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如此瞭解曹操,為什麼不能成為另一個曹操?

一縷冷香

楊修瞭解曹操嗎?從歷史、話本、演義等資料來看,楊修對曹操,是有著一定程度上的瞭解的,但若論及程度,恐怕還是不深,否則也不會被殺。

楊修也是人,脫離不了一個固定的範疇,僅從他支持曹植與曹丕爭奪世子之位,便展現出了這人一定的侷限性——這是眾所周知的,曹操喜歡曹植,但最終的繼承人卻是曹丕,楊修既然看不到這一點,說句不客氣的話,那也高明不到哪兒去。


《世說新語》記載有“絕妙好辭”一事: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鎣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臼,受辛也,於字為‘辤’,所謂‘絕妙好辤’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才不見卿,乃覺三十里。”

人說一鼓作氣,再三而竭,這四個抖機靈的字,拼起來,可說讓人胸悶氣短。不過這塊碑是真實存在的,也真有人幹這麼無聊的事兒,但位置卻與羅貫中《三國演義》中所寫的藍田蔡文姬家差了十萬八千里,所謂的“前知三十里”,不過是後人穿鑿附會。

類似的事件數不勝數,如曹操於門內書一活字,楊修便說這是“闊”,要拆了門;曹操搞了個“一盒酥”,楊修便使在場眾人將之分食——這貨的確很聰明,也有著十分的才識,就算羅貫中,也評價“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可惜他的聰明,盡用在了小道上。楊修也算是個謀士,一味抖機靈,不過是一時討喜,又何能長久?


說完了楊修,再來說說曹操。曹操這個人,是真正的文武雙全,雖說統帥不必親自操刀上場跟人對接,他老曹也是真的操刀宰過人的。楊修憑什麼與曹操相提並論?曹操雖然沒有在其生前統一天下,卻是真正為天下統一做出傑出貢獻的人,而楊修能做什麼,他當然也算得上是一個謀士,卻也在其“職業生涯”中丟掉了性命——本職工作尚且不能做好,又如何能夠比擬“超世之傑”?

三國時期比楊修強大的謀士,多了去,不說諸葛亮、郭嘉等人,荀彧便是一座不可跨越的大山,司馬懿更是正面碾壓,這些人都不是曹操的對手,更何況一個楊修?楊修之死,人多以言其“雞肋”事,實際恐怕並非如此。

古來明智者,多不參與奪嫡之爭,此乃齊家保身之明道,以楊修之才智,應該是知道這一點的,但他反其道而行之,也就為未來埋下了禍患。另外,與司馬懿相較,楊修其人勢單力孤也是弱點。司馬家族最終君臨天下,也說明士族之力遠非個人能夠抗衡。


古今事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楊修看似很瞭解曹操,把曹操的心思說得頭頭是道,可他所說的真的是曹操的真實心思嗎?恐怕不是。正如孔子所說有的人滿口仁義,講得十分好聽,可這些人中卻很少有能做到“仁”境界的,表面和實質往往是不一樣的。

我為什麼說事實上楊修並不真正瞭解曹操呢?

1.“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曹操喜愛人才,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楊修便投其所好,大力炫耀自己的才能。曹操是喜歡人才,但卻不喜歡有人因此洋洋得意隨意發號令,你猜我心思可以,猜的準也可以,但不可以越位行使我的權力,這個權力是我的,不是你楊修的。可楊修似乎並不懂這點,擅自做主發號施令,導致自己的死亡。


2.若楊修真正瞭解曹操,就應該知道什麼該說該做,什麼不該說不該做。可他呢?這些都不管,全說了,也做了。楊修呀,你知不知道有些話是不能說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心思是不能猜的呀!
我從來不認為曹操是為了曹丕才殺的楊修,而是因為自己想殺楊修而已,楊修瞭解曹操,眾所周知,但還很喜愛搞事情,這是很嚴重的,久而久之,大家聽誰的?楊修?曹操?曹操的心思楊修不是懂嗎?楊修的話不一直是曹操的意思嗎?這樣的結果就是楊修的話等同於曹操的話!這還得了,

久而久之,楊修一句話便能亂大局,取代曹操!你說這樣的人,曹操能放過嗎?或者說,這樣的楊修,曹操能放心嗎?楊修他能學會“不說話”嗎?恐怕只有死人才能真正“不說話”。

