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874萬應屆生能在移動互聯網上找到一條“活路”嗎?


874萬應屆生能在移動互聯網上找到一條“活路”嗎?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對於普通人和企業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一方面,普通人宅在家裡,足不出戶,單就那份百無聊賴的空虛感就足以把人吞噬掉,再加上房貸、車貸、網貸的催款短信,更是令人不勝其煩,連90後都開始意識到:存款是一種如此睿智的選擇;相比之下,企業的處境更加複雜微妙,中小企業大都揹負貸款,現金流在平日裡就已經成為上緊的發條,小CEO們努力地維持一種“隨時都會崩潰”的平衡,新冠疫情僅僅影響兩個月,就出現了非常慘絕人寰的感覺;大企業雖然實力雄厚,但企業家們習慣自虐,每年都要追求更高的營收和利潤,而且為了保持團隊戰鬥力,不會輕易下調,況且,大企業的員工更加密集,一旦出現感染者,後果往往非常嚴重,此外,地方管理者對大企業的要求也更多,不僅要貢獻產值,還要貢獻形象,起到帶頭示範作用。

企業的日子不好過,會直接體現在人事系統上:在職員工需要面對裁員、降薪、強制休假等等,應屆畢業生則更慘,算得上:出師未捷身先死。事實上,面對嗷嗷待哺的應屆畢業生,大企業往往不惜血本培養,但在特殊年份裡,企業銀根緊縮,對於應屆畢業生的吸收會大打折扣,況且,今年畢業生達到874萬,又創新高。面對如此窘境,畢業生和勞動專家除了再次剖析原因之外,還要創造並逐步接受更新型的工作崗位。

874萬應屆生能在移動互聯網上找到一條“活路”嗎?

供需脫節,應屆生為什麼找不到工作?

自從中國高校擴招之後,應屆生就業難就成為一個社會話題,昔日的天之驕子曾經一度和農名工、城市低保戶一起淪為“最難就業的三大群體”。十年前,城市的平均房租是2500元,而應屆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300元;大家畢業之後,去人才市場的感覺就跟去菜市場的感覺一樣,面對企業招聘就像最廉價的菠菜一樣,讓人挑來挑去,更尷尬的是,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感覺也比較差,他們想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非常困難:要英文六級,要研究生,要有經驗,要忠誠度等等,應屆生看起來,清一色的小白。

平心而論,中國高校擴招並不是一件壞事,有利於提高整體國民素質,但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有很多高校缺乏必要的教育制度設計:

中國是基建狂魔,大學修建大樓,只是眨眼之間的事兒,此前的機電學院、紡織學院、化工學院聯合起來改名某某科技大學,生源瞬間暴漲,學生在報考專業時,會有琳琅滿目的選擇,但因高中生活太過緊張和封閉,導致根本不知道社會需要怎樣的人才,更沒有辦法做一些關於性格、天賦之類的評估...這些野蠻、盲目的心態背後,導致絕大多數人在大學校園裡庸庸碌碌、鹹魚混吃,找不工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更何況,只注重修建大樓的高校,也很難關注到“人格、情懷”之類的高級培養。於是,學生在失去象牙塔的保護之後,常顯得弱不禁風,很難應付社會的殘酷。有專家提出,中國高校未來要增加同企業的合作,把應屆畢業生分為兩個方向:一些天賦異稟的人,可以花心思學習高數,學習傅立葉變換,學習數電和模電,最終走向研究所之類的研發崗位,他們有潛力成為專業的精英;而更多的人,需要在大學期間接受定製培訓,按照企業的崗位需求做特殊的培養,在大學階段,學生可以做最基礎的課程設計,以充分鍛鍊自己的思考力,其餘的時間則需要充分適應企業文化、崗位需求等等,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的中國企業常常把英文作為高級的技能之一,的確,國內非英文專業的學生,即便通過四六級考試,也很難達到企業的英文要求,事實上,企業更多地要求的工作詞彙、辦公室詞彙,以及同外籍人士的實際溝通,至於說,那些邏輯複雜語法,四六級中的考試陷阱是很難用到的。

英文的脫節,只是高校和企業脫節的一個縮影,更難處理的是,社會正在劇烈地變化著,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企業帶來巨大沖擊,但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新興崗位,而應屆生要拿下這些崗位,除了技能上的修煉之外,更重要的是調整心態。

874萬應屆生能在移動互聯網上找到一條“活路”嗎?

移動互聯網會給應屆畢業生一條活路嗎?

應屆生就業難,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如前文所述,大學生在校培訓同企業的需求是脫節的,畢業之後,肯定不會有特別高的薪水,但問題在於,社會曾經賦予大學生太高的期望,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的家長,恨不得孩子畢業之後,能馬上帶領全村兒人發家致富,而一些家境富裕的學生,則被家長花重金安排到國有企業,算得上無上榮光。相比之下,私有企業職員、自由工作者則被視為不務正業。

好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量新式的工作誕生,不僅手機產業鏈上的崗位熠熠生輝,就連一些App所帶來的就業崗位,如外賣、網紅、帶貨主播、自媒體等等,也都吸引著大學生,或許,這是一條活路。十年前,北大畢業生賣豬肉謀生的事情,被解讀得沸沸揚揚,後來人家坦然面對,做起了連鎖店生意,實現財務自由;80後寫手張佳瑋也曾被父母斥責為不務正業,但他能用籃球專欄稿費養活自己時,再沒有人嗤之以鼻,這兩個例子足以證明:行業沒有高低貴賤,國企不等於高貴,而自由職業者也不應該受鄙視,關鍵是要看,從業者在整個行業裡處在什麼位置。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的金子塔頂,都是令人敬仰的大神精英,如吸管大王、糞霸等等,所以,心態轉變之後,再加上移動互聯網的放大作用,應屆生應該是不難找到活路的:

如現在如火如荼的外賣行業,單純地做一個外賣小哥,風裡來雨裡去的,有些浪費大學生的知識,但即便是本次疫情徹底結束,餐飲業依舊會持續低迷,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高端外賣”,或者稱之為“移動廚房”,海底撈可以送鍋底上門,老北京炸醬麵的廚師也能帶著原材料上門服務,漸漸地,大型熱鬧的飯店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則是上門服務的移動廚房團隊,大學生可以不用直接做飯,但團隊的組織、資源的協調以及客戶溝通都是他們的強項;此外,網絡紅人的錐子臉、大長腿都已經漸漸令人厭倦,消費者越來越希望能從網絡社區獲取一些專業知識,如醫療常識、營養常識、法律常識,本次疫情給全中國的人都好好地上了一課,知識付費經濟有希望會蓬勃發展,大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習能力會在移動互聯網的催化之下,快速變現。其實,很多人只需要把自己讀過的書分享出來,把自己的專業知識翻譯成科普文章,都是有機會變現養活自己的。

毫無疑問,移動互聯網在未來幾年,會再度滲透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力資源、工作崗位不會侷限在有形的車間和寫字樓內,而是散落在移動互聯網的雲端,變成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企業想要使用時,移動互聯網可以立即組織需要的團隊,而當任務結束時,大家可以解散,再度投入到新的訂單任務中......(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