙方還是互相愛著,於是兩人決定私奔。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簡在離開家後,與勒弗羅伊在馬車上甜蜜,簡覺得非常興奮,途中馬車的車輪陷進了泥潭裡,於是勒佛羅伊下車幫忙推馬車,車輪沾滿了泥濘,男子們就這樣推著馬車,簡站在旁邊不小心看到了勒佛羅伊家裡寄來的信,信上說,謝謝勒佛羅伊給家裡寄錢,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情節設定,才讓簡重新審視這段感情,是不是真的要為愛情而結婚,是不是就不用管一切了。

既然兩人在一起快樂卻困難,那為什麼要在一起,而簡就在此時,她渴望與勒佛羅伊一直在一起,可是隻要他們兩在一起,卻要面臨著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甚至養不活自己。

於是在休息的途中,兩人一番糾執過後,簡選擇了回家。

後來得知勒佛羅伊訂婚了,即使簡內心難過,也不能在做什麼,因為是她選擇的離開。

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

當你專注於自己所熱愛之物的時候,此刻的你便獲得了幸福。

沒能和勒弗羅伊在一起是簡一生的遺憾,可正是因為雙方的分開,簡才一心投身於自己熱愛的寫作中,也正是因為她將情感付諸在小說每個人物身上,她才不會理會世人的談婚論嫁,所以說簡和勒弗羅伊之間的遺憾也許成就了簡幸福的人生,因為她還有小說相伴。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02

上一輩的遺憾依附在下一輩上以聊表慰藉

對於勒弗羅伊來說,自己這一生無法滿足的心願就是和簡在一起,無論是簡怎麼樣說服他放棄這段感情,勒弗羅伊都不願意放棄,他總是會有信心。

在私奔途中休息的時候,面對簡的不安全感,勒弗羅伊說:“我自己可以掙錢。”簡說:“不夠。”勒弗羅伊說:“我會出人頭地。”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即使勒佛羅伊再怎麼有信心,簡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受現實各種因素的影響,簡不再想勒弗羅伊受累,所以她斷然決定離開。

這對於勒弗羅伊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明明已經說好了要一起離開,卻在途中被告知他們不能在一起,而且還是自己心愛的女人決定的。

後來勒弗羅伊如家人所願娶了別的女子,生了個女兒,取名為簡。

作為長輩的勒弗羅伊無法完成自己和簡在一起的心意,於是將這種情感寄託在了下一代身上,故將自己大女兒取名為簡,這是上一輩人的遺憾,可是到那個時候已經到了不能挽回的地步了,遺憾終究只能成為遺憾,但是無論是不是遺憾,人都只能讓遺憾成為過去,然後繼續好好地過一生。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這讓我想起了哲學家金嶽霖,作為留學歐美歸來的著名學者,清華北大教授,可是他喜歡的才女林徽因嫁給了建築學家梁思成,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結婚後,他們三人依舊保持著很好的聯繫,在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續絃,金嶽霖終生未娶,為一個在他心裡無法代替的女子,一直保持單身。

這似乎和電影中有錢男子衛里斯對簡說的那樣:

似乎您無法接受沒有愛情的婚姻,即便有,你也可能拒絕。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這也讓我想起了簡·奧斯汀的另一部小說《愛瑪》,主人公愛瑪一開始就懷著自己終生不嫁的態度,這可以說是簡·奧斯汀在小說裡面的縮影,在真實的人生中,簡·奧斯汀確實終生不嫁,但小說《愛瑪》中,簡·奧斯汀卻給了愛瑪一個美好的結局,那就是愛瑪放下了自己終生不嫁的執念嫁人了,這也許也是簡原本的願望,其實她也想嫁給自己心愛的勒佛羅伊。

即使勒弗羅伊無法實現娶簡的願望,所以也只能把這種心裡的念想換做成女兒的名字,這樣的結局可能不是大家願望中的happyending(幸福結局),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幸福快樂的在一起,這樣的結局甚至可以說是充滿遺憾的,但也未曾不是美滿的,簡有了自己的成名作品,而勒佛羅伊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對於簡·奧斯汀來說,愛情沒有規律,幸福沒有模板,終生未嫁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幸福和婚姻從來不正相關,因為幸福不是結果,而是一段旅程。即便與勒弗羅伊沒有在一起的希望,但這份情卻被勒佛羅伊寄託在女兒名字上,其實這未曾不是勒佛羅伊對簡的感情的一種回應。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03

像簡一樣,選擇一種適合的生活方式是對自己人生的尊重

我有個親戚,女孩子讀了大學又讀了研究生還去讀了博士,讀完書出來一把年紀還沒有結婚,她妹妹都已經結婚,連孩子都生了,我就從其他親戚的口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那誰讀了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呢,現在都還沒嫁人。

即使目前大家都逐漸接受單身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也避免不了長輩或者其他人討論的是是非非,我小時候還挺羨慕我那個讀書多的親戚,隨便就能溜一口英語。

近期熱播的《下一站是幸福》赤裸裸地把大齡剩女的話題給呈現出來,無論年紀大的還是年紀小的,現在貌似都迫切的想逃離單身,貌似不談戀愛不結婚好像就違背世俗一樣,我們無形中就會產生偏見的看法。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回到電影《成為簡·奧斯汀》中,簡也曾經因為抵不過世俗的壓力而選擇離開勒弗羅伊,這是遺憾,但是簡也因為追求女性的自由而選擇終生未嫁,傾心於小說中,這不是遺憾。

可可·香奈兒說:“愛情結束於自己選擇離開時。”

簡的愛情正如可可香奈兒說的那樣,她的愛情也結束在她選擇離開勒弗羅伊時,雖然她的愛情結束了,但是她對愛情的寄託卻不曾結束,她將自己對愛情的看法,對愛情的想象都依託了在自己的小說中,依託在了小說的人物身上。

簡遺憾的是自己錯過的愛情,但卻不曾遺憾於自己的人生,因為她選擇的離開不是因為矯情的不愛而離開,而是基於對一切平衡的考量上,是對自己人生的尊重,是自由選擇的結果。

一樣的道理,放如今,無論是因為自己喜歡單身而選擇單身,還是因為一個人一件事而選擇單身,都是一種自我選擇的生活方式,它僅僅只是選擇後的結果。

《成為簡·奧斯汀》見證了“沒有遺憾的不叫人生”

也許有的人會說:不覺得遺憾麼,孤獨終老的人生真的好麼,不結婚的女人多沒用,就好像自己吸引不了男性一樣,所以沒有人想和你結婚吧。

但是,選擇的權利在自己的手中,也許會遺憾,但是這也美好的人生,結婚並不能定義成幸福,那只是表現幸福的一個過程,並不代表幸福。

幸福的感覺就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小結整部影片其實是以簡·奧斯汀和勒弗羅伊的感情發展作為主線,表達的主要是簡追求女性婚姻自由的主題,在當時的英國社會,為了愛情而結婚其實是非常愚蠢的,金錢決定了整個等級分明世界的運轉,所以簡在影片中表現的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和桀驁不遜,再加上年輕人的傲慢與偏見,她決定要為愛而婚。

只是迫於家庭壓力,雙方都以失敗告終,雖然結局是遺憾的,但卻足足體現了簡不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條,哪怕是別人的目光,哪怕是愛情的自我內心追求。

面對單身還是結婚,都不必焦慮,更應該保持內心的豁達和樂觀,就算留有遺憾也不不擔心,因為可能你會痛苦,可是,只要時間過的久了,只要這道坎過了,那就是你人生一部分美好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