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人說郎平是世界最佳教練,但用人方面,一貫比較保守是真的嗎?

年青的心1961


郎平用人保守?回頭看中國女排的一系列比賽不難發現郎平並不保守,而是善於選材,而且知人善任,每每都是恰到好處,得到了最好的結果。

看看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陣容就不會有這樣的結論了。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12人陣容是:朱婷,惠若琪,張常寧,劉曉彤,袁心玥,顏妮,匈牙利,龔翔宇,楊方旭,丁霞,魏秋月和林莉。



里約奧運會時龔翔宇只有19歲,袁心玥只有20歲,張常寧只有21歲,楊方旭和朱婷也只有22歲。——其中朱婷,袁心玥和張常寧參加了2015年女排世界盃,楊方旭只是剛剛傷愈歸來,龔翔宇甚至沒有大賽經歷,這樣的年齡構成算是比較保守嗎?

里約奧運會時魏秋月和徐雲麗是參加過北京和倫敦奧運會的三朝元老,惠若琪參加過倫敦奧運會,其他九名選手顏妮,袁心玥,劉曉彤,林莉,丁霞,張常寧,朱婷,龔翔宇和楊方旭無論年齡大小還都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這也說明郎平不保守,事實已經證明郎平選材得當,每一個選手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里約奧運會奪冠正是郎平組建12人奧運會陣容立下的功勞。



說郎平保守可能是因為2019年女排世界盃時基本上場場都是“七仙女”打滿全場,沒有給小將們鍛鍊的機會。畢竟是國慶期間,畢竟是世界盃,畢竟是東京奧運會之前非常重要的一次練兵,所以郎平果斷用“七仙女”主打,為的就是用中國女排的11場連勝奪冠為國慶獻禮。為的就是在世界盃這樣的重大比賽中痛擊對手,漲中國隊的士氣,滅對手的威風。為的就是通過世界盃的比賽進一步發現“七仙女”的不足,對“七仙女”精雕細琢,為東京奧運會做準備。



郎平在瑞士女排精英賽還是給了小將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甚至在世界女排聯賽南京總決賽也讓替補陣容出戰,這些都說明郎平並不保守。

令人稱道的“七仙女”陣容也是郎平教練利用一場場比賽磨合出來的,她們也需要長時間在一起磨合,需要很多比賽的檢驗,不可能把她們湊在一起就配合的那麼默契。

東京奧運會不管是小組賽還是淘汰賽肯定就是“七仙女”主打,除非打的不順,或者“七仙女”某個成員確實發揮不好,否則不會輕易改變陣容。小組賽熟悉場地和奧運會比賽氛圍,也磨合隊伍增加默契度,也有演練技戰術。淘汰賽階段場場都是決賽,要通過一場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提升中國女排的自信心和士氣,所以無論對手強與弱中國隊也會以“七仙女”陣容主打。

奧運會這樣的比賽不是鍛鍊新人的比賽,打弱隊有打弱隊的目的,打強隊有打強隊的考慮,每一場比賽都不是隨意的,都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郎平的選人水平已經得到了驗證,郎平的執教水平也已經得到驗證,所以還是不要再懷疑了。

在評論區談談你的看法?


百姓體育


毫無疑問,郎平就是世界最佳教練!但說郎導用人保守,我還真是要打抱不平了。下面,我也來說一下理由。


郎平用人保守的話,那當下女排的“朱袁張”從何而來?

2013年,郎平重掌國家隊教鞭,把朱婷的名字寫進大名單時,賴亞文還不清楚朱婷是何許人也。為了彌補國家隊副攻位置上後備力量的欠缺,郎平把還在國少隊的袁心玥也挑進了大名單。八一隊的教練當時還勸郎平:“這個袁心玥你是用不上的,她太軟了!”郎導的回答是:“不試試怎麼知道?”張常寧從沙排轉到室內,在郎平的一手培養下,從2015年世界盃就已經坐穩首發主力。

在用人上,郎平不僅是挑新人,還給老將們重新煥發運動生涯第二春的機會。像當時都瀕臨退役的魏秋月、徐雲麗,再到後來啟用大器晚成的顏妮。對新人、老將的選用哪一個能說郎平用人保守呢?

