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曹操到底喜不喜歡楊修?為什麼?

偉大的時代


實際上,曹操是十分喜歡楊修的,要不也不會讓曹植和他在一起了。曹操殺楊修,其實問題在於楊修。楊修雖然有才,政治修為不夠,情商也低,這很致命。舉兩個例子吧。第一個例子,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曹操本來是喜歡曹植的,楊修買弄才華,讓曹操覺得曹植華而不實,不夠穩重,反而丟分,第二個例子,在爭奪漢中時,曹軍戰局不利,曹操準備退軍,楊修自做聰明,私自收拾包袱要回家,軍令未下,動搖軍心,犯了大錯,不說曹操,那個統帥能容忍這種行為,可以說是楊修自尋死路。


歷史在唱歌


曹操到底喜不喜歡楊修,那先從楊修的出身說起。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楊修是曹操又愛又恨的一個人,,他從小飽讀詩書,聰慧敏銳,深得曹操的器重,都知道曹操是個惜才之人。而被曹操所殺的原因恃才放曠,太囂張,而且犯了政治上的大忌,參與了奪嫡之爭,楊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的利益有衝突,楊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楊修捲入了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爭,立誰為世子可關係到曹魏政權的未來,曹操在這件事上絕對是費盡心思的。當曹操決定曹丕做世子後,是絕對不會允許曹植做大的,而楊修是曹植的謀士,曹操不可能殺掉曹植,就只能剪除其左膀右背了,從而消弱曹植勢力,以成就曹丕,因此楊修必死無疑。而曹操為了輔助曹丕上位,卻留下了更陰險狡詐的司馬懿,因為司馬懿是曹丕的謀士。這一殺一留才是曹操正真的用心所在。

因此,楊修之死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在政治方面要站好隊,這才是最大的啟示,隊站錯了,再聰明的人也不會有好下場。




古今牛人匯


、曹操除了美女之外,最喜歡就是人才。

他的《短歌行》有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翻譯過來就是,青青的是你的衣衿啊,悠悠的是我的愛心,只是由於你的原因啊,讓我思念到如今。思念著誰?不是情人,不是小蜜,是能夠幫助他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才。

那我們就要問了:楊修是不是“能夠幫助他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才”?

不是。

很多人可能說了:楊修聰明絕頂,才華橫溢,怎麼會不是人才?

不錯,楊修聰明絕頂,機敏過人;可是楊修有真本事嗎?他是能夠幫助曹操成就霸業的“王佐之才”嗎?

楊修四處炫耀自己那點兒小聰明,這就是輕浮。權謀和輕浮是不能兼容的。輕浮的人必無權謀,而權謀之士也一定深沉。因為深沉才有城府,有城府才有權謀。輕浮的人,一眼就能被人看穿,還想搞陰謀詭計?笑話。

——應該說,楊修,聰明有餘,卻智慧不足;才華橫溢,卻缺乏城府。

相對於袁紹用人,曹操用人更注重實際,曹操很明白名聲是外在的,德也是相對的,而才對於他的事業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曹操沒有囿於名與實、德與才的無謂的界定與討論,他徑直把用人的指揮棒舉向了“唯才是舉”。曹操甚至提出:只要是有真本事,哪怕不仁不孝,你們都儘管推薦給我,我都用。

這樣看來,華而不實的楊修,就顯得不合曹操的胃口了。

2、楊修與曹操的關係

楊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聰明人,楊修可以說是一個聰明絕頂、極有才華的人,連狂妄冠軍禰衡也承認他還算個人物,呼他為“小兒”。楊修又是一個謙恭的人。他的死,並不因為得罪了誰誰誰。史家一般認為,楊修是死於立儲之爭。當時曹丕和曹植爭當太子,而楊修是幫曹植的。曹操決意立曹丕為嫡以後,為了防止楊修給曹植出壞主意,同曹丕對著幹,惹麻煩,弄得兄弟相爭,禍起蕭牆,便在自己臨終之前一百多天,把楊修殺了。

此說甚為可疑。楊修確實是幫過曹植,但楊修並非曹植死黨。曹丕被立為太子後,楊修就想疏遠曹植。曹植卻一再拉攏楊修,楊修“亦不敢自絕”。曹植畢竟是曹操的愛子,即便當不上太子,也是得罪不起的。楊修雖然出身名門,四世太尉,和袁紹兄弟一樣也是“高幹子弟”,父親又是當朝太尉,但此刻連皇帝都成了曹操的玩偶,太尉又算什麼東西?楊修對曹氏兄弟不巴結著點,又能怎麼樣呢?

