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曾经电影里出现的科幻武器,有哪些已经变成了现实?

布谷看世界


这边举3个例子,感觉还是有比较大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①这几年VR/AR的火爆程度就不用再说了,其实AR/VR技术在科幻电影可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黑客帝国》系列,《钢铁侠》中都曾有它们的出现,钢铁侠每次出场的特效3D效果杠杠滴科技感,相信在未来AR/VR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②《超能陆战队》中的可爱大白和前文中提到的《黑客帝国》都是人工智能。和我们现在某米的音响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效果!我没有用某米的音响的时候就是会让他先放一个屁[捂脸]

未来人工智能会出现,当然也会有更多可爱的“大白”陪伴着我们。

③在《回到未来2》当中通过电脑技术让我们看到了会飞的滑板;哈利波特中会飞的扫把等等,现在这项技术也用在地震中稳定建筑物和保护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有我们的磁悬浮的列车等等都是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影子里





贝爷爱豌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许多科幻电影中的武器成为了现实可应用的武器,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武器已不再是幻想,好莱坞大片也不再是唯一我们能看到那些神奇武器拯救银河系的地方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现实中曾经出现过的科幻电影里面的武器。

一、枪械类:

1.拐角枪

这种枪械在电影《神秘博士》中有过出现,现在这种枪已成为现实。2003年,美国和以色列共同研究的拐角枪在以色列亮相。2009年5月中国自主研制的拐弯枪亮相北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截止2015年国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特警均列装了类似的枪械。

2.P90TR冲锋枪

曾经出现在《饥饿游戏》的冲锋枪只不过更改了颜色。P90TR又称为平顶型P90是在2000年由FN公司推出的冲锋枪。

二、火炮类:

1.电磁轨道炮

在《变形金刚2》中出现了电磁轨道炮一炮轰掉了金字塔顶端的合体大力神,影迷们应该印象很深刻。现实中电磁轨道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的作用力,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轨道炮其实在1920年由法国人维勒鲁伯发明,二战中德国汉斯勒博士开展了对电磁轨道炮的全面研究。2014年7月11日,美国海军研究所已经将两套电磁轨道炮原型机安装到“米利诺基特”号联合高速船上,并进行了多次测试和发射。现在已经成为了可应用于现实的武器。

2.离子炮

离子炮在《星球大战》中有过出现,但是这种武器在现实中一直受到联合国的条约影响,未能在太空部署。不过从现有的应用技术手段成功研究离子炮并部署太空是可以实现的。

三、其他辅助装备类:

1.机器人士兵

游戏短片《幽冥行动阿尔法》中出现过机器战士。军工专家们设计出了一种名为“利爪”的机器人,它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执行多种战场任务。这些钢铁战士可以跨越不利地形,还能利用配备的摄像头传回图像。专家们还升级了它的武器系统,利用摄像头就能开火。操作这款机器人就像打游戏一样简单。这些机器人已经在军队中投入使用。

2.机械外骨骼

在电影《星舰战将》,《明日边缘》中出现的机动步兵动力服。机械外骨骼或称动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是一种由钢铁的框架构成并且可让人穿上的机器装置,这个装备可以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

3、智能昆虫

在电影《特种部队:全面战争》中出现过只能爆炸昆虫。美国国防部科学家正在利用仿生学研制昆虫状的监视器,这种技术已经成熟。

还有类似于小型无人机,纳米核心机器人等技术都在成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中武器会出现在现实社会中,但愿这些武器并无用武之地。


程毛毛不叨叨


先说第一个,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资金充足的剧组,而且道具部门制作能力强悍,或者设计思路很活泛的,比如《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中的武器,《星际迷航》的单人武器依旧有着上世纪最初版本中的那种老套科幻武器设计特点。其实这方面做的好的我推崇《第九区》,那里面的电弧枪不仅好看,而且设计靠谱。如果你问这东西能不能造出来,我只能说现阶段技术不能做到这个样,毕竟纯机械结构的武器要比用一堆电线的能量武器靠谱的多。第二种,依托现有武器并加以改造的,这个有一个代表作《异形2》比如士兵手中M41A脉冲步枪。这个东西的机匣就是著名的“芝加哥打字机”汤普森冲锋枪,,底下加挂的也不过是个短管散弹枪,只不过一体化了,再在侧面加个计数器,,当年看还感觉挺帅的,如今一看也就不新鲜了。第三种,直接拿现有量产化武器充数的,这种的一般有个前提,就是这个武器外形瞅着还算科幻,比如这个,UTS-15双弹仓散弹枪,这东西在美剧《机械之心》里直接使用过。





