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过后,如果你去买房,你会关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幸福里APP


买房的时候,关注一下位置,因为这个会涉及到孩子的上学是否方便问题,很多人没有注意,等到孩子上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住的地方跟学校有很长的路,每天上下学就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关注楼间距

楼间距要是稍微窄一些的话,基本上是看不到阳光的,这样的生活还是比较可悲的,因为终日不见阳光,还打进去那么多钱,有的时候是掏空了两代人的积蓄,这个是不是应该注意一些呢?

关注赠送

有的小区买房的时候会送储藏室或者是阁楼,这些也是要关注一下的,因为这个也是会剩下一大笔钱的,尤其是阁楼,虽然是一定的空间,但是,也是有一定利用空间的,这样的话,就相当于增加了居住面积。

关注配套

很多小区的配套设施不是很完备,这样的话,就会失去了很多便利,要是配套的幼儿园或者是游乐场所,这就是孩子们的玩耍天堂,也是省掉了很多一笔费用,上幼儿园费用也是不少的。

关注绿化和服务

小区的绿化面积多且美观,说明小区的管理和人文上很上心,一个好的物业管理和服务,可以让你在此居住省心又放心,这样的小区当然是值得考虑的,要是价格合适的话,要是太贵,那就算了吧!

关注价格

17年前的疫情之后,房价出现了短期的价格回落,现在,会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呢?说不定的。要是可以的话,又是刚需,那就趁机赶紧出手,要不然,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行者无疆83


疫情过后,在买房方面我会更加关注以下方面:

首先,房屋的通风性要好,最好是南北通透的房子。据国家卫健委成员李兰娟院士表示:冠状病毒在56度的环境下,差不多30分钟就会被灭活。理论上在温度比较低,空气也比较潮湿,病毒存活的时间,可能有一天。但是实际上的病毒离开人体后,存活的时间,会相对减短一些,在一些温度较高以及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加上阳光的照射,病毒离开人体后存活的时间在两分钟左右。南北通透的房子不只通风性好而且采光也好,屋内的环境也比干燥,病毒会加速消散和死亡。再则遇突发情况需要居家隔离,南北通透的房子视野更加开阔,看到的景色更多,心情更加舒畅。

其次,房屋的整体楼层不要太高。这次疫情又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当下有部分人的素质不高,向电梯按键吐口水,全国这样的案例有不少,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再加上电梯环境封闭,如果有感染者乘坐过,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非常大。楼层不太高的话,特殊时期可以选择走楼梯,楼梯一般都有窗户,阳光和空气的流动性都很好,病毒不易存活,个人的安全性会高很多。楼层不高的话,人员的密度会较低,人员的流动性也会降低,居住环境会更加健康安全。

最后,小区的物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好。有一个好物业,特殊时期才会有作为。出入小区严格把关,测体温和登记,定时对小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毒等措施,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小区的公共服务这里主要说医疗卫生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有一个好的社区医院,不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而且不会因为一些小病还需要去医院,毕竟医院可能真的会有感染人员,疫情期间应该尽量减少去大医院的机会。小区有一个完善的购物商场在居家隔离时就不需要为日常生活消耗发愁了,方便又快捷,不用去大商场还可以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这就是我对疫情过后买房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梦随心飞195


疫情过后,如果我要买房,我会怎么做?

首先我们算一笔账:以我所在的湖南邵阳为例,市区买一套150平的楼房,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价5000元/平(毛胚房)计算,需要75万元,装修按2000元/平计算,需要30万元,两项合计105万元。

用这105万到农村买地盖房,购买一亩地大约需要15万左右(根据土地情况而定),地基处理大约5万元左右,盖一栋占地面积150平米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300平米,按目前的材料和人工成本850元/平计算,需要25万左右,装修按1000元/平计算,需要30万,院落、园林绿化、道路硬化预算在15到20万左右,总成本约95万。

同样的钱,在城市买房和在农村买地建房的区别在于:城市买房无须自己操心,给钱就可以入住,甚至可以按揭购房,但购买150平的房,实际使用面积能有140几平就算不错了,房屋质量如何,只有开发商知道。在农村买地建房,花同样的甚至更少的钱,却可以拥有一个一亩面积的院落,独门独户,有自己的小花园、菜地和车库,房屋使用面积是城市购房的一倍,而且材料都是自己亲自把关,房子质量自己心里有底。

