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學書法,筆重要還是紙重要呢?

大器書法幽默風趣


學書法,態度比紙和筆重要!

學習書法的過程就像上樓梯一樣,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上。要按照各階段學習的目標和學習要求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學習。每一個階段只學習一方面的內容,基本掌握之後,再進行下一階段內容的學習。在學習基本筆畫時,雖然練習中也有單字,但注意力首先要放在基本筆畫的寫法上。也可以只練習基本筆畫。飯要一口一口吃,字也要一筆一筆練。練好了一種筆畫,再練另一種。掌握了基本筆畫,再進入結構原理的學習。這樣,你就會看到自己前進的足跡。\r 學習書法除了態度,還要用心,學以致用。\r

學以致用就是要把學習和使用結合起來。寫好了一個字,就要運用到日常書寫中去,這樣才能鞏固學習的成果。如果學習和應用脫節,就容易出現進步較慢或停滯不前的局面。\r以上的四條書法學習守則可以概括為四個字,這就是“恆”、“精”、“序”、“用”。當然,學習書法本身還有其他種種問題,但多是需要通過學習來掌握的具體方法。這些方法雖然也很重要,但如果沒有“恆”、“精”、“序”、“用”,再好的方法也學不會。在“恆”、“精”、 “序”、“用”中,“恆”是最重要的,是人毅力的表現。因此學習書法的過程就是修養身心的過程,只有把學習書法與人自身的修煉結合起來的人,才能學好書法。





翡翠名家藝術鑑賞


學書法,我個人覺得還是心態最重要,以前自己剛剛練習楷書的時候,是因為覺得自己很浮躁,多動,專注度差……然後有人就建議去練字。

覺得可以試試,然後練習了一段時間,剛開始覺得太痛苦了,練字的時候思想亂飛,一會一個念頭,每次練習完都感覺到很疲憊。不過慢慢的堅持下來後就喜歡上寫字了,有時候就臨摹字貼好幾個小時,時間過得很快。

之後我觀察下每次寫的字,剛開始心煩意亂的時候,字寫的很彆扭,雖然也是很認真的寫,但是就是沒有心靜時候寫的自然,看著舒服。

所以練習書法,最主要還是心態要平穩,不能急躁,要做到至虛極,守靜篤。等到自己書法水平有一定的高度,無論什麼筆和紙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體。



易學少年


學書法,紙與筆固然重要,但是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堅持!

❶初學書法時,要明白三個字,書法能學好:“靜、興、恆”,能靜下心來,有興趣,有毅力。足矣。

❷學了幾年之後:要用一輩子去理解三個字:情、悟、研”!

❸學書法,除了學寫字,還要學文化。詩詞格律,書法史話,前朝碑帖,金石古玩,筆墨丹青,經史子集,都要有所涉獵。

❹書法,三年入門,五年基礎,十年用筆,二十年見功夫,三十年能創作,四十年能知會,五十年見真諦。

❺元代書家趙孟頫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抄。在初學書法時,應先注意結構。在初步臨帖之時,不是要利用米字格或九宮格嗎?那就是為了練習把字的筆畫擺好,注意筆畫的位置和搭配關係。有了一定基礎之後則應注意筆法。這只是說在不同階段有所側重,並不是說注意結構就不管筆法,注意筆法就丟開結構。

接下來說一下紙:

