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莒南:與病毒短兵相接 抗疫前線的女子“特種兵”

在莒南抗“疫”前線有支女子“特種兵”,每當疫情出現的時候,她們就深入病人、密切接觸者家中採集標本,與他們零距離接觸,與病毒短兵相接,他們就是莒南縣疾控中心衛生應急的檢驗分隊。

防疫,就是戰役

吳學雲,檢驗分隊的一員,主要負責縣醫院隔離病例的樣本收集、分裝、全縣樣本的編碼和送檢工作。在對血液樣本進行離心分裝時,形成的氣溶膠會漂浮在實驗室裡,她相當於時刻與病毒為伍。在對血液、鼻、咽拭子樣本進行編碼時,她對樣本類型、採樣對象和編碼等信息至少核對三遍。吳學雲常說:“我知道檢測結果對每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必須保證自己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差錯。”她堅持樣本隨採隨取隨送,疫情發生20多天以來,她往返於縣醫院隔離病房取樣40餘次,往返於市疾控中心、市人民醫院送樣50餘次,大多時間晚上回來都得八九點鐘,有時甚至凌晨一二點,只為給病人的確診、救治和防控措施的制定爭取時間。她是一名時刻與病毒賽跑的戰士。

責任與擔當,是初心和使命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吳學雲除夕這天,隨著該縣多名疑似病人住院隔離觀察,為了採樣標本及時送檢,吳學雲和同事一直守在縣醫院隔離病房,直到下午兩點多也沒能吃上午飯,打電話讓丈夫用炸好的丸子捲了個煎餅送到小區門口,就匆匆奔赴崗位。

出於醫務人員對疫情的判斷和敏睿,除夕之夜,在往市疾控中心送檢的路上吳學雲就給父母、妹妹們挨個打電話,取消正月初二的家庭聚會。直到晚上九點多,忙碌了一天的她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此時,外面已經響起熱鬧的鞭炮聲,她狼吞虎嚥地吃著餃子。

大年初一,該縣報告首例確診病例,疫情阻擊戰全面打響,吳學雲急忙吃了兩口飯就趕到單位投入戰鬥。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中心對所有參戰人員實行“封閉式”管理,這就意味著他們不能回家了。吳學雲打電話讓丈夫準備一些生活用品和衣物,因為自己去送樣只能讓同事給順路捎著。

捨棄小家,是為了大家

吳學雲的丈夫張濟徵在基層醫院工作,疫情出現後需對轄區內武漢返鄉人員和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有時幾天也不能回家,兩個孩子全由奶奶在照顧。同為黨員的夫妻倆在電話裡相互加油鼓勁:“特殊時期一定要衝鋒在前,堅守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醫務人員懂醫務人員,我們之間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做好防護,疫情會結束的,很快就能回家了。”

最讓吳學雲放心不下的是剛滿三歲的小兒子,孩子從來沒離開過媽媽這麼長時間,在與兒子視頻時,他總是用稚嫩的聲音問:“媽媽,你在哪裡?”“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我想你了!”......吳學雲總是眼圈紅紅地回答:“媽媽在打傳染病呢,你在家不要出門,聽奶奶的話,好好吃飯,媽媽打敗傳染病就能回家了。”後來小兒子電話裡總會多問一句:“媽媽你打敗傳染病了嗎?我讓奧特曼幫你打吧,打敗傳染病你就能回家了。”句句叮囑,都是一個母親千般糾結萬般掛念的心。

在阻擊疫情的戰場上,她是一名頑強的“逆行者”,她是莒南疾控人的一個代表,一個縮影。有他們的默默堅守和責任擔當,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風雨過後,陽光會更加燦爛!

臨報融媒記者楊光達 孫芳玉 通訊員劉雁 孫燁 張濟徵

莒南:与病毒短兵相接 抗疫前线的女子“特种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