2019世界盃主要是磨合主力陣容,給替補隊員機會相對較少。

如果說郎平用人保守的話,那在2019年世界盃上郎平在用人的選擇上確實有些謹慎。除了對喀麥隆等弱隊派李盈瑩等替補隊員上場之外,郎導幾乎從頭到尾罕見地用了7仙女首發陣容。之所以這樣有些“執拗”地用固定首發,原因在於兩點:一個是首發陣容打得極為流暢,幾乎沒有太大的起伏,這也沒有給替補隊員上場發揮的空間;

第二是因為世界盃作為東京奧運會前的唯一一次大賽,在這樣大賽的實戰中磨鍊一個相對固定的首發陣容,也是每個球隊所想竭力打造的。在最後對陣阿根廷時,郎平用光了所有的換人次數,把所有替補隊員全部換上場,這也是肯定了替補球員的付出,讓她們感受一下世界盃賽場的氛圍,以及親手來迎接最終的勝利。

郎平引入大國家隊理念,又如何能說她用人保守?

相對於陳忠和無論大小比賽,都用7仙女首發打到底。郎平再底執掌女排,完全改變了這一做法,讓更多的球員能夠進入國家隊試訓,並代表國家隊參加不同的比賽。像張軼嬋、張曉雅、金燁、段放等球員,按照以前的標準她們應該很難進入到國家一隊,但郎平的大國家隊戰略每次都將試訓人數增加到二、三十人。

2015年從未打過接應的劉晏含,被郎平安排到2號位,幾乎打出職業生涯巔峰;19歲的龔翔宇一飛沖天,被郎平帶到里約奧運會,這樣的用人和現場排陣,試想有誰比郎平更大膽?更有魄力?除了運動員方面,郎平還著手於年輕教練員的培養,安家傑能夠進入教練組就是最好的例證。

郎導很可能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後卸任退休,像這樣好的教練真是千金難求。我們不可能讓郎平執掌女排一輩子,她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時間,郎導為中國女排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了。不管東京之後她的選擇如何,我們都祝願這樣偉大的教練生活幸福,身體健康!為郎導點贊!

騎馬寺的少年


有人說?有人又出來說了,這個有人永遠都是神秘之人,每天提問可見,就是不知是何許人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有人就是個替人受過的背鍋俠,好事情基本上都與這個有人挨不上邊。因此,我向來不贊同有人說。因為說好說壞,都是這個"有人“乾的,查無此人,不負責任[大笑]。

郎平是世界最佳教練,被這個"有人說",說對了,本人贊同,因為有事實有證明(國際排聯頒發的最佳教練獎,入主國際排球名人堂)。在用人方面,郎平被有人說成了"一貫比較保守",本人明確反對;因為,這罔顧事實,不僅有莫須有之嫌,而且還帶有一定的貶義,理說也不通。試問:世界最佳教練(郎平)怎麼就與一貫用人保守給生硬的聯繫在一起了?

何為保守?保守意指:思想上不求改進,行動上因循守舊,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無意開拓創新。

那麼,在用人方面嗎?郎平真的保守嗎?凡議人論事得講事實,重根據;無根無據,用個“有人"隨口一說,接著人云亦云的,就把郎平定義為"用人方面,一貫比較保守“,這就是睜眼說瞎話,在信口雌黃了。

一,不拘一格選用人才。

郎平2013年第二次執教國家隊,就圍繞能打贏,升國旗,奏國歌,登上領獎臺這個總目標,提出了大國家隊的理念,縱向橫向不拘一格的選拔與大膽啟用人才。

2014年朱婷、袁心玥被郎導破格選進國家隊,參加世錦賽獲亞軍。

2015年,張常寧、丁霞、楊方旭、王夢潔、林莉,還有接近退役的顏妮,被郎導慧眼識珠,選進國家隊征戰世界盃,獲得冠軍。

2016年,年輕小將龔翔宇又被郎導破格選中參加奧運會,獲得冠軍。

2018~2019年,李盈瑩、楊涵玉、胡銘媛、王媛媛等新人又先後加入國家隊,先後獲世錦賽季軍、世界盃冠軍。

二,與時俱進,大膽選用人才的成就。

2013~2019年,郎平執教的中國女排,獲得了兩屆世界盃冠軍,一屆奧運會冠軍,一屆大冠軍盃冠軍,一次世錦賽一次亞軍,一次世錦賽季軍,還有洲際盃冠軍等等。事實證明:郎平執教中國女排以來,國際大賽獎牌從無旁落。這是大膽選用人才,用人所長,揚長避短,開拓進取創新,科學賽訓,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傳承的結果。