再看安全和抗风险能力。毋容置疑,这次新冠肺炎疫居家隔离,充分显示了农村居民的优越性,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更有安全感,活动空间更大,身心更健康。从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来看,农村的独门独院,在遭遇地震、火灾、水水灾、暴风雨雪等自然灾害时,由于农村房属于独门独院,且房屋低矮,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自救,而城市居民住的都是楼房,几十几百人共一个电梯、楼梯,一旦楼道被堵塞,就只能被动等待外援。

最后说说居住环境和便利性。现在的农村环境已经远远超过了城市居住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经过近些年的集中整治与改造,农村真的实现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目标。在便利性方面,全国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水通电通网络。除医疗卫生、教育、购物、娱乐、出行等资源农村比城市稍差之外,其他方面农村都比城市强。

我的答案是:疫情过后,卖掉在城里的房子,去乡下购买地基,自己建房。


宝庆山人有话


如题, 此次疫情过后,去买房的话,最主要关注的是交通地理位置了,优先选择靠近医院的房源,从这一个月来看,如果一个区域不幸爆发了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此地区的医疗资源必定会产生挤兑,就医需求不断增加,一旦有需求,如果有一个靠近医院的房子就很方便了,可以比其他人更快的到达医院,更节约排队的时间,能更快的接受治疗。

参考此次疫情某城市的情况,即使一个城市的医疗资源条件相对比较丰富,但是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就医需求,也是很难应对的,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后到,就显得很重要了。

即使不考虑疫情这种小概率的事件,靠近医院,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在需要时几分钟就到的路程,有的时候,就能捡回一条命。

有人说,我要选择学区房,是的,学区房很好,但是,要考虑到现在义务教育已经全覆盖了,在城市里的房子,基本都有学区覆盖,而且现在交通便利,不存在什么上学的困难,有的时候,孩子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家庭的培养,而不能迷信什么名校的教育,再不济,家庭宽裕的话,可以给孩子请家教,上培训班,这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所谓名校的差距。

况且,有的时候,学区是会变的,可能过个一两年,某个学校的学区覆盖范围就变,这种谁也说不好,但是医院不会变,一旦建成,附近的居民就可以长久的享受到红利了

医疗和教育,是我选择房子时要考虑的最大因素,如果在教育有选择的情况下,我愿意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买单。

以上是我的个人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快乐的金金


先回答问题:买什么房和疫情没有什么太大关系。除非你是奔着捡漏去的,如果你是这个想法,那你的原则就只有一个,越便宜越好。

买房子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我根据我理解的,只按升值和经济考量,按由重要到比较重要,还去列举如下:

房子第一要素,地段

地段是决定房子成交价及未来升值空间的最重要的因素。已经被贴上好地段的房子,一般都比较贵,除非你资金量比较大,或者用于投资普通刚需是很难“高攀”得上的。那刚去是不是就不考虑地段呢?不对,反而更要考虑。你要结合交通、配套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去考虑地段。在同等价位上我比较推荐优先选择交通何必要配套的地段。

稀缺配套,比如学位

好学位就有好价格,这个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除了学位,大型公园、大型综合商超都有可能加速你房产的升值。

小区及户型

其实小区和户型才是保证你生活舒适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你是自住型或者唯一一套房,我建议你将此条件提高。

理论上小区越大,其提供的设施服务越好。如果小区采用的是人车分离,这就太棒了。

至于户型,如果家里人口多,建议你选择大客厅。如果是小两口,我建议你选择大卧房。

有房的时候多看一下房子,是否有大量被浪费的空间,比如房子内的走廊太长,有好几个小阳台。毕竟这些面积都是自己花钱买的,能省就省。


三月4670


疫情过后,势必会迎来楼市爆火一波流。

首先,灾难面前,太无能为力。疫灾期间发生了很多“钱在银行人在天堂”的悲剧…而且出不了门,或者没物资,存着钱意义也变得十分有限。很多人会有不如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想法,再加上家里蹲关了一两个月了关疯了,所以疫灾过后,报复性消费肯定会疯长,并将刺激楼市爆火;

二是疫灾防治期间,很多人无家可归。能有个窝窝着,无论买的还是租的,总比在地下室,桥洞里,路基下住着幸福太多。即便贷款买房,只要能买到房,做房奴也心甘情愿…所以楼室的刚需大增,毫无疑问。

关注点来讲:

一,肯定还是性价比。工薪阶层买房,是为了有个住处,性价比是第一要素。

所以郊区,开发区的楼盘交易量会大增,加上现在城市都在修地铁,轻轨,交通状况的改善日新月异,郊区房价相对较低,势必大受广大工薪阶层的青睐。

二,是带学位的。

疫灾过后,养儿防老,以及对天灾人祸的恐慌,对孤独孤单寂寞冷的害怕,加上何以解忧唯有生育的隔离期的刺激,人们生儿育女的兴趣与需求将大增。出生率会明显上升,因此买房时对学位房的考虑,自然也就提上日程了。

