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肺部CT是全白呢?

大靑枣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湖北地区的病人还是让大家揪心。如果只是普通的流感病毒,有很多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也就不会引起大家的恐慌。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有少部分重症病人会变成白肺,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不是所有的新冠肺炎,都会变成白肺

按照现有的病例总结,新冠肺炎以轻症居多,表现为肺野外围的小斑片状磨玻璃影,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可以阻止发展为重症。

这两位病人都是轻症,及时医疗干预(吸氧和对症治疗为主),已经痊愈出院了。

有一部分病人会逐渐进展,病灶增多增大,甚至病情出现反复,通过一线医生的努力,也能转危为安。下图这位病人就是来自一线医生的分享,中间出现过病情进展,肺内白色阴影增大,幸运的是最终挺过来了:

白肺的重症病人,也有抢救成功的。


冠状病毒的复制速度比一般的细菌要快很多,加上一些免疫损伤,一些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可以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快速进展为白肺:

按照最新的解剖结果显示,这些病人的肺泡腔和小气道内会有大量粘液充填,使氧气无法进入肺泡腔完成血氧交换,这个时期很凶险,有些人挺不过来……

这位老太太比较幸运,最终抢救成功,复查CT明显好转了:

很多一线专家正在快速认识这种病毒和病情变化,有些医生发现轻症病人出现进展苗头时,比如由低热转为高热、呼吸气促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淋巴细胞技术进行性减少等,此时及时使用激素干预,可以阻止一部分患者发展为重症。这方面的交流每天都在进行!目的只有一个:救人!

这是一场全民战疫,大家都在努力!包括钟南山院士、张文宏教授、还有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和病人们一起努力!阴霾终将消散!


影像科豪大夫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医生。最近医院确诊了好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我也看了这些患者的CT图片,今天来跟大家讲讲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肺部是怎么样的。其实题主说的并不准确。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朋友,肺部CT不都是全部白的,只有进展为很危重才是全白肺。

正常的肺部CT表现

我是一名影像科医生,天天看肺部的片子。主要肺部里面是肺泡,肺泡的作用是氧气交换,把吸进去的氧气吸收入血,进入人体供养,把人体的二氧化碳排出去,形成气体交换。

正常的肺部CT片子肺窗,肺组织是黑色的,而血管是白色的,如下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片子是怎么样的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片子有一定的特征性,如果遇到有接触过武汉的朋友,出现了发热,做了CT看到双肺磨玻璃影,斑片性,双肺胸膜下多见,那么一定要高度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片子不都是全白肺。

1.轻型

病毒还没有累及肺部的时候,做CT肺部可以是正常的,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在几天后肺部就开始出现了病变了。

2.早期

肺部会呈结节样、磨玻璃样病变,只有小范围的病变的话,经过规范化治疗后,可以完全吸收,不留下任何肺部的痕迹,我们有过几例患者已经出院了。

3.进展期

进展期肺部的斑片影逐渐增多,看起来就是白色的,也就是病毒侵犯了肺组织以后出现的渗出,可以理解为发炎的改变,炎症越厉害,白色的就越大块。

下面这幅是56岁男性,从武汉返回后出现发热,可以看到双肺胸膜下很多白色的影子,这些就是炎症的肺组织,黑色的是正常的。

4.重症期

重症就是病情很重,肺部的炎症也就是更多了,双肺很多白色的影子,比如下面这个图。如果进展更重的话,就是全白肺。

下面这幅是40岁男性,妻子从武汉回来后,两个人都出现了发热,他发热了8天就就诊,肺部已经进展很重了,也出现了呼吸困难,诊断为重症肺炎,住进去了重症监护室。图中双肺白色的都是发炎的肺组织。幸运的是,他经过了精心的治疗,前两天已经出院了。虽然出院了,但是重症期的肺部恢复后肺部还是会残留一些纤维瘢痕,还是要注意随访复查一下。



以上轻症,早期肺部肺部恢复都会比较容易,都会吸收干净。但是进展期和重症的患者,肺部可能会残留一些纤维瘢痕。


小影大夫


前几天发过一次微头条,简单说了一下白肺的问题,没想到阅读量超过1200万,许多网友都对这个问题十分关心,还有很多人留言提问。现在我就对网友关注的问题做一个集中解答。

“白肺”真的是白的吗?

