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作為傳統人物畫的專門題材之一,仕女長期以來就是歷代畫家著力刻畫的對象。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上層社會和宮廷生活中的貴族與名門淑女,終日沉浸在閒逸的生活環境中,奢靡舒曠的情緒鐫刻在臉龐。

下層社會和豪門府第中的傭僕與侍女隨從,也總有著說不盡的心事,充斥著各自複雜的內心世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穿越時空,回首展望,依然能在畫卷中感受到來自千年前中國女性的那份優雅與消愁。

要論中國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則要數唐代無疑,若談仕女畫最為繁榮興盛的時期,也非唐代莫屬。

而說起唐代最傑出的仕女畫家,首推張萱周昉

張萱(生卒年不詳),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畫家,開元(713年—741年)年間可能任過宮廷畫職(史館畫直),工畫人物,以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

據記載,張萱“嘗畫貴公子、鞍馬屏幛、宮苑仕女,名冠於時”,並以“貴公子與閨房之秀最工”。

張萱作畫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所畫的貴族婦女“以硃色暈染耳根”,即在女子的耳根處用朱(紅)色暈染。

描畫背景環境時“為花蹊竹榭點綴皆極妍巧”,即以點簇的筆法畫亭臺、樹木、花鳥等宮苑景物。

在畫哀怨的歷史題材作品《長門怨》時,以“金井梧桐葉落黃”渲染漢代被廢棄的陳皇后氣氛的悲慼寂寞。

張萱筆下的盛唐貴族婦女,大多充滿了歡樂的生活情態。

周昉(生卒年不詳),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著名畫家。出身顯貴,活躍於代宗、德宗時期,先後任越州、宣州長史。擅畫貴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畫,亦以仕女畫最為突出。

稍晚於張萱的周昉,有著與張萱相似的地方,都擅長畫仕女圖,周昉甚至還曾效仿過張萱的繪畫風格,並加以變化,自成一體。

周昉筆下的仕女,衣紋勁簡、色彩柔麗,且容貌端莊,具有體態豐肥的特點。

但區別於張萱的是,周昉所處的年代相對要晚於張萱,這時唐朝已經經歷了安史之亂,早已失去了開元時期的盛世景象,尖銳的社會矛盾已經暴露出來。

故而周昉筆下的女性形象已由張萱作品中的表現歡快享樂的語調,轉向展示她們在閒適生活中的精神狀態,在反映社會生活和人物性格的深度上前進了一步。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出於張萱本人手筆的原作至今已無一遺存,僅剩下兩件傳說是宋徽宗臨摹的版本——《虢國夫人遊春圖》和《搗練圖》。

而周昉的原作大多也在漫長的歷史中散佚,僅存《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和《調琴啜茗圖》等幾幅傳為其作的畫卷,可能也是唐宋後人的摹本。

作為唐代仕女畫最具代表性的畫家,張萱和周昉以積極入世的行樂觀,密切地關注於豐富多彩的現實社會,唐代貴族婦女閒逸的生活方式在他們繪製的畫作中得以再現,向後人展現著千年前仕女們單調而又悠閒的生活情調。

《虢國夫人遊春圖》原作作於唐代天寶十一年(752年),描繪的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遊的場景。

全卷縱51.8釐米,橫148釐米,原作已佚,現存的是宋代摹本,絹本設色,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虢國夫人遊春圖》全圖

全圖一共八騎九人,揮鞭策馬外出踏青遊春,人物神態從容,步伐輕鬆自如,服飾輕薄鮮明。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即使不畫背景,也讓人感受到畫卷中人物的從容歡快情緒,在花團錦簇的隨行隊伍的擁導下,裝備錦麗的駿馬踏著輕快的碎步,楊家姐妹奢華驕縱的形象在春光明媚的光景下,顯得格外耀眼。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偏暖的色調大量運用了青、綠、粉紅等豔麗的色彩,豔而不俗,背景中若隱若現的斑斑草色,也愈發清新。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前疏後密的構圖極富節奏感,權貴和隨侍分別被安排在畫面的主、次位置,彰顯著舊時代的封建等級觀念。

