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山間泉溪


一,習慣培養。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成好習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父母一定要從小重視並培養。如清理玩具,整理抽屜,講究衛生,愛整潔,有條理等好習慣。

父母身教勝於言傳。只有父母熱愛閱讀,才能讓孩子在濃郁的閱讀氛圍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講故事,玩玩具時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從而摸索並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豐富想象力的方法。

老師也應以身作則,身正為範。不遲到,聲音洪亮,板書規範,書寫工整,培養孩子不拖沓,不膽小,不潦草的好習慣。

二,品德教育。當代美國作家富爾格姆在他的哲理小文《信條》中提到: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怎樣生活,怎樣做事,怎樣做人。分享,公平,禮貌,謙遜,團結,友愛,寬容,上進……這才是家長和老師最應該重視並培養的良好品德。


開啟暗夜之光


我是三個孩子的父親,老大老二是女兒,大的十三歲,現在在一所封閉學校讀初一,學校管吃住,半月回家一次,因為學校管吃住,每月生活費不能超過50元,但只要學校開家長會,我再忙都會開車四百多公里趕到學校;老二六歲,是堅決不能玩手機電腦,每天兩小時練字換算;三兒剛兩歲,因為他模仿我抽菸,吐菸圈,二十多年煙齡的我把煙戒了,三個孩子小到言談舉止,過馬路紅綠燈,走人行道……大到為人處世。正人正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久的榜樣!做人,給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正覺然


看了網友們的評論,我覺得大家都是深有感觸的。看樓主似乎是一個醫生,平時工作應該挺忙的,如果妻子的工作也忙的話,那就一定要注意多花一點時間陪陪孩子。我周圍有很多小時候父母忙著工作,沒時間照看,搞得長大了跟父母沒得感情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做很多叛逆的事情,泡吧、喝酒、抽菸,最後成績也不好。他們做這些就是為了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不及時糾正,最後可能高中都沒有唸完,就離開校園外出打工了。

而在學習方面,我身邊很多同學,初中成績往往不咋的,但是一到了高中,懂得要努力了,要考個好大學了,成績蹭蹭地往上漲,甚至考個全年級第一的也有。

所以,我認為小孩的培養,品格和習慣很重要。品格要尊敬父母,理解父母的工作,尊重他人,也懂得自尊自愛,要獨立。習慣方面,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早晚刷牙,吃飯要等長輩先動碗筷,時間規劃要合理,每天有一部分時間是專門的學習時間,有一部分時間可以隨便玩。多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

總結一下就是,小孩的培養品格放第一位,愛國愛家愛父母。習慣放在第二位,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能吃苦耐勞,不斷挑戰自己。知識放在第三位,只要成績不會太差,到了高中完全是新的知識體系,可以重新努力的。再說初中和小學的知識並沒有多少,複習也很快的。


Lyngie


相信很多人都會把“品格”排在首位,我也覺得“品格”是孩子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但今天我不想從這方面去闡述。

我想闡述的話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培養那些方面的東西?”我覺得應從這幾方面去培養孩子:


懂得感恩,方能遠行

今晚飯桌上我九歲兒子的一句話,讓我這個作為父親的感覺壓力很大,教育還未到位。那孩子是說了一句什麼話呢?他說:“外婆,今晚桌上沒有我喜歡吃的菜。”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生活中很多事他就認為是理所當然。如外公、外婆的痛愛、爺爺、奶奶的寵愛、爸爸媽媽辛勤的工作還有幫他洗衣、做飯等。“感恩”在他的心裡還沒有萌芽。但不懂的感恩的人,怎能遠行。

運動常伴,強身健體

我是一個喜歡運動鍛鍊的人,所以在耳濡目染下,我兒子也喜歡上了運動,這點我很欣慰。常運動,確實能強身健體,但更多能帶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能培養人一種“不言棄、不言敗”的精神。

好的習慣,受益終生

習慣包括生活中的習慣、學習中的習慣,從小能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將使人受益終生。

閱讀習慣,適合潮流

現今對孩子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從小讓孩子養成喜歡閱讀,無功利性的閱讀,對孩子今後的人生大有裨益。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做到面面俱到,方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對社會有用的人。


