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过后你到底会报复性消费,还是会更理性的消费了?

破烂酥皮


和平日一样,不能乱花,物价在这期间己经大涨,二十斤大米涨到一百元,过去买菜花三十元钱的同样菜,现在要花六七十元。疫情过后还要省点花谈不上报复性。


平常人246089341


疫情过后,我个人会更加理性的消费。

我们70后大多都有储蓄的习惯,那个年代倡导――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疫情期间,大家除了对病毒肆虐的恐慌,再就是对不能正常工作而影响收入的焦虑和不安。毕竟大多数人的车贷,房贷,各种消费贷等等都迫在眉睫,迫于这些压力,从2月中旬已陆续让一部分人开始复工,以此缓解民生问题,所以,此时手中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

疫情过后,报复性的消费也许会出现在90后,00后这两代人身上,而且还要是手中有粮的那部分人,毕竟从春节至今,经历了整整一个月的疫情。目前还没迎来拐点,这期间大家都会思考一下,是名车名表,名牌包名牌化妆品和面膜实用,还是人民币更让人心里踏实?面子,远远没有里子重要。

居安思危,这是我们每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必备的思维模式。



美乐说生活


我想我大概率是属于报复性挣钱的那一类,虽然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但是并不妨碍我开始每天买买买的日子,首先在疫情期间我是实在忍不住自己肚子里的馋虫,和家人出去买了一份儿烧烤外卖花了150元。


因为疫情期间发现各大水果店担心自己的水果处理不掉,于是疯狂的打折,于是我又买了很多的水果,比如在春节前丹东草莓是30元一斤,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草莓一度跌到15元,可以说新鲜的草莓一下打了5折。那么此时不吃更待何时,于是每天我都会买买买很多这个疫情期间,全家买草莓花费了5百元。


作为一个“合格”家庭主妇,疫情期间也挡不住我们买买买的。同事推荐给我了一个童装店老板微信。因为疫情期间他发现很多人都不出门,于是他也没有办法上班,于是就在微信群里边直播自己服装的销售。我给孩子买了很多的衣服,包括羽绒服。虽然出不去,但是看到微信群里面有打折的消息,也会疯狂的不停的去购买。特别是我这个人属于冲动型的消费者,最后大概给孩子买了800元的衣服。可能不止买了一年四季的衣服,还可能提前给孩子买两年的衣服,有的是因为号码比较大,想着因为便宜,所以就提前囤了。


因为我这个人平时不会做饭,家里面做饭的活都是我老公在做,所以他有的时候会和同事们抱怨说我不做饭,而这个疫情期间我也是想积极的改变自己的一个态度,于是我在网上买了一个炒菜锅,这个炒菜锅花了900元,他的优势就是把所有的调料放在里面之后,你就可以离开了,不用一直在那里站着,他这个东西就会立刻直接出现场了,你就可以吃,算是非常方便,而且在我老公以后上夜班的时候我也可以买这个东西来给孩子们吃。

疫情期间还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比如我意识到自己很多地方不足,原本打算再也不买课程的我,又花了3000报了一个硬笔书法培训班,还买了一些古典老师的课程,希望对自己的职业性格和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了解,大概这些钱又花了5000元,然后因为我现在又额外接了工作单位的一项任务,需要用一些手机软件来制图,考虑到我现在的手机有一些问题,所以就想着再换一个手机。


还有就是疫情期间我们家的蔬菜和水果,还有各种肉类都消耗的比较快,因为我的父母都从老家过来帮助我带孩子,因为增加了一些人,所以菜每天要做的相对来说多一点,而且要给老人和孩子加更多的营养,所以在开销上就会多一些,不过有一个好处就是,因为疫情期间幼儿园都关门,所以我的两个“吞金神兽”暂时不能去送幼儿园,一下子又省了一大笔钱,所以相对和拆迁相比,我在孩子养育方面和生活费方面的支出还是比较节约的。


在疫情期间还给自己买了一件儿,开春这个季节穿的衣服。但是我当时买的时候这个衣服不打折,等到我可以穿了,已经开始打折了,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未来可能我不会再提前买衣服。


因为疫情期间我临时接了一个人工作任务,所以我对这项任务或许会暂时把控不足,所以一下子打乱了我所有的人生规划。暂时我是找到了一个生活上的一个平衡,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我就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内容,然后这个月严重的耽误了我在兼职方面的收入,所以从这个月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会重新的把这个工作捡起来。


季小童:MBA毕业,一点资讯特邀入驻自媒体人

坚持手机码字不容易,希望各位帮忙点个赞,谢谢啦

喜欢我的文也可以关注我


季小童


疫情这段时间 我天天隔离宅在家 没有工作 没有收入 烦躁 才想起之前不不好好生活 随便挥霍 当疫情过后 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工作 认认真真的生活 该买的东西我必买 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我又不买了 可喝和可不喝的社交酒我又不去喝了 这就是真正的生活 这次疫情 让我懂得 节约是美德 即使有不工作的日子里 也可以正常生活 ..。


数码音响信益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很多人都困在了家里,多达一月之久,相信很多人都闷坏了,就等着钟南山院士说可以出去放肆的玩了,但是相信不会这么快,不过我们还是可以设想一下疫情过去之后,到底是会报复性的消费一笔,还是理性消费呢?

