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做錯了事,老是不改,要不要打,為什麼?

用戶2607985489502


不建議靠暴力解決問題,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無成長,造成人生陰影面積後悔藥都沒得吃。

舉個栗子,新栽的果樹,結的果子酸,直接把樹拿刀砍掉嗎?那也白種了。有果必有因,找找果子酸的原因,該施肥的施肥,該澆水的澆水。

還有問題,那估計是環境也有問題,或者澆水施肥的方式和時機不對。總之,孩紙屢教不改的,可以去想多種辦法懲罰,暴力是解決不了問題滴,希望父母和孩子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



山人禾木暖寶寶


  • 自己沒孩子之前,我侄子做錯事情,我就是用武力解決,但是越這樣他越犯錯,因為一年才在家裡呆兩次,也沒有反省過這些問題,一直認為是我爸媽對侄子太寵愛了,導致他死心不改的。
  • 自己有了孩子,卻捨不得打了。不過在大寶兩三歲的時候,因為光著腳丫在地上走開走去,然後又跑到床鋪上踩,講了他幾遍,不聽,我一氣就拿鞋底打了他屁股,從此以後就特別怕我打他。後面覺得孩子做事情有點躲躲藏藏,問他為什麼,就說怕媽媽打,那時才明白打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只會增加孩子的心裡負擔,讓他做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而越是小心翼翼,越會犯同樣的錯誤。後面我就翻閱了好多資料,看了很多視頻,關於教育孩子的,從此後也再沒有動過武力。
  • 我是這麼做的:孩子犯錯,我會讓他面壁思過,就算哭也要堅持十分鐘,堅持不了加時間,知道能堅持為止,結束後讓他自己說出哪裡錯了,為什麼錯,下次若犯這樣的錯誤怎麼辦,讓他自己來回答,然後針對他的意見我再發表想法。讓他犯完錯還讓他表達想法,孩子會很主動,下次也很少再去犯同樣的錯誤。有罰就有獎勵,公平起見,孩子都接受,他哪樣持續做的好就帶他吃吃肯德基,看看電影,或者送他個玩具獎勵他,所以孩子會一直向好的方向發展。
  • 重要的是懲罰孩子時,一定要記住,不要爸爸懲罰孩子,媽媽在旁邊嘟嚕,或者孩子在旁邊哭,奶奶爺爺不忍心就哄,一定狠下心聽一個人的。我家就是,我教育孩子,全家人不能說話,教育完了,有意見偷偷給我提不能再孩子面前說,不然孩子會有僥倖心裡或者反抗心裡。
  • 最後給朋友推薦一本書《正面管教》,裡面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受用。我的很多方法就和裡面學的。
  • 個人經驗,謝謝閱讀


小曹菇娘


我是名教師媽媽,這麼多年來,面對學生,沒打過。雖然,有時氣得真想揍一下解氣,但大多能剋制住。


但是對自己的孩子, 卻做不到不打孩子。


正如題主所說,同樣的一個錯兒,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犯。

比如,我家的沙發,只要大妮在家,從來沒整齊過。我的理念是,讓孩子弄亂了,再讓孩子收拾,我能接受。

可我家孩子奶奶特別勤快,總是稍亂點,乘空就趕緊收拾了。孩子現在已養成不收拾習慣了。但最近惹得奶奶也受不了,終於讓她奶奶也氣得勒令他們不要在沙發上亂踩亂搭,亂了必須整理。明顯,效果顯著。

這個一而再的行為,其實是違反了家人的生活規則——整齊有序。如果,大人能保持一致,用言語糾正孩子,行動上監督孩子做到位,那麼,不打也是可以的。


所以,有些錯,孩子老是犯,不一定要先打孩子。首先請分析到底錯的原因是什麼,有沒可能是大人的管理出了問題。


再比如,孩子在學習上的習慣,言語勸說不動,脾氣上來了,打一下,我也能理解。

我家孩子,前幾天,在家作業,非要做一點玩一大會兒,拖到喊吃飯了,還不願做。氣得我揍了一頓,並且讓她不寫完不準吃飯,還讓她記住:這項作業每天必須中午前完成。自那之後,孩子就知道在到點前完成作業了。


有時候,孩子也在試探大人的底線!不來次嚴厲要求,不知道界限在哪!

不過,打孩子,千萬注意手下留情,以及不要經常和輕意打孩子。

說實在的,我家孩子爸,脾氣爆,打孩子下手重,到現在想起來,我心裡對孩子爸就有意見,而且孩子也因此有點心理懼怯感。


打不是長久之計,還是多多使用溫和、有智慧一點的處理方式。所以,我們家長首先學會控制情緒,保持冷靜,才能更好地對待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種突發情況!