何況楊修和曹丕的關係也不壞。楊修曾把一把寶劍獻給曹丕,曹丕十分喜歡,經常把它佩帶在身上。後來曹丕當了皇帝,住在洛陽,也仍佩帶這把寶劍。有一天,曹丕從容出宮,忽然想起了楊修,便撫著寶劍喝令停車,回頭對左右說:這就是當年楊德祖說的王髦之劍了。王髦現在在哪裡呢?及至找到王髦,曹丕便賜給他一些糧食和衣物。俗話說,愛屋及烏。曹丕這麼喜歡這把寶劍,喜歡到連王髦都要賞賜;提起楊修時,稱他的字不稱他的名,都說明曹丕對楊修還是有些感情的,至少不那麼反感。曹丕自己都不想殺的人,曹操替他殺什麼!

曹操是為自己殺楊修的。

楊修這個人,雖然大家都公認他聰明,其實不過小聰明。他輔佐曹植,多半因為揣度曹操會立曹植。所以儘管兩兄弟都和他交往,他還是倒向了曹植。曹植失勢後,他又想開溜,這都是小聰明的表現。他給曹植出的那些點子,也都是小聰明。有一次,曹操命令曹丕、曹植兄弟各出鄴城門外辦事。事先又密令門衛不得放行。楊修猜中了曹操必然有此安排,便事先告訴曹植說,萬一門衛不放侯爺出去,侯爺身有王命,可以殺了他。結果曹植出了城,曹丕沒出去。但曹操的這一安排,是對兄弟倆的綜合考察,既要察其才,更要察其德。曹植表面上贏了這場比賽,卻給曹操留下了曹丕仁厚、曹植殘忍的印象,實際上輸了。楊修知其一,不知其二,看得並不遠,所以是小聰明。

這種小聰明常常使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楊修喜歡揣度曹操的心思,常常替曹植預先設想許多問題,並寫好答案。每當曹操有事詢問時,便把事先準備好的合適答案抄錄送上去,希圖給曹操“才思敏捷”的印象。然而一來二去,曹操便起了疑心,心想曹植再聰明,也不至於如此之快呀!派人一查,就查出了原因。從此便對曹植有了看法,對楊修則更是厭惡之極。

可惜楊修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常常要賣弄小聰明。他身為曹操主簿,卻又不肯老老實實坐在辦公室裡,老想溜出去玩。可是又怕曹操有問題要問,於是每當外出時,都要事先揣度曹操的心思,寫出答案,按次序寫好,並吩咐侍從,如果丞相有令傳出,就按這個次序一一作答。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陣風吹來,紙張的次序全亂了。侍從按亂了的次序作答,自然文不對題。曹操勃然大怒,把楊修叫來盤問。楊修不敢隱瞞,只好老實交代。曹操見楊修這樣對付他,心中自然十分忌恨。

更糟糕的是,楊修還要在眾人面前賣弄這種小聰明。有一次,曹操去視察新建的相國府,看後不置可否,只讓人在門上寫了個“活”字。楊修便令人將門拆掉重建,說:“門”中“活”,就是“闊”,丞相是嫌門太大了。又一次,有人送給曹操一盒酥糖。曹操吃了一口,便在盒子上寫了個“合”字交給眾人。眾人不解,楊修卻接過來就吃,並說:不是“人一口”嗎?如果說這尚屬雕蟲小技,無傷大雅,那麼,他在軍中的表現就會讓曹操大起殺心。公元219年,曹操親率大軍,從長安出斜谷,進軍漢中,準備和劉備決戰一場。誰知劉備斂眾據險,死守不戰。曹操欲攻不得進,欲守無所據,戰守無策,進退兩難。有一天部下向他請示軍中口令,竟答應以“雞肋”。楊修聽了,立即收拾行裝。大家忙問何故,楊修說:雞肋這玩藝,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公是打算回家了。

