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戰疫日記|志願者的善良、友好,讓我們心裡更多了一份踏實

戰疫日記|志願者的善良、友好,讓我們心裡更多了一份踏實

除夕夜,上海136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全力支援武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2月19日,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出征武漢,直奔雷神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90後季夢婷就是其中一員。2020年3月1日,連續忙碌多天後,她從前線發來了戰“疫”日記。

战疫日记|志愿者的善良、友好,让我们心里更多了一份踏实

═ 第三十七天

忙綠中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一眨眼,在雷神山一週多的工作已經結束。有快樂、有辛苦、有委屈,更有成長。知道自己在最終出發去武漢的名單裡,現在想來仍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也就是在那一瞬,膽小的我鼓起最大勇氣整理好行裝,有泌尿科、有仁濟做堅強後盾,相信我們定能戰勝歸來。

來到武漢稍作休整後,我們就前往工作地雷神山醫院。陌生的土地,寂靜的街道,緊閉的商鋪,加快了我們前往病區的步伐。既來了,則安之。

“團結就是力量!”當時的病房除了病床空空如也,我們和七院一起接管,兩地三個醫院相互協調,不同科室成員重新融合,大家相互協作,將病區最重要的水、電、負壓、氧氣等反覆檢查,只為了保障每一位患者、每一位工作者的安全。僅兩天時間,便開始收治第一批共19位患者。樂葉護士長帶頭進艙,根據輕重緩急快速分診,協調主班、醫生快速安置每一位患者。“苦我們自己,也不能苦病人”,我們儘可能減輕患者對“封閉”的恐懼,備齊所有生活必需品讓他們有家的感覺。

接觸中不停有病人對我們說感謝,有想握著我們手卻怕傳染我們的,有連連鞠躬說著“你們辛苦了”的。他們用各自的方式感恩我們不遠萬里的相助,他們給我上了一堂不一樣的“愛”的課,讓我們更加學會好好珍惜身邊人。

“咬定青山不放鬆”,環境的改變讓我們更堅強。17年前SARS時,85後、90後的我們基本都未踏入工作崗位,而今的我們,已然長大。雖然身上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每透一口氣都感覺費力,戴著的護目鏡口罩更是壓得臉火辣辣地疼,可無論是最年輕的隊員,還是高年資的護士長,沒有一人退縮。可能曾經的我們稚嫩、柔弱,但是在抗擊病毒這個戰場,我們誓言“不破樓蘭終不還。”

除了醫護人員,在雷神山接觸最多的就是志願者。他們是一群平凡而又不凡的人,有的完全沒有醫學背景,都是生活在武漢這座城市的普通人,甚至有人瞞著家人,不捨晝夜為我們一線醫護提供各種便利。看到我們搬不動重病人,他們默默幫忙轉運;聽到我們忙得來不及吃飯,又會煮了麵條送過來;下班錯過了班車,他們還會把我們捎回酒店。他們的善良、耐心、友好讓我們心裡更多了一份樸實的踏實。

單純的付出,意外的收穫,越艱難的路越有別樣的風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共飲一杯長江水,在艱難歲月裡守望相助。

有人說這是一場修行,有人說這是一場歷劫。等我們成功歸來,請給我們一個熊抱,可好?

★ 個人檔案

90後的季夢婷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腫瘤科護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讀博士,中共黨員。仁濟醫院腫瘤科團隊響應號召,積極投身抗“疫”一線,本批共3位醫生3位護士前往武漢。

執筆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战疫日记|志愿者的善良、友好,让我们心里更多了一份踏实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