最後,歡迎關注我,一起走在育兒路上!


超級飛俠說育兒


首先肯定一點不能打孩子,這一點我是有深刻教訓的。我的孩子也有這種毛病,同樣的錯誤說了多少遍仍然會犯,早些的時候我也打過他,但是我發現打過之後孩子還會犯這樣的錯誤。而且我發現孩子心裡好像有一杆秤犯一個錯誤,挨一頓打這個錯誤就被扯平了,就被牌子單方面彌補了,現在認為下次還可以犯這個錯誤,因為已經捱過打了。

後來經過學習我就釋懷了,孩子本來就是在犯錯中成長的,而有些孩子經常犯的錯誤,或是因為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或是因為環境所然,所以要改變孩子經常犯的錯誤,就要從這兩方面著手。

第一,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定,提醒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舉個例子吧,我家孩子經常把鞋子亂扔,脫下來衣服亂扔。所以我們和孩子一起制定了規定,孩子在睡覺前必須把鞋子放在門口鞋鞋櫃上,第2天要穿的衣服放在要床頭疊整齊,髒的衣服放在陽臺洗衣籃裡邊。剛開始幾天,孩子還是可以自覺做到,但是孩子還是貪玩嘛,有時候也是會忘記的,就需要大人的提醒。多提醒幾次,孩子還是可以辦到的。

第二,幫助孩子能建立能夠培養好習慣的環境。還是上面那個孩子亂扔鞋子,亂扔衣服的壞毛病。為了讓孩子能夠主動自覺心甘情願的收拾好自己的鞋子和衣服,我和他媽媽每天也是把屋子裡面收拾的整整齊齊,而且把鞋櫃他那鞋子該放的位置,洗衣籃的位置,還有他每天要穿的衣服都準備好,讓他自己放在指定的位置。如果孩子沒有做的話,他的東西就會顯得在這整潔的屋子裡面就會非常的礙眼,孩子自己也看不過去,就會主動的把衣服鞋子都放好。

結束語:幫助孩子改變一些屢教不改的壞習慣,第一需要的是規則,第二是需要一個好的環境,做到這二點,耐心的家長就可以靜待孩子的表現了。


曦寶和伊寶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時避免不了,正確的教導會助力孩子成長。在我們學校有很多頑皮孩子,曾經也發生過很多家長投訴的問題。

有一個孩子豆豆5歲每次過來學習都會欺負他的同桌,這一天被欺負的家裡人就會過來投訴來到校長辦公室,說這孩子欺負一次我們覺得是意外,但是三次兩次就是故意的了。老師也說了事情過程,就是因為一塊糖果搶來搶去的問題。豆豆媽媽上來第一句話就是豆豆你怎麼這樣?快給弟弟認錯,每次訓豆豆的時候都是居高臨下的訓斥著。但一番解釋完道歉完被欺負家長走後,豆豆媽媽都會和豆豆苦口婆心的說:豆豆,家裡也有糖果,老師給你們的糖果誰多誰少沒有關係,少一顆沒有關係,不能為了一個糖果去打人,知道嗎?然後媽媽很客氣的和我們道歉就走掉了。

我不知道孩子回去,媽媽會不會就這個事情和孩子再強調什麼了?但是我們校區在這個事情上做了一些處理:老師找兩個孩子溝通了。

首當其衝的是:老師的姿態要和孩子平等。平等溝通才是有效談判的前提下。

第一:爭取一個糖果沒有什麼對錯,每個人對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有爭取的權利,那怎麼樣爭取才是合理的,這才是我們要去學習的事情。

第二:老師多分糖果給他了,你可以告訴老師,提出疑問,是自己哪一點做的不好?還是老師粗心多給了一個。以後遇到事情,我們可以發問,要孩子懂得語言的魅力。

第三:家長不要替孩子道歉,要分析錯誤,比道歉更重要。如果孩子在壓迫下道歉,以後面對錯誤只會逃避,而不會主動承擔。

最後:希望家長要知道,孩子每一次錯誤,如果教導的好,都是一次成長!