其次,瞭解曹操,不代表能成為曹操,正如瞭解愛因斯坦,不代表能成為愛因斯坦一樣。

曹操是因時代的機遇,自身的才華,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其性格而產生的,曹操多次死裡逃生,是從死人堆裡走出來的,是無數次浴血奮戰中熬出來的,他的成功難以複製。而在楊修所處時代背景下,要成為曹操已經不可能了。更何況楊修跟曹操根本是不同種人,才能不同,性格不同,時代背景不同,人格也不同,你要楊修怎麼成為曹操啊!



想法不等同於行動,你能行動也不代表就會成功。“曹操”不是因為其想法才成為曹操的,而是由多因素形成的。


曹操是曹操,千萬年來就一個曹操,誰也成為不了曹操,即便是“曹操”轉世,那個時代,那個曹操,是獨一無二的,是沒有“複製”的可能的。



李哥小粉絲

關於楊修,首先要說他的死是咎由自取,重一點說是死有餘辜,不僅僅是他,還有當時天下數得上的大儒孔融,這種典型有點小聰明的所謂名士,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除了賣弄炫耀,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外找不到任何可取之處。


還有,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楊修真的瞭解曹操嗎?不,他一點都不瞭解,他只是通過曹操的行為處事和生活細節分析出了曹操的行動,然後表達出來以表現他的過人之處,如果他真的瞭解曹操,怎麼會不懂得曹操的忌諱是什麼?還是說他就是一心求死,作死就是他的日常?

再者退一萬步講,即使真的瞭解,也不會成為曹操,何謂成為曹操,是取代曹操還是做曹操的影子?無論哪一種都不可能也沒有意義。

說不可能是因為即便你具備了曹操的一切,但你到底不是曹操,沒有人會認可你,追隨你,因為你只是一個仿製品;說沒意義是因為,誰會需要一個一模一樣的影子?對於這樣的人無非兩個結果,一是嫌礙眼直接殺掉,二是留在身邊當吉祥物。

所以命題本身不成立,而即使成立也毫無意義。


燭影斧聲

楊修,字德祖,學識淵博,聰慧過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曾官居孝廉,後任郎中、主簿。

楊修對曹操的瞭解可以說是隔著皮兒能看見瓤兒。

有一次曹老闆在門上寫了個“活”字。別人還納悶呢,楊修就說:“拆吧!把門改大點”有人問:“咋的了?”楊修說:“傻呀你!門裡有活不是個闊字嗎!”

還有一次,曹老闆和諸葛亮在斜谷較勁。夏侯惇走進來問:“老闆,今個口令是啥?”曹老闆正吧唧!吧唧的啃雞骨頭,隨口道:“雞肋”夏侯惇嘴快,就跟楊修說了。楊修一聽趕忙收拾鋪蓋卷,夏侯惇說:“老楊你幹啥?”楊修說:“傻呀你!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老闆要撤!”夏侯惇一琢磨:對呀!也跑回去叫自己的部隊收拾行李。

還有一次,曹老闆在一盒子上寫了三個字“一盒酥”寫完就走了。楊修看到後大喊著說:“吃啊!老闆請客啦!”人們哪敢偷吃老闆的點心,楊修又說:“傻呀你們!一盒酥,就是一人一口酥。”後來,這些事都讓曹老闆知道了,就把他給殺了。

楊修聰明嗎?聰明!但是小聰明。傻嗎?傻!真傻!寄人籬下而不忍,難成大器。而曹老闆當初給袁紹當副手,能忍。禰衡罵他,他也忍。陳琳都快罵到他祖宗十八代了,他也忍。後來,華容道碰到關羽他忍不住了,哭得稀里嘩啦的求關羽拿他當個屁,放了。這就是曹老闆過人之處,此所謂:成大器者不拘小節。也就是說~楊修就是楊修,永遠成不了曹操!


很好5800

性格決定命運!楊修看透卻也說透!曹操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軍事家!楊修是文人最多能成為政治家!司馬懿看透不說透最後成功逆襲。楊修改變性格,可能成為權臣做成司馬懿,但是達不到曹操那種靠自己的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