這一回又叫楊修猜中了,可這一回只怕也就要了他的腦袋。果然,不到半年工夫,曹操就殺了楊修,罪名是“露洩言教,交關諸侯”,大約相當於洩漏國家機密罪、結黨營私罪和妖言惑眾罪。

據說,楊修臨死前曾對人說:“我固自以死之晚也。”但如果他以為他的死,是像《三國志》《後漢書》理解的那樣,受曹植的牽連,那就是死都不明白。楊修不明白,他是生活在一個專制的體制之中,而曹操又是這種體制下罕見的幾個“雄猜之主”之一。這類人物,猜忌心和防範心都是很重的。他們最忌恨的,便是別人猜透他們的心思。因為他們要維護自己一人專政的獨裁統治,就必須實行愚民政策和特務政治。別人的一切他都要掌握,自己的想法卻不能讓別人知道,除非他有意暗示、提醒你。總之,獨裁者必須把自己神秘化,才能顯得“天威莫測”,讓別人戰戰兢兢,自己得心應手。楊修對曹操的心思洞若觀火,而且連將要提問的次序都能猜到,這實在太恐怖了。有這麼個像X光機一樣的人物守在自己身邊,曹操還能玩政治嗎?如果楊修猜出來了卻並不說出去,也許還好一點。他又偏要到處張揚,這就至少會顯得曹操城府不深,不過如此,就會啟動一些人的不臣之心。因此,楊修這顆釘子,非拔掉不可。可以說,禰衡之死,是因為他太不瞭解人;楊修之死,則因為他太瞭解人。而且,他們又都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人與人之間究竟應如何相處。

對曹操而言,你楊修不但把我的心思猜透了,你還到處嚷嚷,至少也顯得我曹某人沒有城府,我這麼小兒科就讓你楊修一眼看穿了,你連我要問幾個問題的次序你都猜著了,這樣的人還得了啊?肯定要殺他。

3、總結

換言之,曹操殺死楊修,與其說是政治路線問題,不如說是曹操個人對楊修的厭惡。

所以,曹操不喜歡楊修,或者說,厭惡之情遠遠大於喜歡。

當然,楊修之死本身就是一個歷史謎案,當時就說不清楚,我們現在更加搞不清楚。魯迅先生說,但是我們不能去問曹操,我們如果去問他,他把我們也殺了。



雲飛影視


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不僅是三國群雄爭霸的時代,就拿現在來說都是一定的爭論。下面我們就討論下這個問題,首先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有二,其一背景: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其二讓其陪伴三子曹植身邊,古代君王對於臣子得有多大的信任才能教自己的孩子,首先是寵臣非常信任,其二才學淵博,出身書香門第,從這兩點曹操非常信任和喜歡楊修的,為什麼後來曹操殺掉了楊修,原因有三,曹操生性多疑,並且又是君王,在君王身邊肯定不喜歡一個強出頭的人,另外加之旁人的煽風點火導致了楊修之死,所以說伴君如伴虎,功勞和名聲都是君王的,火候拿捏很重要






明天你想


在《三國演義》裡,曹操殺掉揚修是個小事件,在打打殺殺的三國爭雄中,人們注意大的戰爭,這種事被很多讀者忽略,曹操喜歡楊修的才但是不喜歡他的狂。其實他給我們的啟示具有普遍意義。