中國女排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一不說明郎平是伯樂。選人,慧眼如炬識英才;用人,憑藉智慧和膽識,不拘一格,大膽啟用新人,也珍惜老將的才華(如顏妮、劉曉彤、丁霞等),這才有了中國女排今天立足世界女排一流水平行列的輝煌。

若是郎導"一貫保守”?怎能完成新老交替,保持中國女排老大青的結構優化與結構合理性,怎能培養出眾多年輕的又處在當打之年的世界冠軍,怎能打造一支冠軍之師、榮譽之師,又怎能演義出多次升國旗、奏國歌、登上領獎臺的壯舉?放眼當今世界之巾幗與鬚眉,捫心自問:有嗎?

說郎平在選用人方面,一貫比較保守的,多還是因人而異,有具體指向的,這純粹是一域之私心存雜念在作怪,也是格局層次低下,不識全局與大體的表現。至於要求郎導怎麼用人,才不算是一貫保守,我想大家都會心知肚明,在此就不說穿點破了[呲牙]。

成績說明一切,事實勝於雄辯,結果是對過程最好的詮釋與證明。郎平執教以來在選用人方面,胸懷坦蕩,慧眼識珠,知人善任,成效顯著,功不可沒,這是有目共睹的。[贊][贊][贊]



蔚藍的天73114570


李盈瑩17歲創造中國女排聯賽史上單場45分的歷史記錄。震驚國際排壇。在與江蘇隊比賽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江蘇主教練說出了李盈瑩是天才選手。中國體育雜誌以排球天才少女為題介紹了李盈瑩的成長史。中央電視臺也以此為題進行了報道。

國外許多媒體也紛紛發表評論,甚至預測中國隊將組成朱婷、李盈瑩為首的恐怖主攻線,必將橫掃全球。

後來的發展,大家都很清楚。李盈瑩進入國家隊,並沒有如媒體預測的那樣成為主力。

其實,李盈瑩在國家隊的遭遇,並不是個別現象,也不是郎平故意打壓新人。而是郎平遵循排球運動的特點,讓新人逐漸適應國家隊的體系,磨合與老隊員的默契。而不是拔苗助長。這樣有利於國家隊體系的穩定性。當然,也有人說郎平保守。

在郎平的執教史上,大賽重用老隊員是常態,郎平推出年輕隊員,主打國際大賽,往往是因為主力出現傷病或狀態太差。並不是主動求變。15年世界盃,是因為惠若琪突然生病,才成就了張常寧閃耀世界盃,勇奪冠軍。16年奧運會惠若琪迴歸,張常寧又淪為替補。16年奧運會,曾春蕾因傷缺陣,楊方旭也受到傷病困擾,才有了張常寧客串,龔翔宇出世。18年世錦賽,寧可讓手術後未完全恢復,又腿部負傷的張常寧主打,也不肯上李盈瑩。直到張常寧半決賽累的尿血,才在最後一場讓李盈瑩首發並打滿全場,取得了季軍爭奪戰的勝利。

除世錦賽以外,中國隊,在郎平的率領下,都取得了冠軍,四次出征,三次奪冠。證明郎平的整體策略沒有錯。新人上場就能扭轉局面,說明郎平為新人上場做了充分的準備。

重用老將並不能說郎平保守,而是取得成績的需要,在一些大賽以外的比賽多多鍛鍊新人。關鍵大賽依靠老將,正是郎平的過人之處。

第一批入選排球名人堂,是對郎平最權威的肯定。



年青的心1961


兵無常式,水無常形。競技體育就是和平年代的戰爭,集體項目的教練,就是領兵打仗的將軍。優秀的將軍,都會是審時度勢,靈活用兵,才能多打勝仗。郎導就是這樣的優秀指揮員,世界頂尖教頭,怎會用什麼“一貫保守”來定義?“有人說”?“有人”就是在別有用心!