三,是配套设施,尤其是医疗和商超等相关设施,是硬核需求。

四:物业管理服务。

前些天武汉大嫂的个人rap秀,火遍全网,很大原因,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业服务质量的需求,与优质物业服务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个也是刚需。

疫灾防控期间,很多小区服务很人性化,很暖心,比如物业给小区居民免费发放口罩的,发大米的,发白菜的等等,着实让人感动…同时也曝出了不少趁火打劫不负责任的物业,让人寒心…

最后,愿大家都能少有所教,中有所居,老有所养。

愿疫灾早日消散,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金壶羽士


很高兴能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以下是我结合自身想法给您的回答,希望给到您一点启发和帮助。
 
一、如果买房是刚需:
1. 不差钱就买吧:工作和收入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并有一定存款的话,我会坚定不移的买房,因为改善住房条件是根本需要。特别是一线城市,住房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早晚都要买房,只要经济压力没那么大就果断的买房吧,不要去在意疫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坚决的买房。


2. 差钱的话就看看呗:工作和收入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就算有一定的存款,我还会观望一下,毕竟还要生存。疫情对餐饮、旅游、服务等等行业冲击很大,有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发不出工资的情况,这种情况再买房,还要还贷款,肯定压力很大,别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
二、如果买房是投资:
不管钱多钱少,我都会观望一下,因为疫情对后续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朗,这种情况下贸然投资买房,风险会比较大。

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谢谢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a4cd65541954ec7b1edec0e554009b6\

晓明叔叔


一场瘟疫,百业受灾。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抗击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疫情过后,我们在买房子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我个人觉得要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这次发生疫情的教训,容积多的小区人员多,防疫方面隐患多。

二是小区楼距要大点的,这样小区道路、绿化、房屋内采光效果好。

三是楼层应选择六层以上十层以下,下层室内潮湿采光效果差,十层以上消防隐患大些,如遇紧急情况不利于逃生自救。

四是房子的阳台要选择向阳的一面,尽量大一点,有利于家人的健康。

五是离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近的楼盘,这样住进来日常生活便利!

六是选择离大山远点的楼盘,以防自然灾害泥石流的发生。

七是尽量选择在离城市公园近的地方,这里绿树成荫空气好,有利家人的活动和休闲了。

其它的方面都是次要的了,这我个人的购房想法,也许不够全面。


岁月如歌61660751


1、城区高龄二手房还能不能买。以往,大城市的“老破小”是二手房的宠儿,总价低、配套全,去哪儿都方便,转手快。当然,“老破小”居住的舒适度极低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很多人觉得,物业不给力又如何?房子建筑与户型差一点又如何?总体来看,还是配套和地段资源更重要,居住体验讲究一点也无妨。