患頸椎炎的猴子


很多人說不能打孩子,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以前看到別的家長打孩子很不理解,自從家裡有了孩子才知道,孩子犯錯老是不改,口頭教育總是沒用,說一百遍都記不住,打一次就記住了。有哪個家長沒打過孩子。

小的時候老是遭到父母混合雙打,我那時候的我特別不理解父母親,甚至心裡還會想我不是親生的吧!父母每次都跟我說一大推道理,每次好好說都沒用。做了媽媽之後,我才明白了孩子犯錯確實要管教,只要不虐待孩子就行。父母也要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能動不動就打孩子。

就目前的孩子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聽話懂事的孩子,說道理他都能聽的進去。另外一種就是調皮搗蛋的孩子,說再多道理都聽不進去的。教育懂事的孩子,你就會覺得輕鬆些,就感覺到有成就感。如果是調皮搗蛋的話,就夠你受的了。現在的孩子真的不好教育,你好好對他說,他又不會聽,說多了又說你煩,你打他,他又會恨你。所以,作為父母真的是很為難呀。

父母往往以大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認為孩子應該怎麼樣,其實孩子也有孩子的世界。孩子不要天天打,以後難管,甚至長大了還還手,再乖的孩子都有熊的時候,教育孩子確實需要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在成長。


風雨千里行


我是四年級孩子的寶媽。說老實話,孩子做錯事,我和你一樣,很多時候都想講道理,說服教育。可是時間久了,孩子仍然我行我素。不該犯的錯一樣沒少,甚至還會有過之。所以,我一看這不行。得立規矩。再一再二不再三。一次二次我給你講道理。那再有第三次就別怪我對你不客氣。要打就打一次狠的。打著讓他知道家長的話是說一不二的。在孩子心裡你是有威嚴的。說的話必須要聽進去的。所以說該打的時候是要打的。


寶媽育兒成長記


疫情期間,在家帶兩個孩子。說實話,真是好累,本來平時孩子也是自己帶,但大的去上學,小的在家而且我和老公換著帶,總有半天去上班,上班就是休息,我已經快憋不住了。天天上網課,主要是做作業很煩躁,他上課不聽講,我就要跟他補,大的要補知識,小的要陪玩,真怕孩子還沒有長大,我就要玩玩了。幾次都忍不住,但還是沒有打他,就是吼了他,他把家裡能用的筆呀文具類的都弄壞了,沒有一隻完整的筆,一隻筆頭一直放在嘴裡咬。唉!心裡已經打了300遍了……


芙蓉姐姐生活日記


您好,我是彤麟媽,很高想回答您的問題!

孩子犯錯,在所難免,但是有些時候,即使家長給孩子講了一大堆的道理,孩子當時也承認了錯誤,可是過一段時間,孩子還是會照樣犯同樣的錯誤。出現這種情況,我不建議家長使用暴力解決。如果家長使用暴力解決的話,孩子在家長的威嚴下當時看似承認了錯誤,其實內心是不服氣的。長時間的這種教育方法會讓孩子心理會產生抵抗情緒,這會導致家長將來再管教孩子時更被動,孩子更叛逆。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的改正自己的錯誤呢?

一:大聲訓斥不如輕聲細語

近80%的父母看到孩子犯錯後就急了,先是大聲訓斥,再不想就是衝著喊叫,甚至是打罵!既不注意時間地點,也不問原因。殊不知,家長在衝著孩子喊叫會讓孩子的大腦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家長的香味已經干擾了孩子的正常思維和判斷。這時,你向孩子講再多的道理,她也是聽不進去的,也判斷不出自己的所作所為到底是對還是錯了。小一點的孩子在面對家長的這種教育向為時,還會害怕的發抖,因為害怕,孩子就只能以沉默或是固執對抗的方式來回應家長了。

相反,如果家長用和藹的態度,問一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聽了孩子的解釋,家長在判斷孩子的對錯,然後在加以引導,倘若孩子確實錯了,家長可以用堅定且低緩的聲調對孩子進行開到,說服。這樣,孩子的心理得以安慰,不再緊張,情緒也比較平穩,父母的批評也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二:教育孩子要掌握好尺度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不有自主的就會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比如“你怎麼就這麼笨”“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就不要你了”等等。這樣的話,家長無心的脫口而出,但在孩子聽來,他們會很傷心,會產生一種,爸爸媽媽不喜歡我了,不要我了的心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渺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孩子的自尊心受到璀璨,就會越來越膽小,越來越自卑。眼中的長大後還會有患抑鬱症的可能。尤其是對敏感的孩子,家長更要掌握好尺度。

三:不要當眾批評貶低孩子

我們中國人都有一種習慣,家長與家長或者朋友與朋友之間相遇基本上都會互相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幸的是,“我家孩子不行,跟你家孩子沒法比啊”“你家孩子比我家孩子好多了”卻成為一些父母的口頭禪。

要知道,孩子的面子動不得。孩子都有自尊心,作為家長,我們都因該清楚。尤其是在其他人面前,孩子的自尊心尤其強烈。父母在孩子的心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他們內心,他們都想成為父母的驕傲,讓父母在別人面前有面子,但是,如果家長一再的再其他人面前貶低孩子,訓斥孩子,孩子會認為,自己什麼地方都不如別人,會感覺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人。孩子一次次的接受大人的苛責也就等於一次次的接受對自己的否定。

四:孩子犯錯後要引導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並承擔起一定的責任。

孩子犯錯後,家長再給孩子講道理時,一定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並且讓孩子明白,他要為自己的行為所導致的後果負責任。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可以由他去,等他餓了,想吃東西時,就告訴他不好好吃飯與捱餓的聯繫,也就是,過了吃飯時間了,現在沒有飯吃了,要想吃飯就只能等下一頓飯了。捱餓就孩子索要負的責任。許多的父母長輩在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同時,還在給孩子零食吃,孩子感受不到不吃飽飯捱餓的後果,自然就不會改正了,反正不吃飯也餓不著,是不是?

