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诸神黄昏:神奇的燕国,800年老牌诸侯因迂政而亡,可悲!

战国时代,七国并立,燕国绝对是最另类的一个,从西周初年立国至战国末期燕国灭亡,历史八百年,是列国中唯一一支姬姓王族血脉的诸侯,传承之稳定,令人咋舌,其中历史更是语焉不详,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寥寥数语,

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大片的空白让人难以想象,一个横跨西周和东周两个大时代的老牌诸侯,历史记载竟然如此简单模糊,可以证明,燕国太稳定了,稳定得让人无法记载,没有突出的事件,没有典型的事迹,在诸国眼里,燕国绝对是可有可无,毫无存在感的国家。

诸神黄昏:神奇的燕国,800年老牌诸侯因迂政而亡,可悲!

燕国位置示意图

要想了解燕国的政治内核与政治传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召公其人

燕国立国君主召公,姬姓,史称召公奭,据《史记》记载: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封召公奭于燕。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


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

从上面可以看出,召公在周王朝地位尊贵,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和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可以说西周立国之初,周公召公绝对是两大柱石,从司马迁记载召公的功绩中可以看出,周成王命周公制定《周礼》,召公建造东都洛阳,二公分治周王都京畿土地,“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笔者认为,召公其人还有以下两大特点:

  • 第一,召公奭极其长寿,召公经历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个时代,在当时男子平均年龄只有四十几岁的周王朝,这绝对是个另类,简单估算一下,召公奭绝对活了一百多岁,绝无仅有的长寿,“寿若召公”,古人将召公作为了长寿的典型。
  • 第二,推行王道,礼治天下,《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


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诸神黄昏:神奇的燕国,800年老牌诸侯因迂政而亡,可悲!

召公

也就是说,召公奭巡视各地,处置大小政事,在田间地头,不进官府,公正无私,并作诗留念,怀念召公,不过要注意,《史记》记载的召公巡视,并不是封地燕国,而是周朝京畿之地,由此可见召公的威望之高,影响力之大。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那么,笔者认为,燕国之所以如此稳定而无波澜,在于召公奭,召公如此长寿,如此位高权重,燕国不可能有人敢于违背召公制定推行的王道之法,开国君主的精神内核往往决定国家的政治传统,召公奭的王道礼治原则,把燕国的统治根基奠定的无比扎实,一百余年的漫长时间已经把王道德政的行为法则深深烙进燕国人的血液里,在整个西周时代,燕国毫无波澜,没有作为,继续推行着老祖宗的王道,推行着《周礼》,直至春秋战国大时代的来临。

燕国迂政

战国之世,生产力急剧发展,社会需要进行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魏秦齐韩楚赵纷纷招贤纳士,力行变法,而燕国呢?

诸神黄昏:神奇的燕国,800年老牌诸侯因迂政而亡,可悲!

已经渗透到骨子里的王道礼治原则在与不变则亡的尖锐现实之间,燕国人摇摆不定,他们依然奉行着召公奭的古老王道传统,却又在列国纷纷变法的大时代趋势下,进行着局部有限的变革,结果可想而知,变法势力想要从旧贵族的利益蛋糕上分一杯羹,却由于变法的不彻底,轻而易举地被冲击得荡然无存,燕国往往又回到了老祖宗划定的王道老路上去了。

以现代人的视角纵观燕国的战国时代,令人啼笑皆非,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

1)邦交反复无常

秦国变法之后,国力日渐强盛,东方六国已无力单独应对秦国,而此时的燕国浑然没有意识到这点,却进犯赵国,在苏秦游说下,答应加入合纵,但不久之后,燕文公又退出合纵,加入连横,再后来,燕国邦交的常态就是依附大国,左右摇摆,尤其是秦楚两国,而对两个近邻齐赵两国却频频出击,是不是有点像秦国的远交近攻的国策,可燕国毕竟没有秦国的实力,笔者分析,原因在于燕国的贵胄情结,齐赵两国是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权,远远比不上正统的燕国的姬姓血脉,大争之世的战国时代,竟然还有如此嫉妒蔑视,王道之迂,可悲!

2)禅让之迂

公元前316年,燕王哙在位期间效仿上古圣君,决定将燕国王位禅让给丞相子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种种治国理论和政治理念层出不穷,燕王没有去搜罗人才,变法增强国力,却上演了这样一出人间闹剧,何其可悲?

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燕国传统迂阔的王道统治精神,不切实际,纷纷幻想以古代圣王帝君来消除战乱,平息干戈。

3)灭齐之迂

诸神黄昏:神奇的燕国,800年老牌诸侯因迂政而亡,可悲!

乐毅攻齐

乐毅率五国联军攻齐,半年连下七十二城,绝对是燕国八百年历史的巅峰,可仅仅剩最后两座城围困四五年就是不攻城,美其名曰推行王化,乐毅作为三军统帅,前期势如破竹,后期却与之前作为大行径庭,

笔者认为是燕国王室的迂阔王道思想作祟,不以战争规则解决问题,偏偏想凭所谓的王道感化齐国残部,必然失败。

笔者认为,燕国的悲剧在于,迂政传统的反复发作。

秦国也曾在穆公时期大肆推行王道,结果陷入四世政昏,后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变革,法家在秦国大行其道,举国以务实为根本,国力大涨,而燕国呢,虽先后有乐毅子之变法,却没有任何的理论依据,如此迂阔的政治传统也丝毫没有涉及,只是进行了表面上的改革吏治,训练新军等,燕国的迂阔王道法则仍在蹂躏着这个天字号的老牌诸侯国。

公元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