初中物理芮老師


題主,你好,我是熱愛教育的物理張老師。我認為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愛的教育。感受到愛,擁有愛別人的力量。父母和睦相處,不吵不鬧。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強大的。在愛的土壤下,滋生出,感恩的心,責任意識,有擔當,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需要做好什麼,他會自發的,去學習,去做一些事。在此基礎上,在愛的呵護下,從他年幼時,開始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養成良好的習慣,他會一直努力堅持做下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的孩子,他現在5歲。因為從小和父母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享受四個人的關愛,他是幸福的。他愛笑,愛發出爽朗的大笑。他能感受到愛,他的笑容溫暖陽光。他知道感恩,知道關心爺爺奶奶,知道心疼父母,我們不開心,情緒低落時,他會哄我們開心,用幼稚簡單的小辦法。比如,喊看,天上有飛機,你不經意一抬頭,他抬手拍你後面一下,然後大笑著跑開。雖然幼稚但讓人很溫暖。看到奶奶褲子破了個洞,就和奶奶說,你去買條新的吧,我給你錢(平時的壓歲錢,自己保管,是個小財迷)。然後高聲說,我要去寫作業了,學好了,工作掙錢。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要做什麼,學習,工作為什麼。雖然一知半解,但等大一點,給他解釋清楚,我相信,他的學習,不用我操心,他會自覺學習的。再大一點,給他講清社會規則,道德,我相信,有愛的孩子,他的三觀,一定是正的。他會關心愛護他人,回饋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祖國的棟樑之才。


雖然孩子並未長大,但根據我的人生經驗,及孩子成長的現實情況。我相信,愛是一切的基礎,對於養育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愛與被愛的力量。

我的觀點,您贊同嗎

我是熱愛教育的物理張老師,期待與您的下次相遇。


光之旅程


我是一個在中學二十幾年的老班主任,還是一個青少年問題諮詢師,可以算是一個比較專心研究教育實踐的老師,所以我對這個問題可以說上兩句話:

一個孩子到了中學,基本上就差不多定型了。所以我可以回過頭告訴小學老師或者家長關於什麼是最重要的。

第一個最需要培養的是和父母的親密感。孩子只有和父母有了親密感,父母的話孩子才可能會聽,也因此孩子在學校裡也會渴求和老師建立親密感,師生關係良好,老師講的話就像父母講的話那樣,能聽得進去。

為了培養父母和子女的親密感,肯定是需要家長親自帶孩子,家長不親自帶孩子的帶來的問題太多了,因為沒有親密感,以後孩子沒辦法接回到父母的手上,孩子內心不接納父母,父母說得再也道理的話他們也聽不進去,父母的愛在他們眼裡也是可疑的,他們想的只是儘快地回到撫養人身邊獲得一種熟悉環境的安全感,而不是呆在父母身邊。

更嚴重的我也看到,父母和子女之間關係淡漠到只有法律和血緣關係而沒有情感關係。

第二個注意點: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固然要注意成績,但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還很多,比如習慣。到了初中,一些學生抽屜裡書本放得整整齊齊,一些學生抽屜簡直就是垃圾堆,固然這和小學老師有關係,但是和家庭不讓孩子做事情不培養孩子收拾東西有直接關係。比如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現在很多家庭,做事情都不讓孩子做,孩子連事情都沒有機會做,更不用說做事情還要有計劃。到了初中之後,帶這樣的學生很累,什麼事情只有老師吩咐他們才會做,沒有大人招呼,就是一根木樁戳在那兒。更不用說那麼多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比成績重要。

還有一些德行方面,主要注意培養和別人分享合作的行為習慣。不願意和別人分享合作人短時間內似乎有好處,但是長時間他的發展就會受限。現在自私自利學生太多了,但是對學生來說,他們也很討厭自私自利,他們認為別人不滿足他就是自私自利,自己拒絕分享給別人是自己的權利,這些都是家庭教育存在比較大的欠缺,是家庭成員對子女的需要過度滿足和優先考慮引起的,對於自私自利的學生,老師也不待見,一般老師都會想在學生之間維持一個平衡,對於自私自利的學生,老師想的是,他們這麼能為自己打算,我如果不把這些好處給不爭不搶的學生,這些不爭不搶的學生會餓死的。

第三個問題是老師們最深惡痛絕的地方:用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來帶孩子。撫養孩子是累的,但是當父母必須得拿出時間,陪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暴露在電子產品下,許多家長只要孩子不鬧騰,管它是電視還是手機還是ipad,甚至花錢給孩子買電子產品,然後又要求老師嚴格控制電子產品,我一般都會問:這手機又不是學校給的,是你給的。

也就是說家長為省去麻煩用電子產品來哄孩子,現在要老師去解決他的後遺症。

要培養一個學霸千辛萬苦還要機緣,而培養一個學渣太容易,只要給他一個手機。


門前海藍藍


1、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對一個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兒童時期應努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包括作息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等。孩子在早期養成了正確的生活習慣,後面的學習和生活就會簡單不少。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忽視了對這些良好習慣的培養,認為這些都是小事情,孩子長大後再要求也不遲。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有孩子已經上初中了還是丟三落四,不會收拾學習用具,桌面亂糟糟的......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很難糾正,這些不良習慣甚至會伴隨孩子一生。