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7]。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三國演義原著作者羅貫中對其評價: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在《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的原因被歸結於“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書裡面提到楊修犯了六次“忌”;改建花園大門、分食塞北酥餅、夢中殺人、告發曹丕陰事、教曹植斬門吏、為曹植作《答教》。其中,前三件事情屬於日常生活的範圍,後三件事情屬於政治活動的範圍。前三件事既是楊修向曹操證明自己才華的過程,也是楊修瞭解曹操其人的過程。通過前三件事,楊修不會不憂傷而惶恐地發現:在妒才忌能的曹操治下,其官也只能是做到主簿了。“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才華橫溢的楊修又怎甘自己的仕途凋零呢?因此也才有了後三件事:楊修做出了自己人生一次無比重大的決定,他毅然地轉身投靠了更欣賞其才的曹植,並且積極地輔助曹植競選曹操的繼承人。因為只有這樣,他的仕途才是無量的,才有出人頭地之日。對於楊修不再熱衷於曹操賞識的另一個有力的佐證是:在前線,當楊修知道了“雞肋”的夜間口號(也知道了曹操內心的糾結,也知道了曹操將要退兵的想法)時,他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忙著跑到曹操的帳裡去證明自己的才華,而僅僅是教手下的軍士做好歸程的準備而已。從才華的肆意張揚到才華的低調處理,這不能不充分地說明了楊修的政治立場的劇烈轉變。這個“雞肋”事件才是楊修被殺的真正原因。

這樣說來,曹操殺掉楊修,不是曹操心胸狹窄容不得人,而是楊修的錯,他不懂做人的道理,惹來了殺身之禍。這個故事對我們做人做事,永遠都有借鑑作用。


JP追逐生活


1、曹操除了美女之外,最喜歡就是人才。

  他的《短歌行》有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翻譯過來就是,青青的是你的衣衿啊,悠悠的是我的愛心,只是由於你的原因啊,讓我思念到如今。思念著誰?不是情人,不是小蜜,是能夠幫助他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才。

  那我們就要問了:楊修是不是“能夠幫助他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才”?

  不是。

  很多人可能說了:楊修聰明絕頂,才華橫溢,怎麼會不是人才?

  不錯,楊修聰明絕頂,機敏過人;可是楊修有真本事嗎?他是能夠幫助曹操成就霸業的“王佐之才”嗎?

  楊修四處炫耀自己那點兒小聰明,這就是輕浮。權謀和輕浮是不能兼容的。輕浮的人必無權謀,而權謀之士也一定深沉。因為深沉才有城府,有城府才有權謀。輕浮的人,一眼就能被人看穿,還想搞陰謀詭計?笑話。

  ——應該說,楊修,聰明有餘,卻智慧不足;才華橫溢,卻缺乏城府。

  相對於袁紹用人,曹操用人更注重實際,曹操很明白名聲是外在的,德也是相對的,而才對於他的事業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曹操沒有囿於名與實、德與才的無謂的界定與討論,他徑直把用人的指揮棒舉向了“唯才是舉”。曹操甚至提出:只要是有真本事,哪怕不仁不孝,你們都儘管推薦給我,我都用。

  這樣看來,華而不實的楊修,就顯得不合曹操的胃口了。

  2、楊修與曹操的關係

  楊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聰明人,楊修可以說是一個聰明絕頂、極有才華的人,連狂妄冠軍禰衡也承認他還算個人物,呼他為“小兒”。楊修又是一個謙恭的人。他的死,並不因為得罪了誰誰誰。史家一般認為,楊修是死於立儲之爭。當時曹丕和曹植爭當太子,而楊修是幫曹植的。曹操決意立曹丕為嫡以後,為了防止楊修給曹植出壞主意,同曹丕對著幹,惹麻煩,弄得兄弟相爭,禍起蕭牆,便在自己臨終之前一百多天,把楊修殺了。

  此說甚為可疑。楊修確實是幫過曹植,但楊修並非曹植死黨。曹丕被立為太子後,楊修就想疏遠曹植。曹植卻一再拉攏楊修,楊修“亦不敢自絕”。曹植畢竟是曹操的愛子,即便當不上太子,也是得罪不起的。楊修雖然出身名門,四世太尉,和袁紹兄弟一樣也是“高幹子弟”,父親又是當朝太尉,但此刻連皇帝都成了曹操的玩偶,太尉又算什麼東西?楊修對曹氏兄弟不巴結著點,又能怎麼樣呢?

