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援漢一線護士長媽媽謝莉莉對孩子隔空喊話:"郭珂,好好學習"

援漢一線護士長媽媽謝莉莉對孩子隔空喊話:

謝莉莉防護服背後的“郭珂(她女兒)好好學習”

隨著各個學校網上開學,孩子的學習成了家長最牽掛的事。但對於身處抗疫第一線的援鄂醫護人員來說,每天通過視頻見到孩子都不一定能實現,在場督促孩子學習更是成為了一種奢望。

“郭珂,好好學習!”36天沒有見到女兒了,女兒的學習成了她最牽掛的事。援鄂醫療隊寧波市中醫院ICU副護士長謝莉莉乾脆請同事把女兒名字寫在防護服上,母女隔空喊話。“其實,就算這段時間女兒成績拉下了也不要緊,希望我的行為能夠影響她,讓她知道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最好的教育。”謝莉莉說。

“如果媽媽在家或許更好一點”

媽媽離家到昨天已經36天了。這個日子從郭珂口中脫口而出。

正月初一,謝莉莉跟隨寧波醫療隊伍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征程。臨走前,她親了親被窩裡的女兒。其實,女兒早就醒了。她扒著門縫目送媽媽下樓,眼淚也流了下來,從此開始了她在家中的守望。

郭珂是寧波惠貞書院六年級的一名學生。這個寒假,她和所有“家裡蹲”的學生一樣,看網課、做作業。有空時幫爸爸乾點活兒,聽聽新聞。書房裡,進門便是兩塊白板:一塊寫著寒假計劃;一塊寫著每日需背的英語單詞。英語是郭珂的強項,唯一的硬傷是老拼錯單詞。寒假開始,謝莉莉規定郭珂每天背單詞,二十來個。

每次通話時,謝莉莉總是會問一句,單詞背了嗎?“媽媽你放心,我都背好啦。你好嗎?你要好好休息啊!”郭珂回答更讓媽媽感覺很暖心。

這段時間,郭珂又忙碌了起來。“上網課又要看電腦又要看手機,每天還有很多作業,感覺有點兒忙不過來。如果媽媽在家或者更好一點兒,她會幫我好好安排吧。”她隨口說的一句話,透著對媽媽深深的依戀。

牽掛郭珂的學習,班主任林佳老師乾脆上門家訪。她檢查了郭珂的寒假作業,數學計算、英語單詞、語文古詩……遇到數學試卷中的“工程問題”不會,林老師仔細講解。

女兒心目中的先鋒

回想起媽媽臨走前的那天晚上,郭珂的臉上還顯露出淡淡的憂傷。除夕那天,一家人說好去外婆家吃年夜飯的,可快到吃飯時間,爸爸接到媽媽的電話,說醫院加班,不能回來了。當時她就感到有點失望。

快要睡覺的時候,媽媽接到命令要去支援武漢了,明天就出發。當時郭珂很傷心,但看到爸爸媽媽臉色凝重,懂事的她就默默地回到房間。

母親突然的出發,讓郭珂很不適應,大年初二這天,郭珂根據老師佈置的題目寫了篇作文,主人公就是媽媽。

我心目中的先鋒

過年了,我們都去外婆家吃年夜飯了。開始到吃飯的時候,爸爸接到媽媽的電話,因為醫院裡的工作需要,不能和我們一起吃年夜飯了。當時我的心情很不好。

後來回家以後,媽媽很晚才到家。一家人高高興興地看完春晚節目,都快睡覺了。這時媽媽接了個電話,說她要去支援武漢了,明天就出發。當我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很傷心,默默地回到房間,因為媽媽要離開我很長一段時間,我該怎麼辦?但我又為她而感到自豪。因為媽媽是白衣天使,那裡有病人,那裡有困難,她總是衝在最前面的先鋒。

當她離開家後,我很想念她。不知道她在武漢還好嗎?安不安全,累不累。希望媽媽能早點平安歸來。她永遠是我心中的先鋒。

“小別離”或許是成長的開始

1天,2天……轉眼已經離開女兒36天了,這個日子謝莉莉同樣記得很清楚。

謝莉莉平時對郭珂要求比較嚴格,覺得她是個“沒長大的孩子,還不夠自覺”。換句話說,謝莉莉是個“不願放手”的媽媽。在女兒12年的成長生活中,她從未缺席。上學後,每天的接送都是她負責。她沒料到,這一走,竟成了女兒出生後,最長的“小別離”。

前幾天,剛下班的謝莉莉看到手機裡有條消息,是女兒培訓班老師發來的:“郭珂媽媽,郭珂的作業一直沒交,是有什麼問題嗎?”

謝莉莉急了,一個電話打回家。原來,做事有些拖沓的女兒還在趕作業。“我就知道她會拖拖拉拉,她就是這樣的個性,你說我能放心嗎?”說到這件事,謝莉莉還是有些氣鼓鼓,她甚至抱怨丈夫對孩子的學習不夠上心。

可冷靜下來一想,孩子這個年紀應該養成獨立、自覺的學習習慣,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盯得緊緊的。

謝莉莉也察覺到,自從上了六年級,女兒的學習態度有所改觀:“媽媽,我們班上的XX同學很努力,我也要向她學習!”英語成績保持優秀,愛看書的好習慣依舊,期末成績也還算滿意。

謝莉莉更願意相信,自己支援武漢在一線參與疫情阻擊戰的事實,一定會激勵女兒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或許在她決定衝鋒陷陣的那天,也是女兒成長的開始。

寧波晚報記者陸麒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