❶傳統田字格——適合正式練字

文具店買到的練字本,大都是白底紅線的田字格,或米字格。

這種傳統練字格子,每一格一般為1.5釐米X1.5釐米大小,的確非常適合0.5毫米左右的筆尖書寫。

在這個格子裡,把每一個字認真寫好,是所有練字環節的基礎。

傳統田字格的優點:很方便購買,價格便宜。而且黑色的字,寫在紅色的格子裡,會增加視覺美感,讓人練字更有動力。

缺點:質量參差不齊,經常出現某一疊紙很光滑,某一疊紙很粗糙的情況。甚至有的用鋼筆書寫的時候,洇墨嚴重,無法正常使用。

❷升級版田字格——適合專注筆畫練習

所謂的“升級版”田字格,其實是一種叫“蒙卡紙”的紙張。

蒙卡紙一般用來製作字典詞典,質量非常好。很多商家,都開始用蒙卡紙來製作田字格、米字格。

它的格子大小,與傳統田字格相同。

因為其紙張質量好,容易表現細膩的控筆動作,所以升級版的田字格,更適合有一定基礎的練習者,練習細膩的筆畫。

升級版田字格的優點:粗糙度適中,完全不洇墨,適合鋼筆、中性筆、鉛筆、圓珠筆等各種硬筆書寫。而且其顏色微微偏黃綠,對眼睛的刺激小,具有一定護眼效果。

缺點:價格稍貴。另外,因為其書寫手感太好,可能會形成一定依賴性,換其他紙就發揮不出水平,影響心情和進步。

❸廢報紙、餐巾紙——適合練結構

餐巾紙?對,你沒有看錯。你拿一張餐巾紙,用中性筆在上面寫寫看,就明白我說的意思了。

餐巾紙、廢報紙,紙面摩擦力很大,控筆容易。相比在普通白紙上,也能寫出結構更好看的字來。

所以處在對結構要求很精準的練習階段,可以嘗試偶爾使用餐巾紙和廢舊報紙來寫字,檢查自己對結構的理解是否到位。

廢報紙和餐巾紙的優點:隨手可得,摩擦力大,好控筆,也具有一定趣味性。閒著無聊時也方便利用零散時間來練字。

缺點:沒有格子,寫字容易亂“飛”。缺少正式感,不建議經常使用。

❹A4白紙——練整體寫字的工整

之前多次談到過,練字針對日常應用,最高難度練習就是“無格橫寫”。

A4白紙,指的就是普通打印紙。當練字具有一定基礎,單字能寫得比較到位之後,可以每日增加在A4白紙上的抄寫練習。

抄古文、課文、小說、歌詞等,一行一行,儘量寫整齊,堅持下去,以後不論遇見什麼格子,什麼試卷,都能把字寫工整。

A4白紙的優點:方便購買,價格便宜。書寫手感非常貼近日常應用。

缺點:紙面較滑,難控筆。而且紙張很白,在白色燈光下略微刺眼。




這丫頭叫小諾


沒有什麼是不重要的,看情況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東西是不值錢的,例如陽光和空氣,花草樹木,很少有人會說路邊的這一顆小草是我們家的。但是霧霾來了,工廠濃煙來了,這一些不起眼的東西成了最昂貴的。應用到書法上我覺得也是這個原理,筆和紙誰最重要,其實兩者都重要,但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疑問呢?因為作者用心了,作者思考了。我覺得思考才是學書法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東西作者拿到了,值得肯定與鼓勵,日後我相信他會有很大進步。我下面就談談以思考為前提下的,筆和紙吧,兩者相輔相成:

一,有一支好的筆你才能發現它重要,差筆寫什麼都不行

現在市面上的筆種類繁多,價格都一支比一支昂貴,初學者容易高價買了很多自己用不上的毛筆,最好的方法是跟著自己的老師買,老實說好,你自己也試用一下,覺得很好用,就趕快買。最好多買幾支,多用幾年。因為同樣的一款筆,等下一批生產的時候,製作方法一樣,但是材料進貨品質稍微有一點點差別,毛筆就沒有上一批好用了,你會後悔當初沒多買幾支

筆分狼毫,兼毫和羊毫,但照這名字買,一點用都沒有,只能自己不斷探索和跟老師學習。差的筆筆毫彈性和筆鋒都會很差,要想知道筆的重要性,你要擁有一支好筆,你就明白了,好筆只要你功夫在,選對紙,寫什麼字都比差筆要好。

