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途岛海战,日本200艘军舰对战美国3艘航母加23艘军舰,为何日军败了?

袁青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军兵力不足,南云的大机动编队仅有四艘航母,两战列,两重巡,一轻巡,十一艘驱逐,对比美军明显处于劣势,不足以在压制中途岛守备力量的同时抵御并反击美国舰载舰空兵以及水面舰艇。同时,大机动编队内阿部弘毅下辖的负责支援任务的战列榛名,雾岛,重巡利根,筑摩自开战伊始始终没有出现,既没有伴随航母提供防空火力,也没有突前炮击机场,压制岛上反击力量,更没有在航母损失后夜战与伊168配合给予美军以杀伤,总之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大机动编队内木村进海所辖警戒舰队轻巡长良交战全过程不知道在哪,起到什么警戒作用?十一艘驱逐真正留在南云四条航母身边的只有四条,野分,岚,秋风,舞风,都是阳炎级,无论如何也挡不住美国舰载机的攻击。风云、夕云、卷云, 浦风、矶风、谷风、浜风分为两队

分别跟随阿部的支援舰队和内木的警戒舰队无所事是,南云凭四航母四驱逐怎么打?撤退时近滕负责掩护陆军的最上和三隈还撞一块了,三隈就这么没了,还有潜艇,整个中途岛海域只有一条伊168在活动,九段渐减迎击战要求航母潜艇配合,结果潜艇撒的太散,全是哨兵,没与航母形成配合。总结就是一句话,兵力利用率太差。打不过正常。


猫爪锋利


  关于中途岛海战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中途岛海战,日本投入航母8艘、军舰99艘、潜艇21艘,飞机约700架。而美军只能出动包括3艘航空母舰在内的23艘舰只,飞机354架。实力悬殊,为何日军最终惨败?

  中途岛战役,日本航空母舰被击沉4艏,飞机332架,其中只有34架是被美国海军击落的,其它基本上都是在航空母舰甲板上被炸掉的,日本海军损失3700人,差不多600人是熟练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而美国仅仅损失307人,147架飞机,一艏航空母舰。

  

  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仍有巨舰大炮理念残余,竟让大和号等主力舰与前线航母编队保持相当的安全距离,以致无法及时支援一线作战,这等于在中途岛方向再次分兵,使各作战单位实力更加受损且难以协同作战……日军野心和实力并不匹配,希望航母编队既夺占中途岛又诱歼美国舰队,双重任务使航母群陷入本就兵力优势微弱还要鱼熊兼得的尴尬境地…

  

  英国历史学家说过:日本人一个最严重的缺陷,这个缺陷正好存在于他进攻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宏伟计划的基础上。他想抓两个遥遥相隔的目标,忘记了马汉关于集中海军力量的原则。由于六个小舰队分散在数千英里的太平洋上,联合舰队将会失去它的压倒优势。但是,鉴于美国人事前对中途岛战役计划有足够的了解,他们将能集中太平洋舰队的力量挫败对中途岛的入侵。


向阳愿景


长期以来都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将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的失败归咎于所谓的“命运五分钟”,也就是只差五分钟日军航母舰载机打击机群就可以起飞了,结果美军俯冲轰炸机刚好抢先杀到,才导致日军功败垂成,似乎决定成败的关键只是差了一点点的运气。其实纵观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表现,从头到尾都充分诠释了“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的精髓,一口气犯下了几乎所有的兵家大忌,最后遭到惨败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首先情报外泄、失敌先机。日军发动中途岛战役的初衷,原本是以进攻中途岛为诱饵,围点打援诱出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并将其全部歼灭。不料美国当时已经破译了日本的通信密码,全盘掌握了日本的作战意图和作战计划,将计就计地集中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全部可供出动的航母战力,提前进入中途岛海域设伏。日本方面对美军的动向却是一无所知,以无备对有备,以无心算有心,战端未开就已经先输了一半。