Panda剪刀手


第一种:电磁步枪

在科幻电影星际争霸1,2中,我们看到了C-14“穿透型”电磁步枪,人族的基层作战部队、陆战队员的主要武器,口径8毫米,能够以超音速发射金属刺钉子弹,这种弹药天生就是为了撕开敌人的外壳而存在的,可以对最庞大的战争兵器造成伤害,枪上有一个电容系统来控制枪的发射,使能量消耗维持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二种:量子隐身衣

一些影视剧中,就有:能够披在身上达到隐身效果的布料,这种东西在很久以前看起来是不可能造出来的,然而现今已成为现实。

量子隐身衣,正式名称:量子隐形伪装面料。量子隐身衣是通过量子隐形材料制作成衣服,透过反射穿衣者身边的光波,可以使得穿着这种衣服的人达到“隐形”的效果。

这种“隐形外衣”在未来军事领域用处极为广泛。比如当一名战斗机驾驶员在敌方领空飞行遇险、被迫跳机逃生后,“隐形外衣”可以帮助他逃避被敌军抓捕;而特种部队的大兵们穿上“隐形外衣”后,他们在白天也可不被察觉地执行袭击任务。盖伊指出:“隐形面料”还可用来制造下一代“隐形飞机”,这种名副其实的“隐形飞机”不仅能对雷达隐形,甚至连肉眼也无法看到它。而且,它甚至能让一艘“隐形潜艇”在敌军军舰附近浮出水面时,依然不被人发现。

第三种:勇士-21外骨骼系统

勇士-21”外骨骼系统的功能与美国电影《钢铁侠》主角斯塔克身穿的机械战甲类似,是俄罗斯军工业研制的第二代机械外骨骼装置,配有火力攻击、防护、控制、生命和能源保障等系统,将有效提高士兵作战能力和防护水平。

勇士-21外骨骼系统,是俄罗斯可穿戴式外骨骼机械作战服。2009年10月27日,俄国防部第3中央研究所所长弗拉基米尔·博伊科宣布,他们将斥资3500万美元在2015年前开发出“勇士-21”可穿戴式外骨骼机械作战服,它能让步兵在携带重物的情况下高速飞奔,在动力耗尽时快速脱下。这将有效提高传统步兵的战斗力,并给俄陆军带来革命性转变。





精彩电影室


钢铁侠:未来士兵人手一个机械外骨骼?

漫威的作品夹杂了科幻和奇幻的元素,其中可以说是百分百科幻元素的,首推人气极高的《钢铁侠》。《钢铁侠》原著漫画最早出现在1963年,普通人穿上外骨骼装甲后变成超级战士的构想至少在当时可谓划时代的。从最早只能通过体力驱动的MK1到最新的MK10,钢铁侠装甲的性能不断加强,而现实中高端外骨骼装甲的研发也渐入佳境。

最初代的钢铁侠带有一股中世纪风

机械外骨骼或称动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是一种由钢铁的框架构成并且可让人穿上的机器装置,这个装备可以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动力服是设计成用来保护穿戴者的,例如为了保护士兵或建筑工而设计,或设计用来进行救援身处险境的人员上。目前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都在这个领域上有了阶段性的研发成果。

目前机械外骨骼还处于研发阶段

和《钢铁侠》中的成品相比,目前的机械外骨骼显得比较"初级":虽然有辅助动力,但只是让使用者的行走轻松点,像电影那样飞起来不用想了;搭载像贾维斯那样的超级AI目前来看也有些难以实现;电影中的装甲可以搭载各种制导武器,而现实中的机械外骨骼暂时也难以实现。

事实上,虽然目前来看机械外骨骼离真正在军队列装还有相当距离,超过千万的造价也有些太贵了。但毫无疑问,《钢铁侠》的确暗示了未来的战争形态,机械外骨骼终将普及,毕竟对于任何一个军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士兵的生命。