個性鮮明的人物特點,在或矜持、或放鬆、或關注前方、或顧盼私語的神情刻畫下微妙地安排,一片閒情逸致之趣。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無論畫面佈局多麼簡明或繁複,線條的長短、粗細、輕重、剛柔、虛實等變化,在韻律、節奏、力度、動勢、方向等方面表達情感,在疏密、聚散、長短、取捨、前後穿插等方面表現空間結構、層次、節奏韻律及裝飾風格。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圓潤秀勁的線條,在細勁中透著嫵媚;典雅富麗的設色,在奢華中頗具裝飾意味。

活潑明快的畫風,是雍容、自信、樂觀的盛唐風貌,更是安史之亂爆發前詭秘般的寧靜。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搗練圖》是張萱在盛唐時期創作的一幅民俗畫,記錄的是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

全卷縱37釐米,橫145.3釐米,絹本設色。現存的《搗練圖》是宋代摹本,清代咸豐十年(1860年)時被八國聯軍從圓明園中掠奪而出並流失海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搗練圖》全圖

十二位唐代婦女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完整情景,被張萱如實地描繪下來,有條不紊地在搗練、織線、熨燙這三組場面中進行著勞動分工。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搗練圖》局部

凝神自然的形態,在生動的細節刻畫中得以顯現,搗練的用力、熨練的細心和縫衣的聚精會神得到生動的表現。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搗練圖》局部

張萱高超的畫技在此開始體現,他在畫此圖時並不停留於單純地圖解勞動程序,而是抓住勞動中流露出的情緒細節,如搗練間歇中挽袖、縫衣中靈巧的理線、扯絹時用力地微微後退後仰等。

勞動中突出的愉快情態,反映出張萱的觀察入微。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搗練圖》局部

工細遒勁的線條、富麗典雅的設色以及豐滿腴潤的體態,充分地體現出唐代仕女的典型畫風。

造型端莊豐厚,色彩柔和鮮豔,張萱的《搗練圖》給人帶來一股溫雅的古風。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搗練圖》局部

《簪花仕女圖》是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也是典型的唐代現實主義風格的仕女畫標本型作品。畫中描繪的是六位衣著豔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於春夏之交賞花遊園。

全卷縱46釐米,橫180釐米,絹本設色,傳為周昉所畫,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簪花仕女圖》

此圖以工筆重彩的形式,描繪了五位服飾華麗的貴婦和一位女侍在庭院中漫步賞花、鬥狗的休閒狀態,並用白鶴和花石點綴其間。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簪花仕女圖》局部

細勁有神的筆觸,流動而多姿,作者用濃麗的設色、勾染的髮飾、暈色的五官和半罩半露的透明織衫,無時不刻地向人展示著畫中人的豐腴和華貴,極盡工巧之能事。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簪花仕女圖》局部

作者用精緻細膩的用筆表現了貴婦身上輕柔透亮的薄紗和隱約可見的手臂,在輕盈流暢的線條中呈現了女性細膩柔嫩的肌膚。

在嬌奢雅逸的氣息和女性柔軟溫婉的身姿中,透徹出一種閒適無聊的生活本質。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簪花仕女圖》局部

華麗雍容的貴婦和安詳中若有所思的侍女形成鮮明的對比,審美意趣在宏麗中見婉約。

快樂而又略帶懶散的情緒和氣氛,恰當地展示了屬於那個時代整個貴族悠閒階級的時代氣氛。

而在看似光鮮外表的背後,又彷彿隱藏著人物內心深深的悽寂和幽怨。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簪花仕女圖》局部

對《簪花仕女圖》的創作年代雖有不同的說法,但研究古代的專家在經過仔細的考證後證明《簪花仕女圖》反映的時代特徵與唐代貞元間的社會風氣吻合。它的繪畫技法、人物造型和所表現出來人物氣質的時代風格,以及服飾器具的形制和特徵均與記載唐代的文獻及考古實物相印證,並主要集中於晚唐時期。