其次盲目自信、错误分兵。日军为了进攻中途岛,调集了包括8艘航母,11艘战列舰,22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21艘潜艇以及其他辅助舰只在内的大约200艘舰艇,兵力不可谓不庞大。但是却自信心爆棚地划分成了一支先遣潜艇舰队,一支登陆舰队,一支机动舰队,一支主力舰队和一支奔袭阿留申群岛的诱敌舰队,企图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布置让美军手忙脚乱、疲于应付,然后再实施雷霆一击锁定胜局,实际上反而分散自己的力量。

如此众多的舰队,真正投入中途岛战场的只有南云忠一率领的机动舰队,包括4艘重型航母(其他舰队的4艘航母都是轻型航母),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最要命的是舰载机数量只有238架,跟美军3艘参战航母的231架舰载机相差无几,而且在中途岛上美军还有127架陆基作战飞机,航空战力日本反而处于劣势。最后误判形势、侦察不力,战前日军对于美军投入战力的错误估计,一直严重误导其作战方案的制定。

当时日军认为美军最多有两艘航母可以参战,谁知美军硬是在几天之内就修复了约克城号航母,凑出了三航母编队,逆转了战场力量对比态势。另外日军因为侦察机弹射器故障和违规云上飞行等因素,错失了及时发现美军航母方位的大好时机,导致对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来袭方向和进攻波次毫无准备,又忙于应付中途岛美军陆基飞机的攻势,结果被美军航母舰载机一举突袭得手,4艘重型航母先后沉没(所谓的命运五分钟并不存在,在美机的轮番攻击下,失去先手的日军根本没有编队出击的时间窗口)。作为二战太平洋战场转折点的中途岛海战,就这样以日本稀里糊涂的失败而画上了句号。


晨曦谈兵


中途岛海战日本自己有些耍大,而美国掌握了日本所有情报,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即使是这样其实美国也赢得相当的惊险,甚至有运气成分。

首先说说日本方面,日本组建了自己最庞大的舰队偷袭中途岛,然后为了迷惑美国,分了一小部分军舰和2艘小航母去阿留申群岛佯攻,牵制美军舰队不要来中途岛增援。这时候日本海上力量仍然是占有一定优势的。日本害怕自己力量太强大了,造成美军死守不敢出战,于是第一波攻击就去了4艘航母,后续的舰队离着这支舰队200多公里,相距太远,打仗的时候支援不上。


而美国破译了日本密码,对日本的进攻的情况基本是清清楚楚,据说日本航母攻击的地方离情报中预设的不到10公里,美国侦察机都不用舰载机编队就去了。尼米兹集中了所有的力量,包括3艘航空母舰、7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7艘驱逐舰和2艘油船,一共30艘舰艇。参战飞机除了233架舰载机以外,还有中途岛上的120架岸基飞机,总数达到353架。

而日本的前线舰队只有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5艘补给船,一共26艘舰艇而已。实际参战的飞机也只有第一航空舰队搭载的272架舰载机。日本本来有8艘航母700架飞机,现在只有4艘过来了,飞机也只有233架。

从局部实力对比上来说美国是占有优势的,但是日本的飞行员们都身经百战,是日本整个二战最精锐的那一批飞行员了,而美国的飞行员们很多没有参战的经历,还是属于菜鸟级别的,两者各有优势。

因为日本采用的是偷袭,在他看来美国是不知道日本舰队到来的。而尼米兹正好利用了这一点,他将航母摆放的位置也比较远,就是避免日本的侦察机过早发现美国航母。美国的飞机和日本战机打了一个时间差,在日本战机第一批次飞向中途岛一定时间后,美国的舰载机起飞奔向日本舰队,这时候日军舰队只有保护航母的巡逻机,哪里是对手,而且日本的航母有些薄皮大馅的感觉,4艘航母全部被击沉,而美国只被击沉了一艘,美军完成一波1换4,从此流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中途岛海战其实从日本准备偷袭美国中途岛,最后喜剧的转变成了美国偷袭日本舰队并大获全胜!而日本传言的“决定命运的5分钟”最后经过推敲应该是不实了,二战时的航母甲板起飞前密密麻麻都是飞机,其挂弹一般都是在机库挂好,飞机才上甲板的!和现在航母甲板的经过了科学的规划后,才慢慢的开始在甲板上挂弹的!