落单的候鸟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大笑]

无人机

电影《天际浩劫》呈现了“复仇者”无人机与美军最新研制的x-47B无人机编队协同配合保护地球的镜头,让观众看到了无人机的巨大能量。

目前,世界各国竞相研制无人机,且均向攻与防、侦与打一体化方向发展,按照先进空气动力学原理,无人机采取了飞行稳定性与控制、轻型推进与动力系统、低功率轻型导航通信与处理系统等技术,以便更好的执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侦察、监视战场,为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情报支援,必要时实施攻击等任务。在打击塔利班的作战中,美军首次使用了无人攻击机携带武器进行实战。美军研制的最新隐形无人机的构想图显示,它外形酷似美国的另一款无人机x-47b,但隐形能力更强,除了侦察任务外,更有能力进行电战。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出动了100多架无人机,用于战场侦察与监视,为美军78天的空袭立下了汗马功劳。

空天母舰

电影《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美国队长2》等科幻大片中,观众经常可以看到太空战斗飞船。无论是叫“歼星舰”“空天母舰”还是“空中航母”都拥有超强战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未来空天作战的杀手锏,他们在科幻大片中已成为中坚力量。

据报道,美军从1982年开始实施“空天母舰”计划,总费用预计为数1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由美国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联合进行技术研究,为了解决在大气层中持续高超音速飞行的问题,美国在氢燃料的空气涡轮冲压发动机和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的技术研究方面已获得突破性进展,正在全力以赴进行这类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并加速发展机机体设计、动力装置等关键技术。美国国防部预计到2040年左右部署首艘核动力空天母舰,到2050年部署三艘空天母舰,并组建3支“空天舰队”。

空天母舰将配备常规导弹,核导弹,高能激光武器,动能武器等作战装备及侦查设施,以便在“爆发多维空间战争”时摧毁敌对国家从太空到地面、水面的个型导弹、战舰、卫星、飞船等重要军事目标。据悉,除美国外,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也在研发和设计空天母舰。






3分钟看好电影


电影《终结者》中的机器人杀手T-800。

美国电影大片《星际迷航3》在国内上映,短短几天票房已破2亿元。从电影《星球大战》到《变形金刚》、《银河护卫队》、《星际穿越》等,那些炫酷的未来科技和武器装备,总能给观众留下神奇的向往和憧憬。其实,电影大片中似乎很遥远的由未来科技打造的武器和装备,如今有许多已变为现实。

在美国阿波罗号成功登月的一个世纪之前,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就在其作品《从地球到月球》一书中,成功预言了发射登月火箭的情节,书中飞船的名字就是阿波罗号,甚至宇航员的数量和月球上的失重状态都与真实情况类似。而在19世纪,凡尔纳作品中的很多情节对那时的人们来说,就只是个幻想。毋庸置疑,科幻电影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引领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方向。而且科幻大片中的先进武器设备也正如凡尔纳的作品一样,很多都与科技发展惊人地相似。

单兵作战系统

电影《变形金刚3》让世人领悟到单兵作战系统神奇无比、功能强大。科技发展到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加紧研制新的单兵作战系统,这其中包括美军“陆地勇士”、 德军“增强型未来士兵系统”、法军“FELIN未来士兵系统”等。

单兵作战系统将分散、移动中的单兵头盔系统进行联网,就能将单兵的声音、图像、GPS定位送到后台中心,指挥人员通过电脑屏幕可知晓战场情况,耳闻目睹单兵的实时图像、声音,准确掌握单兵所在的地理位置及身体状况,并根据战场情况实时发出指令。

无人机

电影《天际浩劫》呈现了“复仇者”无人机与美军最新研制的X-47B无人机编队协同配合保护地球的镜头,让观众看到了无人机的巨大能量。

目前,世界各国竞相研制无人机,且均向攻与防、侦与打一体化方向发展。按照先进空气动力学原理,无人机采取了飞行稳定性与控制、轻型推进与动力系统、低功率轻型导航通信与处理系统等技术,以便更好地执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侦察、监视战场,为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情报支援,必要时实施攻击等任务。在打击塔利班的作战中,美军首次使用了无人攻击机携带武器进行实战。美军研制的最新隐形无人机的构想图显示,它外形酷似美国的另一款无人机X-47B,但隐形能力更强,除了侦察任务外,更有能力进行电子战。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出动了100多架无人机,用于战场侦察与监视,为美军78天的空袭立下了汗马功劳。