持报复性消费观点的因素

因为在家里困得时间太久了,好像出去放肆的玩一圈,就像今天刚看到新闻上说的,疫情还没有过去,就有很多人去香山旅游了,竟然能够达到堵车的程度,可想而知,好多人都已经憋坏了,想快点出去放放风,相信大家这时候去香山应该不是为了头香吧!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大家都困在家里,食材等资源比较有限,娱乐项目太少,所以疫情过去之后,要去自己心仪的菜馆大快朵颐一番!所以疫情之后,综合商场会迎来一波客户高潮,这也是持报复性消费心理的人群的认知原因!

理性消费观点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企业准备不够,现金流不充足,没有办法维持企业的生存,而导致出现裁员或少部分倒闭的公司,这部分员工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要找工作,相信不会把重心放在疫情之后的消费上来吧!

还有一部分就是企业老板,本来企业的老板应该是消费大户,但是由于这场疫情,白白延长了假期,还要支出企业的人力成本,所以老板们估计疫情过后的第一时间是先把企业带入状态,寻求资金和销售支持,不会把消费享乐放在第一位!

此次疫情,让我们深刻的认知到一个问题,无论个人或企业,都要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流,要不然危机来临的时候,你透支的消费能力会让你体验到烧香的难处,银行不会等你有钱了再还贷款和信用卡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逐渐建立理性消费的习惯,透支并不是一个健康的消费习惯,除非你有比银行利息还要高的投资之道!


菜鸟记事本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实属罕见,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倾国之力,阻击疫情举世瞩目,令人可敬,可佩,可歌,可泣。

在疫情肆虐中各中消费由实体转为网上购物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而改变了大众消费的新理念,新模式,足不出户享受网购消费带来的新体验,培养了新业态。

消费结构是分层的80后,90后,00后已成为了网购的主力军,消费在2019年GDP 贡献为57.8百分比,剁手党网购消费花销已超10万亿人民币成为国家经济的强大引擎。

疫情的压抑短时间影响了大众除生活必须品外的消费,但疫情过后消费会有一波反弹上升,但更趋向于成熟理性,各人的收入,家庭的教育,医疗,生活,住房都会合理安排,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更加丰富,更加个性化,更加差异化。

千人千谋,万人万策不能一概而论,量入为出是考虑消费的第一前提,健康为首是疫后的第一首先产品。



约翰John107069421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个人感觉还是理性消费,作为80后的我,太难了,压力太大,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房贷、孩子的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庭的日常开销等等,并且通过这次疫情让我看明白了许多问题。

1、人活着什么最重要,身体呀,没有好的身体,你什么也干不了,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拼的就是自身的免疫力。

2、自由多可贵呀,大家在家都闷坏了,不让聚餐,不让逛街,不让旅游,好吃的也没吃到,好看的电影也没看到,美丽的景色也没看到。

3、家里应该储备一些保障物品,比如米面粮油、水果蔬菜、消毒液、洗手液等等。

4、考虑买一些家庭保险产品。

5、好好工作,多挣钱,多存钱,这样才有底气,才能扛得住呀。


一诺一诚


这个从心理和钱包空鼓的层面来谈。大概会是这样的步骤:

1.刚全面解除封路,超市全面开放时:今天就大买特买吧,拎上大包吃的,肉、火锅材料、蔬菜、水果、零食,回家美滋滋海吃一顿,再来点酒,啧啧啧,被脱困的生活真滋味。



2.胡吃海喝过后,开始想怎么保住工作和那可怜的收入,单身的愁钱找朋友,拖家带口的要为房租或者房贷车贷、小孩教育着急,开始节衣缩食,减少去花钱的场合和旅游,KTV?酒店?别想了!。

3.又到过年了,开启“小报复”模式,注意,是“小”的,买各种年货,干果腊肉,花炮,哈哈,把去年没过瘾的年味补回来,但终究是拼不动钱包的多,会相对理性,能讨老人小孩欢喜即可,也不会铺张浪费了。

喜欢乡村,深爱南方的故乡,初玩自媒体,关注我吧~


桃溪物语


不会有报复性的消费,你选择跟💰过不去吗?

劫后余生的说法在我们较轻的山区来说有些过了😃但通过这次疫情又多了些感性🙏我老爸经常会提醒我生活不易要居安思危,不要有点成绩就翘尾巴,忘了自己是谁!时刻战战兢兢迎接生活的挑战。

这次疫情会改变自己的消费吧:1.平时根本用不到的东西会去了解;2.生活日用品易过期的,会买双份;3.不能一成不变的盯着自己的本行业,要多开拓自己眼光和看法;4.能简单做的事情就不要去拖着。否则时间久了你就会觉着到处都是跟你作对,碰钉子👍



失散的鹰


理性消费

此次疫情把我们个人的经济情况深刻的提醒了一次,疫情之前我大手大脚,天塌下来了也没在怕的,心里想的都是及时行乐,意外和明天不知道谁会先到来。但这次疫情告诉我,意外先来了明天也依旧再继续,扎心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