狼烟火燎


为了攻占中途岛,日本联合舰队几乎是将全部家当都拿出来,可是仔细一看的话你会发现很大的问题。在不具备任何优势条件的情况下兵分几处乃是兵家大忌,而且主要参战的只有机动编队。更何况日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情报密码,已经被美军截获。日本人想要干什么他都一清二楚。所以虽然美国只有三艘航母,八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但是它集中主要力量对付日本的4艘航母的机动编队。


相比之下日本的机动军队也有四艘航母,但是这四艘航母就要负责防空、反舰要负责为登陆部队清除中途岛上的美军守岛部队。就相当于兵力再次一分为二。所以仔细研究之下,发现日本并不占优势。更为要命的是,虽然日本有四艘航母,但是他们上面搭载的舰载机数量总和只有266架(赤城加贺各75架,飞龙苍龙够63架),而美国虽然看上去只有三艘航母,但是其搭载的舰载机也有233架,外加上中途岛上的30架水上飞机,17架b47轰炸机以及30架老式攻击机。 国航母携带的飞机之所以比日本多,主要是因为美国飞机机翼折叠程度非常大,在一定的空间内谁的机翼折叠程度越大,带的飞机越多


所以整体算下来日本并不处于优势反而是处于劣势,日本的处于劣势之下还要将航母兵力一分为二,航母上还在纠结是换炸弹还是换鱼雷,所以有时候细节真的会决定成败。 所以日本虽然在总的军舰数量比较多,但是都是上去压阵观看的,真正动手打架也就以赤城、加贺、苍龙、飞龙4艘航母的机动编队。而且指挥官也有着决定的作用。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中途岛海战,日本惨败,原因就在于没有完全夺取海上机动作战的主动权。当时日本刚刚结束珍珠港突袭作战,太平洋上优势巨大,日本甚至可能一波打到美国的西海岸,就在这个时候,日本选择了先打击自己的心腹大患,中途岛。日本还派出了一个小舰队,想借机吸引美军主力舰队,分散美军注意力。

图为太平洋海战早期的美军航母三杰,从上到下依次是萨拉托加、列克星敦、突击者号。

日本的计划是很好的,但是实战中,海军需要具备不断搜索的能力,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由于航母的大量使用,海战变成了超视距作战,日本因为天气原因,派出的侦察机不多,而且信号收集不全,但是美军虽然航母少1艘,但是侦察机很勤奋,美军对于周边海域的情报掌握比日本更加充分,在搜索敌人上,日本舰队就先输一筹。

中途岛海战中被攻击的美军航母照片。

由于美军先发现了日军舰队,美军就先发动了航母上的攻击机前往打击日军的航母舰队,日军一开始并没有发现美军的航母舰队,一直等到美军的攻击机飞临日军航母上空,日本人才知道附近有美国人的航母舰队,就在这个时候,日军都没有确定美军的阵位所在。海上机动作战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持续保持搜寻,机动就是在战斗中的运动,而不是简单的转移部队,这是海军作战的本质要求,在转移中不断保持作战状态。

图为大E,企业号航母是二战美国海军战绩最辉煌的一艘航母,他也是中途岛海战美军三艘航母之一。

美军的运气也挺好,在日军还没有确定美国航母舰队位置的时候,就在前两波的攻击中,一下子击沉了日军的3艘航空母舰,此时日军的舰载航空兵已经折损大半,只剩下苍龙号航母还能作战,美军一鼓作气,想要击沉苍龙号,苍龙号的攻击机编队尾随美军返航飞机,才发现了美军航母位置,在反复攻击后才击沉了美军的约克城号航母。当然,美军最终也击沉了苍龙号航母,日本4艘航母全部折损,作战宣告失败,毕竟战列舰够不着航母,只能被动挨打了,不得不撤退。