家長要明白,孩子犯了錯,懲罰只治標,改錯材質本!所以,合理的批評和懲罰要從愛開始,以愛結束。

我是彤麟媽,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的育兒方法與知識!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孩子做錯了事,幫他分析了原因,告訴他應該怎麼做了,老是不改,要不要打?”

感謝能在平臺遇到這麼好的問題,因為這也是我在家長課堂見到的最常見的家長的困惑…

問題中沒有說具體的問題,但也能看出問問題的家長是多麼期待孩子能健康成長,少走彎路,少犯錯。用心良苦,但是通過苦口婆心的講道理又發現沒有效果,孩子還是我行我素,那能想到的辦法就只有“打”了,之所以問出來,是因為我們自己也感覺這不是好的辦法。

第一:的確,體罰的確不是好辦法,“打”了以後的確會讓孩子聽家長的,因為孩子怕打,怕疼,就拿剛上學的孩子不能認真寫作業為例,家長不管怎麼說明寫作業的重要性,孩子還是不能專心,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在旁邊一巴掌下去,那孩子立馬會乖乖的寫,而且效率相當高,家長可能會認為還是“打”管用,但這個時候孩子是用一半精力在觀察自己有沒有哪裡做的不對,防止被捱打,這是人的本能,而只用一般精力用在眼前這件事上,可想而知,這種狀態不會讓孩子真正發自內心的去認真寫作業。

所以“打”孩子可能會眼前看起來管用,但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說是傷害孩子的自尊的,不利孩子的成長。

第二:這個問題裡,還有一個地方需要明確,就是孩子做錯了事,這個錯事是家長了解了兒童心理學後認為是對孩子成長不利的錯誤呢?還是家長只是直觀的感覺這樣做不好就是做錯了事,比如剛會走路的孩子總是喜歡走馬路牙子,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怎麼不走正路就走不好走的地方,這是不對的,告訴孩子要在平路上走,那孩子就不會聽,為什麼?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他的身體需要對平衡感的訓練,心理上需要不一樣的探索增強他的掌控感,是不是錯事呢?一般學齡前兒童會有很多讓家長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一歲之前喜歡吃手啊,兩歲時候喜歡對著幹啊,三四歲的時候喜歡自己開門,要是被爸爸媽媽開了,一定要關上重新開等等…如果家長對孩子多謝了解,這些就不是錯誤了…

第三:還有一些錯誤是,家長認為是錯誤的,但孩子不這麼認為,又的確是對孩子不利的,比如孩子不愛學習。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希望孩子自主認真學習肯定沒有錯,而且是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的,問題在於我們的方法有錯,如果讓孩子能認真對待學習,肯定一條是孩子自己願意認真對待學習,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要是不顧孩子的狀態只會自己在一邊使勁,孩子只會越來越往反方向去。只有知道孩子是什麼原因表現出現在不愛學習的狀態,去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看見被重視的,當孩子的內心被溫柔以待後,改變才可能發生。當然這裡講的是一個大原理,具體的方法還需要家長的不斷學習…

這個原理同樣適用於在沒有特別狀況下,孩子做了傷害別人或者影響別人的事,比如偷東西了、習慣性的打人等等這樣的狀況。

第四:如果孩子是在情緒狀態下做錯了事,比如孩子因為什麼事情緒糟糕透了,回家拿小貓出氣,把小貓踢得哇哇叫。這個時候光從行為層面來說肯定是不對的,但我們更需要看到行為背後的情緒,如果這個時候只是跟孩子講道理,不能欺負貓,這是不對的,你生氣歸生氣,你可以跟我們講講…但是不會管用,因為當時的孩子不是希望你去評價他的對錯而且需要你看見他憤怒的情緒,如果你能安撫接納他的情緒,他的情緒也很快會被平復,當你們都不在情緒區的時候再去討論如果再遇到類似的事情該怎麼辦,是討論,不是你告訴他…

好的,回答就到這裡,做父母就是一個不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我是從事從事青少年心理諮詢的二寶媽媽,希望我的回覆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