  何況楊修和曹丕的關係也不壞。楊修曾把一把寶劍獻給曹丕,曹丕十分喜歡,經常把它佩帶在身上。後來曹丕當了皇帝,住在洛陽,也仍佩帶這把寶劍。有一天,曹丕從容出宮,忽然想起了楊修,便撫著寶劍喝令停車,回頭對左右說:這就是當年楊德祖說的王髦之劍了。王髦現在在哪裡呢?及至找到王髦,曹丕便賜給他一些糧食和衣物。俗話說,愛屋及烏。曹丕這麼喜歡這把寶劍,喜歡到連王髦都要賞賜;提起楊修時,稱他的字不稱他的名,都說明曹丕對楊修還是有些感情的,至少不那麼反感。曹丕自己都不想殺的人,曹操替他殺什麼!

  曹操是為自己殺楊修的。

  楊修這個人,雖然大家都公認他聰明,其實不過小聰明。他輔佐曹植,多半因為揣度曹操會立曹植。所以儘管兩兄弟都和他交往,他還是倒向了曹植。曹植失勢後,他又想開溜,這都是小聰明的表現。他給曹植出的那些點子,也都是小聰明。有一次,曹操命令曹丕、曹植兄弟各出鄴城門外辦事。事先又密令門衛不得放行。楊修猜中了曹操必然有此安排,便事先告訴曹植說,萬一門衛不放侯爺出去,侯爺身有王命,可以殺了他。結果曹植出了城,曹丕沒出去。但曹操的這一安排,是對兄弟倆的綜合考察,既要察其才,更要察其德。曹植表面上贏了這場比賽,卻給曹操留下了曹丕仁厚、曹植殘忍的印象,實際上輸了。楊修知其一,不知其二,看得並不遠,所以是小聰明。

  這種小聰明常常使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楊修喜歡揣度曹操的心思,常常替曹植預先設想許多問題,並寫好答案。每當曹操有事詢問時,便把事先準備好的合適答案抄錄送上去,希圖給曹操“才思敏捷”的印象。然而一來二去,曹操便起了疑心,心想曹植再聰明,也不至於如此之快呀!派人一查,就查出了原因。從此便對曹植有了看法,對楊修則更是厭惡之極。

  可惜楊修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常常要賣弄小聰明。他身為曹操主簿,卻又不肯老老實實坐在辦公室裡,老想溜出去玩。可是又怕曹操有問題要問,於是每當外出時,都要事先揣度曹操的心思,寫出答案,按次序寫好,並吩咐侍從,如果丞相有令傳出,就按這個次序一一作答。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陣風吹來,紙張的次序全亂了。侍從按亂了的次序作答,自然文不對題。曹操勃然大怒,把楊修叫來盤問。楊修不敢隱瞞,只好老實交代。曹操見楊修這樣對付他,心中自然十分忌恨。

  更糟糕的是,楊修還要在眾人面前賣弄這種小聰明。有一次,曹操去視察新建的相國府,看後不置可否,只讓人在門上寫了個“活”字。楊修便令人將門拆掉重建,說:“門”中“活”,就是“闊”,丞相是嫌門太大了。又一次,有人送給曹操一盒酥糖。曹操吃了一口,便在盒子上寫了個“合”字交給眾人。眾人不解,楊修卻接過來就吃,並說:不是“人一口”嗎?如果說這尚屬雕蟲小技,無傷大雅,那麼,他在軍中的表現就會讓曹操大起殺心。公元219年,曹操親率大軍,從長安出斜谷,進軍漢中,準備和劉備決戰一場。誰知劉備斂眾據險,死守不戰。曹操欲攻不得進,欲守無所據,戰守無策,進退兩難。有一天部下向他請示軍中口令,竟答應以“雞肋”。楊修聽了,立即收拾行裝。大家忙問何故,楊修說:雞肋這玩藝,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公是打算回家了。

  這一回又叫楊修猜中了,可這一回只怕也就要了他的腦袋。果然,不到半年工夫,曹操就殺了楊修,罪名是“露洩言教,交關諸侯”,大約相當於洩漏國家機密罪、結黨營私罪和妖言惑眾罪。