CT或者普通X光影像,只有两种颜色,不是黑就是白。它们代表的不是器官的真实颜色,而是器官组织对X射线的阻挡能力。

如上图所示,传统的X光机,是把感光胶片放在贴近人体处,X射线穿透人体以后,胶片上某些地方射线被阻挡,曝光少,洗出来以后呈白色,某些地方接受射线比较多,曝光较强,洗出来以后呈现黑色。

现代的机器,已经把感光胶片换成了传感器。这如同传统胶卷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区别。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更清晰的影像

以上两张图,都是显示的胸部,左图可以看到纵隔(心脏等)内的一些细节,右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肺部的气管,支气管,纵隔内则是白茫茫一片。这就是调整对比度的结果。

观察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我们需要不同的射线剂量和参数调整。

上图是一张腹部CT的图像,如果我们也像上右图那样调整对比度,也将看到一片白。

显然,我们知道内脏的颜色应该是什么样的。

所以“白肺”,也不是真的变白了。

为什么会出现白肺?

下图是同一位患者三次CT检查的图像,每次检查相隔2天,我们来看看肺部的变化。

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右侧(患者的左胸)肺部全变白了,左侧(患者右胸)变白的面积也是非常大。

正常的肺组织里含有大量的空气,对X线的阻挡能力很弱,所以在X线下呈现黑色。当肺部出现炎症反应,大量蛋白、组织液、白细胞等渗出,肺间质充血、水肿等,这时的肺组织对X线的吸收能力就明显增强了,有点像实质器官的表现,所以呈现出白色。

变成白色的肺组织,基本上失去了气体交换的能力,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缺氧,呼吸困难。我们需要给患者吸氧,重症者上呼吸机,甚至动用ECMO进行治疗。上面我举例的这位患者,就是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最终由于病情发展太快,而不幸死亡。

不仅是新冠肺炎患者的肺会变白,其实任何一种肺部感染,感染部位的肺组织都会“变白”。但是一般细菌感染炎症反应扩散到全肺的并不多见。

变白的肺组织还能恢复吗?

随着病情的好转,肺组织局部炎症反应会消退,水肿、渗出等被吸收,肺功能会得到一定的好转,但是破坏严重的肺组织也有可能不能完全修复,被完全破坏的部分修复过程中会出现纤维化。这如同皮肤上的伤口,小的长好以后基本不留痕迹,大的伤口会留下一道疤。纤维化就是肺组织中的“瘢痕”。


人肺的储备功能很大,轻症的患者虽然可能会在肺部遗留一些小“伤疤”,但是一般日常活动不会有明显感觉,是可以完全恢复的。重症的患者可能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的下降,主要表现为活动以后喘息。 不管病情轻重,康复以后积极进行锻炼,都有助于增强肺功能。

#关注新型肺炎#


郑医生百嗑


首先说明一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并不是所有患者肺部CT都是“全白”的,只有少数重症患者,才会出现“大白肺”的CT表现。

从全国各医疗单位收治的患者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以及免疫力低且治疗不及时的人。

对于题主所问的肺CT全白的问题,是指我们在CT片子上看见患者肺部弥漫性高密度影。这是由于重症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肺部广泛的炎症反应、渗出等病理改变,导致肺的“透光度”(X射线穿透力)下降所致。


我们知道,呼吸是肺的主要作用,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当肺部出现大面积炎症反应时,呼吸功能势必受到影响,像“大白肺”这种重症患者,往往需要我们ICU强有力的生命支持手段,才能帮助其渡过难关,呼吸机、人工肺(ECMO),有时候是逼不得已的选择!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当不小心吸入患者排出的病毒颗粒后,发病与否,取决于吸入病毒的量和自身免疫力情况。所以,目前来讲,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外出、勤开窗通风、勤洗手、出门正确佩戴防护口罩。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重症行者阿锋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问题,所谓的白肺可不是真的肺脏变白了,而是肺部有问题后在影像学上的一种表现,多见于肺实变!而根据第5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指南,重症新型肺炎患者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实变!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聊聊这个问题。