還是用兵法說事,孫子兵法有很深刻的描述,以正合,以奇勝。正奇相扶相成,但仍要以正為主,以奇為輔。

用在排球指揮上,就是你必須要有個穩定的主力陣容和成熟的技戰術打法,保證大部份時候贏下當贏的對手。而對於實力相當甚至比自己強的對手,在保證基本實力不減弱的情況下,要有用“奇”的辦法,出奇至勝。

我們用精典比賽,解讀一下郎導的高超指揮。先看一下里約對巴西那一場。

巴西隊第一局的戰術是全力追發朱婷,讓朱婷疲於應付,巴西全力防守朱婷一點,中國隊其它各點進攻完全不下球,中國隊大比分落敗第一局。第二局張常寧換下楊方旭,魏秋月換下丁霞,張常寧二號位進攻連連得分,分散巴西防守,朱婷進攻也逐漸打活。第三局換上劉曉彤,頂住一傳,並讓前排攻擊力強於被研究和針對的惠若琪,最終贏下關鍵之役。當時張常寧、劉曉彤都是板凳隊員,被對手研究不多,還都有後攻能力,張常寧的一傳幫朱婷分擔了很多壓力。這就是用“奇”,大賽中用這樣隊員出戰,怎麼說郎平“一貫保守”呢?里約連龔翔宇都上場不少,朱袁張都是年輕隊員,這叫“保守”?

再看19年世界盃,意大利沒獲參賽資格,大家都認為美國是中國隊苦手,主要對手,還有些骨頭軟的狂吹美國厲害。郎導卻帶著隊員3:0橫掃,用的什麼辦法?是誰都沒想到的追發對方自由人。自由人是每個隊一傳和防守最好的隊員,美國隊又是一傳保障好,世界最快的球隊,那自由人是其最強的一環。可面對著中國隊每球都找一個人,壓力越來越大,終於把自由人心態壓崩潰,甚至直接被髮得換人出場,美國隊一傳沒保證,調整強攻的實力也就二流隊水平,被橫掃也就不出意外了,這是戰術用“奇”的結果。

有郎導這樣的高水平教練,“有人”就省省吧,所謂保不保守,不過又是津吹們為李盈瑩謀上位而不惜給郎導撥汙水,這就是津吹們的可惡之處,為達目的,啥齷齪事都做,啥瞎話都編。試問一句,是小李的位置重要?還是女排全隊成績重要?如何用人,是主教練的事,不用你們在這指手畫腳,指手畫腳也沒用。對於小李來說,就是練好自己的,達到教練要求,當球隊需要時,召之能戰,戰之能勝才是本份,小李正如此努力著!







淨月暖陽



知事淵博


郎導兩次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兩次將中國女排重新帶上高峰,一次出任美國隊主教練並且將美國隊帶上高峰,當然是世界最佳教練。而在用人方面,提攜新人很多,沒有用人保守。

1995年,在中國女排陷入困境之時,郎導毅然從美國迴歸,挑起了主教練的重擔,帶領中國女排獲得96年奧運會亞軍和98年世錦賽亞軍。2013年,郎導再一次執教中國女排,帶領中國女排拿到15世界盃冠軍、16里約奧運會冠軍和19世界盃冠軍,還有14世錦賽亞軍和18世錦賽季軍。而2008年,郎導出任美國女排主教練,帶領美國女排獲得了08年北京奧運會亞軍。這些成績的取得,證明郎導就是世界最佳教練。



而在用人方面,郎導一點都不保守,提攜新人還是很多的,只要新人有發展前途,郎導絕對不會放過。1996年,郎導第一次入主中國女排時,起用的二傳是名不見經傳的何琪,放棄了當紅的諸韻穎,這在當時也是要有很大勇氣的。



第二次入主中國女排,朱婷、袁心玥和張常寧,哪一個不是郎導挖掘出來的新人?而臨近奧運會才進隊的19歲新秀龔翔宇也被帶到了奧運賽場,放棄了前一年還是隊長的曾春蕾,這又能說用人保守嗎?東京奧運週期,又給了新人李盈瑩許多鍛鍊的機會,用人不保守吧?