二,有好紙,紙才重要,差紙寫什麼都不行

先不說宣紙分生宣,熟宣紙和半生宣,好的宣紙 ,無論吸墨性,還是墨在紙上的表現能力都要比質量差的宣紙要好很多

三,筆和紙相配,和寫的字體相配,才能體現其重要性

1.寫小字行書不宜用生宣,太暈,二王行書都宜用近熟宣的宣紙,但也要有一定的吸墨性,用彈性好的狼毫筆。

2.像中楷作品,書寫速度適中,適宜用彈性適中的兼毫筆,和吸墨能力適中的半生熟宣紙

3,寫大字,像顏真卿大字,追求筆墨濃重,粗狂大氣一類的字,可以用生宣紙試試

總之,書法之中每樣工具都值得重視,他們又是相輔相成,要辯證地看待,今天,我囉囉嗦嗦地說了一些,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有不當之處,請廣大書友批評指教,如果覺得我說的好像有一點點道理,請關注我,我是心墨z,謝謝大家。


心墨z


學書法,筆、紙、墨都重要。分兩種情況:

一、如果是練習鋼筆(硬筆)書法,筆就太重要了。最好是用鋼筆,便於寫出筆鋒、輪廓,寫出粗細變化,有流暢感。用一次性的簽字筆寫字,不容易寫出質感來,不易寫出點畫撇折的輪廓。另外,建議用炭黑墨水,字更光澤,立體感更強。

二、毛筆書法,最好要用專門的練習紙,用一得閣的練習墨。筆和紙這都不是重點。最關鍵的是練習的功夫要下夠。

如練毛筆字,有幾個小建議:

1.從楷書入手,掌握點畫基本筆法和結構。

2.慢慢行筆,用中鋒使暗勁運筆。讓墨浸到紙上,不讓字太浮於紙面,無力感。

3、筆畫的提、頓、轉折,處處都要到堂,才顯力量。

4.逼迫手在接近於懸停狀態時不會發抖,動作不變形。

5.更需要耐心。練書法的過程就是,治療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

6.從基礎學習起,堅持下去,不走捷徑。每一步都是自己的積累,是別人奪不走的、只屬於自己的的沉澱。


讀書零星說


筆和紙都比較重要但都沒那麼重要。因為興趣、筆法、結構等等都比這二者重要的多。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依我的理解,書法實則與繪畫相通。甚至完全可以把中國書法就看成是繪畫的一種。成為優秀書法家或畫家需要具有很強的形象思維和審美能力,並且能夠很好地掌控和駕馭它。所以這一點也很重要。

向你推薦一本《啟功給你講書法》的小冊子,很有意思,核心觀點就是要破除關於寫字的各種迷信。


胖胖讀書


古人云,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書法創作而言,紙筆兩者同等重要。只有高質量的宣紙和得心應手的毛筆,才能最大發揮創作者的激情,以達到奇特的藝術效果。因為每位書法家的藝術風格不同,書寫習慣各異,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如有人喜歡用硬毫,有人喜歡用兼毫,也有人習慣用長鋒羊毫筆儘性揮灑,彰顯筆墨功夫,藝術效果非凡。當然,對於初學練書法的人,就沒有必要更高的要的要求,只要有一支稱心的毛筆,什麼紙上甚至地上或其他地方皆可練字。從這個意義上講,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雨墨8486


學書法,筆跟紙都不是最重要的。

硬要在其中比較,那應該是筆較為重要。

書法根本在於書寫能力的形成,所書作品符合法度,表達的情感飽滿氣韻生動。

熟練精確的掌握各種書體的書寫規律,寫出獨具面目的創造作品,才是重要的。

中國書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文字藝術,獨具魅力。

筆墨紙硯缺一不可,好筆好墨好紙好硯,為好作品增光添彩而已。

但是,書聖王羲之時代,並沒有什麼好的宣紙好的湖筆之類。蘭亭序依然是書法史上的千古奇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同樣鐘王,楷書四家之時,也沒有什麼所謂的現代意義上的名筆名紙。