等到今天,大家才发现,物业和房子设计的问题,不仅仅是影响居住舒适度,而且影响安全与健康。2月10日,香港将第十二例确诊新冠病人所住楼栋各层同一户型的34家住户全部紧急疏散,并安排住进检疫中心观察。因为担心这些住户被感染,因为经验证明,病毒会通过下水道、地漏、通风口、排风道等传播。事实上,第十二例确诊病人与此前确证的一例病人,住在同一栋楼的同一户型,一个在3楼,一个在13楼。经验来自于2003年的非典淘大花园案例。当年非典期间,就是因为淘大花园某栋楼的某个住户的患病亲人来访,因腹泻借用洗手间,然后病毒通过污水渠、地漏、通风天井等渠道,致使同楼栋160人左右感染。最终,整个淘大花园共321人感染,42人死亡。最后调查显示,罪魁祸首是大楼的污水处理系统。病毒藏身于污水中,通过感染者的粪便进入污水管道,再通过其他住户干涸已久的地漏进入卫生间,附着在毛巾、地毯以及各种浴室设备的表面,最终引发人体感染,构成了“粪便传播”的全链条;此外,病毒通过卫生间窗户进入天井当中,随着快速上下流动的气体进入其他住户的家中,也是非常大的感染源之一。
这个案例之后,各城市的建筑设计都以南北通透的板楼为主,塔楼几乎绝迹。但是北京80年代的老破小,却大部分是这样的楼。我目前租住的就是这样的老破小,宅家的这段时间,每天到饭点,都能闻到上下左右的邻居饭菜油烟味儿,担惊受怕;幸好本栋楼没有发现新冠案例,否则真的是要连夜“大逃亡”了。非典时我还在读高中,直到今年的新冠疫情才让我认识到了建筑设计和户型设计不仅事关居住舒适度,还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2020年春天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以后租房或买房,万万不能选这样的房子。
2、城区奇葩户型的价值大滑坡从2018年开始,北京出现了一个比较奇葩的现象,在北京二三四环的黄金位置,出现了一批奇葩户型;这批奇葩户型水准让整个市场的产品能力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且这些户型都出在新项目、大开发商手里;更奇葩的是,这些奇葩户型都不便宜,从5.4万/㎡到7万多一平米,都有;更更奇葩的是,这些不便宜的奇葩户型都卖掉了,而且挺抢手。比如说西城天铸的枪把户型,比如说国风长安的东西向跃层。我在《城区“新奇小”:有没有价值,是不是馅饼》一文中就系统讨论过这类奇葩户型的价值,当初从居住舒适性对房产价值的影响层面进行讨论,可惜的是大家并不重视,毕竟,那时候,已经十几年都没有发生这样的“大家集体宅在家里”的事情了。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城市,对于每个家庭住主卧的人而言,房子就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东西通透也好、刀把户型也好,只要出门上班方便,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今天,新冠疫情把这批人“困”在家里接近一个月,他们这些住主卧的人,将会体验到那些住老人房的家庭成员的痛苦。南北不通透、通风采光差、客厅小且没有充分采光……等等,让这个家无法长时间待、无法舒适地待着。我还是那个观点,
奇葩户型最终将没有市场,未来的95后、00后必定比我们这一代更注重居住品质,你的城区核心地段奇葩户型转手时,肯定会跑输大市。这一切,与疫情无关,突发的疫情,只是让我们这一代人提前认识到而已。3、客厅尺度、南向面宽、层高。具体到户型细节层面,我的亲身体验是,一个房子的客厅尺度、南向面宽非常重要。在春节前一个月,我父母搬进了新居,这个新居南北通透,客厅采光面接近5米。疫情期间,虽然一家六口人无法出门,但是聚在沙发上看电视、聊天,或者去阳台晒晒太阳,大家的状态都很不错,除了觉得无聊,却也不憋闷。我回想了一下父母的旧居,纯南向小三居,客厅只有一个南向小窗户通风采光。不要说日常父母长时间居住,就是我春节回家的几天,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待在客厅憋闷、不舒服,待在卧室又一个人无聊。所以,一套南北通透、南向采光面宽大、客厅尺度大的房子,真的是可以提升家庭生活幸福度的,它让家人可以舒服地聚集在同一个空间里。你买房的初衷,不也是如此吗?所谓一家人,不就是在空间和情感上的相互依存吗?
4、低密、匀质化社区和园林。如果你的预算较高,建议多多关注社区是否低密、是否匀质化、园林是否OK。这些也是影响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的重要方面。低密有园林,你宅在家里的时候,还有个遛娃遛弯的所在,即使站在房间里向外看,心胸也感觉开阔一点。而社区的匀质化,则决定了你邻居的质素,是否与你相当。中国人看重“门当户对”,不仅是嫁娶方面,在交友和邻居方面,也是一样的。
5、物业管理和封闭社区。物业管理自不必说,今年的疫情将会是一次大浪淘沙,往常以自家物业为骄傲的房企和项目,今年来了一次集体检阅。大家可以网上搜索一下,基本哪些物业货真价实,哪些物业不靠谱,就都有数了。封闭社区,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从2015年开始,北京开始推进“开放社区”,彼时还着实闹腾了一阵子;但是闹腾归闹腾,政府还是很强势的,再加上一大波媒体强调开放社区的好处,让“开放社区”勉强成为买房人必须接受的事实。然而今天,因为疫情的影响,社区又必须“封闭”管理,真正是前功尽弃。可以想见,今年,买房人对于封闭社区的诉求,会更强烈。这一次疫情,让中国人意识到了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性,已经住宅不属实的痛苦。或许今年过后,甚至是疫情过后,那些起早贪黑赚房贷的人们又会忘记这些痛苦,依然在地段和配套面前,忽略产品的价值。但是,很快这些人就会被打脸。我相信,更讲究品质的95后,必然不会接手这些低舒适度和安全度的房子;越来越发展的城市和完善的轨道交通,也给讲究品质的人充分的选择。


足球小子555


我来认真回答您的问题。

如果你去买房,你会关注那些方面?我想,这个买房,至少得划分一下是刚需还是改善。

如果是刚需,那其他回答里谈到的,什么优质地段、什么低密度住宅,那都是刚需够不着的。既然够不着,分析的价值就不大。
如果是改善,优质地段、低密度那都是标配,也无须多言。更多的,应该是环境、功能配置、健康指数这些。

好,下面分开来回答。

首先讲疫情过后,刚需买房,会关注哪些方面呢?