郎導兩次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帶領中國女排取得了諸多的好成績,肯定是世界最佳教練。郎導也推出了諸多的新人主打比賽,用人一點也不保守。


水文2018


從郎導的執教生涯來看,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無論是俱樂部還是中美兩國國家隊執教都沒有說用人很保守,最經典案例就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郎導帶上第一年入選國家隊年齡只有18歲的龔翔宇從而放棄經驗老道的曾春蕾,可以說龔翔宇的表現在奧運會起到一定衝擊作用,也為中國女排東京週期培養出一名優秀的接應。2013年郎導接手中國女排前球隊的總體水平下滑嚴重倫敦奧運會四分之一輸給了日本女排無緣四強,郎導帶隊參加2013年亞錦賽中國女排創造歷史最差成績分別半決賽輸給泰國女排銅牌戰輸給韓國女排名列第四。從亞錦賽後郎指導大力發掘新人培養年輕隊員,並在14年世錦賽獲得了亞軍球隊水平突飛能進,15年世界盃在隊長惠若琪出征前身體原因不能參加世界盃,郎導大膽啟用張常寧頂替隊長惠若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郎導大膽用人善於瞭解球員而不是用人保守,郎導出任中國女排教練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球員,都是從比賽中磨鍊和檢驗出來的。


好四精彩剪輯


郎平是有些保守,但屬於可以接受的保守。為什麼呢?

首先,郎平2013年執教國家女排目標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奪牌,任務沉重;她需要逐步建立自己的球隊風格或者體系,為了適應新的體系中國女排亞錦賽都被擠出前四,創女排1981年以來的最差成績。兩年以後,她的體系成型了,奪得了世界盃冠軍,第三年後果然拿下奧運冠軍。不服行嗎?



第二,當郎平建立了基本體系框架後,並沒有拒絕新人,她甚至習慣大輪訓,女排聯賽稍微強一點的都進過國家隊,只是通常進不了主力陣容;但進過國家隊集訓的,水平都有所提高,說明她的執教是非常細緻的,要求也嚴格。

第三,新人出色的並不多,李盈瑩、王媛媛、楊含玉、鄭益昕、高意這幾位是比較突出的。李盈瑩最後走向了全面型主攻,這可能有郎導的評估和國家隊的需要。王媛媛楊含玉基本能夠打大賽但攔網進攻都不夠讓人眼前一亮,還需要時間,副攻就是經驗價值佔比大。鄭益昕背飛非常好,攔網、發球還達不到國家隊要求。高意身體條件突出,就是打不出力道,好久沒見她的比賽了。



第四,郎導打的是團隊排球,力求讓隊伍發球有攻擊性、扣球和保護始終不脫鉤、攔網和後排防守有韌性、換人就有風格變化、進攻點相對分散。所以新人來了就要會發球、會攔網、會進攻、會保護、會防守、會一傳。一招鮮球員確實看著爽,比如艾格努,但這是偶爾才有的特例;但其他球隊確實因此打出強力接應的固定套路,我們中國女排需要學習。

好好評球,不罵人不侮辱人,才是合理的做法;儘量文明,寬容他人的選擇,或者選擇權本來就是人家的權利,我們評球就是抒發,建議都談不上。


雲端美


小心駛得萬年船,

敢打敢拼才會贏!

郎平帶領中國女排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四次率隊出征,三次奪取冠軍,這也是很少能夠完成的偉業。

郎平是中國女排最優秀的球員,也是最優秀的教練員,這是毋庸置疑的。

保守派冠名郎平,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世界盃全勝戰績,風光奪冠的背後隱藏著弊端。李盈瑩、倪非凡、楊涵玉等小將壓根就沒有上場機會,如何能夠進步。李盈瑩要想達到世界級攻擊手的要求,就必須與一流高手過招,沒有出場機會做保障,李盈瑩是很難成長的。

郎平還是應該及時提點新人,例如

梅笑寒、陳佩妍等小將,只有有機會參加國際大賽,才有可能有大的提升。李盈瑩的發展與進步需要一個平臺,一個可以提升自信心的平臺。瑞士女排精英賽沒有了,可惜了!世界女排聯賽李盈瑩是時候主力出戰了,再不鍛鍊自信心,恐怕對李盈瑩的發展不利。

國家隊只有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才能不斷提升中國女排的實力,讓中國女排長盛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