空天母舰

电影《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美国队长2》等科幻大片中,观众经常可以看到太空战斗飞船。无论是叫“歼星舰”“空天母舰”还是“空中航母”,都拥有超强战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未来空天作战的杀手锏,它们在科幻大片中已成为中坚力量。

据报道,美军从1982年开始实施“空天母舰”计划,总费用预计为数十亿美元至400亿美元,由美国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联合进行技术研究。为了解决在大气层中持续高超音速飞行的问题,美国在氢燃料的空气涡轮冲压发动机和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的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全力以赴进行这类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并加速发展机体设计、动力装置等关键技术。美国国防部预计到2040年左右部署首艘核动力空天母舰,到2050年部署3艘空天母舰,并组建3支“空天舰队”。

空天母舰将配备常规导弹、核导弹、高能激光武器、动能武器等作战装备及侦察设施,以便在“爆发多维空间战争”时摧毁敌对国家从太空到地面、水面的各型导弹、战舰、卫星、飞船等重要军事目标。据悉,除美国外,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也在研发和设计“空天母舰”。

激光武器

电影《世界末日》中,有一组装配在飞行器或者宇宙飞船上的激光武器,只要其发出一道光,就能准确无误秒杀敌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似乎梦想成真、眼见为实。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透露,美国现已完成对激光武器系统的首批测试,有望将激光武器安装在无人机或者战斗机上。虽然技术难度较大,但它的威力非常高。美国曾公布激光炮击落无人机的录像,让全球惊呼“星球大战时代”的到来。而在美国庞大的武器研制清单中,还有数十种形形色色的激光武器,它们部署的地方从地面、空中一直延伸到太空,针对的目标也各有侧重,涵盖战场的各个角落。

机器人战士

电影《终结者》中的机器人T-800,其使命就是不屈不挠地追杀人类。这种科幻场景未来有可能成真。

美国陆军早已在研究用机器人代替数万军人的可能性。目前,美军拟大幅裁减部队规模,代之以机器人作战。美国国会法案曾规定,1/3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士兵。近年来,美军重点研发、装备和使用以地面军用机器人为核心的新概念地面无人作战系统,着力打造一支“机器陆军”。

数码战争

电影《战争游戏》中,美国五角大楼曾把使用核武器发动战争以消灭一些危险分子的生杀指挥权,完全赋予“约书亚”这台电脑控制,险些引起一场全球冲突。在真实世界中,海湾战争时美军曾通过电脑游戏预设战局,电脑游戏高手也越来越引起美军的关注。

美国高层认为,未来战争是数码战争,电脑游戏高手也许就是决定未来战争结局的人。因为未来战争需要大批的无人机操控员。而无人机的操作和电脑游戏高手在电脑前的格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根本的区别在于电脑游戏高手进行的是虚拟格斗,而无人机操作员进行的是真实战争,不过他们的操作环境和程序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美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将计算机模拟技术用于作战训练、武器评估、作战条令检验以及作战力量分析等方面,建立了陆海空等兵种的实验室,研制了多种作战模拟系统。可以说,电脑模拟战不用鏖战,就可以造就身经百“战”的将领;不用牺牲,就可以透过“无情的战场”审视未来的战争。美军赢得海湾战争胜利后,又借助电脑游戏逼真的三维动画效果、强大的实时互动功能和特有的寓教于乐功效,打造模拟仿真战场,使受训者在逼真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战”,以求推动“像训练一样打仗”向更高层次发展。

隐形衣

电影《隐形人》中,主人公每次遇到紧急情况,都会披上一件“隐形斗篷”,瞬间遁形。而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小组揭开了一款现实版隐形斗篷的神秘面纱,他们利用新款隐形斗篷实现了物体的完美遁形实验,成功让一个几厘米的圆柱体在微波环境下实现隐形。

