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一本什么书是你常常想去翻翻看的?

寂灭轮回-情殇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这是一部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曹先生用她们的眼泪酿成芳醇甘冽的艺术之酒: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几十年来,它一直放在我的枕边,时常拿起来读读。总的算来读了不下百遍。书中每一句话的内含、每一首诗词的寓意理解的算得上通透。书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命运、才情、品质基本上了解了个透彻。可谓是一本《红楼梦》,陪我过半生。

《红楼梦》让我以旁观者的身份透过一个大家庭看透一个大社会。从而感受到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哀。更体会到当今时代的美好以及自己生活的幸福。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会时常去翻翻《红楼梦》。悲伤时读它怯愁,得意时读它诫矫,失意时读它历志,浮澡时读它静心……

几十年下来,《红楼梦》几乎成了我的一剂良药。它让我渐渐变得宁静、安详、淡泊。能够在光阴的菩提下拈花微笑,静看沧海桑田。


禅意轻漾


在我个人看来,读的书并不多,所以还不具备评判一本书所谓的好与坏的能力,只能运用我有限的认知,聊一聊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书。仅代表个人观点,是否妥当,还望读者自行甄别。

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感兴趣的书的类型是不同的。

小学阶段,受武侠电视剧的影响,对武侠类小说比较感兴趣,尤其是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那时候边翻字典边读,也是一种乐趣。这本书不用多做介绍,想必每个人都熟悉。

中学阶段,鲁迅先生的文章开始出现,加上受老师的指点,开始读一些鲁迅先生的文集。小说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杂文如《且介亭杂文》等。当然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这个年龄段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晦涩难懂。我个人认为,需要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做铺垫,才能自发地从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领悟其思想精髓。

大学阶段,自己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读的书相对来说多且杂,不一一举例。

迄今为止,《白鹿原》是我常常会拿来翻看的书。这本书我完完整整看了三遍之后,偶尔会再拿起来,不一定要从头仔细翻看,而是随意翻到一个章节,通过阅读这个章节,来回忆前后以及整本书,也是一种阅读乐趣。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白鹿原》是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在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中,还要名列前茅。正如陈忠实先生引用巴尔扎克的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一样,《白鹿原》算是比较露骨地展示了中国自清末到解放这段近代秘史,很值得仔细品味。

以上代表我个人观点,望斧正。



林原


《论语》。

正式通读过5遍,并写了读《论语》之一至七:《“人不知而不愠”二解》《君子器还是不器?》《天下无道时,君子仕还是不仕?》《富贵与骄亡》《“加”可反训为“减”》《〈论语〉之问》《读〈论语〉札记》,共两万余字。

我写的关于《论语》的下面100字在第二届“伯鸿书香奖”活动中获优秀奖——活动由中华书局、桐乡市人民政府、光明日报社、人民网、百道网、大佳网共同组织;项目之一为“‘我读《论语》’微征文(包括标点符号不能超过100字,每人仅限1稿,微博跟帖投稿)”,设大奖3名、优秀奖10名: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易”前或脱了“不”字,此句式或当如“为君难,为臣不易”。窃以为,要么两难,无怨难,无骄难;要么两易,生怨易,生骄易。史鰌曰:“富而不骄者鲜。”“富二代”现象可休矣!



丐丏读札


红楼梦放在书桌上已多年了,书皮已掉,由于是硬皮书,就没有再粘上,而是放在抽屉里雪藏了。

曾经跟朋友大言不惭的说:宋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我一部红楼读半生。虽有些夸张,但是红楼梦却是经常读的。想那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弃之不用的石头,幻化成人,为谁情种,化作相思泪。

曹雪芹出生在一个显贵之家,在他12岁时曹家两次被朝廷抄家,彻底破产,曹雪芹也由贵族公子沦为落魄文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含泪写下了这部登峰造极的巨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前八十三回,章章精彩,且不说家喻户晓的黛玉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真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海棠诗社里咏白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香。十二首菊花诗,这些只能是冰山一角,里面提到杜工部、陶公,还有信口拈来的彼此的称赞和打趣,不能用任何语言评价他们的才情和纯真,只静静地看,任何语言都会污秽了他们。

芦雪庭联诗,史湘云夺得头魁,都笑说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贾母是这个大家庭的灵魂人物,见惯了世道的风风雨雨,并且蕙质兰心,洞察秋毫。中秋节带领众人赏月闻笛,笛声从桂花树下细细的吹来,诉说着中秋佳节倍思亲,月挂树梢。四更天了,众人都熬不住才散了。黛玉和湘云并没走,两人在凹晶馆说话,品谈陆放翁,东方朔,高雅又博学,两人在湖边又联起了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花一般的女子,花一般的年纪,都是无父母的孩子,有很多的知心话互相诉说。

还有宝玉到栊翠庵,找妙玉乞红梅,妙玉赠送给每人一枝红梅,白雪红梅配佳人。人总是对美感兴趣,对文明的、有教养的有不可抗拒的喜爱,妙玉气质美如兰,颇有红梅品格,高洁,有傲骨。白雪红梅妙玉栊翠庵,这世上还有如此白璧无瑕的美丽吗?