  據說,楊修臨死前曾對人說:“我固自以死之晚也。”但如果他以為他的死,是像《三國志》《後漢書》理解的那樣,受曹植的牽連,那就是死都不明白。楊修不明白,他是生活在一個專制的體制之中,而曹操又是這種體制下罕見的幾個“雄猜之主”之一。這類人物,猜忌心和防範心都是很重的。他們最忌恨的,便是別人猜透他們的心思。因為他們要維護自己一人專政的獨裁統治,就必須實行愚民政策和特務政治。別人的一切他都要掌握,自己的想法卻不能讓別人知道,除非他有意暗示、提醒你。總之,獨裁者必須把自己神秘化,才能顯得“天威莫測”,讓別人戰戰兢兢,自己得心應手。楊修對曹操的心思洞若觀火,而且連將要提問的次序都能猜到,這實在太恐怖了。有這麼個像X光機一樣的人物守在自己身邊,曹操還能玩政治嗎?如果楊修猜出來了卻並不說出去,也許還好一點。他又偏要到處張揚,這就至少會顯得曹操城府不深,不過如此,就會啟動一些人的不臣之心。因此,楊修這顆釘子,非拔掉不可。可以說,禰衡之死,是因為他太不瞭解人;楊修之死,則因為他太瞭解人。而且,他們又都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人與人之間究竟應如何相處。

  對曹操而言,你楊修不但把我的心思猜透了,你還到處嚷嚷,至少也顯得我曹某人沒有城府,我這麼小兒科就讓你楊修一眼看穿了,你連我要問幾個問題的次序你都猜著了,這樣的人還得了啊?肯定要殺他。

  3、總結

  換言之,曹操殺死楊修,與其說是政治路線問題,不如說是曹操個人對楊修的厭惡。

  所以,曹操不喜歡楊修,或者說,厭惡之情遠遠大於喜歡。

  當然,楊修之死本身就是一個歷史謎案,當時就說不清楚,我們現在更加搞不清楚。魯迅先生說,但是我們不能去問曹操,我們如果去問他,他把我們也殺了。


玄心收藏


曹操喜歡楊修,喜歡楊修出生官家子弟,且名望高,有才學,善管理。但他不喜歡楊修捲入政治,為立儲之爭而出謀劃策,因曹操決意立曹丕為嫡之後,而楊修還在給曹植出點子,這樣和曹操對著幹,曹操怕出亂子,當然不喜歡楊修,就藉口斬而殺之。其次楊修喜歡賣弄小聰明,沒有自知之明,而曹操為了維護自己的獨裁統治,別人的一切他都要掌握,自己的想法不能讓別人知道,這樣才能顯得“天威莫測”。而楊修偏要自作聰明,覺得自己比曹操強,這就惹怒了曹操,當然不喜歡。




張權656546857


曹操到底喜不喜歡楊修?為什麼?

我認為是不喜歡的。

1.從出生來看,曹操是閹宦之後,起事初期,世家大族大部分看不起曹操。而楊修是頂級世家大族之人。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2.從政治地位看,曹操青年時期曾任濟南相,瞭解世家大族兼併土地,把持政權(有一說法說黃巾起義是世家大族的縱容)世家大族可以說是曹操的敵人。

3.從曹操的執政態度看,曹操扶持寒門,打壓世家大族。求賢令的頒佈,“唯才是舉”的態度。





小灰學歷史369


如果按照演義的來說,曹操這個人,心細如髮,察言觀色,玩弄人心,都很擅長,手下文臣武將大部分都是出他之手,也就是駕馭的了的,對於楊修這樣的人,聰明是聰明,不過是小聰明,到處顯擺,怕你不知道我聰明,導致處處讓曹操不爽,真正聰明的人,像荀彧郭嘉等,都知道主子的意思,但也要裝傻充愣,還有個跟楊修成鮮明對比的人,那就是司馬懿,司馬懿什麼經歷,不用看書,電視劇就能瞭解一下,所以,做人不要淨耍小聰明,要麼憨厚耿直,要麼就胸藏錦繡,這樣的人才會招人喜歡


一天到晚飛來飛去的魚


事件一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園。造成時,操前去觀看,沒有誇獎和批評,就叫人取了一支筆在花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走了。大家都不瞭解其中的含義。楊修對工匠們說,“門"添活字,就是”闊“字,丞相嫌你們把花園門造得太大了。於是重新建造園門。完工後再請曹操去觀看。曹操很喜歡,問道:“是誰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楊修!”曹操雖表面上稱好,而心底卻很嫉妒。