2、從小就樂於讀書的好習慣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認同學習應該是一件終身的事情。終身學習的基礎就是要有閱讀習慣,自發地從各種書籍裡汲取營養。

現在的童書市場比以前繁榮很多,各種好書層出不窮,親子閱讀的理念也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父母的贊同,不少父母已經開始在育兒之路上踐行起來。

在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起閱讀的習慣,會比成年後再來培養容易得多,也會更容易在無功利性的閱讀中發現閱讀的樂趣。當一件事是有樂趣的,那麼離成為一種習慣就不遠了。

3、良好的抗挫折習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對此孩子通常會用哭、鬧、耍脾氣的方式來面對,作為父母,應該通過積極的引導來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讓孩子們明白: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我們勇敢面對,一切困難都會煙消雲散。

父母可以用講故事、看視頻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抗挫折培養,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勵志”小故事,使孩子能夠正確看待挫折,從而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抗挫折習慣。

4、旺盛的求知慾和學習習慣

求知慾和上進心,就是對知識的學習具有一種內在的渴望,按照我們的話說,就是“愛學”。孩子只有“愛學”,才可能“學好”,並持續地保持好成績。

作為父母親,在孩子成長的兒童階段,注重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5、具有一定獨立生存的好習慣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成長,對父母產生過強的依賴心,一旦離開了父母這個保護傘,便不知所措。

是滴如何才能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呢?父母應從吃喝拉撒睡玩運動等作息規律培養;也要學會照顧自己、整理內務,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更要培養孩子在學校、自然、社會、公共場所中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視覺志尚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也就是說三歲開始,孩子在個性特點,心理傾向慢慢形成雛形,對今後的成長有很大影響,小孩的培養什麼最重要呢?我認為當然是培養習慣最重要啦!

1、生活習慣

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兒童綜合素質的體現。

2、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

3、道德習慣

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兒童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

4、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兒童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兒童的成材直接相關。它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5、口語交際的習慣

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說規範的語言,培養孩子準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峰158513373


一,習慣培養。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成好習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父母一定要從小重視並培養。如清理玩具,整理抽屜,講究衛生,愛整潔,有條理等好習慣。

父母身教勝於言傳。只有父母熱愛閱讀,才能讓孩子在濃郁的閱讀氛圍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講故事,玩玩具時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從而摸索並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豐富想象力的方法。

老師也應以身作則,身正為範。不遲到,聲音洪亮,板書規範,書寫工整,培養孩子不拖沓,不膽小,不潦草的好習慣。

二,品德教育。當代美國作家富爾格姆在他的哲理小文《信條》中提到: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怎樣生活,怎樣做事,怎樣做人。

三,格局培養。我十分的讚賞這句話:"心志遠則視野廣,視野廣則格局大,格局大則命運盛"。可以這麼理解,命運盛是因格局大,格局大是因視野廣,視野廣是因心志遠。所以培養孩子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尤為重要。


輔導員之家


小孩子的培養,也沒有什麼最重要的,就是習慣興趣培養,用興趣來引導孩子建立習慣。

不過在習慣培養裡面,我的觀點可能和大家有些不同,我的順序是這樣的:1、體育鍛煉興趣習慣的培養。2、生活習慣興趣的培養。3、 學習習慣興趣的培養。

一、經過這次疫情之後,大家對健康可能有了更深的認識。 有一個好身體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鍾南山院士以他自己的狀態給我們上了一節重要的健康課。大家有目共睹,84歲高齡的鐘老以他優良的身體素質,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鍾老師這樣講過,人的壽命長短,主要是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體育鍛煉在人的生活方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鍛煉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一樣,人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健康理念和體育鍛煉習慣。這些要從小進行培養。

100年前蔡元培先生如此有遠見把體育列為大學課程,並排在“四育”之首。就像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南京體育學院演講中說的,“以體育人”,讓孩子們在體育鍛煉中表達和培養思想、品質和情感,這可能比家長光靠嘴說強的多。

二、生活習慣的培養。就是吃穿住行。在這點上我就不再多說了,其他朋友講的也很多,也非常的全面。有個觀點是不要去強迫,想辦法,用興趣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學習習慣的培養,在這點上我認為不用太多的去關注學習多少數量。主要就是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就可以了。不用規定一天必須寫多少字,必須背多少書,讓孩子不但不會喜歡,反而會反感。要從興趣入手讓孩子自己去喜歡學習。

這是我對培養小孩子的思想觀點,用興趣引導並建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生活起居習慣、快樂學習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