从第八十四回,红楼梦的文风变了,变得没有神韵,看的少了,趁这个机会,再静下心来,不管是曹公所写,还是高鹗代续。红楼梦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流芳百世。


沁香对月


#人生只读一本书#如果人的一辈子只能看一本书的话,我推荐的是《易经》。因为它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只有它能真正称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首先,易经的出现是中国上古比中国的汉字还要早至少三千年,以卦爻符号(也是汉字的早期萌芽之一)来认识推演万物关系,是真正的“无字天书”;其次,易经代表了中国在汉字出现之前以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为代表的、很多代古代先贤大哲高度凝缩反复推演的集体智慧,是古代华夏民族认识、研判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再者,易经用六十四卦这个总纲式的宇宙代数式,来驾轻驭简地涵盖和映射无限的天地人万事万物,并且历久弥新屡试不爽,为历代各国大德所痴迷终生却又难穷其项背。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计算机奠基者莱布尼茨将二进制看作“宇宙语言”,但他的二进制系统却无法与后天八卦图建立联系,他只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八卦图的内涵远非二进制数系可以完全模拟。荣格则在易经英文版序言中写道:“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千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



九易行客王雨剑


由大作家柯岩先生主编丶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巜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新诗选》(上下卷),我会经常阅读。这套书辑录了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的所有知名诗作。我所著《毛泽东之歌》(原名巜咱们的毛泽东》),有幸与艾青丶郭小川等前辈的作品一道,列入此书中的“长诗存目”部分。


领袖诗人卢伟宗


《辞海》这本书是我常常想去翻翻看的。因为我平时比较喜欢看书,只要有书就会很乐意看,很多时候会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和不了解的词语,就想翻翻《辞海》看看,它会给出很好的很正确的答案,真的很有帮助。

《辞海》有很多种版本,虽然版本不一样,但是功能是一样的,和《新华字典》相似,但又比《新华字典》还要详细。《新华字典》是解释各种各样的字,《辞海》除了解释各种各样的字,还解释各种各样的词。

《辞海》是好几代文人呕心沥血千斟万酌的巨大著作,它容量很大,应用广泛,有新华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的功能,它行文规范、图文并茂,色彩缤纷,气势磅礴,让人敬佩,是很值得翻看的大型综合辞典。


梦190234205


《平凡的世界》

在读《平凡的世界》之前,我读过路遥的《人生》,二者同样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爱情与生活的冲突。《人生》以爱情为主线支撑全书,而《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内容则更加广博,家庭、劳动、理想……《平凡的世界》所展现的是一个更为丰富的世界。

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平凡的世界》讲述的就是一个追求理想又眷恋家园的过程。这是一个矛盾又痛苦的过程,他先是历尽艰难挣脱这桎梏,而后又不顾一切地回到了曾经束缚他的桎梏。他曾经的囚笼,成了他现在的信仰。这很可悲,也很真实。那些曾经在城市乡村之间苦苦挣扎,心中迷茫追求又反复的人们,是否也像孙少平一样?这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

小说的结局似乎是悲剧主义。一开始读者所期待的有情人都没能终成眷属。润叶另嫁他人,丈夫残疾;少安妻子因病去世;晓霞被洪水冲走,少平毁容;金波再也没找到他心爱的藏族姑娘。晓霞死了,秀莲也死了,少安少平的爱情不得善终。全书都属于现实主义,只有结局路遥安排成了他个人的理想化。看起来孙家兄弟很可怜,但是他们只有爱情不够美满。如果说悲惨,《活着》中福贵比他们更为悲惨,他不仅失去了爱情,还有财富,家庭,亲情……所有人都死了只剩他一个。少安砖厂办的风生水起,马上奔小康;少平回归煤矿,等待升职。福贵已经成了行尸走肉了,而少安少平只失去了爱情,他们还有生活的希望,所以这是最好的结局。