事件二

有一天,塞北進貢給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放在案頭。楊修見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將酥吃完了。曹操問其原因,楊修回答說:“盒上明明寫著‘一人一口酥’,怎麼敢違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雖然喜笑,而心裡卻厭惡楊修。

事件三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謀害自己,常吩咐侍衛們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是我睡著的時候,你們切勿靠近我!”有一個晚上曹操在帳中睡覺,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為他覆蓋。曹操立即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然後繼續上床睡覺。半夜起來的時候,假裝吃驚的問:“是誰殺了我的侍衛?”大家都以實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在夢中殺人,惟有楊修知道了他的意圖,下葬時嘆惜的說:“不是丞相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呀!”曹操聽到後更加厭惡楊修。

事件四

曹操的三兒子曹植,,愛慕楊修的才華,經常邀請楊修談論,,終夜不休息。曹操與眾人商議,想要立曹植為世子。曹丕知道這件事情後,秘密地邀請朝歌的長官吳質到他家裡商議,因為怕有人覺察到,於是把吳質藏在大簏子中,只對外說裡面是絹匹,運到曹丕府中。楊修知道這件事情後,直接來告訴曹操。曹操派人到曹丕的府中門口觀察。曹丕知道後驚慌地告訴吳質。吳質說:“不要擔心,明天再用大簏子裝上絹匹,還運進府中來迷惑他們。”曹丕按照吳質的話,又用大簏子載了一些絹運進府中。曹操的使者搜查簏子中,果然是絹匹,就回報曹操,曹操因此懷疑楊修誣陷曹丕,更加討厭楊修。

事件五

曹操想要試試曹丕和曹植的才華。一天,命令他們各出鄴城的城門;卻私下裡讓人吩咐看守大門的士兵,不准他們放行。曹丕先到,看大門的士兵阻攔他出去,曹丕只得退走。曹植聽說後,向楊修請教。楊修說:“你奉王命出城,如果有阻攔的,就把他們斬首就行。”曹植聽信了他的話,等到了城門,士兵阻攔住他,曹植大聲叱罵他說:“我奉王命出門,看誰敢阻擋!”隨即就斬了攔他的士兵。於是曹操認為曹植有才能。後來有人告訴曹操說:“這是楊修教他這麼幹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再喜歡曹植了。

楊修又經常教曹植十多條怎麼回答的好,只要曹操問他問題,曹植就依照楊修教他的地回答。曹操問曹植軍國大事,曹植對答如流。曹操心中非常疑惑。後來曹丕暗地裡買通了曹植府中下人,偷著來告訴曹操。曹操見了大怒說:”匹夫居然敢來欺騙我!”那時就有了殺楊修的心思。

事件六

曹操聚集兵隊想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正碰上廚師進雞湯。曹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曹操隨口答道:“雞肋!雞肋!”夏侯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讓隨行士兵收拾行裝,準備撤兵。有人報告給夏侯惇。夏侯惇大吃一驚,於是請楊修至帳中問道:“您何收拾行裝?”楊修說:“從今夜的號令來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雞肋,吃起來沒有肉,丟了又可惜。如今進兵不能勝利,退兵讓人恥笑,在這裡沒有益處,不如早日回去,來日魏王必然班師還朝。因此先行收拾行裝,免得臨到走時慌亂。”夏侯惇說:“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然後也收拾行裝。於是軍營中的諸位將領,沒有不準備回朝的。

當天晚上,曹操心煩意亂,不能安穩入睡,因此便手提起鋼斧,繞著軍營獨自行走。忽然看見夏侯惇營內的士兵都各自在準備行裝。曹操大驚,急忙回營帳中召集夏侯惇問是其原因。惇回答說:“主簿楊祖德事先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曹操把楊修叫去問原因,楊修用雞肋的含義回答。曹操大怒的說:“你怎麼敢亂造謠言,亂我軍心!”便叫刀斧手將楊修推出去斬了,將他的頭顱掛於轅門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