图为日本苍龙号航母的模型,他是中途岛海战中最后一艘被击沉的日军航母,他也是唯一一艘取得战绩的中途岛海战日军航母,他击沉了约克城号。

鲜为人知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前,美军就曾经在一次军事演习中,演练过中途岛海战的情景,也由此积累了航母舰队作战的经验。美国在二战爆发前的30年代,曾用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兰利号三艘最早的航母,进行过一次舰队演习,分为两个舰队,一个舰队是兰利号和萨拉托加号,一个舰队是列克星敦号,两个舰队在加勒比海互相搜索对方,进行机动作战。

在二战前的舰队演习中,通过巴拿马运河的列克星敦号航母,列克星敦级航母是美军最早的航母之一,但是他们却从一开始就有现代航母的外观,美国对航母的研究颇深,可见列克星敦已经是封闭式舰首,日军直到大凤号航母才是封闭舰首。

当时,列克星敦号的侦察机在恶劣的天气下持续出动,而萨拉托加和兰利则没有出动侦察机,列克星敦在发现了萨拉托加和兰利后,马上起飞攻击机进行打击,打击判定兰利被击沉,萨拉托加失去战斗力,随后列克星敦就对对方舰队的战列舰队发动了攻击,在双方主力战列舰交战前,胜负就已经分出来了。

图为日本的赤城号航母,他是日本在太平洋海战初期最活跃的航母,参加了珍珠港突袭战,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他是中途岛海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日军航母。

此次演习的场景,令人惊讶的出现在了中途岛大海战中,美军三艘航母齐心协力,反复搜索,早早确定日军舰队方位,而且毫不保守,在弱势之下,坚持全甲板攻击的豪气,放飞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对日军航母早早发动攻击,虽然没有战斗机让舰载机损失很大,但是击沉了日军航母后,一举奠定了胜局,这样的经验,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得出,可以说,日军在中途岛之战前,就已经失去了胜机。


海事先锋


其实题目中所说的200多艘并不对,但是参加中途岛海战的日军共有4艘航母,2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大量其他舰艇,而美军则是3艘航母,8艘巡洋舰及其他舰艇。

但是问题在于中途岛海战的决定性因素是是航母以及其搭载的航空兵力量,日军方面只有4艘航母可用,至于8艘航母的说法,实际上是整个作战计划的航母数量,其中有两艘航母北上前去佯攻阿留申群岛,另外两艘则在另一个方向作战,因此日军飞机总共才261架。

美军虽然只有3艘航母,有233架舰载机,但是考虑到中途岛的陆基航空兵的127架飞机,因此美军总共拥有360架左右的飞机,反而在航空兵方面处于优势。

而且一开始美军就掌握了情报上的优势,掌握了日军的动向,因此能够更好的制定作战计划,应对来袭的日军。而且在指挥上,日军也优柔寡断,由于航母和飞机不足,南云忠一陷入了先炸岛还是反舰的纠结,结果最终贻误战机,在美军的攻击下日军航母损失惨重。而此时,日军已经失败,剩下的战列舰巡洋舰虽然还能作战,但是已经于事无补,只能在发起对美军航母的最后一次攻击后败退。


前沿阵地


1.所谓两百军舰,七百战机是整个日本中途岛作战计划中的所有船和战机,水分很大,200军舰包括了运兵船、侦察船、警戒侦查潜艇、补给舰、运输舰、登陆船,真正能参加海战的战舰100不到。再看所谓八艘航母,只有机动舰队四艘是正航,其余四艘是轻航,这八艘航母舰载机也就400,根本塞不下700战机,也就是说另外300包括非航母搭载的舰载水上侦察机、陆基远程侦察机和准备在打下中途岛后转场过来的陆基飞机。

2.而剩下近百艘能参加海战的战舰,四艘正航四艘轻航,约四百航母舰载机,又被拆分成六个分舰队,两艘轻航分到佯攻舰队去打阿留申了,一艘轻航去去了山本的主力战列舰舰队,一艘轻航去了支援登陆舰队。这些舰队距离机动舰队300海里开外,纯粹打酱油。

3.这一番过筛下来,真正留给打头阵的机动舰队的作战兵力,就只有四艘正航,两战列,两重巡,一轻巡,十一驱逐,总共二十艘战舰,舰载机两百七十多架。

4.再看美军,因为获得情报,美军早有准备,不但极力加强中途岛防御,极力给中途岛塞飞机,还三天修好约克城。结果就变成日本机动舰队四艘正航要迎战美国三艘正航+一个飞机场,日本机动舰队只有二百七十多架战机,而美国算上中途岛有三百多架战机。看到这,你还觉得日本舰队占有绝对优势吗?