郁达夫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路遥生于陕北贫困之家,因为贫穷被父亲过继到大伯门下,历尽沧桑坎坷,爱情不幸。他的出身决定了他写不出那种烈火烹油鲜花灼锦的富贵气象。同样,曹雪芹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所以他能写出“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黻黼焕烟霞”的《红楼梦》,家庭的巨变又让他切身感受到了社会底层的艰辛。路遥的作品中,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少平想要进入城市逃离农村一如他想摆脱农民身份;高加林被黄亚萍抛弃一如他被初恋林红抛弃。这些都是烙印在他灵魂深处的片段,忘不掉,还时不时地痛。因此路遥在创作时这些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跳出来提醒他所受过的伤痛,所以他的作品中主人公结局并不是和美圆满的。但是正因如此,才显得更加真实,因为生活不是童话故事,不可能都尽如人意。

《平凡的世界》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平凡人对命运的抗争。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因为主宰你生活的,是你自己。被欺骗又怎样?你可以东山再起。

人们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是属于中国的黄金时代。可是这一切,真如人们所描绘的那样美好么?如果仅有物质缺乏信仰,又比《平凡的世界》中物质匮乏却信仰坚定强出多少呢?那个时代,农民的信仰是土地,青年的信仰是知识;那个时代,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却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而现在,人们告别贫困日渐富足却日渐迷茫精神空虚。应该感谢路遥,他燃烧了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故乡黄土地写下一部著作,也为后人留下了时代的见证。即使遥远,也有文字忠实的记录下来,人们才能时刻警醒反思,才能创造出真正的“黄金时代”。

在读《平凡的世界》小说之前,我看过剧版。普通话方言夹杂,服饰土里土气,还原度很高。但是不知道是否因为时代差距太大,总给我一种距离感。而当我阅读原著时,那种距离感没有了,只剩下震撼与冲击。他们的形象,曾经无比模糊,如今甚为清晰;他们的感情,曾经困惑不解,如今甚为明了。《平凡的世界》让我直接清晰地窥见了七八十年代的陕北风貌。它是一面镜子,时代的镜子。没有比文字更直击人心、更有力度和深度的记录方式了。所有文艺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很少有高于原著的评价。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平凡的世界并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没有写完他们的一生,我不知道他们今后的生活如何。但我猜,一定有苦有乐,有笑有泪,被击垮了也不放弃希望。正如欧·亨利说的那样:人生是个含泪的微笑。




熊猫阅读


在生活中你想讲一个故事给伴侣听,可伴侣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工作中,无论你是不是销售你都要向顾客介绍你的产品,可顾客听着你冷冰冰的产品介绍,瞬间失去了兴趣。可你纳闷的地方在于,是你的口才不行吗?

其实都不是,因为你对讲好一个故事没有清晰的概念,在你的大脑中并没有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你的思维是比较散乱的,而你读者先要对你的讲的话先理清,随后才能理解完整你整个意图。


而读者想要理清你的结构,还要取决于他的文化高低,大部分的人并没有很多的精力去你去介绍,这对他来说太费脑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大概是两年之前了。这本书我一直随时放在手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这本书就是《这样写出好故事》。



好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故事对读者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因为读者想要从故事中得到启发,进而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但是也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情节才行,不然读者很可能不感兴趣你的故事。
合理的情节应该包括主角、目标、冲突、冲击结尾。

这个主角就是你的生活中的洞察,这个主角就是社会中一个缩影,代表了某方面有特定象征的人群。

主角必须有目标才会行动,有了行动必定要制造冲突,故事的结尾一定至少要有一次反转,才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深刻印象。


好故事的结构是什么?

  • 开头
书中讲了两个不错的开头,第一个就是先用动作引入,因为读者喜欢先有动作场面。第二个事先丢关键线索,然后一点点展示出来,
  • 中段

中段有个核心技巧,就是制造紧张感。一个是实际层面上的另一个是精神层面上的。


对我的启发

因为我喜欢看书和写作,看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所以就成为了手边书。一本书能成为自己的手边书,一定是一本对自己长期有价值的书,分享三点关于选择好书的技巧。


选书技巧

其实在我看来,选择什么书的第一步先确定你的使命感。就是你所热爱的事业是什么?这个事业并不一定是现有的,你可以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点子。确定自己的使命感之后,随后去整理出完成这个目标需要什么能力,这个能力需要你每天读什么书就很清楚了。



第二步就是选择这个领域中的大牛作者,一流作者的书肯定要比二三流的作者要好。根据你对这个理想所面临最大的困惑,去看书的目录大致的结构是怎样的呈现,符不符合你的心理预期。

第三步就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定要知行合一,多用自己以前所经历的和现在行动的情况,去对照书中的理论观点,看有什么出入,为啥有出入?



这就是读书能给我们最大的好处。
我是@成长伴书行 点赞支持一波,头条号每天分享好书思想精华,欢迎关注

成长伴书行


在书房,我常常翻翻看的书实在不少,最喜爱的是巜毛主席诗词》,立意深刻、文采飞扬、书法飘逸,气势磅礴,充满个性与独特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