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瑤醫醫療隊中武漢戰“疫”的娘子軍

位於中關村豐臺科技園區的北京瑤醫醫院馳援武漢戰“疫”前線的醫療隊,是首支奔赴武漢的民族醫療隊,隊員中有許多女同胞,她們主動請纓,逆向而行,勠力同心,在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開展緊張的救治工作,截至目前,有3位新冠患者發燒咳嗽等臨床症狀消失,檢查核酸陰性,符合出院條件,順利出院轉隔離觀察,還有1位患者從ICU轉到了普通病房。


瑤醫醫療隊中武漢戰“疫”的娘子軍


“戰役不退我不退”的護士孫亞


孫亞說:“我是一名醫護工作者,這就是我請戰的理由。我要去救助更多的人,我的目標就是戰役不退我不退,全力以赴,共戰疫情,同時照顧好自己,讓更多關心我的人放心。”當她坐上奔赴武漢的列車時,才告訴老公,全家人得知後更是時刻牽掛著她。

瑤醫醫療隊中武漢戰“疫”的娘子軍

“我每天都會在吃飯的時候跟家人視頻通話,讓家裡人看到自己在好好吃飯這是讓他們最放心的時刻。”孫亞說“身在重症監護室壓力特別大,同時也特別緊張,一直都小心翼翼的。穿著防護服,帶著手套,工作起來不輕便,也是蠻辛苦的。但自己會盡量幹好每一件事。”


“覺得不能白穿這身白大褂”的醫生

牛冬梅


“當初走進醫學院,我的誓言就是要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我覺得不能白穿這身白大褂。”牛冬梅說,“父母是在我即將上車的時候才知道我要去武漢。”在武漢的這些天,她通過視頻跟家裡人報平安,如果工作到太晚的話就發個信息,告訴家人不要擔心。第一次視頻的時候她看到自己堅毅的父親哭了,她說印象裡父親從沒掉過眼淚。

瑤醫醫療隊中武漢戰“疫”的娘子軍

牛冬梅說,防護服密不透風導致缺氧頭疼,同時也擔心自己被病毒感染。讓她感動的是,查房的時候要查舌苔脈象,患者是個老奶奶,怎麼也不願意摘口罩,還說:“你們都小,跟我孫子孫女一般大,你們不怕嗎?奶奶會把病毒傳染給你們的。”


“期待戰‘疫’早日結束”的護士齊永花


齊永花說,能衝往一線與病毒面對面戰鬥,與死神面對面較量,是職業生涯最神聖的時刻。在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厚重密閉的防護服穿在身上並不輕鬆。她說:“感覺很悶,喘不過來氣,相互之間認不出對方是誰。”為了方便工作,大家會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防護服的前胸、後背位置。

瑤醫醫療隊中武漢戰“疫”的娘子軍

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頭上帶兩層防護帽,兩到三層口罩,防護眼罩,防護面罩,最裡頭穿洗手衣,中間穿連體防護服,最外頭穿隔離衣,腳上穿防護鞋,外面加一層一次性鞋套,雙手必須帶雙層手套,全副武裝。

齊永花說,看見患者出院,看見病房內的叔叔阿姨們症狀一天天改善,感覺特別欣慰。如果要問疫情結束最想幹啥?她說,回家,看看爸爸媽媽,懷念家的一磚一瓦,想念爸爸媽媽的拿手菜。


“隱瞞父母上戰場”的護士孔曉夢


孔曉夢是一個隱瞞父母上戰場的護士。孔曉夢從高二到現在一直的偶像是歌手、演員張藝興,到達武漢一線後每次進入新冠病房前她都要同事幫她把自己的名字和張藝興的名字簽在隔離服的背後。張藝興工作室看到了這條微博,還回復她,張藝興打來電話,稱孔曉夢是最美的天使和英雄。令孔曉夢感到特別幸福和振奮。

瑤醫醫療隊中武漢戰“疫”的娘子軍

“病房裡的叔叔阿姨們都特別好,就像長輩一樣關心我們。”孔曉夢說,“我印象最深的是27床的孫阿姨,她是一位老教師,這次不幸患病,開始治療效果不是很好,這幾天感覺情況好多了。”孔曉夢從北京出發馳援武漢之前只告訴了姐姐,家裡其他人都不知道,大姐是在她來了之後才知道的。她說:“因為媽媽心臟不好,平時還老是愛操心,怕她知道之後睡不著覺。”

前線醫務工作者的無所畏懼、緊張救助,

是無數醫護人員與病魔鬥爭的縮影。

願奔赴前線的你,

踏著新春平安回來。

待春暖花開時,

我們相約一同賞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