一、户型。

这里不谈什么南北通透、动静分离,这跟疫情半毛钱关系没有,本来就是必要条件之一。主要讲三个重点:客厅、收纳空间、独立空间。

1、客厅。根据一项在疫情期间开展的,共有5000多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客厅不再只是一个看电视的地方。跟孩子一起画画、搭乐高、运动,自己能够做瑜伽、玩电竞,家里人能够一起打扑克、下棋等等,成为主流之外新的对于客厅空间的要求。而这就意味着,客厅的开间得稍微大一点。对于刚需的话,客厅开间最好能达到最低3.8米。

2、另收纳空间。很多人第一次发现,待家里1个月,家里变得乱糟糟的。这个没地方挂,那个没地方收,东西不是放在茶几上,就是电视机柜上,要不就是沙发上,总之一团乱。对收纳空间的要求,一下子到达一个顶峰。比如进门玄关收纳、餐厅收纳、客厅收纳、卧室收纳、还有阳台柜等等。

3、独立空间。虽然对于刚需而言,独立空间要求略高了一点,但还是要有的。比如有些人更期待有个转角的阳台,可以晒晒太阳,又不至于一抬头就是晾晒的衣服。比如榻榻米的多功能小空间,既可以日常办公当书房用,也可以做影音室、家庭娱乐室等。

二、基础配套

对于刚需而言,好学区、好地段、好配套那都是比较不太可能的。因此,基础的生活配套就显得非常重要。

有个朋友,买了一个比较偏地方的刚需。买的时候零商业配套,开发商号称会有1个10万方的大型购物中心在旁边。但几年过去了,也没有任何动静。疫情期间,下楼买袋盐都买不到,买菜还得全副武装去乡下菜场买(因为该楼盘已经是乡镇辖区了)。所以非常非常的不方便。一定要有最基础的商业配套,在200米距离之内。

至于其他的什么社区景观、物业服务,只要不是超大牌开发商的物业,都差不多。


其次再讲,对于改善买房,会关注哪些方面呢?

一样的,地段、商业配套、学区这些都是改善的标配而已,不需要多言。

一、还是户型。

很简单,哪怕楼下就是公园,就是商场,你也不可能整天去,天天去。室内才是待最多的地方。

户型,能宽敞一点就宽敞一点,采光面能大一点就大一点。这样保证基础的舒适度。

其次,功能区可以设计的丰富一点。比如西餐台,这次疫情很多人学会了做面包,但也发现了中式厨房的劣势,有个西餐台就好得多。比如客厅装投影,装影院级功放,一下子家庭影院的效果出来了。

然后就是卧室。明卫、步入式衣帽间、梳妆台,这些都要有。

二、居住环境

改善的目的,多半就是终极置业了。既然户型挑得足够合适,那周边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活水系、公园、绿化带、健身场所这些,最好都能一一享有。其次,像很多高端居住的,还会考虑私人会所、附近一些运动场、体育公园等,既能呼吸新鲜健康的空气,还可以想什么时候运动健身都可以。

三、物业

之所以放在最后说,是因为高端住宅的物业一般都不会差到哪去。而在疫情下,无论物业好坏,该做的消毒卫生工作,也差别不到哪去。

好物业与普通物业、差物业的最大差别,主要是这三点。1,更多是确保人员进出的严格性,确保业主私密和安全;2,确保社区的整个保养和修缮及时、到位,让社区公共空间、景观空间这些,日久弥新;3,确保社区的物业管理先进性,比如外卖寄存、快递收取寄存、垃圾清运、垃圾桶电梯消毒频率等等。这些才是好坏物业的核心差别,像打扫卫生、社区日常保安这些,差别并不会特别大的。

四、公建配套

以前买高端住宅,喜欢买什么CBD、CLD、商场附近等等。这里笔者要说,这些都是选修课而已,公建配套、净菜市场这些才是必修课。

比如三甲医院、社区医疗点、行政服务中心、银行、净菜市场、生鲜超市,这些控制在3公里以内比较合适。也不要太近,也不是天天上赶子要去的地方。只是一旦发生紧急、突发等,可以应对的比较即时。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