我们的呼吸系统,气体交换。

我们的呼吸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我们通过口鼻将新鲜空气吸入,经过鼻、咽、喉、主支气管以及更细小分支气管,最终到达肺泡,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是非常细小的结构,肺脏有无数个肺泡,大家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个细小的气球,肺泡里面全是气体!

这些肺泡连接在细小气管上,这个样子有点类似葡萄串!无数个这些小葡萄串,一级一级向上组成了我们的肺脏。

肺泡表面布满毛细血管,当新鲜的空气到达肺泡以后,新鲜的氧气通过毛细血管流经全身,血液当中的二氧化碳则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肺泡内,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ct成像

CT成像基本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当x线射向人体组织时,部分射线会被组织吸收,部分射线穿过人体,被探测器接收产生信号。

因为人体各种组织的密度和厚度是不同的,X线的穿透能力不同,所以在ct的检测器上接收到的射线就有了差异,把接收到的这些有差异的射线信号转化为数字信息以后,由计算机进行数字重建出我们看到的CT断层影像。

是不是觉得很难受,不知道在说啥?其实您明白以下的一些简单信息就好了(不完全正确,为了使大家明白道理):

在ct图像上,密度比较高的结构就发白!

密度比较低的结构就发黑!

拿肺部ct来说,骨骼密度比较高,所以在影像上就比较亮;而肺部都是肺泡,里面都是气体,密度肯定低很多,所以在影像上是黑色的!(实际上还有肺窗、纵膈窗等很多区别,不是这么简单的)

下图就是正常肺部的ct,大家看骨头就是白的,肺脏是黑的!

接下来是重点了,为啥肺炎患者有可能出现白肺呢?

因为肺炎病毒侵犯到我们的肺泡以后,会导致肺部细小的肺泡出现

肺不张或者是渗出,这样呢,就会增加了肺部的密度。当累及的肺泡比较少时,导致肺病变的组织不是特别的多,范围也没有那么广,所以在ct的影像学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小的斑片影或毛玻璃影像。

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病毒致病能力很强,病情进一步累积的肺部组织越来越多,发生实变的肺脏范围越来越广,那么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白肺”!

当患者发生白肺以后,患者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患者自然就会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憋闷、濒死感,口唇的青紫等等,如果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会危及生命。

(下图为一例重症患者的肺部ct进展过程!e-f即为“白肺”,图片来自放射沙龙)

但请大家不要恐慌,不要恐慌,不要恐慌!

根据第5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指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成4型,轻型的患者症状非常轻微,在影像学上并不会有明显的肺炎表现。

普通型的患者有发热和呼吸道的症状,比如干咳等,在影像学上可以看到肺炎的表现,但还达不到白肺的程度。。

只有当重型以及危重型的患者,才有可能出现肺部比较重的白肺表现。

总结

以上就是对于题主问题的解答,面对这次疫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大家适当的了解一些这个疾病的相关知识是正确的,这样才可能对这种疾病有敬畏,才能更好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少出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到人口聚集的地方去,不要参加各种聚会,在出门的时候要戴口罩,而且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家中的通风以及消毒。

我们每个人都能严格的做好自我防护,切断自己被病毒感染的小链条,那么这次疫情传播的大链条也会被切断,我们就可以恢复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了,对吧!

然而大家也不要因为这次疫情传播比较广,就有深深的恐惧感,正确面对,积极防控就可以了,根据第5版的治疗指南,目前还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做好个人防护仍然是监控病毒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环。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为什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肺部CT是全白呢?

要想真正了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我们人体的肺部拍出来的片子为什么会是全白的,得知道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会让你对现在新型肺炎更加了解,减少恐慌!