果汁kuk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点燃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导火线。最初的设想是日本海军山本五十六将军提出的,为的就是暂时打击一下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势力。可日本是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在看到首战如此顺利后并没有罢休。

1942年,日本又发动了另一场战役——中途岛战役。日本拼出老命准备这次战斗,为何最后还是以失败结局?

美军在珍珠港战役后,加强了对日本情报的捕获,虽然早期时候,美国已经破译日本的AF密码,但是日本在战役前就更新了密码本,只是美军截获的电文中有信息泄露出来,让美军知道了计划。

日本向来的思路是进攻,进攻,再进攻,根本就没有对其航母的保护。在进攻的方式上,一般是呈一字摆开,而美军这方面比日军做的周到,每个航母都有护航舰队,另外攻击的形式是半环状,进而全面发挥作用。

其次,在航母的建筑上远比美国差些。当时的航母都是木质甲板,只是为了日后的维修和日常使用方便,但这给美国的战列舰创造了条件。

日本在战役中出动了近450架战斗机,而美军只有230架飞机,兵力配比上几乎是美军的三倍。而且,即使有美战斗机的围歼,也完全可以从周边的机场调动千架以上的飞机都可以,但美军不行,只有战列舰上的飞机投入战斗。在一波又一波的轰炸中,日本巡洋舰陆续被击中,爆炸并葬身火海。

关于中途岛海战,美国海军首脑事后评价道:“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由此可见,中途岛海战的意义远不止对于二战海战的转折,它更多的是在于结束了日本舰队长达数十年的太平洋霸主地位,并从此让日本退出了海洋争霸的舞台,失去了对外扩张的海洋资本。而这一影响,直到二战结束后,甚至至今都深刻影响着日本。


王铭苇


中途岛是一个并不大的珊瑚环礁,她的名字表示着她的位置正好是在太平洋的“中途”,就是太平洋的中间。最先发现她的美国人意识到她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因此一直都将她托付给美国海军,她就被美国海军建设成了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可以给潜艇和战机提供休整。

中途岛与一场海战联系在一起,二战时发生在这个太平洋中间的小岛附近的海战,成为了二战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彻底改变了之后的战争走向,也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势不可挡的旧日本海军在珍珠港事件以后,企图迅速在太平洋取得压倒性的战争优势,迫使美国人与他们谈和,于是发动了这场中途岛战役。为了赢得胜利,旧日本海军投入了包括4艘航母在内的各种舰艇共计200艘,而美国人集中到的舰艇数量,勉强把在北太平洋的也算上才76艘。

但作为一场空海一体的战争,美国人有中途岛陆地机场的支持,日本人仅有4艘航空母舰为舰载机提供支援。从战机的数量上看,美国人就是优势的一方,美军有233架舰载机和127架陆上战机,共360架战机,而日本人只有248架舰载机。并且日军根本没有想到美国人开动了强大的战争力量,珊瑚海海战中受损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只用了72小时就恢复了作战能力,日本人直到中途岛海战开始还认为美国人不会有第三艘航母参战。

兵力的对比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情报的外泄才是导致日军惨败的重要原因。这场战役在开始之前就,战略目标已经被美军从破译的JN-25密码中得知,中途岛战役实质上是美军的伏击战役。

最后就是日军海军将领的失误判断与指挥上的严重错误。日军的侦察工作并没有专门的战机编队负责,而是使用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老式水上飞机来进行空中侦察,发现美军舰队的时间滞后导致了主动权丧失。而为了刻意保持无线电静默,山本五十六放弃了对舰队的直接制导,更是导致指挥信息被延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