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金蒙大战:因战而起的一场大瘟疫毁了一个王朝!

公元1232年,完颜阿骨打创立的金国已近117年,这一年,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农历3月22日,蒙军合围攻打首都汴京。

金军与蒙古军交锋,几乎是屡战屡败,金国君主无奈之下,被迫将都城由中都难迁到了汴京,图个惹不起咱躲得起。

史料记载,金哀帝亲自出宫来到两军阵前,巡四方劳军,故土皆死战。哀帝吹响了集结号,他把将士家属、南渡逃亡的难民、周边州县的军人全部集结到城内,试图背水一战。

金蒙大战:因战而起的一场大瘟疫毁了一个王朝!


双方的攻守战打的十分惨烈,守城防御工事被毁,就用“故宫及芳华、玉溪所拆大木”来修补,“至是十六昼夜,内外死者以百万计。”金人抗拒持久,蒙古军亦“师多死伤”,“不能前”,至到四月初八日,以“天热避暑”为名,蒙古军暂时撤军了。

蒙古军队虽然退兵了,还没等金人高兴完,另一场灾祸就降临了,“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汴京城门有12个,每天抬出门的尸体就有千余具,时间持续了近三个月,汴京城里犹如人间地狱,星现一番“白骨相望,虻蝇扑面”的惨相。

瘟疫的蔓延,劳动力大量损失,随后又爆发了“人相食”的饥荒,守城士兵杀死军官只求逃出这座“死城”。此时的金朝政府犹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面对此情此景也只能是“令诸生监送军士饮食,视医药”而已。

1233年3月,蒙军卷土重来攻克了汴京,1234年1月,蒙宋联军攻克蔡州,金朝灭亡。

后世的人们不禁要问,压垮金国的“汴京大瘟疫”,究竟因何而起呢?

金蒙大战:因战而起的一场大瘟疫毁了一个王朝!


  • 异常气候说

天兴元年(1232年)“五月辛卯,大寒如冬”,这一年,河南地区气候异常,乍冷还寒的气候,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再加上当时粮食供应不足引发了大饥荒,此时,汴京城内人口又高度密集,又给瘟疫的扩散提供了土壤。

由于中国是一个季风国家,地处太平洋和欧亚大陆交接处,冬夏气温冷暖不均,气候变化很大,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也很容易引发疾病灾害。根据古人的解释,所谓疫,就是指“民皆疾也”,凡是能传染的病都通称为疫。

  • 用药不当说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在其著作《内外伤掰惑论》里详细论述了这次瘟疫,他认为汴京瘟疫不是“伤寒”所致,而是“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的群体性内伤病。

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所失,经三两月,胃气亏之久矣,一旦绝食太过,感而伤人,而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疑。

蒙古军队围城的时候,汴京城内的粮食供应不足,所以就会“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一旦解围,食品供应恢复了,人们又会“饱食过度”,从而得病。这类病症类似伤寒,实非伤寒,如果碰上庸医用药不当,把人治死也是不足为奇。

后世也有研究认为,瘟疫的源头可能在蒙古兵里,他们撤退以后金兵出城采集给养,有可能接触了染病的尸体或者物品,无意之中把传染病源带回汴京城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找到李杲的相关记载。

因此金未大诗人元好问,恰好也被困在汴梁城中,他把这次瘟疫称为“壬辰药锅”,认为就是误诊带来的祸患。

金蒙大战:因战而起的一场大瘟疫毁了一个王朝!


  • 传染病说

后世医家结合现代西医理论,对李杲的内伤说提出了质疑:如果饮食不节,导致身体损伤,怎么可能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内造成上百万人的死亡呢?这次瘟疫的元凶一定另有元凶。

从史料记载的症状上分析,汴京大瘟疫的患者具有“发热”、“嗽血”、“呕吐”等病症,这与肺鼠疫的临床症状“高烧寒战、胸痛、咳痰、痰为粘液火血性泡沫状态”的病症非常相似

  • 兵祸说

“疾病是战争不可避免的伴随者”。军队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由于“军队人群具有生活高度集中、流动性大、任务特殊等特点”,非常容易发生和传播疾病。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医疗条件与卫生环境令人堪忧,而军队长时间作战,身体倦怠等因素都会加大疫病爆发的风险,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汴京城汇聚了双方数十万军队,金军更使用了大量污染巨大的火器进行反击,双方交战后阵亡士兵的尸体得不到及时清理,因为病菌繁殖提供了温床,这些病菌极有可能会污染附近的土壤、水源和食物。这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史载,“汴京解严,步军始出封丘门采薪蔬”,此类高危的举动很有可能形成交叉感染,通过人传人的途径,引发大规模的瘟疫。

金蒙大战:因战而起的一场大瘟疫毁了一个王朝!


金蒙大战:因战而起的一场大瘟疫毁了一个王朝!


今天的人们试图探寻800年前那场大瘟疫的元凶,由于史料所限,对汴京大疫造成百万人死亡诱因还存在很多分歧,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金哀宗聚集了数百万人集中到汴京,造成城市人口的超级拥堵,加上战争时期,饮食无节、精神焦虑紧张、尸横遍野和政局动荡,摇摇欲坠的金朝政府及其统治者,又拿不出行之有效的防控手段,使得一场大灾祸在所难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