  • 第一个方面,那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是怎么感染我们人类的,又是如何进入我们肺部,引发肺炎的呢?
  • 第二个方面,CT的成像原理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得了新型肺炎,拍出来的结果是白色的!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内容,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类后侵犯我们肺的!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特别狡猾的病毒,它属于单链RNA病毒,这跟双链RNA病毒相比,不仅更容易变异,而且传染性更强,简单的理解,单链就好比一个叛逆期小孩,它没人监督,更容易变坏,而双链就有人监督其做任何事情,有错误更容易被指出,纠正,因此单

链RNA病毒很容易变异,而且传染能力更强

因为病毒的本质不是让别人尽早发现自己,而是隐藏好自己,然后一招致命,让人防不慎防!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就是这样的一类病毒,它感染人以后,轻症较多,让人以为自己是普通感冒发烧,放下警惕,然后不断繁殖传播感染其他人,而不是像03年的SARS,一感染就让人病症非常重,很容易被我们所察觉,因此它相比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更好预防!

但是不管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如何变异,它感染人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有人接受它,而恰恰在我们的人体黏膜细胞就存在这样一个受体会接受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它就是我们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而我们的口鼻、嘴唇以及眼皮等都存在这种黏膜细胞

因此当我们有黏膜细胞被感染以后,就会不断复制形成更多的病毒颗粒,感染其他黏膜细胞,这也是为什么有一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开始病原核酸检测阴性,然后三次或者更多次数才被检测出阳性原因,因为病毒量还不够,也是其中检测不到原因之一。

而当我们大量黏膜细胞被感染以后,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病毒颗粒,然后通过呼吸道口鼻进入到我们的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我们的肺泡,引发新型肺炎。

这次肺炎大多拍出来的片子比较典型,呈双肺多发、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磨玻璃密度影,被细网格状或小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分隔成“铺路石样”改变(如下图)。

当时,这不一定,拍片结果还跟患病的人的年龄、免疫力、当时扫描时所处的病程节段、或者是否有基础疾病,之前是否已经进行药物干预有关,会有所差异

接着我们来说第二个方面内容,为什么新型肺炎拍出来是白色的?

这跟CT成像原理有一定关系,CT其实是以衰减成像的,它以X光为放射源建立断层图像,利用我们人体组织对X线吸收能力不等的特性,让X线通过不同组织衰减,经重建计算机获得图像!

同样一块组织,密度比较高的部分,吸收的X线就会越多,在我们CT图像上就会呈现白色,而相对密度比较低的,吸收的X线自然就少,那CT图像上就是个黑影。

而我们的肺,是人体最大的呼吸器官,里面含有大量气体,因此正常情况下,大家会注意到拍出来的片子是一个黑影,这是因为它组织密度小,而一旦这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炎症,肺组织密度就会发生改变,但注意:不是所有的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一开始都是白肺,只有严重感染者才会出现典型“白肺”,而对于轻中症,大多数是磨玻璃影等。

所以,出现白肺很可能是新型肺炎重症患者,一定要及时干预治疗,不然会严重影响其呼吸,引发危险!


医学小侦探


虽然感冒、流感等都是病毒感染,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来势凶猛,传染性强,相比普通流感死亡率更高。我们知道感冒和流感主要是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主要是全身症状(头痛、发热和乏力)和下呼吸道症状(肺炎引起的呼吸困难)。

(正常肺野呈黑色低密度影,其中白色高密度影为血管和气管纹理)

为什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肺部CT是全白呢?

这句话有点高估新型冠状病毒的威力了,其实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传染力强,但轻症患者还是占大多数,只有极少数重症患者才会出现“大白肺”,轻中度患者肺部CT常表现为肺部局部的磨玻璃影、渗出影,如果整个肺部全白那说明感染十分严重,肺部已经基本失去了呼吸功能,需要外界呼吸机或人工肺来干预,即使给予呼吸支持,死亡率仍然非常高。

(上图所示为大白肺,系炎症广泛渗出所致)

正常人肺CT显示肺野为低密度影(黑色),其中会有稍高密度的血管纹理,肺叶呈黑色因为其内含气量高,射线容易透过,而血管影稍高,也是因为其密度稍高,射线不容易透过。当肺部发生炎症、肿瘤等,都会伴随密度的变化,这也是CT诊断肺部疾病的原理所在。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我不是医生,我是拍片人员,要搞懂这个问题,首先明白ct成像原理,我们先把肺比喻成纸,把ct机比喻成强光手电,用强光手电近距离照射纸,正常情况下,光线会穿透纸,能看见光圈!如果纸出了问题,变薄了,密度小了,光圈会非常非常刺眼!这就是成像原理!