研究小组声称,这是当前最棒的隐形斗篷。2006年,他们研制出隐形斗篷原型。不过,研发过程面临很多挑战,当前还很难做到完全不反射光线。根据动植物的变色机理,美国科学家正在人工合成种类繁多的“色素细胞”,然后用这些“色素细胞”作原料,编织成“变色军装”供军队穿用。可以预料,能够适用于四季景色和黑夜白天、沙漠绿地、雪原林海等环境的“变色军服”,将来一定会在美军中出现。



年华将晚2020


  • 牵引光束(tractor beams)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英雄们不幸落入敌人魔掌,被“牵引光束”击中,拉向敌人的空间站。类似武器在《星际迷航》里也出现。

该技术已经被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实现,只不过实验里他们用激光设法移动一个很小的物体(0.2毫米),走大约20厘米。

与此同时,英国研究人员一直在实验利用超声波做实验,将豌豆大小的物体移动40厘米远。

  • 登月

1865年,儒勒·凡尔纳发表了一部耸人听闻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书中三名美国人被用大炮发射上了太空。小说里,这三个人乘坐的“月球炮弹”名叫“哥伦比亚号”,重量略小于2万磅,造价约 550万美元。

100年之后,美国真的将三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指挥舱同样名叫“哥伦比亚号”,重为2.63万磅,造价约16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凡尔纳估计的550万美元相当于1969年的13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是不是惊人的巧合?

  • “打针”不用针—— 无痛皮下注射器

电影《星际迷航》中,任何人一旦受伤都可以用一种“无痛皮下注射器(hypospray)”注射奇迹般治愈,这种装置不需要使用针头,便可将药物透过皮肤注入体内,不会产生痛感。

打针真的不需要针了?MIT 说很有希望。

这种无需针头的注射器虽然因电影闻名,其实在电影之前就已诞生。1960年《星际迷航》电影问世的六年之前,亚伦·伊斯玛奇(Aaron Ismach) 就发明了皮下无针注射器。它被用于军队大规模疫苗接种,因为它可以重复使用。但由于存在感染风险,不久便遭弃用。

但这种想法并没有消失。 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皮下无针注射”的增强版设计,可以为其编程,实现多种用途,并以声速注入药物,希望最终人类可以实现“打针不用针”的梦想!

  • 能量武器

我们离研制出激光枪还差很远。不过美国军方已研发了一种现代能量武器,称为“主动拒止系统(Active Denial System)”,用于人群管制。这是一种非致命性武器,其工作原理类似微波炉,击中目标后,它会使皮下组织升温,造成极度不适,从而迫使目标逃离,达到驱散目标的目的。

泰瑟枪(Taser)是一种个人防御武器,实际上就是托马斯·A·斯威夫特带电来福枪(Thomas A Swift's Electric Rifle)首字母缩写。发明者杰克·卡维尔(Jack Cover)是NASA的研究人员。Taser名字来源于卡维尔小时候读过的一本1911年出版的书Thomas A Swift's Electric Rifle,书中英雄Thomas Swift发明了一支能发出一道道闪电的步枪。

  • 动力装甲战衣

从钢铁侠到未来的反乌托邦题材影片,科幻片里到处都是披着动力装甲战衣的战士。美国军方对这个想法一直特别有兴趣。

TALOS (即战术攻击轻型操作服,Tactical Assault Light Operator Suit)经常被称为“钢铁侠战衣”,但比起真正的钢铁侠战衣,其实逊色很多。

小说里的钢铁侠战衣能让他飞起来,几乎坚不可摧毁,还能发射能量炮火。

但美国军方希望做的不是这个,而是一套“聪明”的紧身衣裤,用来监视战士的“关键生命体征”(vital signs, 比如体温、呼吸率、脉搏和血压等参数),并采用带动力驱动的外层骨骼来增强士兵的力量。据说这套装置用液体材料制成,被子弹击中瞬间即可固化,但这个项目详细进展情况,我们还不甚了解。

  • 动力装甲战衣

从钢铁侠到未来的反乌托邦题材影片,科幻片里到处都是披着动力装甲战衣的战士。美国军方对这个想法一直特别有兴趣。

TALOS (即战术攻击轻型操作服,Tactical Assault Light Operator Suit)经常被称为“钢铁侠战衣”,但比起真正的钢铁侠战衣,其实逊色很多。