說到底,書法造詣高低,在於學習練習,在於學識修養,在於文化藝術的體悟實踐。筆墨紙硯不過是工具而已。

古語有云,大家不擇紙筆。

然而,上述有言,筆較紙尤為重要。

說的是,書法習練有成,點按使轉全賴一筆。

至於紙張,承載而已,可以直書白壁,可以揮灑絹帛縞素,可以木石銅鐵。

並無非紙不可一說,更無一定需要什麼玉版雲山之類。






蜃海樓


“筆、墨、紙”是書法的外功。如果我們把筆比喻做槍,那麼墨就是子彈,紙就是靶子,我們只要拿起槍,子彈能很準確地打到十環,這就是功夫。如果打不到呢?這不要緊,應該堅持不懈,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要達到得心應手,我們就要對“筆、墨、紙”的性能瞭如指掌,熟記於心,才有可能寫出有力度的線條。

首先說用筆

古人說用筆要“萬毫齊力”、“八面出鋒”。這就是說要充分發揮毛筆的功能。用筆儘量要全面,就如吃食物,不可以偏食,這樣營養才全面。如何才能“萬毫齊力”、“八面出鋒”?這裡要有一個條件,就是毛筆一定要拿直,不可偏鋒。

其次說用墨

墨分濃、淡、幹、溼,用墨的原則要自然,且不可做作。原則是從多到少,自然過度。就如人吃飯一樣,吃飯——消化——再吃飯——再消化的過程,墨也是多——少——再多——再少的過程,這樣自然就形成了墨色的變化。不可養成吃零食的習慣,更不可飢一頓、包一頓,這樣對身體不好。書法的創作也是同理,用墨是極其重要的。

再說用紙

古人說“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這是對書法線條的力度而言,不可誤解為墨透紙背就是力度,在宣紙上墨是很容易透到背面的,隨便滴上一滴墨就會透到紙的背面,但你能說它“力透紙背”了嗎?。比如同站樁,感覺兩個腿的力往下沉,腳在地上,而腳的的力已經傳入地下,如腳下生了根,穩而有力。毛筆也一樣,筆在紙上,而力已經穿透紙背“入木三分”了。







王木樣書法


都重要。

“筆、墨、紙”是書法的外功。如果我們把筆比喻做槍,那麼墨就是子彈,紙就是靶子,我們只要拿起槍,子彈能很準確地打到十環,這就是功夫。如果打不到呢?這不要緊,應該堅持不懈,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成功只是早晚的事。要達到得心應手,我們就要對“筆、墨、紙”的性能瞭如指掌,熟記於心,才有可能寫出有力度的線條。

首先說用筆。

古人說用筆要“萬毫齊力”、“八面出鋒”。這就是說要充分發揮毛筆的功能。用筆儘量要全面,就如吃食物,不可以偏食,這樣營養才全面。如何才能“萬毫齊力”、“八面出鋒”?這裡要有一個條件,就是毛筆一定要拿直,不可偏鋒。

其次說用墨。

墨分濃、淡、幹、溼,用墨的原則要自然,且不可做作。原則是從多到少,自然過度。就如人吃飯一樣,吃飯——消化——再吃飯——再消化的過程,墨也是多——少——再多——再少的過程,這樣自然就形成了墨色的變化。不可養成吃零食的習慣,更不可飢一頓、包一頓,這樣對身體不好。書法的創作也是同理,用墨是極其重要的。

再說用紙。

古人說“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這是對書法線條的力度而言,不可誤解為墨透紙背就是力度,在宣紙上墨是很容易透到背面的,隨便滴上一滴墨就會透到紙的背面,但你能說它“力透紙背”了嗎?。比如同站樁,感覺兩個腿的力往下沉,腳在地上,而腳的的力已經傳入地下,如腳下生了根,穩而有力。毛筆也一樣,筆在紙上,而力已經穿透紙背“入木三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