我是吴迪小霸王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会导致肺部变白着个问题,大家要搞清楚了,这里的肺部变白,不是真的肺部变白,而是肺部在CT成像下的实质性病变。千万别搞混了,肺部会因为长期吸烟变黑可不代表就会变白!

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爆发至今已经有些时日了,但是疫情还是在持续的进行当中,目前为止,

全国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开始复工了,而且看这几天的全国确诊病例,发现已经有了明显的控制,即使局势在往好的一方面进展,预防的工作我们还是马虎不得。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经历当中,最常见的病变部位,非肺部莫属。即1月底疫情爆发至今肺部感染患者占有大多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CT成像肺部会有实质性病变,医学成像所看见的肺部是白色的,因此一定要搞清楚,新闻里面所说的肺全白是什么意思。但是还有一点要区分的就是,并不是所有肺部疾病的CT成像都是白色的。

肺部成像的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部感染呈磨玻璃病变,重症感染的话,肺部出现一片白。

肺结核:局限性斑片状阴影,中央部位的阴影密度较周围浓密。

肺癌:不典型或呈索条状或呈浅淡斑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肺视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变细

肺气肿:肺纹理稀少,肺的透色度提升,可以见到胸廓扩大,变成成桶胸,还可以看见肺大泡。

很多人问,为什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肺部CT是全白呢?那是因为,当病毒侵入人体后,肺部因受病毒的侵蚀,使得肺部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病变,因此才会出现这样成像。而且病毒的传播途径最主要的还是以飞沫传播为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同时一定要避免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交谈。除此之外,其他两个传播途径也是需要我们格外的注意的。

日常生活中,超市、市场、电梯是最危险的场所,因此去这些地方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最好随身配戴好酒精,做到随时随地的消毒,同时还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哦,这样病毒才会远离你哦。


神经外科专家张波主任


这一次的疫情主要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新冠肺炎,当病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不是所有病人的肺部CT都出现全部白色的表现,只有少部分患者才会出现白肺的表现,出现白肺说明患者已经进入重症期,肺部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部会出现怎样的改变?

本次疫情的主要特点就是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从而引起肺炎,肺部组织发生改变。当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通常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从影像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病灶呈多发性、双侧分布,以胸膜下及两下肺野多见。

早期影像学的表现以胸膜下出现斑片状、团状、节段或亚段性磨玻璃影等改变, 常合并血管增粗穿行,这主要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侵害肺部组织所致;当病程进入进展期时,病灶会增多、范围也会扩大,发展为双肺多叶受累的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化,也可呈「铺路石」征,阴影的面积比轻症时改变较为严重;当病程又进一步发展到重症时,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 呈现白肺, 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



之所以到最后出现白肺的表现,主要是因为肺部发生弥漫性病变,从而导致肺泡腔内积聚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成分等改变,使肺泡含气量减少、肺质地致密化,这样在CT显示下就是白茫茫一片。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血氧含量严重偏低,肺部不能正常交换气体,失去了吸氧的功能,从而造成呼吸衰竭,最后甚至会引起死亡。

但是不管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如何猖狂,感染率也比较高,但是病死率来说还没有2003年的非典高,出现白肺的表现也只是少数重症患者,部分患者甚至无肺炎表现 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多在 1 周后恢复。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而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影像学CT结果如何预示着病人治愈?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的治愈标准,当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影像学CT肺部阴影吸收或者完全消失,即可解除隔离出院,达到临床上治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