所以《簪花仕女圖》儘管不是直接出自中唐周昉的作品,但其畫風與周昉息息相關,應是周昉傳派畫家在晚唐時期的畫作。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簪花仕女圖》局部

《揮扇仕女圖》傳為唐代周昉所畫,描繪了唐代宮廷婦女的日常生活。

全卷橫204.8釐米,縱33.7釐米,絹本設色,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揮扇仕女圖》全圖

全圖中的人物共有十三人,分別按揮扇、端琴、臨鏡、圍繡和閒憩這五個生活場景而分成五個段落,每個場景間若即若離,不同的人物似乎各有心事,似離還合。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揮扇仕女圖》局部

秀勁細麗的線條,柔麗多姿的設色,全卷在井然有序的結構中展開,而婉麗豐腴的體態更反映了唐代婦女追崇的風尚。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揮扇仕女圖》局部

實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每個人在時代背景下的倒影。

周昉生活的時代,已是唐帝國經過安史之亂由盛而衰,社會矛盾日漸尖銳之際。他筆下的婦女已不同於張萱作品中的歡愉活躍,而彷彿是沉湎在一種百無聊賴的心態中,茫然若失,動作遲緩。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揮扇仕女圖》局部

縱然是裝飾得團花簇錦,也掩不住內心的寂寞與空虛。

畫卷中看似體貌豐腴,衣飾華麗的貴婦,其實面相中暗含幽怨,舉止慵倦,毫無生氣。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揮扇仕女圖》局部

相由心生,畫中人大多緊皺眉頭,情緒惆悵,在或站或坐、或正或側的形態中,無聲地訴說著她們的寂寞沉悶和空虛幽怨。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揮扇仕女圖》局部

《調琴啜茗圖》依然是一件傳為唐代周昉的畫作,畫中描繪的是唐代仕女彈琴飲茶的生活情景。

全卷橫75.3釐米,高28釐米,絹本設色,現藏於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 。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調琴啜茗圖》全圖

畫卷中三位貴婦坐在庭院裡,在兩位女僕的服侍下,彈琴、品茶、聽樂,上層社會閒散恬靜的享樂生活刻畫得淋漓盡致。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調琴啜茗圖》局部

有時一個微小的動作,恰恰最能反映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三位貴婦中一位正在調理琴絃,另外兩位一邊品著茶,一邊等待著欣賞美妙的音樂演奏。

這時紅衣女子把茶杯放在路邊,身體前傾,只留出一個背影,讓人充分感知她焦急地想聽到演奏的心情。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調琴啜茗圖》局部

從肩上滑落的披帛、急切地聽樂欲,在不經意間傳遞出貴婦們的慵懶寂寞和睡意惺忪的頹唐之態。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調琴啜茗圖》局部

迴轉流暢的線條,參雜了幾許剛挺和方硬之象。

勻淡的設色,在毫無紋飾的衣著襯托下,又有著幾分素雅。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調琴啜茗圖》局部

唐代女性貫有的豐肥體厚的時代特色,在纖柔的膚脂間愈發顯得溫美生動。

幾株蕭索的桂花樹和梧桐樹,在閒散與單調的生活氣息中,又彷彿帶著一絲來自秋日凋零。

沉靜而略顯單調的神情,或許是業己日落西山的唐王朝,空虛單調的真實寫照。

傳世唐人仕女圖賞析

《調琴啜茗圖》局部

一部仕女畫史是一部“女性美”意識的流變史,也是一個時代興哀榮辱的見證史,唐代仕女圖中煥發出的無窮魅力,正是人們內心深處對漢民族在歷史歲月中的傑出成就引以為豪的客觀寫照。

而之於唐朝女性們,她的溫婉、她的嫻雅,抑或她的憂愁、她的幽怨,都一一靜謐地沉澱在畫卷中,佔據在後人的心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