小说里的钢铁侠战衣能让他飞起来,几乎坚不可摧毁,还能发射能量炮火。

但美国军方希望做的不是这个,而是一套“聪明”的紧身衣裤,用来监视战士的“关键生命体征”(vital signs, 比如体温、呼吸率、脉搏和血压等参数),并采用带动力驱动的外层骨骼来增强士兵的力量。据说这套装置用液体材料制成,被子弹击中瞬间即可固化,但这个项目详细进展情况,我们还不甚了解。

  • 曲速引擎(Warp Drive Theory)

《星际迷航》和许多其它电影电视剧里,”曲速引擎”是让空间沿着航天飞机弯曲,从而实现超光速旅行的一种办法。(爱因斯坦会说,这应该不可能!)

最接近现实目标的设想名叫“阿库别瑞引擎(Alcubierre drive)”,名字取自提出这个想法的数学家。这个想法是,让宇宙飞船前方的空间收缩,后方的空间放大,于是飞船本身永远不需要以光速飞行。

但这个想法有太多实际问题,因此也许永远不能变成现实。NASA也普遍认为这个想法不可能,虽然偶尔他们会就这个题目零星地做一点相关研究。


辉哥电影制作


《异形2》比如士兵手中M41A脉冲步枪

这个东西的机匣就是著名的“芝加哥打字机”汤普森冲锋枪,,底下加挂的也不过是个短管散弹枪,只不过一体化了,再在侧面加个计数器,,当年看还感觉挺帅的,如今一看也就不新鲜了,而且这东西人体工学设计差的要命,,弹匣底下那个底托和弹匣是一体的,所以便携性相当差,肩托也方方正正的,使用起来也极其不舒服,准线也是高的要命,,当然了,最致命的就是一个比步枪大好几圈的玩意用的还是.45acp手枪弹,这把枪如今就可以用SCAR替换掉了




个人影视中心


一般来说,科幻电影中的武器有三种,第一种是完全从零开始设计并由道具师制造的,第二种是利用现有武器,并再次基础之上加以改装设计但是保留了发射机制的,第三种是直接拿已有的量产武器道具化处理以后直接使用,对外表不做任何改动。先说第一个,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资金充足的剧组,而且道具部门制作能力强悍,或者设计思路很活泛的,,,比如《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中的武器,《星际迷航》的单人武器依旧有着上世纪最初版本中的那种老套科幻武器设计特点,,不过毕竟也是种情怀,不能随意改,至于《星球大战》中的武器,部分特征有现代武器的影子,但是基本也是“独立研发”了,这里还要提一个《星河舰队》,这个系列的电影我还算挺喜欢的,但是武器方面的设计差强人意【这里说的是电影版,而不是原著和CG动画】比如士兵们手里的不知道如何定位的枪,这个设计失败的很,这么大个东西去上战场结果火力输出完全受限而士兵们也没有了原著中的外骨骼,,体力消耗和灵活性可想而知。其实这方面做的好的我推崇《第九区》,,那里面的电弧枪不仅好看,而且设计如果你问这东西能不能造出来,我只能说现阶段技术不能做到这个样,毕竟纯机械结构的武器要比用一堆电线的能量武器靠谱的多。

第二种,依托现有武器并加以改造的,这个有一个代表作《异形2》比如士兵手中M41A脉冲这个东西的机匣就是著名的“芝加哥打字机”汤普森冲锋枪,,底下加挂的也不过是个短管散弹枪,只不过一体化了,再在侧面加个计数器,,当年看还感觉挺帅的,如今一看也就不新鲜了,而且这东西人体工学设计差的要命,,弹匣底下那个底托和弹匣是一体的,所以便携性相当差,肩托也方方正正的,使用起来也极其不舒服,准线也是高的要命,,当然了,最致命的就是一个比步枪大好几圈的玩意用的还是.45acp手枪弹,这把枪如今就可以用SCAR替换掉了。。不当然了,里面还有一款机枪,当年看的时候也是帅的不要不要的,,可是就在我重温的时候,就看到了那个支撑臂,,这玩意不就摄像用的斯坦尼康的那个弹簧臂么枪也不新鲜,著名的MG3加了一堆金属框架,最后把枪托锯掉,用自行车的握把和刹车代替并连接供弹系统用的是50发的原型弹链盒。依旧是中看不中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